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5例造影剂碘普罗胺的不良反应分析

2022-10-20陈钰茵李文胜钟伟章雷燕

智慧健康 2022年20期
关键词:普罗造影剂注射液

陈钰茵,李文胜,钟伟章,雷燕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药剂科,广东 高州 525200

0 引言

碘普罗胺注射液为非离子型造影剂,有低渗性的特点。与离子型造影剂相比,碘普罗胺注射液高亲水性、低亲脂性,性质稳定,安全性强。当前,碘普罗胺被广泛应用于尿路造影、血管造影及CT增强扫描检查。随着碘普罗胺临床应用推广,近年来,关于碘普罗胺不良反应的报道有所增加。此次研究对本院55例碘普罗胺注射液所致ADR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其发生的临床特点及规律,提出预防措施,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2月在本院采用碘普罗胺注射液进行CT增强和血管CTA检查时发生不良反应的55例ADR报告。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ADR的发生时间、ADR的临床表现、患者转归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不良反应(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55例ADR报告中,男性32例(58.18%),女性23例(41.82%),男女比例1.39∶1,ADR发生率男性大于女性,年龄为16~93岁,见表1。

表1 55 例碘普罗胺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年龄与性别分布[n(%)]

2.2 ADR的临床表现

根据国家ADR监测中心编译的《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中规定的ADR累及系统-器官进行统计分类[1],由于部分患者同时有多个系统-器官受损,因此,55例碘普罗胺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共收集到临床表现112例次,其中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常见,占69.64%,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18.75%,见表2。

表2 碘普罗胺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n,%)

2.3 不良反应(ADR)出现时间分布

55例碘普罗胺注射液致ADR报告中,发生时间最快在用药后9s出现ADR,最慢的1例在12h内出现,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ADR)出现时间分布(n,%)

2.4 患者疾病转归情况

病患出现不良反应之后,马上停止给药,实施对症治疗及抗过敏治疗。55例ADR痊愈43例,占78.18%;缓解或好转12例,占21.82%;无后遗症、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ADR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从性别看,碘普罗胺注射液ADR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32例(58.18%),女性23例(41.82%),男女比例1.39∶1。二者虽存在差异,但本研究的病例为小样本且为个案报道,故而碘普罗胺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的关系有待进探讨。

从年龄看,50岁以上发生ADR比例较高。而≥61岁年龄段出现ADR在本研究中所占比例最高,22例,所占比例达40%,与文献报道一致[2-3]。说明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退,特别老年人机体各项功能衰退严重,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都发生改变,易引起药物蓄积,从而增加ADR发生的风险[4]。

3.2 碘普罗胺注射液ADR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5],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本研究出现的ADR都是一般ADR,没有出现新的一般、严重及新的严重ADR。

由表2可见,在本院的55例碘普罗胺注射液ADR报告中,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为112例,其中皮肤及其附件过敏性反应发生例次最高78例,占总数69.64%,其次为神经系统(18.75%),消化系统(5.36%),注射部位异常(2.68%),呼吸系统(1.78%),眼部(1.78%)。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红疹、头痛、头晕等与碘普罗胺注射液说明书所记载的一致,都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

3.3 不良反应(ADR)出现时间分析

碘造影剂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不良反应(注射后1h内)、迟发性不良反应(注射后1h至1周)和晚发性不良反应(注射后1周后)[6]。并且碘普罗胺ADR大多数发生在给药后1h内,迟发性不良反应也可能发生[7]。本研究中ADR多为急性不良反应,54例发生在1h以内,占总例数98.18%;迟发性不良反应只有1例,晚发性不良反应没有。由表3可见,发生急性不良反应的又有92.73%集中在给药后30min内,与文献[8-9]一致;另有文献[6,10]表明严重危及生命的对比剂不良反应是发生在给药后20min内。由此说明,为用药安全,使用碘普罗胺造影剂后患者留置观察30min十分必要,且对于高危患者,应当留置观察更长时间。

3.4 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含碘造影剂引起过敏反应至今没有一个学说能完全阐述其发生机制,普遍认为与抗原抗体反应、药物本身的理化特性有关。碘普罗胺引起不良反应机制可能是特异性反应和物理-化学反应[11-14]:①特异性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造影剂快速静脉注入,刺激机体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为主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通过IgE介导的免疫途径发生的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5-羟色胺、缓激肽、血小板激活因子等介质的释放,作用于全身组织器官出现过敏反应表现;②物理-化学反应,碘普罗胺的渗透压、水溶性、电荷、黏稠度、化学毒性等,亦可引起药物不良反的发生。

3.5 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

3.5.1 严格按说药品说明书要求储存和使用

碘普罗胺需在遮光,避电离辐射,30℃以下的条件环境下贮存。使用前建议将其加热至37℃并放置在恒温箱中。因为在常温下,碘普罗胺黏稠度非常高,会增加静脉注射难度。当碘对比剂被加热至37℃时,不仅降低其黏度而使注射更容易,而且也提高患者的局部耐受性[6]。

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适应证,选择可达诊断目的的最小剂量。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近期用药情况及过敏史。对于可以使用碘对比剂的患者,在其使用前4h至使用后24h内对患者给予充分水化[1,15]。

3.5.2 碘普罗胺不良反应的预防

碘普罗胺为低渗性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说明书不推荐使用小剂量碘对比剂过敏试验,因为没有预测价值。此外,过敏试验本身偶尔也会引起严重甚至致命的过敏反应[6,10]。因此,使用碘普罗胺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病情、过敏史及最近用药情况,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碘普罗胺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消除其疑虑,缓解其紧张情绪。给病人注射碘普罗胺、检查过程中同时密切观察病人情况,留意患者的主诉,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16]。

3.5.3 碘普罗胺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碘普罗胺ADR大部分是轻度的,严密观察30min,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叮嘱患者多饮水,消除患者疑虑或对症处理,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中度,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面罩吸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直至反应完全消退;重度不良反应在临床上罕见,但医务人员也要能快速识别和处理,必须严密观察,如果患者不良反应表现为无应答或无脉,马上按照正规心肺复苏进行抢救。

综上所述,临床在应用碘普罗胺注射液过程中难免出现ADR,因此,医务人员在患者使用碘普罗胺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相关病史、药物过敏史及近期用药情况,进行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评估;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状况,如出现ADR需立即停药并迅速评估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做到早识别、早干预,及时进行治疗,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普罗造影剂注射液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与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印邦长拍女记者脸惹众怒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潜伏着的“杀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蝶恋花
新型生物相容性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