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比较试验

2022-10-19贾玉萍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赤霉病防治效果供试

贾玉萍

(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城 224000)

赤霉病是我国一类农作物病害,是麦类作物上分布较广的流行性病害,主要在穗期多雨、气候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较重[1]。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地处淮南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然而小麦赤霉病大发生的频率较高,一般发生年份可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发生时小麦可减产30%以上。例如,2012年“郑麦16”因赤霉病造成产量损失率达96.9%,“新麦18”产量损失率达92.5%。小麦赤霉病不但会造成产量损失,还会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目前生产上尚无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连年长期使用多菌灵和含多菌灵的复配剂,使赤霉病病菌抗药性上升,药剂防效下降[2-3]。为筛选出适合盐城市盐都区使用且防效较好的药剂,笔者于2021年进行了5种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盐城市盐都区秦南镇宝奎村三组进行,土壤质地为黏土,肥力上等,土壤pH 7.1。试验田为稻麦轮作田,前茬作物为水稻。供试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于2020年11月7日播种,小麦长势一般,生长不太均衡。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40%丙硫·戊唑醇SC(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0%戊唑·咪鲜胺SC(安徽众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48%氰烯·戊唑醇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35%戊唑·福美双SC(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667 m2单次制剂用量):(1)40%丙硫·戊唑醇SC 40 mL、(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5 mL、(3)40%戊唑·咪鲜胺SC 50 mL、(4)48%氰烯·戊唑醇SC 50 mL、(5)35%戊唑·福美双SC 120 mL、(6)空白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50 m2。于2021年5月2日(小麦扬花穗率7%)第1次施药,5月9日第2次施药,均采用利农牌HD-400型喷雾器(可调锥形喷头,工作压力45 MPa,喷射速率710 mL/min)进行常规喷雾,雾点分布均匀,每667 m2药液用量为35 kg。

1.4 调查方法

每次施药后,通过目测法,不定期地观察各处理区小麦的生长发育情况,以明确各药剂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

分别于第2次施药后10 d(5月19日)、病情稳定期(5月25日)调查各处理的防病效果,每次每处理调查5个点,每点调查0.5 m2,查清样点内的小麦总穗数、各级病穗数,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赤霉病分级标准采用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国家标准(GB/T15796-1995):0级,全穗无病;1级,感病面积占全穗面积的25%以下;3级,感病面积占全穗面积的25%~50%;5级,感病面积占全穗面积的51%~75%;7级,感病面积占全穗面积的75%以上。

计算公式: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7)]×100;防病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5 气象资料

首次施药当天(5月2日),阴有小雨,东北风、风速3.9 m/s,平均气温为19.3 ℃,相对湿度为91%;5月9日多云,东风、风速2.7 m/s,平均气温为21.5 ℃,相对湿度为75%。5月3日—25日,平均气温21.2 ℃,最高气温26.1 ℃,最低气温16.9 ℃,平均相对湿度为72.1%,雨日6天,降雨量89.6 mm。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防效数据进行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4]。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第2次施药后10 d(5月19日),40%丙硫·戊唑醇SC、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二者防效均在86%以上,48%氰烯·戊唑醇SC的防效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的防效相当,但极显著低于40%丙硫·戊唑醇SC,40%戊唑·咪鲜胺SC、35%戊唑·福美双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略低,防效在76%左右。

由表1还可知,第2次施药后16 d(5月25日),仍以40%丙硫·戊唑醇SC、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在87%以上,48%氰烯·戊唑醇SC的防效略低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40%戊唑·咪鲜胺SC、35%戊唑·福美双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差,二者防效均在78%左右。

表1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比较

2.2 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

经施药后不定期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小麦生长发育均正常,说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较好。

3 小结与讨论

因受早春冻害影响,本试验田小麦前期生长受阻,抽穗较迟,扬花期前后时间拉得较长,且首次施药当天有小雨,试验期间又有多个雨日,供试小麦品种又是高感赤霉病的“郑麦9023”,因此本试验中赤霉病属自然较重发生,其发生程度接近赤霉病大发生年份,药效也接近在赤霉病大发生年份的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戊唑醇SC、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48%氰烯·戊唑醇SC的防效与二者接近,40%戊唑·咪鲜胺SC、35%戊唑·福美双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略低,但5种药剂均对小麦生长安全。建议在小麦赤霉病中等以上发生年份,每667 m2单次施用40%丙硫·戊唑醇SC 40 mL、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5 mL、48%氰烯·戊唑醇SC 50 mL防治小麦赤霉病,宜在小麦扬花初期首次施药,隔5~7 d后再用1次药,即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赤霉病防治效果供试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不同品种藜麦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旱性评价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小麦全程防控应用拜耳公司农药产品试验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