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转型让“以体育人”真正落地
—— 在“衢州市课题成果推广暨长三角体育名师工作室联盟启动活动”中的发言

2022-10-21余立峰

体育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练结构化教学内容

文/余立峰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中指出:全面把握体育的“育体、育智、育心”综合育人的价值。体育教学改革时至今日,非常有必要对体育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和体育课堂教学育人方式做再思考。从单纯的体育教学走向综合育人的体育教育,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将是今后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

本次活动是长三角江浙沪三省市的部分名师工作室本着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通过教研联盟的形式,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共同努力,一起打造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借衢州市课题成果推广活动之际,举行长三角体育名师工作室联盟启动仪式,有幸聆听并观看了衢州市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和课堂案例,给了笔者很多启示,下面结合浙江省课堂教学转型的研究实际将所想所思作出分享。

一、课题推广的意义与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不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视-动协调”发展不足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成为社会问题。《6~8岁儿童“视-动协调”能力的诊断与干预》课题研究,试图通过这部分孩子的运动表现和生活学习表现的关联分析,判断找出研究的指标,确定运动干预的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加以持续的干预,最后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干预的效果。所以,这个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用体育的方案解决了社会问题。同时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这样的课题研究值得推广。

当然,课题研究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如果要做得更好,本人有两个建议。一是要扩大样本量。目前研究对象只有12个学生,从科学性角度,样本量太少,影响可信度。二是要提高数据分析层次。百分比不能完全体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显著性差异,还要有其他的统计分析手段。通过这两方面的改进,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扩大研究范围,为现实中存在这方面问题的学生给予更大的帮助。

二、大单元设计的把握

大单元设计一直是一个难题,浙江省的研究已经坚持了十多年,2012年提出运用“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在实践研究中不断调整改进,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设计大单元的工具。但是,真正要把一个大单元设计好,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本次大单元设计的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单元名称体现素养要求。本次展示的四个单元,名称都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和游戏”表述。这与近期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倡的核心素养理念、与《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提倡的“能力为先”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多种”就是能力的体现,只有掌握了多种形式方法,才说明有了一定的能力。游戏是方法的运用,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大单元设计要重点关注多样性的方法,关注游戏、比赛的运用。类似“某某技术动作的单元”的表述,就是“穿新鞋走老路”,是对省纲要理解不够。

第二个优点是对核心任务的提炼以及内容逻辑的梳理比较准确。比如帽球抛接单元,核心任务是“展示花样式的抛高抛远下引接稳球”。花样式表达了多种形式,高和远需要方向、力量来保证,接稳表明判断准,这些都是通过单元学习需要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提炼相对比较准确。在内容的逻辑性上,比如沙球第一课时是为了建立初步的概念,粗略地知道完整的动作是怎么做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练习抛高抛远;前两节课都是初步学会这个动作。第三课时是练习抓住沙球,又为下一课时的“接得准”做好了铺垫,逻辑比较顺畅,有一定的梯度性。

(二)如何进一步规范单元设计

本次活动呈现的文本资料,总体上应该算是比较规范的,无论是单元名称,还是课时教学内容,表述形式都符合省纲要的要求。以乒乓球单元为例,单元名称为“多种形式的乒乓球抛接活动方法和游戏”,课时教学内容为“乒乓球移动抛接练习方法1:移动抛接”,这样的文本表述是规范的。省纲要确定“方法是内容”的观点,“移动抛接”是学习多种形式抛接活动方法中的一个练习方法,因此,它就是课时的教学内容。这节课要教会学生“移动抛接”,根据省纲要的规范是要设计“学练三个一”。首先是单一身体练习,它就是课时教学内容即“移动抛接”。其次是设计组合练习,它是在单一身体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复杂的环境,让学生进一步地学练、熟练“移动抛接”。组合练习设计的关键是,单一身体练习不能缺失。最后是设计游戏或比赛,游戏或比赛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在某个真实的情境中去使用,并评价学习的单一身体练习能不能有效使用出来。因此它也一定要包含单一身体练习,如果缺失了,就不符合规范。据此判断,本课时设计的组合练习“不同节奏的抛接球”和比赛“不同节奏的抛接球+10米快速跑接力”就不规范。同样,沙球运动的课在游戏环节的设计也是不规范的。因为课的内容是抛高抛直,而游戏中体现不出这一点。设计游戏的时候,要反思游戏的内容和课的目标要求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能张冠李戴。建议教学设计先做规范,再慢慢增加内涵,即先要有“形”再追求有“神”。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课堂转型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要达成课程标准这一目标定位,必须改变以往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现状,体育课堂教学转型势在必行。

(一)转型的整体把握

在省纲要十几年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核心素养目标要求,确立了浙江省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体育课程改革重点为课堂教学转型。提出转型的两条原则:教学内容化零为整、教学组织化整为零。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改进: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是核心,教学组织小组化是基础,教法学法问题化是关键,教学评价精准化是难点,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课堂教学转型过程中互相促进,整体发挥作用。

