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理论宣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0-20杨淑全张彬杨建黄小平任凌龑
杨淑全 张彬 杨建 黄小平 任凌龑
(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四川 乐山 614000)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理论宣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理论宣讲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新时代,面临新任务、新标准、新要求,抓好基层理论宣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理论宣讲,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乐山市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理论宣讲的现状
课题选取乐山市小凉山彝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3 个县(区)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的方式,结合回收的685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比对,总结乐山市小凉山彝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一)统筹各方资源,整合宣讲力量
3 个县(区)不断加强宣讲队伍建设,切实做好新时代宣讲工作。通过回收问卷分析,先进典型类的基层理论宣讲员受欢迎程度占比最高,达76.35%;其次是乡贤和乡村能人,受欢迎程度占67.45%;专家学者、老领导、老党员和优秀企业家受欢迎程度也分别占到50%左右。一是理论专家专题讲。近年来,3 个县(区)先后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和高等院校、国有企业、专业协会等理论宣传领域的专家开展以政策解读、重要讲话、会议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专题宣讲。二是关键少数表率讲。各地专门成立由县级领导干部组成的县(区)委宣讲团,党政机关领导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率先垂范的作用,带头到各联系乡镇或分管领域开展宣讲;同时,统筹整合各县级部门或乡镇的机关干部组建干部宣讲队,参照县(区)委宣讲团做法,负责对县(区)委宣讲团未覆盖的村(社区)、组和下属单位开展宣讲。三是典型代表身边讲。组织当地老干部、群众代表、行业代表、驻村第一书记等“土专家”走村入户,通过拉家常、坝坝会、微宣讲等形式开展“彝汉双语宣讲”。
(二)结合地方特色,树立宣讲品牌
根据调查发现,81.17%的受众认为打造理论宣讲品牌很重要。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努力打造符合当地实际的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峨边彝族自治县倾力推出“德古宣讲队”理论宣讲品牌。组建以“德古”为主体,包括理论工作者、第一书记、致富能人的“德古宣讲队”,开设“德古讲堂”主讲堂,通过“五话五讲”(火塘夜话讲理论、笋山对话讲党史、新寨谈话讲感恩、文艺心话讲幸福、院坝闲话讲故事),实现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机制“四有”。马边彝族自治县全力打造“彝风习习”理论宣讲品牌。依托《马边彝族自治县贯彻落实 〈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分工方案》人员选拔办法,择优选拔机关年轻干部、先进典型、青年党员、企业家、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各行业、各领域中的优秀人才进入宣讲队伍,组建县级“彝风习习”新时代理论宣讲团。通过讲好创新理论、讲好惠民政策、讲好本地故事,探索建立教育培训、关心关爱、服务保障等制度机制,不断推进当地理论宣讲工作科学化、常态化、有序化发展。金口河区提质打造“鸽鸽讲堂”宣讲队理论宣讲品牌。区级层面成立“鸽鸽讲堂”宣讲总队,各乡镇成立“鸽鸽讲堂”宣讲支队,各村(社区)成立“鸽鸽讲堂”宣讲小队,持续开展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宣讲,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2 年1 月,“鸽鸽讲堂”宣讲队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基层理论宣讲“一地一品”示范项目。
(三)丰富宣讲内容,用活宣讲形式
基层理论宣讲内容是血肉,形式是骨架。因为受众多为基层干部和群众,理论宣讲只有接地气才能吸引人气。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与新兴相结合的形式,搭建基层理论宣讲平台,根据宣讲对象开展大众化、分众化、专业化宣讲。一是突出政治理论宣讲。以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干部职工会、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集中宣讲,原原本本讲深讲透。二是围绕热点焦点宣讲。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分段式、分章节开展微宣讲。三是结合地方文化宣讲。峨边彝族自治县依托“德古”文化,开展“笋山上的党史课”“火塘边话党史”“毛坪山歌”等双语微宣讲;马边彝族自治县通过“阳光问廉·百姓问事”坝坝会、“三句半”说唱、“打鼓草山歌”等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金口河区通过“农民夜校”“板凳课堂”“幸福使者母亲课堂”等开展区、乡、村三级宣讲联动。四是线上线下融合宣讲,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乐山理论网”、“学与思”、微政务、理论学习微信公众号等省市县级平台,开展“屏对屏”“键对键”的云宣讲、微宣讲。
