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语境下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共融互动

2022-10-20涂小雨

求知 2022年8期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

涂小雨

中国改革和经济腾飞源于开放与创新。开放包括对内和对外的开放,对内开放即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外开放则是指我国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学习并参与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有效利用全球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对接。创新正是由于我国不断扩大开放带来了创新因素增多和发展活力增强,各种经济新形态和创新理念被开发出来,市场主体的智慧和企业家精神方兴未艾,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创业热情前所未有。我国抓住了经济发展的机遇,实现了开放语境下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共融互动,回应了人民对于实现更有价值和意义生活的向往,使得我国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动态的活力。

一、开放格局与我国国家治理变迁

我国社会是在开放中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变迁。中国被誉为最具成长性与可持续性的经济体,国家治理与政府绩效成为全球治理和政府治理的典范。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仅是市场开放,还包括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全方位开放。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水平保持了同步提升、相互契合,政府治理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大提升了行政能力和市场监管水平,避免了“塔西陀陷阱”的出现,党的执政合法性在经济绩效成长中不断被巩固。我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中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强调和平合作共赢的大国外交理念,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争取了越来越多的好伙伴、好朋友,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体现了大国担当和治理智慧,有效避免了大国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

20世纪末期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经济停滞、治理低效与失效的国家,有些国家实现了政治稳定但却滑入长期停滞局面。比如,俄罗斯由于长期依赖能源工业与军事工业,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在经历了休克疗法之后依然包袱沉重。与美国的长期对抗,使其经济结构调整难以实现,表现出明显的有稳定但增长缓慢特征。而巴西、阿根廷等国则出现了长期的经济停滞和社会分化,在经历了短暂繁荣之后就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印度依赖与西方国家的特殊关系,在教育和软件产业等方面发展势头强劲,但基础设施建设的普遍落后与社会的普遍贫困则困扰着印度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卓越,经济发展能力首次在面临全球局部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同时我国还为香港地区快速走出金融危机提供了大量支持。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又一次革命,因为开放不仅会带来巨大的全球市场机遇,同时也可能会使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面临重大考验。因此,对外开放是对我国国家治理的一次大考,也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契机。随着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逐步成熟,我国的对外开放站在更为宏大的全球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深刻把握超大规模中国社会运行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实现了科学有效、系统规范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我国没有在全面开放中走上西方的民主之路,对于西方以和平演变方式逐步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国家政权和国家经济命脉始终牢牢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任何企图动摇党的领导地位的西方政治思潮在我国最终流产。我们党成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能力有力保持了全党全民的思想统一。党的组织系统具有自上而下、集中统一的强大动员能力,同时,我们党从延安时期就创立的中央党校发挥了培育干部政治忠诚的强大功能,并深度嵌入到各级各类组织中。这种以执政党的思想统一引领全社会思想的教育培育机制,在面对重大风险考验中发挥了卓越的思想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更加全面、系统、完善。这不但没有削弱社会活力,反而进一步使全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更加紧密团结,使西方社会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屡试不爽的招数在我国根本行不通。

开放给我国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带来了社会大局长期稳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带来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制度经历无数挫折和风险但始终没有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我们党迅速抓住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在社会主义的框架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和政治稳定。

二、开放市场与全球经济治理转型

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各自分割的区域和国界被彻底打破,世界市场成为一体,全球化使人和资本的流动成为无法遏止的历史进程。历史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伴随着殖民地的瓜分与占领的血淋淋的全球化进程,资本已经突破了一国范围的狭隘界线成为极具侵略性和扩张性的怪兽,资本追逐利润的脚步总是与暴力和杀戮相伴而生。随着全球秩序的稳定、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经济全球化才建立了较为理性的规则体系,国际竞争才有了相对稳定的场域。冷战的结束使基于意识形态对抗的全球市场分割被打破,曾经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成为历史陈迹。即使到了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并未放弃顽固的冷战思维,意识形态因素仍是西方发达国家打压我国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是美国企图一统天下的美梦早已破灭,没有中国市场和中国参与的全球化进程对世界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即使美国想彻底与中国脱钩,但以目前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分量,美国的盟友也未必会完全和美国站在一起。不过我们看到,在美国打压华为的一系列举动中,确实出现了西方国家联合行动的迹象,但是这种联合行动是脆弱的,难以撼动我国长期坚持开放合作而建立的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全球贸易合作网络。

曾经的 “两个平行市场”是完全建立在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抗基础上的、扭曲化的全球化思维,是一种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利益为主导的两极对抗、相互遏制的冷战思维。在冷战背景下,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是经济全球化中的悲剧性事件,它不仅使全球以美苏为界划分为两大阵营,而且世界市场被人为分割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市场,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平行市场”也凸显了全球化中的军事对抗风险,美苏为争夺全球霸权不惜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苏联倡导的“两个平行市场”体现了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树立其霸主地位,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绑在与美国对抗的战车上的意图。

