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迈进3.0新时代

2022-10-20李罗力

全球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

李罗力

一、应深刻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知识界绝大多数人来说,早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但是真要细究,很多人对这个名词的真正含意并不了然。即使在学界里,对此概念的定义也有很大分歧。例如,有的专家学者把“经济全球化”理解为所有国家的经济体系是否都必须同质化,制度安排是否都必须一致化,甚至认为这是人类发展进入到更广泛深入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金碚,2020)。也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开启的这一轮现代全球化,因开放程度之高、经济增速之快、覆盖经济体之广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因而可以被称之为“超级全球化”(张燕生, 2020)。更多的人则是把“经济全球化”理解为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所主导和推动起来的商品、服务、资本及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实际上,“经济全球化”具有比这些理解要更深刻得多的涵义。笔者认为,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事实上,人类社会在进入20世纪后就已经逐步进入了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建立在社会分工协作基础上的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必然地推动了生产、流通、投资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其发展趋势也必然地突破了各国的国界,从而形成了日益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世界市场,使各个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生产和消费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进而形成了分布广泛的遍布全球多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许许多多重要的产品都是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原料和生产部件组装而成;成千上万的公司都是跨国公司或为其服务的上下游企业;绝大多数基础原料产品和大宗商品的价格,都是由世界范围内的供求情况决定;各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金融和保险也是通过全球市场来运作;等等。总之,在今天,这意味着人类社会主要的生产活动、贸易活动、投资活动、服务活动、金融活动等,都早已突破了各个国家的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深入、不休不止地进行着。不仅如此,与经济活动紧密伴随在一起的科学研究、企业研发、信息技术乃至网络创新,近几十年来也在全球迅猛传播,从而使科研和产业创新成为一项在世界范围内(而不是在某些国家内)进行的前所未有的轰轰烈烈的事业,正在推动整个人类社会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与各个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体系和制度安排是否同质化及一致化没有任何关系,并且它也并不存在“超级”和“不超级”的区别。更不用说,它绝不仅仅是唯一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的一种潮流。尽管今天的“经济全球化”确实首先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现工业化革命和率先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并且由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为谋取利益最大化进而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和投资、生产、贸易布局而形成的。

二、经济全球化迈向3.0新时代

所谓“经济全球化”进入新时代,就是意味着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上,原有阶段上的经济全球化的很多核心要素都会发生根本的转变或提升。如果说20世纪初直至二战前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由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其遍布亚非拉各大洲的殖民地国家开始布局并逐步形成的话,那么到了二战后由于民族解放运动使绝大多数原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同时主导和引领全球化的国家也变成为美国独大,这使得原有的经济全球化的许多核心要素发生了质的改变,从而使经济全球化从1.0版上升到2.0版。进入21世纪后,我们已经看到,2.0版的经济全球化正在向3.0版的经济全球化进行转变。

(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成为经济全球化3.0新时代的主导力量

无论是1.0版还是2.0版的经济全球化,其最根本的核心要素,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推动力量。而进入新的全球化阶段,这个核心要素正在发生历史性的重大转变。那就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越来越成为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骨干力量,尤其是中国,将成为经济全球化3.0新时代的主要动力引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全球不断扩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逐渐消除了外国资本会侵占和损害他们本国利益的担心,积极加入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中来,全球化为这些国家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就业、技术进步、进出口贸易增长、基础设施扩大、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当然,众所周知,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最核心的骨干力量。因为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极大地深化了本国的体制改革,极大地吸引了中国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外资,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的产业进步,极大地提升了本国的科技力量,极大地扩展了本国国内和世界市场,极大地提升了本国经济社会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在短短20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10倍,不但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显然,中国是经济全球化2.0的最大受益者。不仅如此,中国之所以坚定地推行经济全球化,是因为中国从自己发展的实践中得知,只有通过经济全球化,才能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得到好处,才能逐步消除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穷困和落后,才能全面推动整个世界的产业进步、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才能让世界各国都能公平地享受到人类社会最新发展成果的实惠。

