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创作里的“平常化”观念
2022-10-21郑美睿
郑美睿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一、密切联系作家人生经历
中国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家是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也是中国文学创作得以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学创作离不开这些有天赋、有文笔同时又有异于常人的观察角度的作家。笔者通过对相关的作家作品的拜读以及结合作家的生平事迹,提出了“平常化”观念。不难发现,“平常化”就是真实的中国生活状态的展现,从古代的等级观念,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家发展变化,都可以在中国的文学创作中找到相关的历史证据,这也表明“平常化”观念在中国文学的创作里随处可见。
文学创作早已经和家国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产生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文学创作中包含着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历,梁启超说:“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文学创作理念的革新,再到之后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都在展示中国文学创作的改变。在梁启超的作品里,我们能够读出其对于当时中国现状的描绘,以及一个有思想和志气的作家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期许,从《少年中国说》《新中国未来记》再到《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这些作品都体现着梁启超作为一个民族的观察者以及中国发展变革的亲历者的看法,他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为创作的素材,将其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曹雪芹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展现在小说中,以曾经的贵族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感悟,将《红楼梦》创作推向巅峰。曹雪芹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和人生经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达到创作观念的“平常化”。
这样的文学创作理念,同时体现在朝鲜族作家金学铁的身上。金学铁是一个有着多国的生活经历,见证民族发展的朝鲜族作家,他以自己的经历展示着一个国家的变化和发展,将自己的经历与国家的发展完美结合在一起,以更加真实和鲜活的视角,创作相关文学作品,从而展示一个民族的气节和精神,同时也表达着非常深厚的爱国之情。他将“平常化”的创作理念,非常深刻地融入自己的文学作品里,同样展示出中国作家的创作潮流,他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呼吁人民共同努力,将客观的历史和现实还原在文学作品里,从而更好地展示一定时期中国发展的步伐。
二、在时代中孕育个人信仰
中国文学的创作和理念的发展,体现着国家的变化和发展。作家是国家发展和历史的见证者。作家总是会将自己的相关想法和思想融入自己的文学作品里,深刻又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这也是对于现实的记录和创作的过程。他们在时代中孕育着自己的个人信仰和追求,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下呈现出的总体态势。
(一)生活环境里的体现
中国文学作品从真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展现着真实的中国形象,反映着一定的生活环境。钱钟书的《围城》反映出当时上海作为一个欲望之都的奢华和黑暗以及社会的病态;张爱玲的《茉莉香片》也是如此,同样将香港社会描绘成一个华美的但是充满着悲哀的城市,这些文学作品出现的时期虽然不同,但是其中的共同点就是作家惊人的敏锐度,以及对于生活环境的反映。他们的作品描绘了处于那个时期的人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发展。
中国文学的创作也是一个中国形象构建和发展的过程,其中的社会现实总是会在不同作家的作品里被展示出来,具有很强烈的本土性。不同的作品里展示着较为真实的中国以及人民的生活环境,且体现着“平常化”的艺术创作理念,这也是中国文学作品当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比重偏高的原因所在。“平常化”的创作理念就是更加接近现实和中国本土化生活理念的体现。
大量的文学典籍以及作品体现着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集体样貌。阅读文学作品也能够让我们从侧面或多或少感悟和体会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环境,这也和中国作家“平常化”的创作观念联系在一起。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作家也在以不断变化的思维创作着属于中国的文学作品。
(二)思想观念上的展现
中国文学创作的思想观念,从学习西方的思想到中国自己所具有的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思想,都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产生着变化,其中的思想观念体现着不同时期作家对于社会的认知,也是将单一的思想观念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复杂观念的体现。
