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甘谷县巩川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建设工程构想

2022-10-21马小燕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流域示范区

马小燕

(甘谷县水土保持站,甘肃 甘谷 741200)

1 示范区基本情况

巩川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建设工程位于甘谷县西北部安远镇,距县城17 km,全镇共辖36个行政村1个社区,10 828户45 059人,其中农业人口44 085人,区域面积155.25 km2,现有耕地面积7 000 hm2,农田面积6 246.67 hm2,有效灌溉面积926.67 hm2。该流域位于安远镇以南散渡河左右两岸的川道区,属散渡河下游一级支流,渭河二级支流。位于东经105°20′38.61″~105°19′22.40′′,北纬34°50′56.45″~34°51′02.98″,是甘谷县西北部干旱农业区划的典型区域。从巩川村易地搬迁点到南城村沿线长5 km,涉及王马村、巩川村、河湾村、史川村、大城村和南城村等6个行政村,2 334户9 583人。项目区所属甘谷县平均海拔1 972 m,年平均气温12.6°,年均降水量365.6 mm,且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10月,并占全年降水量的75%以上。项目区区域总面积155.25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44.38 km2,通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09.73 km2,治理度达76%。

镇党委和镇政府依托巩川流域有利地形和条件,先后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7个,建立了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引进甘谷县佳农果蔬合作社,已投资超900×104元建成9座面积为5.67 hm2的樱桃大棚。通过采取高效节能温控大棚技术,先后已投资超1 500×104元建成露天樱桃面积达到66.7 hm2,带动周边127户搬迁户通过务工就业、土地流转和配股分红,实现稳定增收,真正做到基地集中在产业链,搬迁户富裕在产业链。引进陇上椒集团,投资超1 800×104元,建成占地1.5×104m2的钢结构辣椒育苗棚46座,配套建造蓄水池1 000 m2,年产甘谷“七寸红”优质种苗900×104株,由龙头企业负责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并销售,促进了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农户经济收益双赢。引进甘肃泓峰农牧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30×104元建成反季节火龙果和四季香椿栽植自动温控大棚16座,计划再投资200×104元建设反季节自动温控大棚20座。甘谷县已经形成了反季节大棚樱桃产业、食用菌栽培产业、陇椒产销基地和蜜桃园种植产业等四大新兴支柱产业,沿巩川、河湾和南城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形成环绕型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

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支离破碎,植被稀疏,涵蓄降水能力差,土壤以黄绵土为主,沟道比降大,沟道治理程度低,拦蓄径流能力差,山地多,坡度大,土质疏松,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尽快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摆脱群众贫困面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生态治理为突破口,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各企业先后投资500×104元对流域内2处塘坝进行治理,投资50×104元对2处排洪沟进行治理,投资195×104元在流域内已建成蓄水池13座,蓄水量约4.15×14 m3,整治坡耕地超200 hm2,为保持水土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该流域实施高标准示范小流域建设,积极探索以乡村振兴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示范工程,把小流域治理与发展当地特优产业相结合,把流域小型蓄水工程和淤地坝建设相结合,把小型雨水集蓄工程和经济果园建设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实现山美、水清、村美和人富的发展目标。

2 示范区建设必要性

为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中央于2019年提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部署[1]。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落后[2]。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夯实基础、助推产业、振兴乡村”的发展思路,配套实施以“水、路、林、田、草、坝、窖”等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建立集水蓄水示范区、沟道治理示范区、田间道路示范区、农田改造示范区、林草保护示范区、护坡护堤示范区和产业带动示范区等“七大区域”,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条件,助推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3 示范区工程构想

2022年3 月,甘谷县水土保持站技术人员深入流域实地勘踏调查,入户走访群众,并与当地镇村干部进行座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出了工程建设方案。