然而与上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相反的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2017年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开始大肆在全世界推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政策,疯狂推行以打压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反全球化“脱钩”行动。2021年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不但没有停止反全球化和打压中国的倒行逆施政策,反而变本加厉,联合了更多的西方盟友国家,更加广泛和猖狂地推行反全球化“脱钩”行动。正是上述这两种对待经济全球化完全相反的行为,使我们不难看出,在新一阶段3.0的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中,谁将成为其主要的推动力量和主导力量。毫无疑问,以西方发达国家为经济全球化主导力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二)经济全球化3.0新时代必将形成新的“游戏规制”

正因为原有的全球经济都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和推动的,因此在经济全球化1.0和2.0时代,其主要“游戏规则”也是由这些西方发达国家所制订的。这些规则最主要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要按西方国家的普世价值原则构建整个世界的格局。这个核心理念也渗透到他们推动和主导的全球化中来,其典型的表现就是,世界各国要加入到他们所主导的全球化组织中,都必须建立西方的自由市场模式,必须走西方的自由市场道路,否则就“不带你玩”。

中国加入WTO之路就是这种核心理念的典型体现。加入WTO前,中国必须要做出按他们标准所要求的市场化改革的承诺,并且在给定的时间内必须实现这些承诺。现在不管中国已经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多大成果,不管中国的市场经济取得多么了不起的发展成就,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已过了这个规定的“宽限期”,但是(根据自己的国情)没有完全实现他们所要求的市场化条件,因此不但至今坚决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主体国家,而且还要通过“脱钩”等恶劣手段对中国进行全面的打压和封杀,还不断企图重新把中国排除到他们的“游戏规则”之外。然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中力量与影响不断壮大,随着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成为主要推动及主导力量的经济全球化3.0新时代逐步到来,上百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这种“国际秩序”正在迎来深刻的调整。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力量所倡导的尊重各国自己选择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平共处、多边合作、互利共赢的经济全球化3.0版新理念,已然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和认可。在这个新理念的框架下,必然会形成新的全球化治理框架、治理路径、治理规则和相应的国际组织。

事实上,现在这些新的框架、路径、规则和国际组织已经出现了,且大有蓬勃发展之态势。仅以中国为例。由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在2001年所推动成立和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现在已经成为公认的具有全球份量的重要国际组织。上合组织的宗旨就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和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合组织在20多年发展中所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合精神”,已经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共同认可的开展多边合作的基本准则,它也必将成为经济全球化3.0版的基本准则。

(三)全球新的产业布局正在形成

经济全球化3.0新时代还会有一个新的重大变化,那就是全球化1.0和2.0时代所形成的以欧美为中心的全球产业布局正在加快调整,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价值链正在向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快速转移。这早已是几乎全世界都公认的事实,而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从2008年由美国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后就开始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与价值链,一定要选择制造业体系及其相配套的各种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地方,一定要选择市场规模最大和市场需求最旺盛的地方,一定要选择科技创新及其市场转化能力最快最强的地方,一定要选择拥有最符合现代生产、技术要求且性价比最高的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本的地方,一定要选择政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最稳定和最优越的地方。从整个世界看,目前只有中国才越来越具备这些条件。

当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正是由于中国在前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引进了几乎是世界最多的外资和外技,构建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及与其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形成了全世界数量最庞大、最符合现代产业要求且最具性价比的劳动力大军,生产了遍布全球的制造业产品,造就了全球数一数二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也涌现了千千万万优秀的企业家和培养了世界数量最多的专业科技人才队伍,同时也全面深刻改革了自己的经济体制,以及极大地完善并提升了自己的市场经济体系水平及其管理能力,因而金融危机非但没有影响和危及到中国,反而成为中国经济实现经济腾飞的转折点。