郭沫若的《新华颂》就是其赞扬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现,也体现着作家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注和热情。很多的文学作品也在讴歌着中国的发展,赞扬新中国的理念。在之后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更加多元化的文学创作理念,其不再局限于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作家关注人们的生活和平常的事物,因而后期的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家创作理念的改变,同时也在预示着作家在时代大背景下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于是,像余华、格非、苏童这样的先锋派作家出现,他们关注生活的苦难,反思人生,追寻社会发展背景之下的个人理想信念,用自己的笔将自己对于生活日常的看法更好地展现出来,将自己的理念以及对于生活的特殊观察分享给更多的读者,让自己的思想能够对于其他的读者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在时代的发展变革里,作家是比常人有着更加敏锐感知的存在,他们总能够找到和抓住时代的脉搏,并在自己的作品里展示自己的个人理想和信仰,从早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到之后的生活化情感的体现,再到对于本土化以及中国色彩的展现,都在展示着不同时期作家的追求和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后期的文学发展中,众多的作家开始反思和关注如何使自己的艺术作品更加生活化和“平常化”,也就是所谓的走入寻常百姓家,让其与社会生活能够有效地接轨。这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节点,同时展现着更加显著的“平常化”创作理念。姜戎的《狼图腾》体现着自己对于民族发展的反思,莫言的《蛙》体现着对相关体制的反思,余华的《第七天》是对于中国人生活境遇的一种展现,呼吁社会的关注。
这就是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创作理念的变化,更多趋向于“平常化”的创作观念,在更加朴实的语言中,展示着国家和人民的生活,以质朴的语言文字,记录着中国的发展和前进,中国人民的酸甜苦辣,同时也展现着属于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三、人生长河里的人生追求
中国文学“平常化”的创作理念,主要体现在作家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以及如何通过文学的视角和创作对于人民的生活有所影响和启发。在作家自己的漫长人生里或多或少存在着对于自我的人生的反思和追求,其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作家某一个历史时期的一些人生追求和想法,同时也在反映其中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以作家自己的眼光记录琐碎的日常时光,展示着作家独一无二的创作阶段。
(一)在现实生活里的浮沉
在拜读以及研究相关的作家作品时,不难发现,大部分作家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过坎坷。也许正是这些坎坷和矛盾,才能够更好地造就一个堪称作家的作家,一个创作出历史,记录历史,又能够对相关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作家。不平凡的人生阅历铸就了一个作家的艺术成就。
金学铁是一个朝鲜族的作家,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于金学铁的人生经历的总结,就是其生活历程的跌宕起伏以及坎坷,一系列苦痛造就了这样一位真实反映历史,以历史作为创作素材,将尘封的历史揭露在人民面前的作家。通过阅读其自传般的文学艺术作品,笔者体会到其坎坷又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多国的辗转生活,不同的生活经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稍显残酷的历史事实,都让其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其创作之路也充满着坎坷和艰难。现实生活的起伏,让其将自己之后的人生精力都放在了相关的文学创作上,对于现实生活的苦痛,金学铁才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存在。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将作家的经历和文学创作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作品。
所谓作家在现实生活里的浮沉,说的就是作家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他们也在改变着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人生信仰,一切都是在变化中不断找寻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文学道路。其中,生活经历一定是一个优秀作家必须具有的特质。拥有更多的生活经历才能更加畅快地感悟人生,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以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书写自己的艺术作品,让广大群众能够在其文学作品里深刻感受到这个作家的经历。作家的生活总是与人们密切联系,其并没有远离群众的生活,而是在经历过生活的洗礼,体验过生活的滋味之后,进一步开展文学创作。在文学的世界里,作家将自己的感悟和想象转化成语言文字,影响着更多的人民群众。
(二)对于民族发展的期许
关于中国文学创作的“平常化”观念选择,作家更多的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故事人物,以及其中的背景故事和人物的发展进行非常细致的描绘和展现,其中包含着很多的风土人情和家长里短。这样的一种处理方式,让中国的文学作品大多数都是非常接地气的,有着自己的独特本土化魅力。这不是随意的选择和展现,而是作家在看似平淡的语言描绘中更好地感受生活的魅力和发现生活的真实。
对于朝鲜族作家金学铁来说,正是对于自己的民族和中国有着共同的期许,才会在经历过生活的考验之后,选择以文学的方式展开创作,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战友的经历以文字的方式展现出来。他也在自己的文学创作里表达着自己对于生活的期许,对于民族发展的期许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渴望。在整个传记式的描绘里,总是展现着金学铁在不同时间段的心态变化,在其作品里最容易读到的就是对于相关战友的缅怀,对于残酷时期发生的事件的痛心疾首,以及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其在关于相关战争场面的撰写过程里,都在以非常细腻又生动的细节来展示着一个经历过纷争的作家的文学修养,在以历史作为创作素材的基础上展示着属于自己的经历,表达着属于自己的民族情感以及对于民族发展的期许。
