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三彩中的陶瓷工艺艺术体现

2022-10-19赵应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唐三彩陶器陶瓷

赵应勇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贵州黔南 558000

陶瓷艺术魅力的独特性,使陶瓷工艺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漫长而又精彩,既见证了人类文化进步,又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人们在石器时代开始使用陶器来满足生活需求,如在盛放酒水与吃食、探究陶器的种类时发现,他们并不重视陶器本身的价值,而更重视使用价值。而新的社会审美观念对陶瓷的艺术体现有新的要求,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可以赋予作者制作陶瓷的联想与观念。唐三彩作为唐朝陶瓷工艺美术的代表,其独特造型与流畅线条充分凸显唐朝的人文价值。丝绸之路使唐朝文化更加多元化,社会开放程度空前绝后。其他国家研究输出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并进行改良与融合自身国家文化内涵,促进唐朝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碰撞,推动唐三彩辉煌时期的产生。

一、陶瓷起源

古人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与探索创造了陶器。人类需要根据四季的更替合理存储食物与水,容器应运而生。火元素保障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人类逐渐通过对火元素利用并发现了土壤的可塑性,开始应用火元素烧制土壤,陶器最早被创造出来。陶器在原始人类生活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活满足感与幸福度。一段时间后,人类对陶器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实用性,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土壤烧制各种色彩的陶器,绘制简单的纹饰。专业人士在探索新石器时代时发现,形状各异与品类众多的陶器已经形成。如,新石器时代人类将人形图案雕刻在陶器上,用来表达崇拜女性的观念,或者表达崇拜生殖。河南洛阳出土的唐三彩分为动物、生活器具、模型、人物这四类,雕刻动物的唐三彩居多,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与当时社会背景相关。因此,早期陶器绘画的纹饰种类丰富多彩,大多表现了史前文明的信息。随着时代进步与古人观念趋于成熟,陶瓷艺术体系也朝着成熟方向优化与完善。

古代制作陶器的工匠早在商朝就已经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地完善烧制陶器工艺,烧制技术与施釉的色彩搭配让陶器工艺发展非常迅猛。出土的东汉晚期瓷器与原始时期陶器的工艺相比更精细与完善,制作工艺更繁琐,光泽度更明显。瓷器发展到周代,就被逐渐应用于建筑领域。可见,陶瓷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与实践,制作技术已经进入成熟的发展期,这是唐三彩起源的前提。唐三彩起源于唐代,开创丝绸之路,西域文化输入中原地区,新颖与大胆的配色刺激了唐代古人的视觉,增加了人们的艺术体验感。唐三彩为整个陶瓷发展史增添了浓厚色彩,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三彩是彩釉陶器的总称,高温烧制彩釉之后会出现色彩斑驳的效果。唐三彩艺术不光是体现绘制模型的文化工艺,更是体现唐三彩融合实用性与美感的特征。唐三彩雕刻的图案多种多样,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家具、水器等。由于时代发展的原因,制作的唐三彩造型大多都非常圆润与饱满,这与唐代的审美相一致。

二、唐三彩的艺术美

(一)工艺美

丝绸之路让多种外来文化不断输入唐朝,并产生与唐朝文化融合之势,人们的审美观念受到强烈冲击,其中,广受推崇的是多彩的文化艺术,陶瓷工匠在实践中尝试将多彩釉色应用在成熟的陶瓷制作工艺上,“唐三彩”就此诞生。创造唐三彩的一些灵感来源于伊斯兰多彩釉色陶器,无论是颜色搭配还是工艺制作过程都受到直接影响。丝绸之路的开拓推动着各个国家都积极开展贸易往来与经济交流,印度、日本、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深度感知到唐三彩的艺术性与独特风格的魅力,唐三彩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因此,唐三彩文物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陶瓷艺术鼎盛的代表。

