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育秧方式对壮香优系列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2-10-21时祖胜
时祖胜
(灌阳县农业农村局,广西灌阳 541609)
为研究与壮香优系列新品种配套的保优提质、节本轻简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今后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壮香优1205进行了五种育秧方式的比较试验[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广西灌阳县新街镇三树村回山寨水稻专业合作社承包的水田内进行,试验田面积0.1 hm2,前茬种植绿肥(紫云英),为砂壤土,肥力较好,光照充足,交通方便,易于排灌。
1.2 试验品种
选用壮香优1205作为试验品种。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 个处理。1)处理1:普通塑盘(561孔)育秧,每穴播2~3粒谷种。2)处理2:大孔塑盘(434 孔)育秧,每穴播2~3 粒谷种。3)处理3:编织布隔层育秧,将编织布铺在秧床上,拉紧、铺平、贴紧畦面,然后在编织布上均匀铺厚2 cm 左右的泥浆,湿润育秧,秧田播种量60 g·m-2。4)处理4:旱育秧,用菜园地作秧田,秧田播种量60 g·m-2。5)处理5:半水育秧,秧田播种量60 g·m-2。
试验田秧苗均于3 月23 日播种,4 月22 日移栽,移栽时秧苗叶龄均在4.3 叶左右。试验田采用分厢开沟方式整理,厢宽3.0 m,沟宽0.4 m,厢面移植规格26.7 cm×20.0 cm。每个处理重复3 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 m2,四周设保护行。每个处理按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2 000 kg+45%复合肥15 kg 施足基肥,科学灌水,促进水稻早分蘖、早封行[2]。
1.4 观测指标
移栽前每个处理各取10苗进行秧苗素质考察,移栽后每个处理定10 蔸作观察蔸,每隔7 d 观察一次,记录基本苗、叶龄、分蘖消长数、分蘖始期、高峰期、孕穗始期、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和收获期的数据。
收获前1 d,每个处理取样10蔸进行考种,计算每蔸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理论产量。分小区全割全收,分别称重计算667 m2折合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
表1 为不同处理水稻秧苗素质调查表。由表1 可知,处理5 绿叶数最少、叶挺长最大、茎基宽最小,总根数和白根数最少,分蘖能力也最差;处理3 和处理4 总根数和白根数最多,株高、叶挺长、茎基宽等指标表现最好,分蘖能力也最强。秧苗发根力强弱是衡量秧苗抛栽后立苗快慢的主要指标,从总体秧苗素质来看,处理4、处理3 的秧苗素质显著优于处理1,处理1的秧苗素质又显著优于处理5[3]。
表1 水稻秧苗素质调查结果
2.2 立苗和分蘖
水稻的秧苗素质直接影响到移栽后水稻的返青、分蘖和群体生长[4]。表2、表3 分别为水稻生育进程、产量性状调查结果。
由表2 和表3 数据可知,处理4 和处理3 的秧苗在移栽后比其他处理的秧苗立苗早、分蘖快。1)处理4、处理3 在移栽后6 d 分蘖苗比处理5 分蘖苗多1.3 万苗左右,比处理1、处理2 多0.4 万苗左右。2)处理4、处理3在播后61 d达到最高分蘖期,每667 m2苗数分别达35.9 万苗、35.1 万苗;处理1、处理2、处理5在播后68 d 达到最高分蘖期,每667 m2最高苗数分别为36.2 万苗、35.7 万苗、36.9 万苗。处理4、处理3 比其他处理提前7 d达到分蘖高峰期。
表2 水稻生育进程调查结果
表3 水稻经济性状调查结果
处理4、处理3 的有效分蘖终止期比处理5 提前了2 d,比处理2 和处理1 提前1 d。处理4 每667 m2最高苗数为35.9 万苗,有效穗数为16.1 万穗,成穗率53.8%;处理3每667 m2最高苗数为35.1万苗,有效穗数为16.0 万穗,成穗率54.7%。处理4、处理3 的成穗率大约比处理5 高4%,说明处理4、处理3 比其他处理的水稻成穗早、成穗率高。
2.3 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
由表3 可知,处理4、处理3 的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都高于其他3 个处理,其产量和效益也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每667 m2实际产量,处理4 为661.3 kg,比处理5 增产62.7 kg;处理3 为657.5 kg,比处理5 增产58.9 kg。按稻谷2.9 元·kg-1、秧盘成本50元∕667 m2计,处理3、处理4每667 m2比处理1、处理2 节约秧盘成本50 元,分别比处理5 增收纯利润170.8元、181.9元,经济效益显著。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处理4)、编织布隔层育秧(处理3)具有立苗早、分蘖快、成穗率高和产量高,以及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节约人工及育秧盘成本等优势,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旱育秧对土壤肥力和酸碱度要求较高,因此在应用壮香优系列新品种时,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以达到节本增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