从一个希望祖国强大,民族独立以及有着更好发展的有志青年,成长为一位具有自我人格以及自我魅力的作家,金学铁的文学创作之路,离不开对于相关民族发展的期许。也就是这样的理想信念,支撑着金学铁的前进路程,他将自己的理念和对于国家的发展期许更好地展现在自己的文学世界和文学作品里。同时,金学铁的创作理念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期的或者是之后的作家在创作的过程里,也都或多或少将这样的一种理念表达融入作品中,展示着自己对于国家的期许,其中的期许或许有批判,或许有对于社会现象的描绘,有对于人民生活的展示,但都是对于其中的相关理念的展示。金学铁的《激情时代》里有着这样的期许表达,展示着一群爱国人士的激情以及建设自己国家的期许。就如同小说的名称一样,在激情澎湃的时代,人们将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期许体现在这样的文学作品里。
(三)表达深厚的爱国情怀
中国文学历史的发展以及相关文学创作理念的传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而其中最大的相似表现就是爱国主义。无论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国家的作家的创作,都会是基于对一个国家的描绘,以及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启发的情况之下展开的创作,而其中的“平常化”创作理念就是一种对于国家情感最有效的表达。
爱国主义的展现也是因人而异的,莫言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中国的乡土发展里,莫言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着中国的农村发展,以自己犀利的文笔表达着自己的思想观念。莫言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的作品在国外有一点点影响,那是因为我的小说有个性,思想的个性,人物的个性,语言的个性,这些个性使我的小说中国特色浓厚。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以很好地说明,莫言作为一个农民,或者说一个有着文化以及特殊观察力的农民,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深刻地体现着爱国主义情感以及莫言对于中国文化和民族情感的有效表达。
爱国的情感总是会从细腻的情感表达或者细节的文字当中被展现出来。莫言作为一个文学作家,其创作的视角以老百姓为主,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平常化”创作理念,以人民的生活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集合真实的现实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需求,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展示着中国农村的面貌,同时展现着莫言对于自己所成长的农村地区的深厚情感,其中的深刻性和浪漫性,都可以在莫言的文学作品里体现出来。莫言以抽离于农村人的视角,观察着农村的变革和发展,展现着乡村生活的蜕变和存在的问题,以更加真实的农村形象展现在广大的读者面前,从而让更多的读者意识到,注意到农村的真实和真实的农村。在莫言的认知里,对于一片土地的热爱,就是忠于自己的内心,以及为这片土地的人民做些什么,也就是莫言所说的,自己作为一个老百姓,以自己的视角写出自己的观察。
莫言的乡土文学创作,是作家爱国思想的强化体现,其中所展示和表现出来的就是中国农民的存在。农民的身上展现着国家的发展和变化,其中的爱国之情也较好地在其中有所体现,他以一个农村的变革,农村的发展,以及一代又一代农村人的发展,来展示国家的发展和国家的蜕变。莫言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将自己观察到的日常小事,以文学的形式进行有效组织,从而将自己的情感以及相关的内涵表现出来。作为一个农民,一个作家,他在作品中更好地表达着自己对于乡土民间所怀有的尊重和敬畏之心。莫言的创作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乡土的家长里短,更多的是对于民间生活的描绘,反映最为真实的民间生活,将自己的观察以及民间的利弊展示出来,同时让自己作为一个民间作家,以农民的视角,展示自己对于乡土的热爱和情感。他的作品让广大读者打破对于民间的刻板印象,将自己的情感转化在文学作品当中,展示着自己深沉的爱。
四、结语
中国文学创作理念里的“平常化”创作理念,深入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和文学作品之中,其中的演变以及发展在对于相关作品以及作家的解读里都有所提及,其中更主要的就是作家是普通人里的独特观察者,用自己的特殊方式来表现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之后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创作理念。
作家以自己的相关经历和生活阅历作为创作的素材和核心,在其中加入自己真实的生活环境,情感和思想,从不同的视野里,多层次全方位反映着其中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时期,都会有相关作家的代表,都会有不一样的创作理念,但是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让作家和中国文学的发展理念不再是单一的,而成为多元化的存在,其中的“平常化”的创作就是在这样的过程里更好地展现出来,并且在多元文化变革当中展示着不一样的文学创作思潮,其中的巨大转变就是广大的作家群体将创作的理念转变成为人民创作,或者以人民的视角来进行有效的创作,以“平常化”的理念更好地展示着其中的细节,展示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观察。
中国文学理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历史的跨度和巨大的变化。在历史的演变里,中国的文学创作理念,逐渐走向日常化和平常化,也就是更加接地气,反映社会现实以及社会现象,以更加真实又接地气的艺术作品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展示着其中的文学理念,让中国文学创作理念中的“平常化”成为一个有效的文学创作理念,从而在之后的发展中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影响着社会现实和正向的社会发展。
①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载《梁启超选集》,王蘧常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172 页。
②舒晋瑜:《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 年10 月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