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特色及高峰建设
——以《茶馆》为例
2022-10-21李思聪
李思聪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在“双百”方针的支持下,当代中国文艺高峰建设步伐日渐加快。其中戏剧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像《茶馆》这种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意义的经典作品,因此我国在通往文艺高峰之路上离不开此类戏剧艺术特色的影响和启示。本文中笔者以《茶馆》为例,深入探析了戏剧艺术特色及高峰建设,希望能够对当代的戏剧艺术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戏剧艺术的基本特点
(一)多样性
戏剧艺术表演会受到地域、人的感受等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因此,戏剧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我们对其类别进行划分的话,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两种:第一种着重强调表现并且主要用于主观抒情;第二种则着重强调再现。
(二)真实性
真实性是将台词融入情感、动作过程中的核心追求。戏剧的表演题材大多数来源于生活或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其他部分,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一定不能随意发挥创造,一定要结合实际的剧情,否则根本无法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真实才是艺术表演所要达到的目标境界,所以关于戏剧演员台词的创作、对情感与动作的设计、对舞台灯的布置、对场景装饰物的设置等都要贴近生活并且符合生活气息,让观众能够置身于剧情当中。
(三)细节性
表演的细节性是一部作品能否取得佳绩的关键。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戏剧演员,无论是在台词方面,还是在情感动作的设计创作上,我们都要特别重视表演的细节性,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在《茶馆》这部戏剧中,有一个贯穿全剧的核心人物叫王利发,他是一个精明能干、谨小慎微、善于应酬的角色。在巡警敲诈勒索的时候,他总是能灵活应对,面对爱发牢骚的崔久峰,他也能够耐心倾听,同时他还是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人。同剧中其他人物角色一样,他对当时的社会同样有着强烈不满的情绪,但表达得又不明显。比如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他却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当演员在表演这一情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台词语气,要含蓄地表达不满,在细节上表达角色内心的愁苦和愤恨,从而生动地展现出当时底层百姓的悲惨生活状态。
(四)冲突性
冲突性是戏剧表演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冲突性一般指的是人物性格方面的冲突,因为在戏剧表演过程当中,由于舞台和时间上的限制,我们难以拥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剧情进行细化。所以,戏剧创作者要在剧情方面设置一定的强烈冲突,通过冲突将人物性格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将创编过程中所运用到的艺术手段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台下观众,让观众能够真切体会到戏剧传递出的思想感情。《茶馆》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相互之间也没有太多纠葛,情节进展较为缓慢,因此作者着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而非人物间的外部冲突。整部剧就像一幅“群像画”,各类人物展现各自的生活状态。作者试图在没有任何刻意处理或组织的情况下描绘着生活的自然本性。事实上,这种看似轻描淡写、极具自然主义的、原始的人物关系结构与现实主义并不相同,这样反而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更大胆地去尝试,并且作者只有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才能够充分地将其中的冲突性诠释出来。
二、《茶馆》的戏剧艺术特色
(一)戏剧结构特色
在《茶馆》的叙事设计中,老舍借鉴了西方“人像展览式”的剧场设计结构,使之更加具有立体感,并且重点从社会某一角度来反映整体形势风貌。此外,《茶馆》涉及人物角色众多,大体风格上既包含了西方戏剧结构设计中的断截式特点,又具备独特的剧本结构,没有一丝刻意模仿的痕迹。
《茶馆》以主角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人的经历以及所遭遇的变故为整部剧的主线,利用人物的语言变化和性格变化来推进剧情发展。常四爷因言语不雅而入狱,从此只能靠自己的双手维持生计;秦仲义力求实业救国,但最终难逃失败。每个角色的悲剧看起来并不相同,但都有着相似之处,这就是作品所呈现出的精彩冲突。
在整部剧本的结构设计中,老舍为人物内心情感设置了相当大的表现空间。作者着眼于现实生活中最平凡的人,描绘了真实而具体的现实世界,细致的描写以及环境的对比赋予了作品强烈的批判性。比如在第一幕的开场白中,作者首先介绍了时间和地点,在开场第二幕之前,又用一句话概括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即使没有介绍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样简单的开场白也能够赋予剧本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二)戏剧风格特色