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流域现有设施设备基础上,充分运用景观生态学、园林生态学、水土保持工程学和系统工程学等方法,因地制宜、全面统筹和科学配置各项示范措施[3],充分体现“大水保”理念,真正落实“跳出水保干水保”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预防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农村治理效能,培强特色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谋划在安远镇巩川流域实施水土流失示范建设工程,概算投资3×107元,建设7个示范区。一是“集水蓄水示范区”,新修淤地坝4座,软体水窖100眼,蓄水池6座,其中,巩川大二型淤地坝1座,小型淤地坝1座,南城和河湾小型淤地坝各1座;沿产业路和村庄水泥硬化道路10 km,布设容积10 m3软体集雨水窖100座,每个产业基地新建300 m3蓄水池6座;二是“沟道治理示范区”,治理泥石流沟道3条,其中巩川、南城和河湾各1条;三是“田间道路示范区”,拓宽田间道路10 km,涉及巩川、南城和河湾等4村;四是“农田改造示范区”,在巩川村范围内改造低标准农田266.67 hm2;五是“林草保护示范区”,在巩川西山种植以松柏、灌木为主的水保林133.33 hm2;六是“护坡护提示范区”,南城至巩川村段护坡护堤5 km;七是“产业带动示范区”,利用反季节樱桃展示区、食用菌培制销展示区、蜜桃展示区和陇椒展示区,把甘谷县巩川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建设工程打造成以上“七大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区。

4 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4.1 规划设计原则及建设标准

规划引领要把握好3个原则: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治理;二是坚持民生至上,把园区、社区和景区作为利益共同体统筹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均衡推进[4]。设计原则上科学布置,因害设防地定措施,坚持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的原则。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将坡耕地梯田、植树造林、沟道治理、谷坊和蓄水池在建设标准上设计为20年一遇的24 h最大暴雨1 d排干;大型淤地坝工程按20年一遇设计和200年一遇校核,小型淤地坝工程按10年一遇设计和100年一遇校核。该项目根据《甘肃省暴雨洪水图集》确定为20年一遇24 h最大暴雨为109 mm,径流深43.8 mm。

4.2 质量要求

4.2.1 梯田工程

梯田主要规划在15°以下的缓坡地,集中连片,打破地界,规模成片,便于机械作业,力求布局合理,综合配套,梯田田块达到“宽适度,长不限”,田面宽度陡坡区8~15 m,缓坡区15~20 m,田坎最高不大于3 m。

4.2.2 土方工程

淤地坝等土方工程在施工前必须进行清基,情绪表土、沟坡上的草皮和树根等。清基范围按设计院坡脚线扩大1~1.5 m。取土场整理,施工完工后,取土场全部平整处理为反坡台或水平台,布设导流渠,防止径流汇集造成冲刷。

土料回填,采用机械装运土,由下至上人工分层平土铺土和机械分层压实,要求土料含水量要求12%~18%,土块直径在30 cm以下,铺土厚度不大于30 cm,压实后土壤干容重不小于1.5。

4.2.3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所设计排洪渠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所用混凝土材料符合技术要求,特别是水泥标号、砂石料含水量和级配,混凝土配合比和水灰比等,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制。C25砼配合比为水泥(4.25)∶砂∶石子=1∶3.13∶4.31。石料选用无风化、强度高于设计混凝土1.2~1.5倍,并对石子进行筛选处理,最大粒径不大于40 mm。对混凝土必须经过机械搅拌,达到拌和均匀,浇筑时使用振器振捣密实,并测定混凝土强度,使其符合规范要求,施工程序合规有序。砼材料配合比见表1。

表1 砼材料配合比表(定额单位:1 m3)Tab.1 The concrete material mix ratio table

4.2.4 M10浆砌块石工程

通过定线、清基、石方衬砌、勾缝、压顶、砌体沉降缝、养护等一系列施工程序,浇筑后根据气候情况及时洒水养护,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 d,施工应避开汛期和封冻期。砂浆强度等级M10见表2。

