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曲米发酵生产甘蔗果酒及其总酚和抗氧化性测定

2022-10-21郑美玲黄结刘梅芳李楠

食品工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果酒酒精度甘蔗

郑美玲,黄结,刘梅芳,李楠

1.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南宁 530001);2.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宁 530004)

甘蔗中含有大量糖分,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碳源,也是人类能量代谢的根源[1]。甘蔗中含铁元素较多,食用甘蔗能改善人体的缺铁性贫血[2]。甘蔗中存在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如黄酮类、多酚类、单宁以及多糖,使其具有较强的抵抗突变、抵抗氧化和抵抗炎症的能力,还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从而加强人体的免疫系统[3-4]。因此利用甘蔗汁发酵可以生产富含营养物质的保健果酒。

红曲米,又名红曲,直接在大米上接种红曲霉发酵而成[5]。红曲次级代谢产物之一的天然红色色素——红曲色素(MP),有助于防患癌症、降血压血脂、控制肥壮及染色的功能,在食品和医药行业被大范围地使用[6]。红曲中的λ-氨基丁酸(GABA),它是一种能抑制突触的化学递质,具有加强记忆力、利于减肥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功能性氨基酸[7]。红曲米多用于黄酒、米酒等饮品的酿造,红曲米应用于果酒酿造鲜有相关报道[8]。

试验将红曲米作为发酵菌种应用到甘蔗果酒的酿造,整合红曲米与甘蔗的营养和保健功能,酿造一款保健值更高的风味甘蔗果酒,为果酒增加新的产品,同时拓宽红曲米的应用范围,也为拓宽甘蔗产业发挥重要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甘蔗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提供甘蔗,实验室压榨取甘蔗清汁);红曲米(云南渗泉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1.1.1 试验药品

葡萄糖(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杨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磷酸(分析纯,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林酚(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DPPH标准样品(分析纯,美国Sigma公司);焦性没食子酸(分析纯,浙江温州市瓯海化工试剂厂)。

1.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MC0-40酒精计(余姚仪表二厂有限责任公司);PL303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Sup-250生化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雷磁pHS-3E型pH酸度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UVmini-124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TW12恒温水浴锅[优莱博技术(北京)有限公司];SW-CJ-IBJ单人单面净化工作台(苏州泽化设备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甘蔗汁的制备

新鲜甘蔗→清洗→压榨→过滤→甘蔗清汁→发酵备用

1.2.2 酒精度的测定

使用酒精计法[9]。

1.2.3 残总糖的测定

使用DNS法(3, 5-二硝基水杨酸法)[10]。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称取足量的葡萄糖烘干至恒重后,精确称取50 mg,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并定容到50 mL,即可得到1 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取9支试管,分别按照表1操作。

表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单位:mL

将各管混合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5 min,待冷却到室温后,向各管中加蒸馏水到25 mL,摇匀后在波长为540 nm处测量吸光度,得到葡萄糖标准曲线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葡萄糖标准曲线数据

如图1所示,葡萄糖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0.579 8x-0.009 3,相关系数为R2=0.993 5,说明吸光度与葡萄糖含量之间的回归效果较好,可用于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图1 葡萄糖标准曲线

1.2.4 样品残总糖含量的测定

发酵样品总糖转化还原总糖:取5 mL的发酵液于1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且浓度6 mol/L的HCl溶液,在60 ℃水浴中30 min,待冷却后,加入10 mL 6 mol/L的NaOH溶液中和,用蒸馏水定容到100 mL,即为总糖转化还原糖溶液。取1 mL转化糖溶液,按表2的方法进行残总糖含量的测定,经过相关计算后即可得到最终的残总糖含量。

1.2.5 甘蔗果酒发酵工艺优化的单因素试验

1.2.5.1 红曲米添加量的确定

甘蔗汁装液量为60%(V/V),分别添加1%,2%,3%,4%和5%的红曲米,在温度28 ℃、甘蔗汁初始pH 4.0条件下,发酵6 d后测定残总糖和酒精度,以确定较佳的红曲米添加量。

