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

2022-10-22何意

科教导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双创育人

何意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三全育人”的理念,“三全育人”即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结合当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国内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倡导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与创业。因此,探讨“基于‘三全育人’背景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三全育人”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启发

“三全育人”倡导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理念,从施教主体、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层面出发,探讨了由谁育人、育哪种人、怎样育人的问题,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期间,可依托“三全育人”理念,有效促进双创教育的创新发展。

从施教主体层面观察,在学校作为施教主力的基础上,还可寻求政府、社会、企业的帮助。实践期间,学校作为开展双创教育的主阵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需要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政府则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开辟更广阔的教育平台。同时,还能为高校学生提供双创的优惠政策,为学生创造出更佳的创业环境。企业与校方构建起校企联合模式,通过“校企共育”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升其实践能力,并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指导。

从时间维度层面观察,双创教育需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其成为专业化的教育,保证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广泛、系统地实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创教育的开展须满足因时而异,将核心的知识型课程视为基础,倡导由浅入深,让学生准确了解双创教育,积极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可开设对应的技能训练实践课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从空间维度层面观察,则可借助“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践模拟、校园理论教育和企业实践结合”的模式,确保将专业课堂和双创课堂相联系,促使专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提高。

2 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面向全社会,针对有创业打算、已创业、创业成功的群体,分阶段、层次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的锻炼。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性教育,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须明确实施双创人才培养的真正内涵,并积极顺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理念,有效结合高校教育实际状况,才能够确保双创教育的有效推进。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依旧处于逐步探索阶段,在双创学科定位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暴露出一些问题。

2.1 双创教育定位不准,且未明确其本质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创业知识教授为基,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强化对创业精神的培养。按照“三全育人”理念,应在实践期间正确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创新专业育人的方法,提高专业育人时效,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不过,受就业压力、学校其它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双创教育期间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为了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可能对创业教育的理念及内涵造成误解,未遵循“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此状态下,培养出的学生就暴露出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品质的特征。同时,部分高校在设置双创课程时,积极倡导学生去参加对应的赛事活动,折射出课程为比赛而开等问题,致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应对比赛的辅助品,在此情况下,虽然学生能够在双创比赛中得到锻炼,但仍然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本质。

2.2 创新创业的专业师资队伍缺乏

教师作为授道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引导作用,教师授课的专业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对应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满足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等要求。但结合现状发现,多数高校双创教育的指导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来兼任,其已被日常工作消耗掉多数精力,难以在双创教育中做出完善化、规范化的指导。双创专业师资队伍缺乏,已成为阻碍高校双创教育的因素之一。此外,在对学生实施培训期间,通常只是将双创教育理论生搬到对应的工作中,很难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指导。

2.3 开展双创教育缺乏协同合作

高校已成为开展双创教育的主要阵地,不过,整体上观察,现阶段高校的双创教育却依旧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未曾将政府资源、社会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统筹,缺乏校政企协同合作,导致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这不符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结合实际教育过程,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期间,高校除了正常投入教育资源,也应当利用好政府、社会企业等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当前,在实际操作期间,未曾理清高校、政府、企业间的关系,未明确政府、社会企业资源对高校双创教育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难以将政府、社会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未能予以优化,这也体现出开展双创教育期间高校、政府、企业三者间缺乏协同合作。

3 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开展双创人才培养,要紧紧围绕双创教育核心,明确树立双创教育理念,构建全过程、立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核心与目标。实践表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克服相关挑战,基于双创教育的复杂性与长期性特征,应正确把握双创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向。以实践性为基础,合理构建完善化的双创培养体系,并在政府部门、高校及社会的支持下,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3.1 明确双创教育本质,且实现精准定位

在对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予以创新过程中,要真正理解双创教育的本质,它并非是简单地为了培养创业型人才而提出的理念与科目,而是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开展双创教育期间,需要清楚地认知到双创教育并非为帮助学生开创新的创业项目,而是立足于教育本质,强化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际推行过程中,要将创新创业理念根植于大学生的脑海中,通过强化思维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实践期间,高校需明确学生作为课堂活动主体的地位,从学生个人需求角度出发,在双创教育模式下,保证学生个人经历和主观感知相统一。在逐步积累与不断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有效性,体会到双创教育能够促使其走向成功。同时,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按照“引进来、走出去”方针,对现有校内资源予以拓展,进一步获取政府、社会企业资源的支持,为创新创业开辟出更为广阔的空间,促使双创项目在校园内得以孵化。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可强化对创业能力,有助于创业精神的培养。

3.2 创建专业化的双创教师队伍

双创教育的开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在创建双创教师队伍时,要确保对应教师满足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要求,有效促进双创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需要以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为基础,合理创建专业化的双创教师队伍,另外,需要强化对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执教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积极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实际行动中,要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倡导,准确做到统筹兼顾,利用好政府资源、社会资源,比如,可以聘请比较知名的双创教育专家、优秀的创业校友以及企业家作为高校双创教学的顾问或者职业教师,借助专题讲座、双创沙龙等活动向学生传授相关经验,通过交流和学习,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3.3 统筹各方资源并构建“政—校—企”协同机制

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善于统筹和利用政府、社会企业的力量与优势。第一,从双创教育经费投入方面观察,可得到政府、社会企业的支持,利用政府财政扶持、社会企业资金赞助,加大双创教育的资金投入。第二,积极整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校内传统基础课程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科学建立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双创课堂教育模式,依托跨区域沟通、互相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使更为丰富的创业理念被融合进行,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可加强对双创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强化校企合作,建立起对应的科创园或者实训基地,创造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模拟环境,在构建“政—校—企”协同机制的条件下,促进高校双创教育的良好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期间,需要充分结合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结合本次研究内容,分析当前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发现主要存在双创教育定位不准且未明确其本质、创新创业的专业师资队伍缺乏、在开展双创教育期间缺乏协同合作等问题,通过明确双创教育本质且实现精准定位、创建专业化的双创教师队伍、统筹各方资源并构建“政—校—企”协同机制等策略,合理构建起高校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正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方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科学规范性要求。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双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