APP下载

PBL 教学法在“心理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0-22汪浩远

科教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口罩设置统计学

张 璇,汪浩远,高 琴

(武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345)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未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19 年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课程,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心理统计学”作为心理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一直是心理学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难在部分理论和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在教学方式上,该课程仍主要采用的是LBL 教学法。这种传统教学法的优点是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理论体系,缺点是在应用知识点时不知如何下手,同时缺乏主动性。

PBL 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法。PBL 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在当前国际教育领域,PBL 教学法是最具创新性的教学组织方式之一。PBL 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合作式学习及学习条件的“情境化”。

查阅已有文献发现,PBL 教学法在我国一些院校的课程中已经实施,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乔玉玲,郭莉萍(2011)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中引入PBL 教学法,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语言技能。周亚宾,华进,陈彤等(2019)将PBL 教学法引入“经典文献阅读”课程,提炼出了文献检索教学中的教学要点及重点,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侯瑞丽,韦丽琴,戈娜等(2020)将混合型PBL 教学法应用于“卫生统计学”课程中,结论是混合型PBL 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有研究表明,PBL 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借鉴其他相近课程的实践经验,在传统LBL教学法基础上引入PBL 教学法,以提高“心理统计学”教学质量。

1 “心理统计学”课程目标与学情分析

“心理统计学”是应用心理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进行心理学与教育学学习和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该课程通过心理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的讲授,具体介绍各种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理论与方法,讲练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研究能力与素养。“心理统计学”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对后续课程影响很大,学得好如虎添翼,学不好如履薄冰。历届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经常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够等问题。

2 PBL 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PBL 教学法教学一共分为五步。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分组,成立学习小组。第二歩,设置学习问题,在此环节,教师要基于社会现实及热点抛出新颖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步,开展小组行动,在此环节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积极合作、以共同的解决问题的目标为导向进行自主学习。第四步,呈现合作成果,在此环节,小组成员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充分沟通交流后得到统一的意见或答案,然后指定一名小组成员在班级汇报。第五步,对问题进行反思,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启发及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复盘整个过程,以找出不足。

“心理统计学”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绪论、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线性回归、抽样原理及方法仍使用传统的LBL 教学法;统计图表、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关系、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这几章的教学中则引入PBL 教学法。在64 学时中,PBL 教学共安排了18 个课时。

2.1 准备阶段

在教学准备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分组。在第一堂课上,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PBL 教学法的产生及发展沿革,让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有一个预期,并了解后面的课程中应该如何进行学习。然后,教师根据章节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进行分组。可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式和自主意愿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5 人左右,并设立小组长。教学准备的第二任务则是搜集资料,结合学生实际,思考该如何设置问题,以在相应章节引入PBL教学法。

2.2 实施阶段

2.2.1 设置问题情境

如何设置问题是PBL 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学习储备、学习水平来合理设置,以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且有一定的巧思。比如在讲授统计图表(第二章)之前,分享统计的乐趣(The Joy of Stats)视频链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问题,根据视频内对数据表达方式的介绍,各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小问题(如各国人口数差异、中国各省份成年男女身高差异),搜集数据,用合适的统计图表达。比如在集中量数(第三章)之前,设置问题,考察一个公司所有员工的薪资水平,选择哪一种集中量数最合适?

2.2.2 小组合作行动

小组合作行动是PBL 教学实施中最重要的环节,该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首先,各小组成员需要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搜集和查阅资料并讨论。之后,各小组成员汇总、加工材料。再次,小组成员交换想法,互相补充。最后,经过反复的交流和探讨,形成统一的意见并汇报。比如,有一组学生根据统计图表(第二章)设置的问题,选择的题目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不同类型口罩的销量。小组成员搜集了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全国各地区口罩销量的数据,并调查了日常口罩囤货量(以家庭为单位)及使用情况。这个选题就比较贴近现实,在讨论的过程中,该组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何把不同类别的口罩的数据同时呈现,经过同学的讨论和翻阅教材找到了合适的数据表达方式,即使用复合条形图来呈现。比如,有一组学生根据集中量数(第三章)设置的问题,查找资料,按不同的实际情况,说明了根据公司人员结构和薪资金额差异,有的公司不适合用算数平均数来作为代表值进行描述,而应该用中位数。

2.2.3 评价与反馈

小组合作讨论后,小组成员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时间约为15 分钟。报告结束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讨论并提问,报告的成员需对问题作出回应。报告结束后,老师必须进行点评。这个环节非常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在学生报告常态化防疫背景下口罩的供应和使用的调查结果时,班上同学讨论热烈,根据收集的数据发现,口罩囤积和使用量在不同口罩种类、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区有一定差异。问题的设置虽然是不同的数据类型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但是学生通过这个统计手段的小知识点,能根据实际提出有现实性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受益匪浅。

3 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心理统计学”教学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79.4%的学生对目前PBL 和LBL 的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感到满意,有78%同学对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有85.7%的学生认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肯定和认可PBL 教学法。但“心理统计学”教学仍存在问题,多数学生反映的问题是:“提前准备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自己学习自觉性欠缺”“课堂呈现时间不够充足”等。总的来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4 不足与思考

教学资源不充分。传统的教材并不完全适用于PBL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在备课时精心准备与设计,对传统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心理统计学”这门课本身相对枯燥,有些概念相对抽象难懂,少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弱。作为老师就需要转变身份,要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成为引导者,并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

PBL 教学学时可以适当增加。目前引入PBL 教学的课时仅有18 课时,约占总课时的28.1%。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可以尝试增加一定的PBL 学时,这样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呈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

总而言之,在“心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探索性地在相关章节引入PBL教学法是有益的尝试,有一定的的应用价值,亦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补充。PBL 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口罩设置统计学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戴口罩
戴口罩的苦与乐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雾霾口罩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栏目设置一览表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