1.2.5.2 发酵起始pH的确定

甘蔗汁装液量为60%(V/V),加入3%的红曲米,甘蔗汁的初始pH调整为3.0,3.5,4.0,4.5和5.0,在温度28 ℃条件下发酵6 d后测定残总糖和酒精度,以确定较佳的甘蔗汁初始pH。

1.2.5.3 发酵温度的确定

甘蔗汁装液量为60%(V/V),加入3%的红曲米,调整甘蔗汁初始pH为4.0,分别在24,26,28,30和32 ℃温度下,发酵6 d后测定残总糖和酒精度,以确定较佳的发酵温度。

1.2.5.4 发酵时间的确定

甘蔗汁装液量为60%(V/V),加入5%的红曲米,甘蔗汁起始pH为4.0,调整温度28 ℃,分别在发酵3,4,5,6和7 d后,测定残总糖和酒精度,以确定较佳的发酵时间。

1.2.6 甘蔗果酒发酵工艺优化的正交试验

基于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以红曲米添加量(A)、甘蔗汁初始pH(B)、发酵时间(C)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发酵工艺的优化,各因素和水平如表3所示。

表3 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的设计

1.2.7 抗氧化性的测定

采用DPPH法[11-12]。

1.2.7.1 DPPH母液的配制

精准称取5 mg DPPH标准样品,用少量无水乙醇将其溶解并定容到100 mL,暗光反应30 min,即可得到0.05 g/L的DPPH母液。

1.2.7.2 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

摇匀后将表4中两种试剂(对照液及含样品液)在暗光的室温条件下静置30 min,测定其在517 nm处的吸光度。清除率按式(1)计算。

表4 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

1.2.8 总酚含量的测定

采用福林法[13]测定。

1.2.8.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建立

精准称取2 mg没食子酸标准品,用少量蒸馏水将其溶解并定容到100 mL,即为20 μg/mL没食子酸标准溶液。取8支试管,分别按照表5操作。

表5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单位:mL

充分混匀并静置5 min后,加入1.5 mL碳酸钠溶液(20%),摇匀后加蒸馏水至10 mL,在水浴75 ℃下充分反应10 min,冷却后在760 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得到没食子酸的标准曲线数据,如表6所示。

表6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数据

如图2所示,没食子酸标曲的回归方程y=0.103x+0.035 4,相关系数R2=0.991 7,说明吸光度与没食子酸含量之间的回归效果较好,可用于样品总酚含量的测定。

图2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

1.2.8.2 样品中总酚含量的测定

各取1 mL甘蔗汁和甘蔗果酒,按照1.2.8.1的方法进行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建立,并经过计算后得到最终的总酚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工艺优化单因素试验

2.1.1 红曲米添加量的确定

红曲米添加量直接影响到发酵菌种的生长速度及其发酵周期,从而影响发酵产酒量。由图3可知,酒精度随红曲米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当加入3%红曲米时,酒精度达到最高10.7%vol,残总糖含量为1.43 g/L。其原因有可能是:红曲米添加量过少时,微生物生物量低导致甘蔗糖分转化率低,不利于酒精的产生;红曲米添加量过量时,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大多数被用于红曲霉菌体的生长需要,导致酒精的生成量少[14]。因此较佳的红曲米添加量在3%左右。

图3 红曲米添加量对酒精度和残总糖的影响

2.1.2 初始pH的确定

pH会影响微生物的酶活力甚至影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从而影响酒精的产量。由图4可知,甘蔗汁的初始pH为4.5时,酒精度达到最高14.5%vol,残糖量为1.046 g/L。初始pH<4.5时,酒精度随初始pH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初始pH>4.5时,酒精度随初始pH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分析其原因:pH太低或太高容易导致酶失活,继而影响微生物代谢从而导致酒度低[15]。因此较适宜的甘蔗汁初始pH在4.5左右。