金融危机所导致的欧美市场严重萎缩,逼迫中国迅速从原来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加工贸易产业大国,迅速向扩张国内市场以内循环为主转变,从主要代工生产贴牌产品迅速向全力生产自主产品转变,从主要生产低端产品迅速向更多生产中、高端产品转变,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系迅速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体系转变,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迅速向中、高端转变。由于欧美经济在金融危机中暴跌,而当时中国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却一枝独秀,使得全球主要是欧美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急剧向中国倾斜转移,从而大大加速了这个转变过程。到了2010年,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终结了美国自1894年长达116年的全球第一工业大国的地位;到了2013年中国第一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同样在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中国GDP仅为美国经济的12.7%,到了2010年中国的GDP已经达到美国的37.2%,10年间提升了几乎2倍;到了2020年,中国GDP就已经相当于美国的67%,2010至2020年的10年间又提升了几乎1倍。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时,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出中占比为19.8%,略高于美国的19.4%;到了2017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在全世界制造业的比重已达到35%。尽管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占比已经是美国的2.5倍。2010年中国在全球500种主要产品中,产量第一的占220种,但绝大多数都是贴牌产品,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2018年中国在全球500种主要产品中,产量第一的已经占将近50%,同时自主品牌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比例也已经上升到30%。2015年,亚洲开发银行一份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在亚洲的中高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位列第一。今天,中国许多重要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如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包括手机及移动通信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IT及互联网产业、电商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机器人产业、无人机产业、新能源产业、高铁产业、外太空产业、创意产业等。同时,在传统产业中的很多领域,中国也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包括基建产业、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家电产业、造船产业等。中国这些产业不但产品的产量居于世界前列,而且产品的质量、产业生产效率、产业科技含量、产业配套水平及其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也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时至今日,无论是美国拉拢全球盟友正在拼命打压中国经济,还是全球爆发的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没能阻止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韩国《朝鲜日报》称,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疫情肆虐下仍能实现V型反弹,中国GDP超越美国提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伦敦咨询公司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预计,中国将在2028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比一年前的预测提前了5年。近期多家国际智库纷纷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将于2028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四)全球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正在重构

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1.0和2.0时代中,其金融体系中具有绝对主导地位的是美元。现在经济全球化即将进入3.0阶段,金融体系也面临重新洗牌。首先,其根本的标志是美元已经进入由盛转衰的历史拐点,以美元为主的结算和储备体系正在逐渐结束其历史使命,“去美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在这方面中国再次扛起了大旗。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加速去美元化,也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到2020年初全球至少有28个国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纳入了国家货币储备体系。2019年初,法国、德国和英国宣布与伊朗建立独立的欧元全球结算机制,这一结算系统的正式亮相,意味着美联储控制的全球货币结算系统进一步式微。不仅如此,到了2019年10月这个结算系统增加到8个欧洲国家,2020年又有11个国家加入了这个结算体系。

“去美元化”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抛售美债。仅在2020年至少有22个国家的美债债主在抛售美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截至2019年10月,俄罗斯的美债持有规模仅为61.55亿美元,而在2010年俄罗斯累计持有美债达到1763亿美元。换言之,十年来俄罗斯已经抛售其手中持有的97%美债。这种近乎于清仓式抛售美债可谓是全球“去美元化”的急先锋。

其次,全球国际金融体系重构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除了在主要由美国控制的在经济全球化1.0和2.0时代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外,现在已经涌现出一批新的由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创办及推动的国际金融机构,它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越来越活跃,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由中国倡导、推动和发起的亚投行。2016年初亚投行正式开始营业时其成员只有57个,但到2020年就已发展到102个成员,其规模仅次于世界银行。另外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于2015年成立的总部设在上海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也运行良好,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再次,全球国际金融体系正在重构还有一个重要表现,那就是许多国家都在加速研究和推出本国的主权数字货币。在这方面中国又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最早从2014年就开始了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探索,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旨在论证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2016年7月央行启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研发工作,2017年1月中国数字货币研究所成立,“区块链电子钱包”iOS版上线。进入2019年,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研发步伐明显加快,2019年12月由央行牵头的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在深圳、苏州等市落地。2020年1月央行官微发布消息,基本完成了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4月,央行正式宣布数字货币率先在苏州市相城区落地测试,其后又在深圳、雄安、成都等城市测试。近期,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先后与滴滴、B站、美团等平台合作测试数字货币。有外电指出,数字人民币实施试点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之外,还涵盖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乌鲁木齐、西安等中西部城市。这些试点在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以及落后的西部地区同时进行,也在部分低端企业和最高端的网络科技企业同时进行,目的就是要使这样的测试具有普遍性。这充分证明中国政府推出主权数字货币的决心和缜密严谨。一旦中国开始全面推行数字货币DCEP,那么这将是全世界第一个主权数字货币。不仅中国如此,目前欧盟、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地区)都在大力推动自己的主权数字货币。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主权数字货币一旦联网和大规模使用,美元结算体系就会彻底瓦解。