从本质上来看,老舍先生创作《茶馆》这一作品旨在通过“埋葬三个时代”来歌颂新时代,换个角度讲,这部作品通过悲剧形式来传达乐观主义精神。因此编导在编排这部话剧的时候,要遵循作者的原意,保持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剧本虽然以悲剧内容为基础,但舞台表演要充分体现出不做作的喜剧风格。每个人物基本无交集的动作编排、简短的停留画面这些都体现出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并且展现出了一些最没有现实价值意义的东西,让观众发出的笑声充满着愤怒、嫌弃之感,让观众心中带着辛酸与庆幸来同旧时代告别。作品通过这种形式揭示出了人物角色以及整个旧时代社会的悲剧性,给观众以巨大的思考空间。正是这种充满伤感与悲痛的大笑成为这部作品的风格亮点,到目前为止,《茶馆》仍是我国话剧舞台上数一数二的佳作,它也被称作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因此编导应该更多地积极尝试这种“带泪”的幽默风格。
(三)戏剧手法特色
现实主义手法在老舍先生的众多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茶馆》也不例外。除此之外,还有古典主义手法的体现。通俗来讲,编导在编排人物角色的过程中,应该将戏曲技巧融入其中。这一创作手法与老舍先生的艺术情怀密切相关,也使得《茶馆》具备了特有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编导沿用了作者的原创手法,将表现手法与戏剧风格融合起来,通过三幕戏来共同展现五十年间的生活变化,形象地刻画了一些小人物的恶劣行径。正是这种极具艺术性的追求,使得整部作品呈现出叙事戏剧的特点,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够将理性思考与审美感受同步起来,进而产生情感共鸣,这也就是编导所要追求的艺术情怀。在《茶馆》第一幕,编导还原了原作的情景——两派人用武力解决争抢鸽子的纠纷,以幕后的形式来表现这一场景,有效节约了舞台空间,实现了巧妙的艺术处理。
三、戏剧艺术高峰建设——以《茶馆》为例
从对《茶馆》的改编和舞台呈现方面,我们既能够看到中国话剧百年来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逻辑,还可以由此窥见中国戏剧艺术高峰建设的探索之路。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茶馆》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
其一,建设戏剧艺术高峰要充分地将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力发挥出来。对经典剧作《茶馆》的改编始于焦菊隐、夏淳,再到林兆华、李六乙、孟京辉,创作主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茶馆》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果将《茶馆》的故事限制在一个剧集中,按照经典《茶馆》所创造的逻辑进行演绎,那么人艺的改编则应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为了创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林兆华、李六乙、孟京辉等创作者,按照经典的指引,采用感知、理解、想象、联想等不同方式,向着完全不同的方向改进,从而打破了僵化的创作定式思维,实现了对《茶馆》的多元化探索。无论是林兆华充满表现主义色彩的舞台布景,还是孟京辉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无不展现出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等在当代中国戏剧创作中的碰撞。而在戏剧艺术高峰的建设道路上,我们需要对经典重新诠释,实现剧场中的“文学性”与剧作中的“文学性”的有机互动,创造舞台空间的“文学性”。而这恰恰需要创作者刻苦钻研以及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而充分展现出解读经典、创新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唯有如此,戏剧艺术才能真正到达人们的内心期望,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承的意义。
其二,建设戏剧艺术高峰还需要创作者努力丰富剧作内涵。《茶馆》之所以能继续引发持续不断的改编浪潮,是因为老舍自身的创作为《茶馆》注入了能够被时代重新诠释的内容。不论是不同时期对社会公共空间的理解,还是对“西学东渐”的重新审视,都是基于老舍先生的创作初心。在戏剧方面,对于经典作品的改编必须以传承的视角进行创造性建设和发展。对于一部戏剧作品来说,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根据时代和民族的具体情况,使剧作的内涵更加深刻多样。
其三,探索舞台空间与表演方式的多种可能。《茶馆》的各种版本基于旧社会的典型公共空间,探索了舞台空间方面更多的潜在可能性,从八张桌子的焦版到林兆华增强的感性表现主义的舞台布景,从李六乙的川版空间到孟京辉的抽象艺术空间,这些“剧场性”探索无不为当代中国戏剧艺术创作之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剧场是结合多种艺术形式来创造审美效果的艺术空间,是从创作到接受、从艺术到市场的最终环节。剧场包括空间的意义、交流的动态意义、创造戏剧情境的幻觉等等。在创作和改编时,我们要根据舞台特点,探索更多样的表演方式,进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让观众更能够理解剧情并融入剧情,最终产生情感共鸣。
其四,戏剧文艺高峰建设要兼顾语境多样化的影响。随着接受语境的不断变化,观众对戏剧审美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对戏剧原作的舞台化呈现。戏剧剧本作为一个未定性的文本,在具体舞台呈现过程中需要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来填充,无数次的演出和多样化的语境共同丰富了《茶馆》的内涵。所以,当代中国戏剧艺术高峰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语境,进而呈现多样化的舞台效果,才能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
四、结语
在建设戏剧艺术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其多样性、真实性、细节性和冲突性这些典型特征,创作时要结合时代精神,综合考量东方与西方、传承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等,将戏剧艺术特色最大化地展现出来,探索出前所未有的舞台理念和艺术表达。创作者要不断地从《茶馆》这样的经典剧作中汲取养分并锤炼作品,进一步拓展创新精神,为中国戏剧艺术高峰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