制作完整的唐三彩需要两次烧制。第一次的烧制温度在1100℃左右,形成陶瓷的素胚,接着在素胚胎体上彩釉,放置在900℃的温度内开展第二次烧制。烧制唐三彩的温度需要严格把控,在古代没有相关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就必须对制作陶瓷的工匠提出高熟练度要求。在没有科技的帮助下,就能在封建社会制作出精美工艺,甚至广受推崇,可见人们的审美与创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唐三彩的工艺美主要体现在创新制作技术的釉彩之美。事实上,唐三彩并非只有三种颜色,工匠施釉时将多个颜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产生渗色与复色现象。工匠在釉彩中加入各种氧化物,如铅、石英等,高温烧制釉彩发生化学现象,多种色彩逐渐互相浸润,色彩斑斓的唐三彩就此被制作完成。釉色的互相搭配与相互融合让观赏者产生新颖、独特的感悟与审美观念。釉色效果的特有性,使现代的仿制工艺无法完全真正实现仿制。正品唐三彩的自然美感与色彩的相互衬托,突出唐三彩的工艺之美。

(二)造型美

唐三彩广受推崇的主要原因既有唐人对色彩搭配的独特见解,又有制作工匠设计的多样造型。建筑行业是唐三彩最早被引入的其他领域,接着,唐三彩在宗教活动中被发现,如陕西出土的三彩陶器。唐三彩的推行在“贞观之治”后达到了顶峰,是唐三彩的辉煌时期,无论是高官还是百姓都认为当时作为冥器的唐三彩殉葬数量决定了自身地位,厚葬之风将封建文化理念推向不凡高度。

唐三彩的工艺与釉色让观赏者产生清新体验,但是唐三彩的实用性与防水能力却很差,胎质松脆性质使唐三彩被官府定义为冥器的一种,官府明文规定几品官员可以随葬唐三彩的具体数量,达官显贵认为,唐三彩的象征意义是富贵,攀比与炫耀心态使官吏更希望通过唐三彩的数量凸显自身生前辉煌,而非追思与悼念亡灵,官员开始不满足于随葬数量,往往会在规定数量基础上翻倍随葬,败坏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绘制风格多样的人物造型,使唐三彩陶瓷表达出人物十足的生活姿态。人物造型雕刻妇女形象居多,受到唐朝以肥为美文化的影响,妇女体态丰腴,最为精巧的属生动形象的面部表情。其中,妇女形象大多为宫廷侍女角色。古人生活离不开马,无论是运输还是战场都需要马作为主要工具,因此,马是出土唐三彩动物俑最多的种类。而为了保障唐三彩的烧制效果,人物造型与面部表情基本都是工匠在后期雕刻的,工匠技术标准门槛极高。

除此,生活器皿也是制作唐三彩陶瓷的主要类别,如枕,绘制的生活器皿图案主要为兽类或者植物纹样,其寓意是平安吉祥。

三、唐三彩的艺术价值

(一)凸显唐朝经济文化

唐三彩的发展变化与唐朝的发展变化相同,都经历了初期、鼎盛、衰退三阶段,所以从唐三彩变化出发可以获得唐朝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第一,人物俑在三阶段的体态变化全面展现了唐代发展变化。唐朝初期,社会风气并未完全开放,经济发展也相对较慢,唐三彩的人物俑大多表现为紧身衣衫、身材苗条,表情管理也较为拘谨与呆板。但是唐朝鼎盛时期的社会风气开放程度较高,经济文化发展都达到一定高度,制作的人物俑也就更偏向肥胖与端庄,人物表情动态感极强。直到唐代晚期,经济文化发展逐渐萧条,即便人物俑体态仍然以肥胖为主,但人物造型变得相对呆板,反而突出了病态。第二,唐三彩镇墓佣在三阶段的变化能体现唐代变化状况。厚葬之风在唐代初期并未受到上官下民的推崇,镇墓佣仅仅分为武士俑与镇墓兽,镇墓佣的设计造型也平平无奇。唐高宗继位后,武士俑逐渐被天王俑所代替,设计的天王俑形态大多为卧兽,主要寓意是保护主人安宁。多个有效政策的颁布使唐代迅速发展,进入鼎盛期,厚葬之风也由此盛行。因此,镇墓佣的面部表情柔和,设计的造型夸张且气势十足,多个细节之处均能凸显镇墓佣的豪放。而唐代晚期的镇墓佣甚至都无法区分是人面还是兽面。

