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赋”“六全”的数字化进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基于浙江人大数字化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22-10-21谢崇科
□ 谢崇科
2021年2月,浙江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以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渠道作用,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重塑制度机制,统筹谋划全省人大数字化改革。
一、总体架构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紧跟省委决策部署,锚定全省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架构,迭代升级人大数字化改革体系构架,搭建人大数字化改革“1512”体系构架,确保各专工委、各地人大步调一致、同向发力。“1”,是平台+大脑;“5”,是人大整体智治、立法工作(人大立法应用)、监督工作(人大监督应用“1+N”)、代表工作(人大代表履职应用)、法治保障(为全省的重大改革提供法治保障);“1”,是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2”,是理论和制度两个体系。省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重大任务,结合人大履职行权特点,设置若干条跑道,加快推进核心业务数字化全覆盖,省人大统筹谋划,各地人大积极探索实践,在跑道内创新创造,开发数字化应用,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化改革行稳致远。
二、主要路径
浙江人大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借助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方法、数字化手段,以“六赋”“六全”引领、撬动,对传统理念、制度、体系和手段进行全方位提升和系统性重塑,把“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落到实处。
积极拓展基层群众和各界人士参与地方立法的途径、深度和广度。打造立法全生命周期链条闭环,从立法各环节、各流程,构建全覆盖、常态化、长效化的立法质效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立法精准选题指标体系、协同起草工作机制、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及反馈机制、完善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增强法规实施效益。2022年4月正式上线以来,归集全省地方性法规库1355条数据,从历史总量、现行有效、批准法规、立法形式、立法领域、各设区市立法等不同维度对全省立法工作实现全景式展示、一键式查阅。征集立法计划建议项目80余件。仅快递业促进条例意见征集就达2万余人次,反馈意见建议6700余条。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实现在线备案665件、实时审查565件。台州、金华等地人大通过开发“立法民意通”“金法督”等应用,开门立法,打通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最后一公里”,推动立法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省人大充分发挥人大立法职能作用,强化法规制度的创设和集成,制定《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为促进公共数据应用创新、深化推进数字化改革提供法治支撑;实施《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作出《关于网络虚假信息治理的决定》,在乡村振兴、快递业促进等10多部法规中设置数字化专章或专门条款,构建与数字化改革相适应的法规制度体系。
构建横向联通“一府一委两院”,纵向贯通市、县人大多跨协同的人大监督工作体系,融合财经综合、法治政府、生态环境、国土空间等监督场景,实现“传统监督”向“智能监督”“单一监督”向“综合监督”“泛化监督”向“精准监督”跃迁。比如“法治政府建设监督应用”,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八大体系,突出人大监督特点,形成涵盖“立法、依法决策、执法、司法、普法”五大维度26项指标体系。通过实时查看各个职能部门的指标数据和“1+23”数字化分析报告(省政府总体情况和23个部门报告),实现在线“看”“评”“督”,使复杂集成的专项监督变得可看、可评、可执行,为常委会专项监督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向与抓手,受到省委书记、省长的批示好评。杭州人大“财经综合监督”、台州和天台人大“行政诉讼人大e监督”、海宁人大“潮城绿盾生态环境监督”、遂昌人大“政府重大投资监督”等监督应用,建立人大、政府及其部门、代表智能化联动和互动型预警机制。人大监督工作全过程数据留痕,形成“选题、调研(检查)、报告、审议、整改、反馈”的闭环链条,有效提升人大监督工作“力度”。
建设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归集全省四级人大数据,实现人大与党委政府数据共享。突破时空限制,完善代表和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办理、反馈评价、综合分析等工作机制;健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审议监督评价闭环机制;完善代表和人民群众依托代表联络站参与人大立法、人大监督工作机制;建立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进代表联络站开展民主协商机制,为人大履职行权插上“数字化翅膀”。比如,湖州人大运用“代表寻访一件事”应用,发挥代表在群众身边的优势,组织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就近开展“寻访低收入家庭”活动,累计寻访身边的低收入家庭7509户、14710人,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机制迭代,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宁波人大“代表通”应用,变革代表参与方式和流程,线上征集各类意见建议7345件,办结6941件,办结率达94.5%,办结反馈率和代表满意度达100%。绍兴人大“智汇民情”、上虞人大“虞事e督”、鄞州人大“码上见”、丽水人大“代表履职一键通”等应用,有效汇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助力提升代表履职主动性、常态化和灵活度。目前,11个地市均通过前置库对接的形式将数据归集至省人大数据平台。
