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稀土领域的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0-22梁彤祥胡义锋

科教导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稀土实训学院

齐 亮,杨 斌,梁彤祥,胡义锋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2020 年8 月,教育部与工信部联合发布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明确提出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发挥多主体协调育人的作用。现代产业学院是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依托产业链构建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多单位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作用。目前东莞理工学院等一批高校的50 个现代产业学院被列为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地方高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高质量需求,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新路径是其建设的核心内容。江西理工大学历经60 余年的发展,扎根赣南革命老区,围绕稀土、钨、铜、锂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与鹰潭市人民政府校地深度合作,围绕铜产业人才培养开办了先进铜产业学院,夯实以江西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代表的实践教学育人基地,为江西省铜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第一个稀土工程本科专业,构建了本、硕、博完整的稀土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是全国唯一的针对稀土产业链设置专业链的高校,覆盖了矿业、勘探、冶金、材料、环境、控制、机电、智能制造全链条,可满足企业个性化全方位人才需求。针对稀土产业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利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为离子型稀土开发利用培养了大批博士高学历人才和科研骨干。大部分稀土人才均落户江西,为稀土产业发展服务。近年来,稀土相关专业毕业生留赣比例超过70%。近三年稀土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留赣就业近2600 人,有效服务了产业发展。5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金力永磁公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人员中学校培养的各层次毕业生达57 人,是金力永磁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第一来源。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校紧紧围绕国家稀土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区域产业优势,统筹推进稀土领域一流学科群和专业群建设,主动对接稀土行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准确把握稀土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加强产教融合,促进“校政企协”多主体协同育人。以培养稀土领域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依托赣州稀土产业集群,构建“校政企协”多主体育人模式,探讨多元化的运行机制,为服务区域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解决稀土领域人才培养“卡脖子”的问题。

1 稀土产业学院建设的基础

江西理工大学与赣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在赣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稀土集团分别与学校和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四方本着“国家使命、需求牵引,同轨共进、强强联合,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理念,聚焦产业需求开展紧密合作,着力构建稀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生态,助力赣州稀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为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出共同努力和贡献。学校依托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已在赣县“中国稀金谷”基地提供了办学场所及教研设备,通过设立若干研究所的形式高效实体化运行。稀土(产业)学院应学校加强稀土领域一流学科建设,做强做特稀土领域学科特区,更好服务国家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而成立的书院制高素质本科人才二级单位,是学校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性特区的重要举措。在本科人才培养上,注重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产业化培养,实行书院制、导师制培养,着力为国家稀土战略资源领域培养志存高远、责任为先,能力突出、开拓创新的精英人才。紧密对接矿山、地质、分离、材料、制造等稀土全产业链,加强与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过程研究所、海西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协同育人,发挥中国稀土集团、虔东稀土、金力永磁、富尔特等稀土领域领军企业协同育人功能,为稀土产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稀土(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

2.1 人才培养目标

稀土产业学院以建设世界一流稀土学科为目标,秉承“德学兼修、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力卓越”的育人理念,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苏区精神与“吃苦耐劳、求实创新”的客家文化。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稀土冶炼分离、材料加工、稀土应用及回收等必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实践经验,胜任稀土产业相关的加工制造、技术革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成为该领域的技术与研发骨干或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稀土产业链发展急需为牵引,依托赣州稀土资源及产业优势,使教育与产业、人才与市场、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创新发展出产教融合、校政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打造面向稀土产业链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的新高地,为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2 组织机构与运行模式

稀土产业学院集聚内外部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政府、企业、协会等签署相关共建协议,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等有效衔接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学校管理、企业实训、就业共管”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管理运行模式。通过合理分配各方权利义务,优化学院治理结构,形成“校政企协”协同育人模式和利益共享的长效运行机制,逐步建设并完善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三维立体式多方系统育人培养体系。稀土产业学院为江西理工大学二级单位,管理委员会作为学院议事决策机构,学院发展规划及重大事项均提请管委会审议。委员会由政府领导、学校领导、学院院长、稀土协会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日常运行及管理实行院长负责制,学院下设行政办公室、本科生培养办公室、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实践实训中心,稀土磁性材料及器件研究所、稀土发光材料及器件研究所以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承载了稀土方向科技创新职能。行政办公室负责学院人才引进、考核评价、科技产业服务、产学研对接等综合事务;教学工作办公室分为本科生培养办公室和研究生培养办公室,本科生培养办公室主要负责本科生培养方案制定、本科教学安排及日常管理等相关事务;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研究生教学安排及日常管理等相关事务;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院学生思政、党(团)建、第二课堂等事务;实践实训中心负责实践教学、创新创业、与企业和产业对接事务;以深化“引企入教”为导向,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及产业导师的相关企业有赣州虔东稀土股份有限集团、赣州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悦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20 余家稀土相关企业,广泛开展校企、校协、校所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3 产教深度融合模式

2.3.1 目标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以职业胜任力模型为目标,以服务和支撑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逻辑起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稀土产业布局,依托校内特色优势学科,整合学校学科资源、合作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遵循工程逻辑,构建稀土开采、稀土冶炼分离、稀土材料深加工以及其应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政府、学校、协会和企业各方的参与下,开展特色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第1 小学期,主要开展红色文化之旅、素质拓展等课程,为学生注入红色基因,开展认识实习,让学生对稀土产业有初步认识;第2 小学期,学生需要学习稀土产业政策、企业法律法规等知识,了解产业发展方向和面临的问题。通过生产实习让学生对工作岗位有进一步的认识;第3 小学期,学习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知识,拓展学生企业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晋升空间。开展毕业实习,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学生在企业真实岗位环境下实践,实现学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能力和企业适应能力,完成学习的“最后一公里”。课程体系体现核心课程“精、实、硬”,选修课程“活、宽、新”的特点;注重校内专业实训和校外专业岗位能力企业实践,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加大“德能兼容”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持续发展能力。

2.3.2 双师培养,打造高质量师资团队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人才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遴选产业学院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训或参与企业横向课题,丰富年轻教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另一方面聘请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金力永磁、虔东稀土等高水平科技、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产业教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吸引本科生进入科研团队,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水平。打造VR+稀土全产业链实训场景,开发赣南稀土矿分布、稀土分离、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丰富教学资源。

2.3.3“校政企协”多主体育人协同路径

学院拓展和深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优质的校内、企业、园区实践教学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提供有力保障。依托专业拥有的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稀有稀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建立了10 余个实习实训中心;充分利用赣州稀土产业集群的区域优势,与中国稀土集团、虔东稀土集团、江西金力永磁有限公司等20 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可为广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学校和企业通过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推动创新要素和各类资源的深度对接和优化配置,形成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实用性。把学习过程与工作流程结合起来,将企业生产任务和学生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使学生尽早了解行业经验、业务标准、生产工艺、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等。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针对特色课程进行开发,如稀土材料学,企业结合生产实际制订稀土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的教学内容,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与科研院所合作,将科学前沿、科技创新内容引入教材,基于生产实践,编订实习实训教材。

3 结语

江西理工大学以服务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责任使命,成立稀土(产业)学院,构建“校政企协”多主体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在办学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引领性。以职业胜任力模型为目标,从产业链视角出发,构建全流程知识链人才培养体系,覆盖冶金、材料、电气及信息等领域,打破了原有的专业知识壁垒。提高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参与度,聘请产业教授参与人才培养,突出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实用性,强化产业导向和应用导向,注重产出的企业评价,研究的开展丰富了现有的工程教育模式,为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稀土实训学院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再谈稀土六价铬镀铬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王牌稀 土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国之所幸——记“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