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 年,最后一个撤离原子弹发射现场的人
2022-10-20
1964 年10 月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冲天而起的时刻,中华民族昂首东方扬眉吐气,共和国核工业的丰碑上也铭刻下一位普通工人的名字,他就是最后一个撤离原子弹发射现场的人——王振禄。
1964 年10 月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冲天而起的时刻,中华民族昂首东方扬眉吐气,共和国核工业的丰碑上也铭刻下一位普通工人的名字,他就是最后一个撤离原子弹发射现场的人——王振禄。
请缨出征
1959 年3 月,大连水产修造船厂接到上级通知:“选拔5名政治条件可靠的工人技术骨干,赴大西北执行政治任务。”
5 名人选敲定后,却有一人哭着去找党委,提出他上有老下有小,家属又有病,这个命令他不能服从。厂党委决定开除他的党籍!
“请党委对他从宽处理,我可以替他去!”说此话的人就是王振禄。这位32 岁的市劳动模范、七级钳工,刚刚出海归来,就到厂党委请缨出征。
王振禄政治条件好、技术过硬,当过汽车司机,干过电工、钳工,是一个多面手。当时只有他能顶上,厂党委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
3 天后,王振禄告别已有身孕的妻子,踏上了奔赴大西北的征途。
血战狼群
王振禄去的地方是核武器试验基地,位于青海高原一望无边的金银滩大草原上。王振禄与各路精英开始在这里艰苦创业。这里海拔2300 米,空气稀薄缺氧。建设者们住的是帐篷,烧的是干牛粪,喝的是冰雪化水,吃的是青稞炒面。
第二年,赶上自然灾害,青稞炒面也吃不上了,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夏季捕鱼、冬季打猎。
入冬的一天,王振禄带领四名伙伴钻进了深山老林,仅一天工夫就猎到了不少猎物。王振禄决定在林中过一夜,第二天继续扩大战果。
半夜时分,王振禄被一阵凄厉的嗥叫声惊醒,他撩开帐篷一看,他们被狼群包围了。一只雄狼嗥叫着扑过来,“叭”,王振禄一枪将它撂倒,接着有五六只狼,组成密集队形冲过来。
王振禄和伙伴们打起排子枪。远处,一批又一批的狼群源源不断地涌来。“赶快上树!”王振禄掩护伙伴们爬上了附近的大树。这时,一只棕色的狼从后面袭击王振禄,他一个“大背”将狼摔死在地。
接着,四面八方的狼群都冲了过来,惨烈的战斗持续到黎明。直到其他打猎小分队纷纷赶来,才将王振禄等人救下来。
遭遇土匪
“哪里需要到哪里去”,那个年代流行的话在王振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不到4 年时间,他调动了12 次工作岗位。
1963 年夏天,他从内燃机发电厂调到一分厂,负责驾驶“机械保温车”,专门执行运送“产品”的特殊任务。所谓产品,实际上就是原子弹的各种组成部分。
一天傍晚,王振禄驾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突然,山谷里响起一阵刺耳的枪声。“土匪袭击,马上隐蔽,准备战斗!”战士们迅速跳下车,迎战土匪。
王振禄从车上跳下来时,发现前方的路口已被树干堵死。他命令一个班的战士守候在车旁,自己带着另一班战士冒着弹雨匍匐前进,排除路障。
就在他们挪移树干之际,一个蓄着络腮胡的家伙举着匕首向王振禄扑来。这时,掏枪射击已来不及了,王振禄用上了年轻时学过的几招武功,三下五除二将这家伙制服了。其他匪徒也被战士们收拾了。
次日下午,王振禄把“产品”安全运到目的地。
最后撤离
1964 年6 月的一天,王振禄接到命令:“立即出发,执行重要任务。”他带领车队穿行于莽莽戈壁滩上,走了一星期,到达了原子弹发射场地。
第一颗原子弹是航弹装置,它的发射架是一座113 米高的钢制塔架。塔下有三部柴油发电机为塔上塔下供电。钢塔上还设有一部简易电梯,其实就是一个大吊篮。可是遇到大风天,塔架摇晃十分厉害,这个“大吊篮”便玩不转。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上级指示要培训一批能够背着重物徒手攀上塔顶的人。经过最后测试,有3 人合格,王振禄便是其中之一。
10 月15 日,原子弹试验准备只剩最后一天时间了。最紧张忙碌的地方是发射塔。塔上进行空调设备安装实验,塔下进行组装原子弹实验,将核弹装配检查好后再吊上塔顶。为了减少损失,将能带走的设备尽量带走,塔下原有的3 台发电机已撤走了两台,剩下的一台也装上了特殊车,只待明天原子弹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后,用车拉走。
15 日夜晚,大风骤起。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院长李觉担心明天如果吊篮升不上塔顶,是否影响核试验?于是,他想找王振禄商议办法,却是在塔下找到了他。原来,王振禄深感明天的试验自己责任重大,便抱了一条毯子守候于塔下。
10 月16 日,天气晴朗,最后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下午两点,塔上最后一批人员乘“吊篮”下塔,安全撤离现场。王振禄用铁钳掐断了控制吊篮的电线,拉着那台发电机,开车最后一个撤离了发射现场。
下午3 点整,一声巨响,蘑菇云冉冉升起,指挥所内外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王振禄流下了激动的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