二、乐山市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理论宣讲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基层理论宣讲积极充分传播党的理论和声音,是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越来越受到基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小凉山彝区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和实际,推出了“基层夜话”“农家院坝会”“百姓宣讲报告团”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但对照新形势下理论宣讲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宣讲机构不够健全
调查发现,干部、群众提出基层理论宣讲面临的难题就是基层宣讲机构的缺失和不健全。小凉山彝区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理论讲师团或是理论宣讲机构,也没有理论宣讲方面的专职编制和岗位。在问卷调查中,39.56%的干部和群众认为宣讲工作职能弱化。有理论宣讲任务时,峨边彝族自治县由县委宣传部新闻宣传股兼职负责,马边彝族自治县由县委宣传部理论文明股兼职开展,金口河区同样由区委宣传部理论股兼职推进。这些科室职能任务繁重,干部身兼数职,上级安排了理论宣讲任务时才会集中开展宣讲活动,没有形成固定的宣讲工作格局。理论宣讲机构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讲工作的常规开展,组织机构不健全、架构体系不顺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时效和宣讲效果。
(二)宣讲队伍人才匮乏
问卷调查显示,68.18%的干部和群众认为专业宣讲人才严重缺乏。从事基层理论宣讲的主体主要是县(区)委宣传部、县(区)委党校等单位的理论教育工作者,人少事多、身兼数职是普遍现象。有理论宣讲任务时,宣讲队伍的组成人员都是从各机关、各行业、各系统临时抽调组成,短暂培训后就上岗宣讲。由于缺乏长期的锻炼和积累,宣讲水平参差不齐。宣讲队伍不健全、不稳定,宣讲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彝汉双语宣讲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兼职宣讲队伍受工作经历、岗位调动、新老交替、知识水平等因素影响变动大、流失快,在宣讲技巧、理论水平上参差不齐,无法造就强而有力的宣讲队伍。
(三)宣讲内容不接地气
近年来,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宣讲的内容与群众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基层理论宣讲以重要会议、重要讲话等内容为主,侧重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等。宣讲内容政策性强、理论性强,群众对具体内容的消化、理解程度不一,很难引起共鸣。其实,基层群众非常希望了解党的创新理论。问卷调查显示,95.62%的受访者表示想听到有关金融、养老、补贴、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民生政策,67.01%的受访者希望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3.25%的受访者希望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2.48%的受访者希望获得国际国内形势解读。在宣讲中,如何把群众的关心、关切点与宣讲的理论内容相融合,找准理论宣讲的切入点,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难题。
(四)宣讲受众不易组织
在基层理论宣讲中,宣讲受众难以组织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问卷显示,76.93%的干部和群众认为理论宣讲最薄弱的地方在农村基层。县、乡一级的干部也普遍反映,开展集中宣讲时,听众组织比较困难,特别是在乡村。一方面,大量中青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受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家务农活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对理论宣讲的接受度不高;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发展迅猛,90.8%的干部和群众认为网络这一渠道对基层群众的思想影响较大,数字杂志、移动电视、网络、短视频等媒体让大家获取信息更便捷、更广泛,集中聆听式的基层理论宣讲吸引力越来越低。
(五)宣讲保障机制不足
在调研中发现,60.58%的干部和群众认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经费保障不足,76.64%的干部和群众认为完善制度化建设是基层理论宣传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没有专项宣讲工作经费,因没有明确财政政策支持,在开展宣讲培训、印制资料、支付讲课费用等方面会遇到很多障碍;二是基层理论宣讲平台建设滞后,基层很少有专门的宣讲阵地,一般是依托会议室、院坝、学校教室等场所开展宣讲,影响了宣讲活动的效果;三是理论宣讲的学习资料保障不足,彝汉双语资料少之又少,并且现在很多理论产品需要付费才能使用,“送理论到基层”只能小范围地赠送,无法满足大部分基层一线干部和群众的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乐山市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加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必须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面向基层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打通理论宣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突出基层理论宣讲内容的针对性
