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疫情防控的实践与思考
——以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疫情防控实践为例
2022-10-20李浩王士强
李浩 王士强
作者李浩系天津市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士强系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道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双艳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疫情突发情况下,基层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疫情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中央明确提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要兼顾多头、破解多难。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蔓延的严峻形势,使得抗疫这场硬仗的难度陡然增加,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民生日常保障也成为对基层治理能力的一场最突出大考。
一、和平区南市街党建引领疫情防控的做法与成效
结合许多大城市疫情暴发后出现的问题,以及基层疫情防控普遍面临的难点,我们看到摆在基层面前亟待破解与攻坚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应急状态下,基层抗疫力量如何充实?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战疫中的作用?面对繁杂的资源、力量、任务,如何高效、有序做好统筹协调?划分“三区”后,百姓吃饭、看病怎么办?有紧急需求怎么办?“动态清零”后,如何建立常态化机制?等等。想要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主心骨”——党的坚强领导与党员、干部的有力支撑。有了党建引领,可以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实实在在的成果成效,因此,抓住党建引领,就找到了克难制胜、打赢疫情防控之役的重要法宝。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党建引领疫情防控的一些做法和实践值得总结和思考。
1.“越是艰险越向前”——强化党的领导,筑牢战斗堡垒。越是急难险重,越是需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在全域静态管理的应急状态下,如何当好主心骨,撑起顶梁柱?南市街道大工委总揽全局,把关定向,当好辖区“总指挥”。在和平区暴发疫情期间,街道严格遵循“全域静止、动态清零”目标导向,落实区指挥部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健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工作,扎紧“街道—社区—小区片区—卡口点位”四级网络体系,全面打响了党建引领、党群同心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在哪里。除了街道和9 个社区作为固定战区单位以外,街道紧急成立由市、区下沉干部组成的9 个临时党委,下设36 个临时党支部,挑选36名党性强、作风实、能战斗、讲奉献的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配齐班子成员,建强静态管理力量。临时党组织充分发挥“五个一”作用,即一套组织体系、一面党旗、一支队伍、一件红马甲、一个小喇叭,提升一线战斗堡垒作战能力。
如果一个支部是一座堡垒,那么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之下,推动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委书记、楼栋党支部书记、网格党支部书记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做到一线指挥、一线落实、一线坚守;同时,积极引导广大机关党员、下沉党员主动带党徽、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全面参与测温验码、核酸检测、人员管理、上门服务、交通管控等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做好统筹协调,凝聚抗疫合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疫情之下的基层治理更加千头万绪。全域静态管理下的和平按下了“暂停键”,但是疫情防控却分秒不能停,居民合理生活需求和就医不能停,面对大量繁杂工作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快速反应,做到统筹安排、协同配合?南市街道党工委吹响战疫“集结号”,统筹辖区内资源、联合街域外力量,将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市区下沉干部、志愿者以及社会组织、福利机构等集结凝聚起来,在南市街聚沙成塔,拧成一股绳,构筑起基层抗疫的钢铁长城。
引领党员干部冲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南市街道“大工委”第一书记及时传达区委主要领导要求,组织召开下沉党员干部成立临时党支部大会,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主动负责和承担小区防疫的全部工作,在南市街各小区高擎鲜红党旗,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责任感、自豪感,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党员干部队伍。街道干部像“大管家”一样周密细致做好统筹安排,毫无怨言包揽繁重工作,将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与下沉干部并肩作战、携手同心,完成工作尽职尽责。
发挥志愿者生力军作用,激发群众自治力量。南市街的志愿者大多是社区的退休居民,他们年过半百,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却干劲十足,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他们统一服从街道、社区的调配与安排,不辞辛劳,真诚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努力践行志愿精神。居民委员会依托楼门院长、堡垒户等,充分调动各小区、各网格、各楼门发挥居民自治作用,打通基层治理“微循环”。在每个社区,都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坚实力量,邻里需要帮助,他们便伸出援手,促进小区团结;在居民有情绪不理解的时候,他们积极化解沟通,为维护辖区安宁和睦贡献自己的力量。