中国在近代的开放完全是被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枪炮逼出来的。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存在使传统的帝制结构异常稳定,人和生产资料被固定在土地上,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尽管也有大量证据表明北宋之后特别是到了明朝,东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资本主义生产萌芽,但并未孕育出真正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我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的开放尽管是在帝国主义压力之下的无奈之举,但也催生出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产生。中国共产党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外交上一边倒向苏联,经过朝鲜战争使我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几乎断绝了经济联系。中国共产党并非没有意识到闭关锁国的后果,但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使我国没有其他选择,此时的封闭是被迫的。中国是一个对独立与主权高度敏感的国家,更由于近代以来的悲惨经历使中国人民更加珍视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得到的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我国最终选择对外开放是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遭遇挫折后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从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文革”结束的20年时间里,“以阶级斗争为纲”背景下的社会主义面临深刻危机,经济停滞、社会动荡,而在这一时期全球发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我国已经被远远抛在后面。新中国成立之后,从最初的被迫封闭到“文革”时期的自我封闭,使巨大的中国社会陷入了严重危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整个社会在内乱中与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几乎脱节,长期封闭下的中国社会已经无法感知世界发展的律动。改革开放启动之后,党的领导人对于社会主义的前景忧心忡忡,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现状极度震撼,那种以为资本主义世界奄奄一息的幻想被彻底击破。对西方世界的学习和模仿、追赶和超越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时美国代表了全球经济、军事、科技的最高水平,追赶美国就是追赶世界一流。外交战略上我国也采取了更加理性克制的收缩政策,一直强调韬光养晦,为我国的发展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对外开放的选择是主动的、必然的。随着大量外来资金、技术、先进管理方式的涌入,我国社会的内生动力被迅速激发。开放初期由于没有经验借鉴,基本上是一种如饥似渴的状态,也交了大量的“学费”,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改革本身就是开放,而开放本身也是一种改革。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坚持了一贯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搭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快车,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了世界经济深刻变迁的进程,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秩序构建,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三、开放思维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国际竞争波谲云诡、险象环生,全球事务的关联度大大增强,一国的事务往往联动全球,一国的危机可能带来全人类的危机,如粮食问题、能源问题、传染病问题、气候环境问题等。在开放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较量更加激烈同时也更加隐秘。与我国在全球化中淡化意识形态的策略相反,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化了国际交往中的意识形态倾向,这尤其值得我们高度警觉,任何对资本主义企图一统天下的漠视和幻想都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政权颠覆的祸源。比如,金融领域一度是我国比较敏感的领域,也是最容易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关键领域,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大量新的游戏规则对我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第一个阶段,我国主要是在尽快适应游戏规则而努力改变政府行为和调整国内产业结构,这个阶段对国内产业的冲击是巨大的。由于大量外资突然涌入,国内产业链条的各个层级都出现了外资的身影,一时间出卖主权、丧权辱国的声音甚嚣尘上,知识阶层也出现了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担忧。我国高级知识分子在引领社会思潮中作用特殊,影响力巨大,并且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造成的社会阵痛刚刚开始在全社会扩散,反全球化的声音逐渐发酵。党和政府并非没有注意到民间的反对声音,但我国开放的决心前所未有,在开放的问题上从未瞻前顾后、贻误良机。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分税制改革使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格局得以确立并大大激励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冲动,中央也有足够财力调控国民经济。紧接着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俗称“砸三铁”,使国有企业快速融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党和国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更加牢固,国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逐渐适应了全球经济规则并取得惊人成就,有力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安全。当前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占了五分之一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前所未有,而并非如某些新自由主义者所预言的将不可避免地由于国家管制和效率低下而被淘汰。我国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大抉择。与之前的仅仅是在某些领域、行业的对外开放不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我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与全球经济对接,融入全球经济。面对全球化,我国没有退缩,如果入世谈判不能成功,我国经济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我国的经济结构虽一度在外资冲击下出现了危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经济的快速崛起。因此,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所得远大于所付出的“学费”。时至今日,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与困扰仍然存在,但这绝不是我们拒斥全球化的理由。人们当时主要担忧的是我国入世将导致大量产业被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包括出现大量下岗失业现象。因此,国内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入世之初的“全球化阴影”的“新帝国主义”论调,这种论调借用了列宁对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论述,强调了新帝国主义全球产业垄断的危险。但我国发展的事实证明这种理论是错误的。

在全球化中不能丧失应有的危机意识。我们应该看到,全球化绝不是冷冰冰的贸易条款那么简单,全球贸易背后仍然存在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操纵的痕迹。如2019年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在美国阻挠下被迫停止运转的事实,就是以全球贸易自由之名而行极端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的极为恶劣的先例。我们既要看到全球化所带来的便利与好处,也要认识到其潜藏的巨大风险,更要警惕凡是反对全球化就是错的、凡是支持全球化就是正确的唯全球化思维。比如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由于我国坚持共同发展、共赢发展、平等发展的理念,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与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而受到广泛欢迎,但却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提防与嫉恨,这恰恰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与援助无不附带严苛的政治条件。

猜你喜欢

全球化经济
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纪念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中国经济
全球化遇阻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