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G突破、4G同步、5G引领“数字中国”的精彩十年

2022-10-21中国经济周刊孙冰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小米芯片华为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信息通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如是总结了建设“数字中国”进程中这精彩的十年。

2012—2021年的十年间,中国移动通信技术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我国的4G基站占全球一半以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网络和光纤宽带,5G基站达到了185.4万个,5G移动用户数超4.5亿户,所有地级市都全面建成光网城市,行政村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也实现了全球领先。我国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是2012年的4倍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8%。

在“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中国的普通百姓也享受着越来越多的便民利民惠民的数字化服务。现在,只要手机点一点,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各类需求都可以轻松满足。

尤其是疫情之下,线上办公、网上教学、远程医疗等为复工复产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线上教育平台和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远程医疗覆盖超过全国90%的县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3%。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就业人口已经超2亿。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将会带动3.79亿人就业。

为“数字中国”修路架桥,通信产业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大运营商正式发放了4G牌照,“4G时代”终于到来。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也是个扬眉吐气的时刻,因为对比1G时代(20世纪80年代)的空白,2G时代(20世纪90年代)的跟随和3G时代(21世纪00年代)的突破,中国终于迎来了在移动通信领域与世界同步并跑的时代。

“在4G时代(21世纪10年代)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首次成为主流,并建设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已经迎头赶上,并开始走出去。4G也助推了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使得中国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移动出行等很多领域成为全球创新的典范,实现了‘4G改变生活’。”中国移动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同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同须分析认为,到了5G时代(21世纪20年代),中国成为引领者,中国不仅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还在5G技术、标准、产业、应用等方面显现出引领态势。而且5G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开始深入各行各业,因为“5G改变社会”。

互联网普及率

vivo通信实验室正在进行6G预研

网民规模

更重要的是,通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之前相比也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通信产业是‘助力经济发展’,但现在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4G之前,通信网络都是面向个人,但5G既面向个人,也面向行业。”张同须说。

比如,在4G建设之前,我们无法想象手机购物、微信、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直播、短视频等应用会不断出现并广泛普及。这些都是有了网络基础设施之后,全社会共同引导和创造出来的。

而5G到来之后,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网络不仅会使AR/VR等应用成为可能,娱乐、购物会有全新的体验,也能成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社会治理等很多行业产业的基础设施,就像通往“数字中国”的路和桥一样,能够创造出无穷的新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这么重视5G,因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掌握通信发展的主导权,就意味着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导权。”张同须说。

中国企业要“上山下海”:争夺高端,挺进底层

十年前,随着4G澎湃而至的是一个叫作“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智能手机开始成为每个人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5G来临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万物互联、万物互融”的新时代。

在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大时代里,成就了很多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华为从一家小微企业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在5G技术上,更是一骑绝尘。OPPO、vivo、小米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手机厂商也陆续涌现,他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彻底击败了世界巨头们,还强势开启了全球化进程,一度出现全球每售出三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是中国品牌的情况。

但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开始,美国政府频频“出手”打压中国科技公司,多条禁令导致华为陷入了“无芯可用”的境地,原本已经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坐二望一”的华为,销量断崖式下滑。

但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也让一路高歌的中国企业提升了勇气和动力。那就是要赢得未来,就必须要“上山下海”,既要爬上技术高峰争夺高端市场,也要挺进技术“深海”,掌握核心底层技术。

虽然目前看来,华为“跌倒”让三星和苹果吃到了更多红利,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但中国厂商们并不甘落后。要想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品牌力、产品力、创新力都需要全面提升,因此,国产手机厂商们开始了大手笔的研发投入。

财报数据显示,小米集团2021 年研发支出132 亿元。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预计小米集团2022 年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70 亿元。雷军在2021 年曾表示,未来五年,小米的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 亿元。

OPPO 在2018 年的研发费用还未超过40亿元,但2019 年就猛增到100 亿元。OPPO创始人兼CEO 陈明永表示,自2020 年起三年内,OPPO 将持续投入500 亿元研发费用。而vivo 高层也曾对外透露,从2019 年开始,vivo 每年的研发投入就持续超过了100 亿元。

研发的重点之一就是“卡脖子”的芯片。但毕竟芯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的难度都是超乎想象的,即使华为投资千亿打造海思,也用了十年才算站稳脚跟,但这也只做了芯片的研发和设计,并不能制造芯片,仍需要外部代工。

而对于小米、OPPO 和vivo 来说,在暂时仍需要使用通用SoC(系统级芯片)的前提下,配合一颗独立的影像芯片以及提升算法能力,就成为阶段性的破局之路。

“OPPO 迈入研发深水区的第一步就是做自研芯片。作为科技公司,必须通过核心技术解决核心问题。”陈明永说。

去年12 月,OPPO 对外发布了首个自研芯片——马里亚纳 MariSilicon X,这是由OPPO 第一个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影像专用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今年2月,OPPO 宣布马里亚纳已实现量产,并搭载于旗舰机型Find X5 Pro 之上。今年5 月,马里亚纳再次放量,并首次“下放”到国民机型Reno8 系列。

2021 年8 月,历时24 个月、研发团队投入超300 人、vivo 自主研发打造的专业影像芯片V1 也在vivo X70 系列上完成了首秀。

而小米是2014 年就开启了“芯计划”,并在2017 年发布了首款自研SoC 芯片澎湃S1。但遗憾的是,之后澎湃芯片就鲜有消息了。直到2021 年,小米才“复活”了澎湃芯片,这次选择的也是专业影像芯片,即澎湃C1,并首次搭载于小米的 MIX Fold 折叠屏上。此外,小米自研的快充芯片澎湃P1、电池管理芯片澎湃G1 以及澎湃C2 也将陆续亮相。

6 G 争夺战悄然开启,中国6G 未来可期

5G 并非终点,6G 的争夺已经开始。在5G上被 “刺激”到的美欧日韩都在铆足劲头,迫不及待地希望能够在6G 上“弯道超车”,夺回全球通信领域的主导权。

不过,早在2018 年,时任工信部部长的苗圩就曾对外表示中国已经着手研究6G。同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对外展开6G 相关技术研究。华为、中兴、vivo、OPPO、小米等厂商,也纷纷开启了6G预研工作。

张同须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重点是5G 的规模化应用和6G 的前瞻性研究布局。“‘十四五’是我国抢占6G 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机遇和窗口期,需要围绕基础理论、技术标准、产业生态进行布局和攻关。”他说。

“中国5G 已经站在世界前面,我们有理由相信,沿着现在的大方向不断前进,中国会在未来全球的6G 发展中继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信行业观察家项立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项立刚分析认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情况是,这一代移动通信的愿景,要到下一代才能较好地完成。6G 的定位是5G 的延伸与完善,而不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一代一代的技术积累和能力提升,我们可以对中国6G 充满信心。”他说。

猜你喜欢

小米芯片华为
芯片会议
传递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承诺函的批评话语分析
装错芯片的机器人
华为:畅享8系列
懒洋洋的兔小米
小米找毯子
什么是AM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