人大数字化改革的实质是对人大履职行权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重塑,实现人大工作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转变的目标。比如,“法治政府建设监督”“生态环境监督”等应用场景由省、市、县三级人大联建,在全国率先探索人大监督工作变革创新,设置核心指标,有效深化人大工作质效。主要分为“四步走”: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省人大从宏观层面谋篇布局,编制应用开发总体方案,细化量化协同模式,构建系统底座。二是推进增量开发,各地人大在省人大指导下,从最小系统起步,结合各自实际,循序渐进拓展、丰富、完善,实现应用结构优化、功能拓展、能力提升。三是持续迭代升级,根据应用反馈,及时总结经验,紧扣新情况新问题,经常性开展需求分析、功能测试,不断由旧值递推出新值,逐渐逼近所期望的目标和结果。四是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省人大通过“浙江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奖”等机制,发现、培育、评价、推广最佳应用,在全省复制推广、落地见效,避免碎片化开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全省人大发挥理论先导作用,从业务协同背后的底层逻辑和普遍规律入手,推动改革实践上升为理论成果,指导人大数字化改革实践进一步提升拓展。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秘办成员,以重点调研课题为载体,就数字化改革,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开展调研,撰写理论文章,为人大数字化改革工作提供指引性理论。省人大工作研究会通过理论研讨会等形式,鼓励和调动全省各级人大理论调研骨干积极性,瞄准数字化改革的系统部署和前沿动态,为人大数字化改革贡献原创性理论。人大数字化改革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场革命,需要体系化的制度支撑和引领。全省人大建立完善数字化改革相关制度规范、工作规则、标准细则,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省人大数字化改革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省人大常委会数据资源目录》《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评价指标框架》等制度规则,推进人大数字化改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人大宣传不仅仅在于宣传人大自身工作,更承担着深入宣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优势,讲清楚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增进广大干部群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自信和认同的重要职责。省人大率先探索开发建设人大融媒体系统,高效构建人大宣传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强化多跨协同,探索与省委宣传部、省内外主要新闻媒体对接、共享,在应用层面将省人大各宣传平台、上下级人大的宣传成果数据打通,实现全媒体深度融合,提高浙江人大宣传产品传播力、影响力。创新成效评估机制,运用大数据语义分析技术,对人大新闻宣传报道的宣传产品数据进行自动统计,提升人大宣传工作成效的全面展示、精准触达。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参与度,努力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真实管用。
三、成效价值
—浙江人大数字化改革,按照系统分析、放大细节、量化闭环、综合集成、迭代深化的核心思想,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整体协同,“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纵向贯通省、市、县、乡四级人大,横向与党委、“一府一委两院”联通。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体现于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覆盖省域治理的各环节,贯通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保障和实现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广泛权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系统性、集成性和完整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浙江人大数字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紧扣国家省域发展大事、社会治理难事和群众日常琐事,开发建设百余种数字化应用场景,突破时空限制、突破数据壁垒、突破监督瓶颈、突破能力限制。运用代表换届选举系统,登记选民4200多万,登记率达98%以上,网上登记转移100多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实现选民全天候在线登记,将人民民主选举的权利落到了实处。一年来,通过各数字化应用场景,省、市、县、乡四级人大开展各类视察、调研、座谈、联系群众活动5025次,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活动46930人次,收到意见建议12116条,已办结11326条,办结率为93%。为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参与更便捷、监督更及时、回应更精准的途径。
—浙江人大将数字化改革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干部适应引领现代化能力的必答题。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数字化改革为支撑,全面推进流程再造、机制优化和效能提升,建立导师制、柔性团队制、专班工作制、知识更新培训制、年轻干部交流学习制等,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工作提供优质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运用数字化手段,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围绕常委会党组决策部署,倒排时间表、明确路线图,聚焦关键环节、堵点痛点,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更好服务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经过一年多的数字化改革实践,浙江人大履职行权的战略路径、体制机制、发展动能、组织体系和干部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两个先行”的新征程中,以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有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浙江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1][2][6][7]参见:《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kgfb/2022 02/23e471257e0b49eaba51826a16f48783.shtml.
[3]赵仕嘉、张瑞丰:《政务信息资源大数据公共平台研究》,载《2016广东通信青年论坛论文集》。
[4][9]参见:《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载《国务院新闻办网站》,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71720 6/1717206.htm.
[5]时和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载《学习时报》2021年12月1日。
[8]杨振武:《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 全面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载《求是》202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