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舞蹈表演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养成初探

2022-10-21周沐春

戏剧之家 2022年29期
关键词:节奏舞蹈素养

周沐春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晋中 030600)

舞蹈表演专业是一个跨学科专业,它集合了音乐、舞美、表演、体育等学科,以舞台呈现为最终目的,培养多元化、多能化的综合应用型舞蹈人才,虽然为提高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很多学校也开设了音乐类相关课程,但现实问题是,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巧训练,轻视音乐素质养成的现象,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专业能力的发展。高师作为学科综合能力较强、融合程度较高的职业院校,能为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那么,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的音乐素养养成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重视音乐鉴赏

众所周知,音乐欣赏课程可以让学生学习基础性的音乐知识,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可以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从心底产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由此可见,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而音乐鉴赏课程则对音乐欣赏的内容、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从事艺术创作实践就是将对音乐的感性认识转化为肢体语言呈现在舞台上的过程,是一种艺术的二次创作。如果没有全面理解音乐的能力,学生在创作中很难完美呈现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因此,在舞蹈表演专业中加入音乐鉴赏课程十分有必要。

由于受教学硬件或软件限制,当今高师舞蹈表专业的音乐鉴赏课程一般都未独立开设,即使有开设,也仅仅停留在音乐欣赏程度,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创作过程等信息较少,加上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有限,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基于现状,舞表专业音乐鉴赏课应如何开展?首先,应充分利用师范教育的学科优势(综合性、融合性),将音乐鉴赏课程纳入舞表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如,将舞表专业的学生和音教专业学生进行合班授课,这样既节约了教学资源,又可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促进,正向交流,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

其次,积极发挥舞表专业优势。肢体表达是舞蹈的终极表现形式,也是人类通用的艺术语言。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将内心感受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并让学生参与讨论,这种形式新颖、互动性强、体验感深刻的授课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营造了和谐愉悦的师生氛围,可谓一举多得。再次,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应与时俱进。音乐鉴赏课程之所以不被学生重视,与课程内容过于老套、教学观念因循守旧不无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得从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上下功夫。以往的教学经验是“一本教材走天下”,甚至十几年过去教材也未更新。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获得信息变得如此轻松便利,而一些老师仍然旧瓶装旧酒,难免让学生厌烦。教学内容和观念的更新很重要,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完善的音乐鉴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古典、流行、爵士、民族和中外经典艺术作品,要让学生全面接触多种音乐风格,了解更多音乐背后的人文素养,了解地域、民族、时代等因素对音乐文化产生的影响,启发学生产生文化认同,增强其文化自信,使学生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从而达到审美升华,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表现力。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方面,教师更应该关注授课形式、教学手段、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等要素,如时下流行的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在音乐鉴赏课程实施过程中多应用这些新的形式,就能收获良好的教学反馈。

二、丰富音乐知识

在多数师范类院校中,舞表专业一般是并入音乐系的,而作为音乐系学生,要想更好地理解音乐,诠释音乐形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储备必不可少。有别于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由于在高考时没有基本乐科的考试,因此,他们的音乐知识基本是一片空白。因此,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大纲设置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将课程难度进行相应调整,注重基础养成。音乐知识涵盖的范围较广,它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音乐史、艺术概论等内容,是引领音乐专业学生进入音乐大门的基础。然而,受课时总量限制,要想在短短3 年学习生涯中全部涉及上述课程又谈何容易?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该充分考虑专业特殊性,将音乐基础知识进行糅合重塑,以适应舞表专业学生的学科要求。

实施课程融合应充分考虑课程的相关性,比如,乐理和视唱练耳在高师音乐专业以往的课程设置中是分开授课的,课改以后基本融为一门课程,统称“音乐基础”。舞表专业的音乐课程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比如,在音乐基础课程中加入律动,以感知和把握节奏的变化;在讲到和弦这一章时,可以加入一些和声知识和视唱内容,让学生感知多声部音乐的魅力;在音乐鉴赏课上补充一些音乐历史和作曲家相关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艺术概论课中加入经典作品赏析,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实施课程融合应注重课程的实用性。所谓课程实用性,是指符合专业设置特点、可操作性强且能保证实际教学效果的课程实施和评价方式。以音乐基础理论这门学科来说,不必如音乐教育专业那样进行深度的理论讲解(实际上,零基础背景下,学生对深度讲解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而且,有些理论讲起来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建议:在乐理学习中,首选首调唱名法(即为简谱)教学,注重学生识谱能力的养成,其中,节奏训练尤为重要,因为这是构成身体律动的基础。再如,在艺术概论学习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宏观的艺术鉴赏能力,这对于他们今后的眼界提升和格局拓展都会有较大帮助。