(五)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催生经济全球化3.0新时代的多种产业新形态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科技发展处于爆发式的突飞猛进之中,新科技革命正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入到新的全球化产业变革之中,必将使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都发生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技术路径、产品形态、产业模式,推动产业生态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深刻调整,重新塑造全球产业竞争格局。

互联网给全球产业带来了根本变化,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太空互联网等新网络形态不断涌现,带来人类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生活方式、学习和思维方式等的深刻变革;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变革的核心,使得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飞速提升,进而影响着全球制造业格局,催生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还将促进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产业链上融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还极大地推动了消费创新,并深刻改变了居民消费方式,而商品消费升级换代和消费品市场的不断细分,又日益增强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近年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正在蓬勃兴起。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兴起将会给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领域赋予更多更新的动能。

过去的十年,又是“能源革命”的十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升,2019年全球新增发电量的96%来自可再生能源,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部发电量中的占比已达将近1/3;诸多如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技术都已经迈过了规模化、商业化发展的门槛,开始了爆发式增长;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能源正在成为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的强有力的补充;数字技术已经为能源系统的升级转型赋能。2020年则更是全球能源领域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占全球GDP总量70%以上的经济体都已经宣布到21世纪中叶将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展望未来,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将更加深刻地影响能源格局的变革,在氢能、储能、核聚变能以及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目前都已经出现突破性进展。这些新能源科技的出现定将更大地改变世界能源供需格局,推进社会能源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前述外,目前国际公认的21世纪重大高科技领域,还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在内的量子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在内的生命科技;包括碳芯片、碳纤维、石墨烯等新型材料的研制、合成和利用技术;还有人类进入外太空、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航天科技;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海洋科技等。这些科技革命,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将成为颠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命方式的重大革命,并且在新的经济全球化中发挥根本性且极其重大的作用。

三、结语

第一,现在世界上出现的所谓“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潮流,其实就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极力鼓吹的“本国优先”“保护主义”和大力煽动的反全球化、反多边主义、反全球治理行径。他们针对中国发动所谓的“贸易战”“科技战”“脱钩战”和针对中国企业的“围剿战”,也包括他们在各种国际组织中不断“退群”,尽管看上去气焰嚣张、来势汹汹,而且也确实使那些只把全球化看成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行为的人们加重担忧。但实际上却只是他们“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他们不但没有令全球化减弱和退潮,反而更加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新冠肺炎疫情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全球化。尽管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而且其在世界各国大流行确实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让很多国家和很多民众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但是这并没有让人们退回到希望闭关锁国的状态,也并没有让人们认为只有关起国门才能克服这场疫情危机。相反各个国家反而更加重视国际社会广泛和深度的合作,更加希望全球各国更加紧密团结起来共克时艰来战胜这场大危机。我们也确实看到,无论从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生产,到向各国提供疫苗和各种医疗物资,以及向世界低收入国家紧急提供各种紧缺生活物资和人道主义援助等,都说明今天的全球化程度正在新的维度和空间上迅猛前进,使世界各国人民日益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以,我们现在更加坚定了一条信念,那就是“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不但不会因新冠肺炎疫情和某些西方政客的“闹剧”而有丝毫减弱,反而会在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大趋势下更加迅猛的发展,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猜你喜欢

全球化经济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纪念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中国经济
全球化遇阻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