图4 初始pH对酒精度和残总糖的影响

2.1.3 发酵时间的确定

发酵时间的长短对发酵菌种的生长和代谢能力有影响。由图5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酒精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发酵到达6 d,产酒精度最高15.3%vol,残糖量为1.65 g/L。分析其原因:发酵时间短,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利用不充分,转化生成的酒精量少;发酵时间过长,培养基中营养物质被消耗完,生成的酒精量保持不变[16]。因此较合适的发酵时间为6 d。

图5 发酵时间对酒精度和残总糖的影响

2.1.4 发酵温度的确定

发酵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发酵菌种的酶活性以及其生长周期,同时影响发酵溶液中的O2浓度、黏度及渗透压,进而影响酒精的产量。由图6可知,随着发酵温度的增加,酒精度先增加后降低。在28 ℃发酵温度下,达到最高的酒精度15.6%vol,残糖量1.52 g/L。分析其原因:发酵温度太低,导致微生物生长代谢弱,转化率低而积累酒精少;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代谢降低甚至丧失,导致酒精产量低。据报道,发酵温度高时,发酵菌种的生长周期变短,发酵过程中产酸速度加快,酸度增加,从而导致酒度降低[17]。适宜温度时,微生物菌株生长代谢旺盛,有利于糖分转化酒精,因此发酵温度28 ℃较为适宜。

图6 发酵温度对酒精度和残总糖的影响

2.2 发酵工艺优化正交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根据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案,进行发酵,分别测定其酒精度,结果见表7。

表7 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

结果表明,对酒体酒精度的影响顺序为红曲米添加量>发酵时间>甘蔗汁初始pH。最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组合为A3B2C1,即红曲米添加量5%、甘蔗汁起始pH 4.5、发酵时间4 d。以最优组合A3B2C1条件做3次验证试验,酒精度为15.6%vol,残总糖为1.54 g/L。

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结果表明,在选定试验条件下,红曲米添加量、甘蔗汁初始pH及发酵时间对酒体酒精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在均不显著的情况下,红曲米添加量对酒体酒精度的影响最大。

表8 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2.3 总酚含量测定

试验结果得到甘蔗汁的总酚含量27.17 mg/mL,而甘蔗果酒总酚含量为29.44 mg/mL。甘蔗果酒的总酚含量略微大于甘蔗汁。其原因应该是红曲米中菌株生长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酚类物质,如没食子酸、芥子酸、芦丁等,而乙醇经常用作提取总酚的溶剂[18]。甘蔗汁经过发酵产生的乙醇对总酚有抽提作用。

图7 总酚含量的比较

2.4 抗氧化性测定

自由电子的存在对人体有害,因为它会从细胞中抢夺电子与之配对,从而导致细胞衰老、死亡,而多酚类物质,如黄酮、单宁、没食子酸及多糖等,其功能基团可以与这些自由电子进行配对,因而削弱自由基对人体的影响。DPPH含有很多的未配对自由电子,常被用于抗氧化性的测定。由图8可知,甘蔗汁的抗氧化性为50%,甘蔗果酒的抗氧化性为62.8%。

图8 抗氧化性的比较

3 结论

结果证明可利用红曲米发酵甘蔗汁生产出营养价值高的甘蔗果酒,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甘蔗果酒的最佳发酵条件,同时比较甘蔗汁和甘蔗果酒的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性。试验为红曲米的应用增加一个应用领域,也为甘蔗汁的发酵提供一个可行方法,为营养果酒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果酒酒精度甘蔗
发酵型槐花茶酒的制作工艺优化
产品质量六西格玛改善方法研究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
果酒行业即将崛起,你!准备好了吗?
传统客家黄酒的发酵条件优化
黑熊吃甘蔗
10分钟读懂中国果酒市场
果酒年消费量正以15%的速度递增
白酒酒精度测定误差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