实施课程融合还应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对音乐理论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与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有关。教改以来,虽然有关方面一直在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但教师主导课堂这一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得益于舞表专业学生性格普遍较为活跃这一优势,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学生并非太难,这就需要相关教师在教学手段革新上多下功夫。

三、提升音乐技能

音乐技能指在音乐活动中完成“唱”“听”“动”“奏”等过程的能力。对舞表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技能更倾向于“听”“动”能力的培养。

所谓“听”的能力,是指学生对旋律的音高、音长、强弱、音色、情绪等信息有基本的辨别能力。在舞蹈表演中,如果能对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有很好的把握,就能使舞蹈表演有更好的旋律节拍,从而有更好的表演效果。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的核心在于形成音乐的内心听觉。以歌曲《天路》为例,全曲共有两个段落,第一段为描述性的乐曲,抒情而宽广,具有典型的高原曲风。第二段是全曲高潮部分,情绪热烈而富有张力。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应对歌曲的地域风格和其中的情感变化有敏锐的洞察,对歌曲的节奏与节拍特点有较好的感知,这些信息的获取对于舞台造型和动作设计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要想提升学生的内心听觉,除了要让学生多听音乐作品外,还应该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让他们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音乐形象,建立对各类型音乐作品的听觉条件反射。比如,同样是3 拍子的音乐,朝鲜民歌和傣族音乐的韵律全然不同。一种热情奔放,一种含蓄内敛,因此,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也风格迥异。这些特点只有在充分了解了音乐的旋律特点后才能准确把握。

所谓“动”的能力,是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的感知能力。节奏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就算是没有经过音乐训练的幼儿,都可以准确地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扭动身体。但专业的舞蹈创作不同于本能反应,它要求舞者首先应理解音乐,并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及由此带来的节奏变化。将舞蹈的音乐节奏与舞蹈的动作节奏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舞蹈作品,以此来表达情感,引起共鸣。

要想增强学生的节奏感知力,首先应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节奏节拍知识,掌握一些基本节奏型及对应的身体律动方法,比如,新疆民歌中节奏型XXX XX对应新疆舞蹈独特的身体律动“摇身点颤”,再比如,内蒙古长调音乐有明显的拖腔旋律,节奏较为自由奔放,适用的身体律动为抖肩、翻腕……这些知识储备能帮助学生快速识别音乐类型并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相应的音乐形象。

增强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应培养学生准确的把握节奏和情绪变化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在一首较为完整的音乐或舞蹈作品中,若从头到尾都保持同一节奏或情绪,很容易引起观众审美疲劳。因此,即便是同一类型的舞蹈,也会因为音乐要素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表演形态。因此,只有充分了解音乐中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肢体语言调整,才能将音乐的情绪完整地表达出来,从而呈现完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择内涵丰富、结构完善而节奏富于变化的音乐作品,通过讨论研究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绪通过何种途径发生变化,对应的身体律动又该如何调整,激发学生对音乐与律动的关系进行深度思考,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

四、注重理实结合

作为师范类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养成一直是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而理实结合就是其中最核心的要求。与音乐教育专业不同,舞表专业音乐素养养成训练中,应更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通俗性。所谓实用性,指的是与专业技能相符的、能促进专业提升的音乐素养。如:音乐简史、地域音乐文化区分、音乐情感辨别等内容;所谓可操作性,指的是通过训练可以完全掌握、充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音乐素养,如:节奏与节奏型的掌握。通俗性指的是生活中能经常接触的音乐素养,如:音乐的节拍、韵律、所包含的音乐要素等内容。

在舞表专业音乐素养提升过程中,如何实现理实结合?首先,应在教学策略上进行调整。教师应扩充知识体系、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技能。比如,在民族舞蹈课程中,拓展民族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等相关知识及音乐特点介绍,再通过讲解其动作特点及形成原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创编课程中,通过欣赏体验,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情绪和音乐结构等信息,并对音乐形象塑造做出讨论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引导,使音乐形象由抽象到具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注重参与社会实践。舞台表演经验是舞表专业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将理论成果转化为艺术实践的最终形式。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上舞台,这里的舞台不仅可以是正式表演的舞台,也可以是课堂舞台。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舞蹈表演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怯场等不利因素,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及时转化为应用成果,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师舞蹈表演专业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顺应新时代要求?如何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需要高职院校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教育导向上给予政策支持,也需要教师不断开阔眼界、转变思想、超越自我、敢于创新,同时,学生也要对个人的专业成长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形成乐教乐学、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节奏舞蹈素养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冰上舞蹈搭档
YOUNG·节奏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