3.“但愿苍生俱饱暖”——抓实民生保障,提供精准服务。基层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群众的衣食住行,可能在平时是小困难,但是在静态管理的特殊时期却极有可能演变为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疫情防控中坚持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将心比心、以心暖心,倾听每一个微小个体的声音;要求我们与时间赛跑,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在群众前面,第一时间去感知、去处理、去回应民生热点、难点、痛点问题。
为了全面做好生活物资保供,南市街与区商务局无缝对接,联系优质企业商户,健全完善保供工作体系。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物资接收和分发运送,24 小时受理商超菜店通行证申请,确保车辆顺畅通行、物资及时送达。多措并举拓宽保供渠道。一是“线上订购配送”。推广物美、七鲜等优质App 线上保供平台,并在各小区推广商户微信群,网上订购后由平台或商户直接配送到家。二是“线下临时售卖”。设立线下临时售卖点,配合辖区内标准化菜市场和大型超市、便利店和社区菜店、生活物资接收点,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三是“定点集中配送”。主要服务养老院、隔离点等特殊群体,提前与对应的保供企业、配餐企业联系对接,按需集中订购并配送物资。在做好上述保供工作的同时,街道还着力做好临时售卖点防疫保障,为商户提供N95 口罩、手套等,采用无接触扫码支付,并倡导销售蔬菜包,减少人员聚集;同时联合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严查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
重点关注困难群体,服务两类特殊人群。一是做好困难人群的保障工作。建立居民户数人数、特殊困难群体等情况底册台账,特别关注辖区内独居老人,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将蔬菜、水果等送上门,全力保障其生活需求。二是做好封控管控区域的保障工作。在部分管控小区试点引进无人配送车,成为小区物资运输得力的“小帮手”;引进无人冷餐售货柜,放置蔬菜水果等食品,实现科技助力物资保供“最后一米”。此外,还及时保障居民群众的就医、买药需求,做到大事小情有人管、有人办,及时管、及时办,为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二、和平区南市街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引发的思考
如何有效整合基层各方力量,在疫情、防汛等特殊应急状态下解决民生问题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考验。南市街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只是众多城市基层治理实践的一个缩影,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可以由此探究与思考疫情突发之下基层治理的共性问题,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推动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1.完善党建引领下的疫情防控机制。抗击疫情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充分发挥街道各级党组织抗疫堡垒作用,凝聚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此次战时领导体系充分发挥作用,可以探索将这种战时机制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机制,比如推动区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固定包保对口街道、社区,处级干部带队包保小区机制,确保战斗单元稳定,实现党员干部对口小区固定化、精准化、常态化,一旦进入应急状态,可以最短时间将人员安排到岗,投入工作。
2.激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活力。广大党员干部在抗疫中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展示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一方面,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培养、锻炼、检验年轻干部的主战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实践历练;另一方面,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目前,和平区健全完善了干部激励、督导检查和监督问责“三项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尽锐出战,激发疫情防控的“精神动能”。
3.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疫情防控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力量,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带着真心真情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全域静态管理情况下,要千方百计保障好民生物资供给和配送。虽然此次的民生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在今后工作中,还要把群众吃饭、看病、买药等基本生活需求想得更细一步、更完善一步。比如,此次在管控区内试点投入的无人冷餐售货柜、无人配送车等,根据群众反馈情况今后可以大范围推广;再比如,对于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依托网格员、下沉干部组成固定的小组,与帮扶对象结对子,能够更加精准摸清群众情况、了解群众需求,从而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4.发挥传递好党的声音和倾听群众意见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公众号新媒体、网格群等阵地优势,及时推送疫情防控权威通告和防控知识、疫情防控工作纪实、典型事迹等,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相关情况,鼓励居民坚定抗疫信心,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另一方面,在将党的声音传播出去的同时,还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要特别留意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槽点”,将其转化为我们改进工作的动力,作为宣传引导的发力点,避免引发舆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