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角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与措施

2022-10-22赵思佳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100

公关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文/赵思佳(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湘潭 411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根”,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渗透和影响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困境。寻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带领传统文化走出困境十分迫切。传统文化所面临的的困境一方面受到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其他国家的文化对于我们本土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是本国人民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现阶段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宣传形式过于单一,并未引起群众的共鸣,导致人民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缺失,且未形成专业的人才团队,成立文化传承机构等一系列当前所面临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都有待解决。总而言之,青年朋友们只有领悟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起文化自信并自觉的将传统文化精髓弘扬和发展下去。

一、当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

1.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未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当下是信息化互联网的时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人们可以足不出户感受到成千上万种文化,体会到各种各样文化的魅力,但与此同时外来文化对于青年朋友的思想冲击直接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近年来,资本主义国家不断通过电影、书籍等文化产品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文化输出,但其中有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念层出不穷,西方文化通过文化枢纽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少数青年人之间甚至出现了吹捧西方文化而贬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这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冷漠的观念正在青年人的头脑中扎根,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忽视。

2.学校师资力量缺失和教育体系的不完善

在教育中,教材内容单一、师资队伍薄弱、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造成了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文化层次水平较低,缺乏基本学术涵养,其专业理论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是让青年学习全面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方式。我们想要从根源上让下一代树立起文化自信就必须从教育入手,但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在学校教育中遇到的困境是:第一,在文化研究人员的队伍中,传统文化的研究人员逐渐减少,这也说明主动学习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在变少,学校教育中师资力量缺失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水准有待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洗礼,是前人在无尽的探索中保留下来的文化精髓,所以现存的众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都饱含了多层智慧,如若没有潜心研究不能完全领悟其中的奥妙,但现在学校教育大多还是以应试为目的,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完善,他们未经过系统专业的研究,对传统文化中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因此这不能够满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

专业教师的数量非常少。因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中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细致的研究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少之又少,所以学校的课程设计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屈指可数,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系统的研究学习,但教师和学生并没有较长的时间去琢磨,这也是传承传统文化不到位的缘由之一。

学校课程制度设计不足。我们现在教育模式主要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应试理论知识并促进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很显然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不具备这两种功能,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课程设计中未得到重视,学校课程设计的不足导致学生不能较好的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板块较少,这也就间接导致了青年学子对于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够重视。但青年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如若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唤醒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会陷入困境。

其次,在家庭教育中由于长辈们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或存在一些固化的文化错误认知,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还有待考究。在现代以就业为主要人生追求的普通家庭中,传统文化并不会进入到家庭教育的内容规划中,这是现阶段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社会教育中虽然国家也宣扬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取得的效果也微乎其微。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教育中的结构不够完整,未能使人民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关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十分零散,这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3.现代科学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

现阶段很多地区的宣传手段比较落后,无法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宣传的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回溯历史可以发现有部分传统文化的生成环境是具有独立性的,对于传承的环境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在以往的条件下像很多传统歌曲、舞蹈、习俗等都是为了维系相对地域人民的情感而产生的,能够让人们在乏味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在那种情况下,青年们每天都耳濡目染的接受着文化的熏陶,这样致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来。

但随着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一成不变的传承方式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信息传递媒介了,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显而易见,人们的生活都被自媒体、信息通信给填满,且这种科学技术的诱惑很难抵挡。网络时代下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快节奏的今天,每一天都会有新兴文化产生,久而久之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越来越模糊,只能通过长者的述说才能了解一二。

4.宣传传播传统文化的形式过于单一化

上文已经谈及优秀传统文化离开了以前口口相传的文化环境,受到了现代化科技的严重冲击,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文化研究也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的探索转变,只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手段还是过于单一,因此收到的成效不尽人意。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辉煌灿烂的科技,科技作为生产力,反过来也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在不断变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文化的宣传还保留着“古色古香”运用刊物和线下出售等方式进行传播,与互联网信息化的结合不够充分,导致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化时代的生命力垂危,传播力甚微。

还有不少人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会破坏掉文化的历史沉淀,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纸质的宣传虽然充满着历史感,但受众群体非常的小,在宣传手段上我们应考虑到要长久传承下去需要扩大受众群体。青年群体都是在网络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如若让他们脱离网络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可取的,也不符合文化传承的实际,这样会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变得越来越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困境会越来越多,其生命力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减弱。

二、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困境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文化问题,西方文化的渗透、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科学技术的冲击以及弘扬宣传手段过于单一等等困难,我们都要想出相应的对策去解决,让我们的优秀传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坚定文化自信,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层内涵

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这样不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球化的发展,甚至会引发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因此,我们应该培养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让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到我们自己的文化魅力并形成强大的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只有树立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让它们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大胆的碰撞交流,才能在世界文化中大放异彩,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以延续。

崇洋媚外的观念会忽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从而使得人们不能准确的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要建立以本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传播体系,在此基础上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本该拥有的色彩。面对西方不良文化的渗透我们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抵抗文化的侵蚀并加强建设本国的文化事业。只有完善好本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人民才能更有文化底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2.完善教育体系,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教育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占比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青年学子而言。我们要想传承好、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这直接关系到优秀传统文化是否能长久的传承下去。因此,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人才引进、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在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在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并结合他们喜欢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生动的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增添了乐趣,也挖掘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在青年人的认知里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建构,以便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践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主动地学习。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特色的教学活动,如:学习兴趣小组,情景剧表演,传统饰品、传统服饰的制作活动等等,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第二,在人才引进方面,中小学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更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来到基础教育事业中,特别是与传统文化专业相关的师资力量更不能错过,要完善他们的基础生活保障,增加相应的福利来留住人才,让他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学培训与考察,让老师们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对于有缺漏的地方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第三,学校要与相关的文化机构进行合作使得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学校应积极的去拓展教学途径,可以与社会上研究传统文化的机构达成校企合作,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新鲜资讯以便于更好的完善教学知识体系,让同学们接收发展中的传统文化,这样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3.寻找传承新形式,焕发文化新活力

我们熟知只有跟紧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给抛弃,传统文化虽然是生成于历史中,但其要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就要寻找新的传承方法使其与时代接轨。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处在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要想更好的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利用好网络、媒体等科学技术手段,使传承的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过程中,我们除了运用传统的纸质化的宣传手段,还可以与新型宣传方式相结合。如:创办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站、开发学习传统文化闯关游戏、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利用好大数据平台收集不同受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倾向,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传统文化的推送。

此外,我们还可以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电子展,利用3D技术,使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探索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也可以在社区组织传统文化情景剧表演或请专业科研人员来进行科普或根据地方特色开发不同的传统文化衍生品,如:手办盲盒、独特文化美食等。通过以上方式有利于更好的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社会中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这样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有益的。

4.推动传统文化自身革新,融合其他有益文化

一种文化要想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一方面来源于后人对它的保护,另一方面来自于它自身的变革与发展。我们现在必须把文化看作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已经完成的作品。传统文化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自身的文化体系也要一步步的进行完善才能够适应人类进步的方向。比如:传统文化可以和民族文化相融合产生新的文化体系,适应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这样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打造了新的民族文化,促使文化繁荣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除了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也可以与西方有益文化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文化火花。这样加以创造性的吸收转化,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交流,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如:在庆祝传统节日时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将节日庆祝形式多样化,这样更符合现代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更能让人们感受到文化中所蕴含的乐趣而不是拘泥于形式。

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不仅要追求物质生活的高标准,还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面临许多的困境需要我们去解决,只有这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不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落后,才能够焕发出新的发展生机,有利于提升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