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诊改”理念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以某学院为例

2022-10-21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诊改保证体系财务管理

刘 莹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1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核心

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文件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当中提出相关“诊改”落实方案、试点工作运行,提出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从而不断提高人才质量。其核心工作如下。

1.1 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1.2 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3 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 财务管理课程“诊改”工作

2.1 体系建设

2020 年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来,依据学院“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了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8”字“诊改”螺旋和课程质保体系。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确定企业需求及课程核心内容,根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课程的要求,确立了课程建设与运行目标,设置了标准链。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一学年以来,总体运行情况良好,2020年,33 个监控点,完成27 个,达成度达到81.81%,课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良好。

2.1.1 构建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财务管理实务课程诊断共设置7 方面内容,33个监控点,并对相应的目标值、标准值和预警值予以量化。根据学院“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证体系,以质量全过程为主线全面“诊改”,构建了财务管理实务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2.1.2 确立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5〕17 号)、学院《2016—2020 年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学院《2016—2020 年专业建设规划》确定本课程建设目标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1.3 制定建设标准,形成标准链

财务管理实务是财务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的专业核心课,以《课程建设标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等文件为依据,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相关职业标准与行业规范,分解课程建设目标与运行目标,确立标准链。课程标准链包括课程教学类标准和行业类规范。

2.2 体系运行

2.2.1 明确“诊改”路径,构建质量改进螺旋

根据课程建设总目标,制订了课程建设方案,划分课程建设要素共8 个,分别是课程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团队建设、资源建设、实践条件建设、教学组织、考核方式改革、教学评价,以此为依据,设置33 个监控点,按照年度对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构建课程层面“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通过“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设计)—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两个循环的循环运行,形成各自独立、相互依存的课程螺旋诊断改进机制,大循环一年一个周期,小循环实施常态预警。

从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检测、预警、再改进13 个环节进行全面“诊改”工作。

2.2.2 “诊改”取得成效

根据课程“诊改”的目标、标准,结合财务管理实务课程“诊改”的设计思路,具体检测指标以及完成度,在各信息化教学系统上有相应数据。

评价课程建设的达成度。2020 年共33 个年度目标任务,已完成27 个,完成率为81.81%。从诊断问题、激励策略、学习方向、创新手段、改进效果5 个维度对未完成的项目进行逐一分析。以期在下一次“诊改”时达到相应的效果,满足“诊改”需求。

3 财务管理课程自我诊断

3.1 诊断内容

(1)课程建设目标、标准是否与专业建设规划契合;

(2)课程建设目标、标准是否与自身基础适切;

(3)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和课堂教学目标与标准是否衔接贯通;

(4)课堂教学是否能支持课程目标与标准的达成;

(5)课程建设目标与标准是否明确、具体、可检测。

(6)是否建立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诊改”运行制度;

(7)“诊改”内容是否有助于目标达成;

(8)“诊改”周期是否合理;

(9)“诊改”方法与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

(10)诊断结论是否依据平台数据和事实获得;

(11)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

(12)改进的机制和措施是否有效。

3.2 “诊改”情况总结

(1)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目标,按照课程组织、教学团队建设等8 方面内容开展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目标与标准制定合理,在教学研究、资源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目标和标准达到了省级标准,与自身发展适应,契合会计专业建设规划。

(2)课程教学以培养会计核算技能为目标,将课程目标分解为6 个项目,24 个任务,并将任务分解成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相毗邻,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支持了课程目标的实现。

(3)“诊改”运行中设置了35 个质量监测点,并逐一设置监控指标值,指标设置较为完善,监测点设置契合“诊改”目标和标准。

(4)依托学院“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课程、课堂教学“诊改”运行质保体系,以7 个要素,35 个质控点开展“诊改”,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5)“诊改”大周期为1 年,小周期常态监测预警,方法和手段运行符合学院“诊改”体系构建,符合课程发展方向。

(6)“诊改”结论严格按照数据平台数据、质量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符合“诊改”运行过程。

3.3 “诊改”成效

(1)课程建设:修订了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各1份,全面推广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中的使用率达到100%。

(2)课程资源:整理、制作数字资源557 条,并上传至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3)考核改革:采用过程性考核,平时、过程、终结评价比例为2 ∶3 ∶5。将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评价等内容纳入过程性考核中去,实现了信息化考核,确保了评价标准的一致性。

(4)团队建设:1 名教师晋升讲师、80%以上教师获得会计师证书。

4 财务管理课程“诊改”中发现的问题

4.1 考核方式单一

对学生考核方式注重理论知识,仍采用客观题和单一计算题的方式,仍旧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弱,学生存在严重的考前突击行为,实际掌握程度不好。而且目前教材内容陈旧,与核心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4.2 思政教育欠缺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性较强,而且计算较多,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没有合理融入思政元素,学生无法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理解工匠精神,缺乏大局意识。针对目前的学生,他们生活在各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教育资源丰富,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他们大多接受能力强、思维模式新颖、注重个人见解。这导致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自控能力欠缺,导致学生思想觉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4.3 教学体系单一

课堂授课内容主要为理论知识,老师讲、学生练,这样的一个循环教学模式,学生就像记忆和演算机器人一样,导致学生学习的麻木性,死记硬背,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解题算题,而不理解各公式的真正含义,无法准确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4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教之根本在于教师,目前教师信息化能力参差不齐,每个教师教学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职称和专业方向不一致,也可能存在教师教学能力无法量化考核的问题。

5 改革策略

5.1 推陈出新,改变考核方式

针对教材陈旧的问题,需要深入企业调研,结合企业核心就业岗位,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编制教材或者编制活页教学资料。能够与企业实际财务问题相结合,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合作开发教材,使学生真正理解和能够正确运用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针对考核重理论的问题,作为职业院校毕业学生,单纯的理论知识没有办法具体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应当改革课程标准,将实践操作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5.2 思政元素融入课堂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科学精神、价值观念、人文情怀、高尚品质等德育功能,融入四个财务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风险观,建立起本课程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格局。

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找到理论知识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丰富其思想政治内容,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建构和实施财务管理课程思政体系,营造民主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产生思想共鸣,形成教书育人合力。

5.3 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运用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注重校企合作,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引入企业新技术,校企共建资源,消除新资源讲老技术的问题,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4 提升教师社会实践能力

应当从教师层面,增加教师社会实践培训次数,从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教学环节中,增加课堂实质性教学环节,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体系。基于“诊改”理念,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信息化教学覆盖率100%,争取立项校级教改课题1 项,进一步优化监测指标,实现教学全过程质量监控;完善评价体系,形成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数据监测为依据,以过程评价为基础的课程考核新机制;教学团队之间实现共用标准、共建课程、共用资源,达到标准统一、授课统一、考核统一的目标。

6 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满足教育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内部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提上议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建立和实施,必须从具体课程改革出发,从根本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具体岗位需求。评价体系要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多角度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增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工作的作用,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氛围,将质量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融入整个校园文化,切实履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全面“诊改”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

猜你喜欢

诊改保证体系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质量保证体系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应用初探
质量保证体系原理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探索诊改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设
诊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契机
“诊改”与“评估”的区别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研究现状
设计保证体系建设和审查的若干专题研究之二——设计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