(二)凸显时代人文价值

根据现阶段出土的所有唐三彩进行探讨,唐朝制作的人物俑居多,生动逼真的人物俑造型直接受到人文背景影响。如唐朝盛期文化十分开放,并未严苛要求女性着装,圆领露胸是女性唐三彩的普遍特征。另外,女性陶俑的身材丰满,妆面秀丽且脚踏尖头鞋都能凸显当时唐朝社会文化与流行妆容。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商业贸易路线,是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主要路径,资源的输入与输出开拓了唐代古人的视野,陆上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骆驼成为东西方交流的象征,由此,出土的动物俑造型多数为骆驼。

(三)推动个体审美发展

分析唐三彩工艺文化既能推动传统艺术发展与创新继承,也能增强个体的创新思维与审美观念。唐三彩独特的色彩搭配与造型雕刻,刺激人们的审美,使人们全面了解唐三彩的艺术价值。唐三彩具有十足的艺术风范,融合单一与变化特征,设计敦厚端庄的造型。如独特造型的女性俑与骆驼俑,通过充足艺术表现力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陆离斑驳的唐三彩彩釉猛烈冲击人们视觉感观,大胆的色彩搭配集中了人们的观赏目光。古人的用心思考与实践研究,使唐三彩从素朴与简单特征演变成绚烂华丽的艺术作品。

四、工艺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发展与演变美好的事物,有助于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社会发展保障了人们的物质基础,个体逐渐追求精神文明生活,随着观念提高,个体的消费理念也得到升华。陶瓷进入大众视野。

唐三彩被创造于封建社会最强大的朝代,但是,随着唐朝的衰败以致唐三彩不再辉煌。昙花一现的发展经历,却丝毫不能动摇唐三彩工艺技术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以后各朝代的陶瓷发展与创造难以超过唐三彩这种开放艺术的辉煌,更让人产生沁入人心的感悟。朝代的更迭与变迁,使复兴唐三彩辉煌之路变得异常曲折。

筛选土壤、浸泡、绘制、烧制等步骤是制作一件完整唐三彩的必备过程,然八十多个工序,使唐三彩的制作更加难得,甚至从设计唐三彩造型到烧制,最后绘制与雕刻形象,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几年时间。唐三彩的辉煌时刻较短,历史文献与相关记录并未发现制作唐三彩的土壤配比与釉色搭配,近乎失传的唐三彩制作工艺导致当代无法刻制唐三彩的生动形象。

“高氏家族”是我国陶器工艺的传承者,为了使制作唐三彩技术重现辉煌,花费七年时间,不断研究工艺技术,没有任何前辈指导,也没有任何有关文献帮助,仅凭自身坚定信念与陶瓷制作技术,将唐三彩工艺的原料配比与烧制技术带入现代文化。高水旺大师既坚守了自身的匠人精神,又发挥了追求现代艺术的理念。传承传统工艺也应不断创新与创造,批判继承理念使传统工艺更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唐代古人的巧妙构思与独特手法无一不在表明创造过程的用心,我们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也要制作原生态的现代仿制品。创新理念与传统工艺的融合,推动传统工艺文化的突破。传统文化的发展不能按部就班,将思维理念固守在传统框架,在尊重历史与不破坏艺术风味的基础上,发动思维创新,结合多个艺术理念,创造新的工艺文化。

五、结语

传承至今的陶瓷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是每个社会阶段的劳动成果。每一个陶俑,都能在细节之处找到在陶俑工艺渗透的思想观念与社会发展。陶瓷工艺所具备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不能被任意文化所代替。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盛唐时期的厚葬之风,都是创造唐三彩的主要条件。唐三彩复杂的制作工艺对工匠熟练度与能力有高要求,釉色表现流光溢彩,陶俑造型生动,使越来越多的人士发现唐三彩的价值,市场需求膨胀,唐三彩的艺术价值也逐渐增高,既能凸显时代人文价值,又能体现艺术内涵。

猜你喜欢

唐三彩陶器陶瓷
唐三彩烧制技艺
深埋千年的瑰宝
——唐三彩
“唐三彩”是哪三彩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陶瓷艺术作品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