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脾护心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炎症反应干预的临床研究
2022-10-21李娉婷梁效铭
李娉婷,梁效铭
1.东莞康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2.邹旭东莞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临床上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疾病,发病率较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疾病治疗中需要将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心肌重塑作为治疗重点,疾病治疗目的为延缓CHF发生及发展,以此来降低死亡率[1]。从中医角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炎症反应疾病进行分析可知,心衰疾病的产生与本虚有直接关系,贯穿于心衰疾病发展的始终,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2]。
暖心方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针对慢性心衰核心病机而精心创立的中药方,“五脏相关”是铁涛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主要学术思想,他认为本虚标实是心衰的基本病机,本虚以气虚为本,阳气或气阴两虚,阴阳失调,心气亏虚,血行瘀滞,推动乏力,故标实为痰、水、瘀之证。心衰病位在心,心主火,是阳中之阳,故阳气是其主要方面[3]。因此心衰病机的关键为阳气虚衰。故治疗当以温补中气,健脾养心为则。方中以人参为主药培元益气、附子温阳以暖脾土,薏苡仁健脾以利水,橘红理脾通阳而化痰,全方以补虚为主、标本兼顾。邹旭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炎症反应疾病治疗中以调脾护心为则,运用暖心方加减治疗心衰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4]。
前期研究提示,暖心方及其加减方的使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及临床症状,降低心衰再次入院率,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显示调脾护心法为同时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治疗方法。现代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现代研究认为众多炎症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可加速心功能的受损,参与了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中医药对炎症细胞因子的研究也成为中医药对慢性心衰治疗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以邹旭教授调脾护心法为指导,临床使用邓老暖心方加减,通过观察对照实验组及对照组中西医症候指标、心衰及心肌重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等,论证该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分组法,每组15例。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42~83岁,平均(73.2±2.4)岁。观察组男6例、女9例;年龄43~84岁,平均(72.4±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本次研究活动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活动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后进行。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选取的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②年龄在40~85岁;③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者;②在入院接受治疗28d之内患者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者;③合并肿瘤疾病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西药治疗法,给予患者氢氯噻嗪片(国药准字H12020166,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次25~50mg,每日1~2次。给予患者雅施达[国药准字H20103382,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给予患者倍他乐克(国药准字H32025391,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00~200mg,分1~2次服用。给予患者地高辛(国药准字H11020053,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每次0.125~0.5mg,每日1次。
观察组行西药治疗法联合邹旭教授调脾护心法予暖心方加减,给予患者的中药方为:红参10g、五爪龙30g、薏苡仁10g、茯苓15g、苍术15g、麦门冬5g、法半夏10g、橘红5g、桂枝5g、熟附子5g,大枣3枚,将以上中药放入到100mL水中进行煎煮,每日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2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干预前后LVEF(左室射血分数)、BNP(脑尿钠肽)心功能指标。
(2)观察两组心功能疗效。显效:患者的心衰相关症状得到控制,心功能提升度为2级或2级以上。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提升至1级,但是未达到2级。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提高<1级[5]。
(3)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积分为0或减少≥7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积分减少率≥3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好转,积分减少<30%[6]。
(4)观察两组IL-6(血清白细胞介素-6)、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BNP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
2.2 两组心功能疗效对比
观察组心功能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疗效对比[n(%)]
2.3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对比
观察组中医症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对比[n(%)]
2.4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表4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3 讨论
现阶段,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往研究结果显示,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神经内分泌激活、血流动力学异常、心室重构有直接关系[7]。从中医角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进行分析可知,该种疾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癖血、水饮、痰浊居多[8]。
中医学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喘证”“水肿”“心胀”的范畴,临床患者病程较长,治疗上多以标本兼治为则[9];从中医经典脏腑理论而言,“心”为“脾”之母,治疗上有“母病虚则实其子”的治疗原则,故其“心病”治疗上当以“实脾”作为基础[11],且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多有泛发型水肿表现,其“脾”主一身之水,在心衰患者中侧重并使用温运脾胃的方法而治其水肿,临床中颇具疗效[10]。
邹旭教授调护心法为中药汤剂治疗方法,药方中的中药物包括红参、五爪龙、薏苡仁、茯苓、苍术、麦门冬、法半夏、橘红、桂枝、熟附子等,在服药之后患者的精神状态会明显好转,胃纳、气促症状明显好转,患者可下床参与活动,血压回升,具有效、廉、便的优点,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毒、副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展现出了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1]。
本文研究结果为: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BNP指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炎症反应干预中使用邹旭教授调脾护心法具有可行性,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疾病预后改善效果好,降低了患者在此住院率[12]。
既往研究结果与本研究有相似性。叶雷提出心功能疗效对比,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4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征候积分分级,对照组总例数为20例,轻度3例,中度7例,重度10例;观察组总例数为20例,轻度3例,中度5例,重度12例。通过将他人研究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数据具有相似性,可知本文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可为同类型文章写作提供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炎症反应干预中使用邹旭调脾护心法,有助于提升患者心功能,改善中医症状,疾病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