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高考生物学试题看“新高考”
2022-10-20陕西省渭南市渭南高级中学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高级中学 商 蓓
立意、情境、设问是试题的三要素。立意必定体现在试题情境和设问当中,设问是建立在试题情境的基础上的。所以情境的设置必须真实、新颖、科学、恰当,有一定的复杂程度,这样才能适配出合适的设问,设问能体现出命题人的意图,体现出考查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一、真题分析
2022年全国乙卷生物试题整体结构和往年一样,1~6共6道选择题,共36分;29~32共4道填空题,共39分;37—38共两道选做题,每道15分,合计90分。
知识点的分配也没有太大差别,必修一28分,必修二18分,必修三29分,选修15分;6道选择题的知识点分布分别是:第1道考查的是减数分裂、第2道考查的是光合和呼吸的关系、第3道考查的是神经调节、第4道考查的是利用酶来考查实验分析、第5道考查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第6道考查的是伴性遗传应用;4道填空题的知识点分布分别是:第29道考查的是细胞代谢、第30道考查的是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第31道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第32道考查的是遗传、第37道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第38道考查的是基因工程专题。
高考评价体系作为高考命题的实践指南,创造性提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这一新的评价理念。情境是实现该评价理念的综合考查载体。本套试题题目基本可以体现这一理念,但也有些题目不够理想。选择题第5题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考查形式是选项组合类,但每一个选项都出自教材内容,学生凭借记忆即可选出。作为高考题情境出自教材或者没有情境,实属过于简单,只能浅层次地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
(2022年全国乙卷第5题)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这样的考查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试题的答案不仅在书内,情境也在书内。试题情境往往要求真实、新颖、科学、恰当,有一定的复杂程度,才能成为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载体。例如,选择题第6题考查伴性遗传,如果真要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那么情境必须在书外,然后看考生能否利用概念和定律来分析或解释陌生的情境,然而情境就是教材中学生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利用芦花鸡和非芦花鸡的表现型来区分性别。
(2022年全国乙卷第6题)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只有发问,才能将某事物或现象召唤到人的眼前,人们才能对某事物或现象进行审视与探究。这几年在学科素养和高考评价体系的渗透下,从课堂教学到题目,教师都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以生物学的学科素养为例来说,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尤其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这两个方面,教师从实验分析与设计、具体情境解决生物学问题等方面进行训练,而全国卷的考查却少之又少,或者考查比较浅层次。问题设计反映了试题立意,是整个试题设计的基本思想。问题设计的目标不明确,会导致材料和任务的碎片化,导致考查目标难以实现。例如,第30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情境设置科学、恰当,有一定的复杂程度,设问却处于思维的低层次。甲状腺激素的考点很多,也可以在实验设计上进行设问。
(2022年全国乙卷第30题)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 _大于_ _(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不相同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当然,整套题目也有自己的亮点,生物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分析就是很好的载体。例如,第4题是以酶这一重要的生物学知识作为载体,考查实验结果的分析。本道题中,学生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通过两两相互对照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2022年全国乙卷第4题)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__底物 + + + + +__RNA组分 + + - + -_蛋白质组分 + - + - +__低浓度Mg2+ + + + - -__高浓度Mg2+ - - - + +_产物 + - - + -_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试题中第31题展示利用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地面活动的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新方法,要求学生分析相对标志重捕法的优势,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探究过程中合理选择方法的重要性,学会知识的迁移,或者改进甚至是创新,而不是单纯地套用。
(2022年全国乙卷第31题)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_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__数量适宜_ _(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S×n)/m。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答出2点即可)。
二、对比新高考试题
2022年高考已经结束,迎接而来的是新高考,虽然推迟了很长时间,但我们一直都在关注着新高考,从新教材到各地新高考试题,我们在大脑中都同步进行更新。今年5月份左右我们完成了对新教材的全面学习,在进行高三复习时,也同步研讨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考试题,如北京、河北、山东、海南等省市。做下来整体的感觉是:难、新,每道题都体现着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思维和素养。很容易想到的是理综考试中,区别度可以交给物理、化学去承担,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信心,最后皆大欢喜,所以老高考中生物试题的“平庸”就是无可厚非了。但是作为新高考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学科,如果还延续原来的思路不仅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选拔功能也被严重削弱。所以改革是不变的主题。
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试题的改革也是一样,总要不断试水,才能暴露问题,于是才有了反思和解决问题。例如,2021年河北省高考模拟第8题。
(2021年河北省高考模拟第8题)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条发生了倒位,发生倒位的染色体往往不能以直线形式(通常形成一个倒位环)与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如图所示。如果在基因C/c和D/d之间发生了一次交叉互换(假定不发生其他变异),则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不可能含有的染色体是( )。
这道题固然有争议,本应该是信息题,因为学生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在染色体发生倒位并交换的情况下会形成一个染色体桥与一个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含有两个着丝粒的染色体桥会发生随机断裂,然后才能判断配子中含有染色体类型的可能性。而题目没有告知,这是这个题目不妥的地方。学生结合信息进行逻辑分析与推测,还是可以进行判断的,也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学科能力。后来的很多题目就吸取了这道题目的教训,改善了很多。我们可以容忍改革过程中的瑕疵,甚至是问题,但我们不能接受原有“老”的平庸。有问题我们可以去讨论、去改善,让它变得更加合理,但思想一旦平庸就无法向前。
三、结语
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也用来指导我们基础学段的教学,如果不改革,我们就会以为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应该是背书默写,就是回归教材,一遍遍做题、刷题,缺少深度思考,也阻碍了学科思维的形成。
分析高考试题,我们认识到学科思维和观念的形成应该在基础年级建立。高一、高二学习新知识不要一味追求达到高考水平,而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和社会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基础的概念原理进行深入理解,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思维和观念。只有建立了坚实的基石,高考复习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这就是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教育,用生活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