表2 砂浆强度等级M10表(定额单位:1 m3)Tab.2 The mortar strength grade M10 table

4.2.5 造林设计

(1)造林密度设计。造林密度直接影响幼林郁闭时间及林木的生长与分化,并对林木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经营目的、造林树种和立地条件等直接相关。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6453.2—2008)标准确定该项目设计中主要适宜造林树种的种植密度,水保林油松的种植密度为2 500株/hm2,株距和行距均为2 m。

(2)整地时间和方式。整地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春季进行。整地方式:整地工程防御标准按5年一遇6 h最大雨量设计。该项目区因其地形和土质立地条件较好,采取鱼鳞坑整地方式。鱼鳞坑沿等高线挖成近似半月形状的坑穴,并使相邻上下两行沿等高线成“品”字形交错排列,各坑在坡面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坑间距按造林密度而定。

(3)造林典型设计。水保林:侧柏。立地条件类型:现状为植被稀疏的荒地,坡度小于30°,以褐色土为主,土壤水分条件一般,中度侵蚀,宜林。整地方式:采用鱼鳞坑整地,一般安排在每年春季进行。造林方法及季节:采用植苗造林(油松纯林),沿等高线布设,遵守“三埋两踏一提”规则,埋土高出原根径5 cm;2022年春、秋季造林。栽植密度:2 500株/hm2。苗木规格:营养罐苗,地径1.0 cm以上,苗高100~120 cm。苗木运输:营养罐苗木装车,按车行驶方向将营养罐向前,树冠向后码放整齐;裸根苗木运输须加盖覆盖物并保持根系湿润,装车时顺序码放整齐后将树木捆牢,并加垫层防治磨损树干;营养罐装车时要小心轻放,且在营养罐的下方用沙袋、土袋或草绳做垫;苗木装好后应用透气篷布或遮阴网进行覆盖,远距离运输应定时对苗木进行喷洒和插上树洞力瓶输液,以补充苗木的养分和水分;运输的苗木到达目的的后不能及时栽植的进行埋土贮存;造林过程中应及时浇水,由于项目区降水量多,不再单独设计浇水措施,对造林成活率不合格的林地,应及时进行补植。

(4)施工流程。①整地工程—②定点放线—③苗木处理—④挖栽植穴—⑤栽植—⑥浇水后覆土—⑦质量检验。

(5)整地方式。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鱼鳞坑为半圆形坑穴,外高内低,采用长径60 cm,短径40 cm和坑深50 cm的规格,整地时鱼鳞坑要沿山坡等高线成行,坑与坑排列成三角形,按照“品”字形布设。

(6)苗木的栽植。造林时间一般选在春、秋两季植苗造林,严格遵循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栽植,确保苗木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准确无误。苗木出土前2~3 d应浇水,苗木随起随运,起苗后做好包装,及时栽植。栽时扶正树苗,使根系舒展,遵守“三埋、两踏、一提”植树规则。相邻近苗木的规格(干径、高度、冠幅、分枝点)基本保持一致。

5 效益评估

5.1 经济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在该区域形成辣椒、食用菌、油菜和果椒等致富产业,带动和助推全镇及周边村群众生活稳步提高收入,推进群众依靠产业增收,实现产业振兴预期效果,带动区域内153户707人和边缘贫困户稳定脱贫并致富。

5.2 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针对巩川流域存在植被覆盖度底,梯田标准低,侵蚀沟治理缺失等问题,加大治理力度,补齐了生态短板。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土地利用更趋合理,土地产出率得到提高,进而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民矛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同时,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保护各自然村人身财产安全,并美化人居环境。

5.3 生态效益

流域内水土流失基本可以得到控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111.06 km2,综合治理度为76.92%。各项措施实施后,流域内将实现年减蚀量3.03×104t,年蓄水效益达26.68×104m3,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可有效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6 结语

本流域示范建设工程针对巩川流域存在植被覆盖度底、梯田标准低、侵蚀沟治理缺失等问题,加大治理力度。该建设工程是补齐水土保持工作短板的需要;是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需要;是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和居民庄院安全,便利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工程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思路要求,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党委和政府积极性高,群众愿望迫切,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流域示范区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水土保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