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锻炼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10-20徐洁华王倩许士娣
徐洁华 王倩 许士娣
小儿支气管哮喘为儿科常见病,临床主要特征为慢性气道炎症,常见症状包括气促、喘息、咳嗽等,可伴气流受限[1]。我国6~7岁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高达10.12%,该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公共问题,逐渐引起社会重视[2]。支气管哮喘可反复发作,对患儿肺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影响其呼吸运动功能,降低生活质量。欧洲呼吸学会于2013年提出肺康复理念,为基于患者个体化治疗、综合评估后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运动锻炼、行为干预、健康宣教等,旨在改进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促进健康[3]。有研究表示,适当的肺康复锻炼对控制哮喘发作、提高儿童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4]。本研究将肺康复锻炼用于2020年4月-2021年6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3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护理中,旨在评价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5]《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年龄 6~12周岁;(3)均按照指南中推荐药物方案治疗≥3个月;(4)患儿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2)合并神经系统疾病;(3)合并急性感染;(4)有运动锻炼禁忌证;(5)锻炼依从性不佳;(6)精神、智力、言语等功能障碍致临床训练有困难。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女分别17、13例;年龄6~12岁,平均(9.01±0.87)岁;病程1~4年,平均(2.51±0.56)年。对照组男女分别16、14例;年龄7~11岁,平均(9.06±0.82)岁;病程1~4.5年,平均(2.56±0.60)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嘱家属加强营养支持,指导患儿进行适当运动锻炼。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肺康复锻炼,具体措施见下,(1)缩唇呼吸:紧闭口唇经鼻呼吸,之后口唇半闭缓慢呼气,保持4~6 s,重复上述动作,5~10 次 /d,训练总时长 15 min。(2)腹式呼吸:指导患儿取坐位、平卧位或站位,双手分别置于胸、腹处,以腹部吸鼓呼缩的方式呼吸,呼气时尽可能回收腹部,吸气时鼓起腹部,呼吸频率4~6 s,吸气 2 s,初次训练 5 min,之后可逐渐增加到 15 min。(3)吹蜡烛呼吸:取坐位,嘴与蜡烛保持水平线,距20 cm,缩唇呼气以火苗摆向对侧为标准,之后逐渐增加距离至90 cm。(4)体操:指导患儿进行弯腰、下蹲、扩胸、四肢伸展等体操运动,30 min/次,1次/d。(5)有氧运动:指导患儿在空气较好环境下进行散步、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若运动期间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20~30 min/次,3~5 次 /周。(6)耐力训练:包括上肢与下肢肌力训练,上肢运动包括扩胸、手臂上举、短棒提举等运动,下肢包括骑自行车、爬楼梯、坐立交替等运动,30 min/次,1次/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于干预前后应用肺功能检测仪对两组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2)于干预前后向两组发放修订版哮喘控制问卷(r-ACQ)[6],包括夜间及晨起胸闷次数、过去1周胸闷情况等6个问题,每个问题0~6分,分数越低提示病情控制越好。(3)应用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7]对两组测评,包括活动受限、心理状况、哮喘症状等,共35个条目,各条目0~7分,总分245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4)于出院前向患儿家长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包括非常满意(>95分)、满意(85~95分)、不满意(<85分),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FEV1、FVC、PEF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FEV1(L)FVC(L)PEF(L/min)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0) 1.29±0.25 1.96±0.42* 1.65±0.32 3.18±0.57* 372.25±12.85 473.62±16.17*对照组(n=30) 1.32±0.27 1.49±0.31* 1.68±0.34 2.13±0.38* 372.08±12.71 421.73±13.95*t值 0.447 4.931 0.352 8.395 0.052 13.308 P值 0.657 0.000 0.726 0.000 0.959 0.000
2.2 两组r-ACQ、AQLQ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r-ACQ、A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r-ACQ、AQLQ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r-ACQ、AQLQ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r-ACQ评分AQLQ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0) 27.12±3.24 19.65±1.86* 76.51±6.28 93.75±8.93*对照组(n=30) 27.06±3.18 24.63±2.75* 76.68±6.41 82.69±7.16*t值 0.072 8.216 0.104 5.292 P值 0.943 0.000 0.918 0.000
2.3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6.67%,较对照组的80.00% 高(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率比较[例(%)]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气道慢性炎症、呼吸道症状等。支气管哮喘具有病程长、治疗困难、易反复发作等特点,长期控制不当可造成肺部不可逆损伤,随病情发展患儿气道结构可出现改变,引发不可逆气道重构,严重影响其运动能力、呼吸功能及生长发育[8]。欧洲呼吸学会表示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适当的肺功能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其生理、心理状态,督促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患者健康[9]。
既往较多学者认为,哮喘患儿不适宜进行运动,剧烈的运动锻炼可能会诱导哮喘急性发作,尤其在病情未控制稳定时[10]。但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示大部分哮喘患儿可耐受运动,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会加重哮喘症状,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积极控制预防哮喘发作。国外的部分前瞻性研究结果也表示主要用药物积极控制哮喘病情,在缓解期参加适当运动是安全的,有氧运动可缓解哮喘患儿夜间症状,建议将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作为改善夜间哮喘发作的常规干预手段[11]。本次研究通过对患儿实施以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有氧运动、耐力训练等为主的综合性肺康复锻炼,结果显示患儿FEV1、FVC、PEF指标水平明显提高,r-ACQ、AQLQ评分明显改善,提示肺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主要与以下方面相关:(1)对患儿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可增强其运动耐力,避免不合理运动损伤呼吸系统,从而改善氧供,提高肺通气及肺顺应性,改善咳嗽、胸闷等临床症状,减轻患儿不适[12]。(2)指导患儿进行缩唇呼吸、吹气球呼吸、腹式呼吸等可有效改善肺部通气量,减轻机体耗氧量,纠正血流比例失调现象,促进肺部残余气体排除,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功能[13]。(3)肺康复锻炼可增加全身肌肉活动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效缓解气道痉挛,还可提高肺通气量及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次数,避免病情进展[14]。(4)指导患儿进行体操、上下肢肌力训练可增强患儿运动耐力,对呼吸功能起到辅助锻炼作用,利于促进肺部残余气体排出而改善肺功能[15]。临床在对患儿进行肺康复锻炼期间,应注意给予适当心理护理,以缓解患儿交流、烦躁等负面情绪,提高其锻炼依从性,加强健康指导可使其更好掌握运动锻炼技巧、疾病知识等,并意识到运动锻炼重要性及好处,在出院后仍能坚持正确的康复锻炼,以持续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肺康复锻炼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提高家长护理满意率,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