(二)教学内容结构化

两位教师的课,教学内容结构化都有体现,只是体现程度上有深有浅。教学内容结构化,实践中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两个动作或者两个以上的动作在一起教,就是结构化。结构化的本意是让知识之间产生关联,两个动作在一起学习时,它必定会涉及动作和动作间连接的知识,而这个关联的知识,恰恰就是我们在运动中、在比赛中、在运用中需要的。所以,单元设计中体能和运用两个维度设计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的时候,尽量多采用组合练习。通常前一节课的组合练习,可以变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前一节课的组合练习在学练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沙球运动”课,可以观察到学生做组合练习时,动作之间的连接不太好,于是就可以分析连接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力量的问题、速度的问题、配合的问题还是其他什么问题,那么下节课作为教学内容,就可以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以这样的角度反过来再来看“学练三个一”,会发现它就是内容结构化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从单一身体练习到组合练习,就是内容结构化了,后面的游戏和比赛,环境更复杂了,内容进一步结构化。同时在此过程中,多关注学生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用其中的相关知识去教育学生,也是内容结构化的体现。

所以,内容结构化也没那么难。实践中只要别想得太复杂,按省纲要的要求踏踏实实地去做,时间做长了,一定会有收获。

(三)教学组织小组化

展示课的两位教师在教学组织中都采用了小组教学,观察学生表现也能看出平时有这个习惯,这是非常好的,日常所带班级就应该有固定的学习小组。教学组织小组化的出发点,是要让教师平时教学更加从容,相对教得更“轻松”。通过教学组织小组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练得充分。有些教师有疑问:分小组逐一讲解示范,同一个内容讲好几次,是不是会更累?其实,面对四十个学生讲解示范时,很难看清楚每个学生听讲时的表情,更难把握学生是否都在认真听讲。而当四十个学生变成十人一组甚至五人一组时,对于学生们听讲时的眼神、表情,教师都能一目了然,这只有在小组学习中才能做到。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集体讲解时站在后排的学生,往往认为教师可能看不见他,就会有侥幸心理。此时,一旦教师讲的内容他不感兴趣,或者与他无关,就会出现效率低下,甚至组织纪律变差的情况。但是变成小组后,学生知道教师都能看到,此时也就会认真听讲。所以,小组化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

小组学习成为自觉以后,教师就会有时间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学生,便于教师真正地了解学生,这样同一个学练内容在不同小组讲解指导时,讲的程度、角度、方向都可以有变化,真正做到指导的精准性、有效性。核心素养要落地,一定要做这件事情。二十年的教学改革证明,小组学习没有做好,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落实不了,导致改革进展缓慢。

(四)教法学法问题化

两节课学生的练习时间都很充足,就是得益于分组学习,减少了集体停下来集中的次数,使得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组织形式是做到了小组化,但是在知识的传授方面,还是停留在原来传统的方式上,还是习惯于直接告诉学生,即使有知识问答的过程,也仅仅是一个形式。

两位教师的第一个练习都是让学生自主尝试,随后都请了两名学生进行展示:一名学生动作能够顺利完成,另一名还有点儿困难,找准案例这点很好。但接下来的做法有待优化。教师走过去请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时其他学生都站在那里听,如果换成日常的课,教师在问某个学生时,一旦问题并非针对所有学生,与问题无关的学生很可能分神,课堂纪律也会出现问题。应改变方式,不要急着去寻找答案,让学生有机会带着问题去讨论、去练习。教师重点做好任务布置,让知道的学生教不知道的,组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因此,要多用问题式、启发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去关注班内的学困生,从而做到准确的指导。也能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也要从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中来。

(五)教学评价精准化

评价是难点。首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的精准化。浙江省教案中有一栏“学练标准”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动作技术方面的标准和学练组织任务标准。这个标准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练,另一方面是教师巡视检查、指导纠错的依据。因此,设计的精准度会直接影响过程性评价的质量。如周老师《帽球抛接练习方法3:下引接各种空中高球》一课,“你抛我接”练习的学练标准是左手持球,双脚微屈蹬地发力向上抛球,右手主动伸手下引接同伴空中球。目标是70%的学生能够完成。标准体现的精准化在于,手、腿动作要求都很明确,小组学练完成标准也很清楚,即70%。

其次,要更多关注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方面的表现。分组教学时必定会碰到学困生不受欢迎的现象。碰到这个问题时,通常会听到教师发牢骚:“这个孩子谁也不欢迎,分到哪个组也不好,想了很多办法也解决不了。”其实,反过来思考,假如说这个不受欢迎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教育顺利地融入了团队,表明成功培养了学生们的包容心。虽然过程会很难,但是一次不行,多尝试,坚信一定会有所改变的,这就是“以体育人”。

猜你喜欢

学练结构化教学内容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