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在大学生党建育人工作中的运用机制研究
2022-10-22张小翠
张小翠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25)
1 在党建育人中运用“三全育人”理念的现实意义
在高校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党建工作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三全育人”在党建育人的融合机制将这种育人模式扩大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关注、全过程控制,可以同时解决如何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如何培养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以学生党支部为载体,统筹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条线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引导高校全体教职工当好“育人者”,集聚高校、企业、校友、家庭等资源形成育人工作合力。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育人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 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三全育人”理念存在的问题
2.1 全员育人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虽然大部分教师熟悉并认同全员育人的理念,但由于缺乏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部分教师对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并不十分清楚,导致育人功效大打折扣;也有部分专业课教师由于肩负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压力,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的效果;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完全是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的工作,并非自己的职责范围,从而导致“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
2.2 全过程育人机制有待完善
学校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和培养党员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发展前的教育考察,轻发展后的教育、考察及管理工作,在学生当中也普遍存在“入党前加把劲,入党后松口气”的思想,容易导致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对学生的全程性指导和培养。全过程育人要聚焦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成长诉求,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身心特点,结合各阶段培养工作重点,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培养的全过程中,发挥引导、激励和监督的作用。
2.3 全方位育人效果不明显
学生党支部党内学习制度缺乏长效机制,学生党员大部分为高年级同学,往往因为学业、实习、就业等原因,学习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形式比较单调或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内容枯燥,缺乏活力,从而削弱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和领导力,导致凝聚力不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淡化。虽然有各方面的素质提升活动,但参与积极性还不够高,育人工作载体创新不够,工作没有特色,全方位育人效果不够突出。
3 “三全育人”理念在大学生党建育人工作中的运用路径探索
3.1 更新理念,责任到人,构建全员育人模式
3.1.1 明确教师岗位定位,调动育人能动性
建立健全教职工入门、考核、晋升、奖惩、离岗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教师提供良性发展平台,让大家在进口、过程和出口方面都有畅通的机制和渠道,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在育人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
3.1.2 健全思政队伍保障
选优配强党务工作人员、辅导员等专门工作队伍,培养选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不断完善班主任、辅导员、党支部书记、学业导师等制度,进一步扩展教师育人渠道,突出教师的育人作用。
3.1.3 开展师生支部共建,专业教师聚焦课程思政
积极开展教工党支部牵手学生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建立良好的服务沟通机制,在党内活动、民主生活等方面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强化学院专业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创新育人方式,整合专业资源,以专业导论为引领,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达到春风化雨育人的效果。引导教师树立课程育人的理念,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学全过程,涵育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3.1.4 严格党委委员联系制度
学院党委需总揽全局,全程领导,扎实做好“铸魂育人”工作。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其他领导班子坚持“一岗双责”,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带头践行党委委员联系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制度,确保联系党支部全覆盖,通过党委委员列席参与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切实加强学院党委对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把释疑解惑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引导学生自觉把自身成长、进步与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前途命运结合。
3.1.5 广泛开展党员学习帮扶活动
建立教师党员与“高关怀学生”的结对帮扶机制。以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等为主力,为支部每一位成员配备“学业导师”,进行专业知识、大学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支部定期开展“学生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搭建党员学业互助平台。一方面学生党员能够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解决他们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等方面的疑惑,提升困难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形成支部学习互助的优良氛围。促进学生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奉献精神、有专业素养、有远大抱负、有阳光心态的“五有”优秀人才。
3.2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
3.2.1 加强政策制度建立,强化协同制度保障
按照“三全育人”建设规划,不断健全党支部“三全育人”工作标准和指标体系;重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教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类型岗位的育人工作标准和规范。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承担育人职责,为学生成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党支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判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3.2.2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锤炼党性修养
学生党支部严格遵照“第一议题”的要求,固定在会前对党的理论知识进行集中学习。增强支部生活的吸引力,搭建沟通平台,通过创新党支部生活的形式,让党支部生活既严肃又活泼,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支部党员以“四讲四有”为标准,牢固树立党员意识。
3.2.3 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创先争优”意识,加强专业学习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示范。通过开展优秀党员事迹交流和专业教师专访和讲座等活动,使学生党员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树立模范与标杆,不断在专业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与发展。积极鼓励并组织支部成员参与国际、省级、校级等各方面的学科竞赛。
3.2.4 投身社会实践,专业知识活学活用
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在专业成绩优良的基础上,也要积极致力于社会实践工作,利用专业特点和优势,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当中,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党的理论宣讲,探寻红色基因,支教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党员学有所用、用有所思、思有所获。
3.2.5 重视第二课堂,强化价值引领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一院一品”的特色活动,用品牌活动传递青春正能量;坚持“红色文化”主题,结合重大时间节点,将理想信念教育、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人生目标。
3.3 统筹兼顾,全程跟进,构建全过程育人模式
3.3.1 将全过程育人贯穿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以加强党员意识为工作中心点,抓住党员发展的主线,以点带线,以线成面,通过“点、线、面”的相辅相成、互促互进,加强支部党员在学习及服务的两个方面模范引领,提高学生的党员意识。
3.3.2 将党建评先评优融入日常工作
党支部可根据学生党员的日常表现、学习、志愿服务情况以及违纪情况等综合考虑进行“党员先锋”的推荐工作;同时,支部将党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调查报告作为发展党员和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考察依据。
3.3.3 积极发挥党员的学习引领作用
发动优秀党员在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大会上作学习心得分享。组织预备党员每个季度在党支部或党小组中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并将个人报告表现列入发展党员工作考评指标,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
3.3.4 打通正式党支部与临时党支部的联系,建章立制,规范工作
充分考虑学生社区及学科专业划分支部的人员分布特点,整合原有的正式党组织设置,实现正式党支部、党建工作站、临时党支部、楼层党小组以及党员宿舍的有效联通;明确各自职责和定位,实现建章立制,规范工作内容和流程,构建“社区临时党组织——正式党组织”相融相生的工作体系。
3.3.5 在志愿服务中树立党员标杆作用
搭建党员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对困难同学的关心帮扶,提升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将学生的志愿服务表现列入发展党员工作考评指标。
3.3.6 强化监督执纪,发挥党员服务引领作用
通过党员宿舍门牌和宣传栏,亮明党员身份,增强学生党员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以及党员开展课堂的纪律纪检和宿舍卫生作息的监督检查,促进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 总结与反思
4.1 要坚持不懈抓好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对于党支部书记队伍要重视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打造一支作风扎实、思想过硬、积极适应新常态、新形势、新要求的党支部书记队伍。建立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将“三全育人”作为考核内容。实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样板支部”申报和“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着力培养党支部“双带头人”,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4.2 要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党性修养
坚持和完善党支部党内学习制度,推进党员教育常态化,把党的理念贯穿于从学生进入学校到毕业的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增强学生党员政治学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学院党委加强对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严格落实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制度,积极参与和监督支部组织生活。加强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深入学习重要文件和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
4.3 凝练学科优势,精耕实践育人工作体系
顺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以研促学、以赛促学、以练促学育人体系。依托科研平台,凝聚科研育人合力,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推进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以赛促学,加强学习指引,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练促学,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创新创业、志愿服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搭建“党员教育实践基地”,丰富大学生党员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