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要讲群众所想、答群众所惑,既要体现宣讲的理论性,也要展现针对性和实用性。面对党员干部,讲理想信念、担当作为、廉政建设等;面对老年群众,讲健康养生、医疗保障、预防诈骗等;面对青年朋友,讲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幸福奋斗观等;面对学生儿童,讲爱国爱家、孝老敬亲、好好学习等;面对少数民族群众,讲爱护房前屋后环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红白喜事不铺张浪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等。宣讲前,认真学习、仔细研读宣讲内容,理清悟透精神实质,通过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基层所思所惑所需,准备好宣讲内容和课件。宣讲时,充分结合基层实际,力争做到文风简洁质朴,语言生动形象,努力将抽象、理性的理论转化为群众更容易接受的生动、形象的具体实践,以满足基层群众对理论学习的需要和期待。
(二)提高基层理论宣讲队伍的专业性
一是组建专家团队。整合党校、高校等领域宣讲资源,精选政治理论、党史党建、经济发展等领域理论宣讲专家和基层宣讲讲师,通过组织培训会、举办理论宣讲大赛、评优评先等方式,提升宣讲人员新媒体运用、政治理论等方面的能力。针对“不知道哪些人会讲,不知道去哪请人来讲”等问题,建立定期联系县市区、市直部门的长效机制,通过工作调度、座谈交流等方式,面对各地各部门的宣讲需求点对点推介宣讲人员。二是整合内部资源。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党政干部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创新理论和了解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优势,选择讲政治、有理论、懂政策、能演讲的党政干部,完善市、县、乡(镇)三级常态化理论宣讲队伍,常态化开展政策指导、理论宣讲等工作。三是调动社会力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调动少数民族地区各类社会力量,发挥彝族群众主体作用,从先进模范、民间艺人、草根名嘴、乡贤能人、优秀企业家、老革命老党员等不同彝族群体中培养彝汉双语宣讲人才,讲百家事、说百家理。
(三)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方式的新颖性
一是开展面对面宣讲。广泛开展理论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高校、进村组活动,采取大课堂、大报告、大专家的方式进行集中宣讲,深入浅出地讲道理,让理论通俗易懂,让群众更易掌握。二是开展小微式宣讲。积极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使用多样化的群众语言、地方语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话题开展面对面宣讲、互动式交流。如“火塘夜话”、峨边“德古”、“笋山党课”等把宣讲阵地搬到田间地头、走入农户家中,从小故事引出大道理、小角度阐述大观念、小范围扩展大影响,让理论宣传更接地气。三是开展新媒体宣讲。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学习强国”、“乐山理论网”等新兴媒体接受度高、传播度快的特点,积极推进宣讲活动进网络,实施“互联网+彝语”线上线下一体宣讲,把大理论化成小主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好地推送党的政策、传播党的声音。四是开展文艺式宣讲。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创作文艺作品、举办文艺汇演将政策理论生动化、形象化,用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能参与的方式通俗易懂地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
(四)塑造基层理论宣讲品牌的独特性
一是提升现有品牌。着力打造市、县、乡(镇)三级宣讲平台,推动市、县、乡(镇)实现三级联动,领导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持续用力打造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劳模宣讲、“乐山好人”道德模范宣讲、“习习春风”百姓巡回宣讲、“我是小小宣讲家”青少年宣讲四大宣讲品牌,使之成为乐山理论宣讲的主力品牌。二是培育打造新品牌。推动每个县(区)至少形成1 个特色宣讲品牌,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一地一品”基层理论宣讲品牌打造,如峨边“德古讲堂”、马边“彝风习习”、金口河区“心连心·鸽鸽讲堂”等少数民族地方宣讲品牌,推荐成熟品牌争创省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品牌。
(五)构建基层理论宣讲机制的稳健性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做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健全组织保障。建议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之机,会同组织、编制等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建立自上而下、统一领导、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宣讲领导体制,补齐基层理论宣讲的架构短板,疏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二是落实经费保障。会同纪检、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研究、出台有关政策,力争把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明确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中餐饮、交通、宣讲课时费等相关标准,使基层落实理论宣讲补助时有据可依。三是加强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健全业务培训、人才队伍、阵地建设、宣讲品牌等方面的工作机制,把理论宣讲工作纳入到干部考核和工作绩效考核范畴,使“软任务”变“硬约束”。积极开展宣讲人才、宣讲课件、宣讲小视频评优选先活动,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基层宣讲人才,确保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