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品如人品 创作即心境

2022-10-19纪京德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人品本真山水

纪京德

自记事起,我就一直随着父亲画画,每次放学回家做完作业便是我的画画时光了,当时家里没有白纸,我只是随地拿一根笤帚在家门前院子的地上进行“涂鸦”。在记忆中,父亲指导我,鼓励我,他面容慈祥,总是拄着一根拐杖,满腹经纶,注视着我同时会念叨一些话语“画得好啊,画得妙,一定要坚持啊”父亲的话语至今仍然在我耳边回荡。我越发起劲了,一直坚持了下来。

就这样,带着这颗热爱绘画的种子慢慢长大了。梦想一直在前方,经过多年的努力,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依旧在美术的世界里摸索学习,这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在大学中,经常会为了一个绘画问题和老师们请教,有时候碰到一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时,总会去找老师聊天,时常忘记吃饭甚至睡觉,而老师们似乎也习惯了我的“癖好”,不厌其烦地给我解决问题,回答我的困惑。每当一个问题迎刃而解时,总能兴奋许久。经过了正统的大学专业学习,更加坚定了自己毕生要做的事业,这些年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

我喜欢游山玩水,在山水的世界徜徉,在写生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几十年书海笔耕探寻,在一笔一画中寻求绘画的乐趣,画品如人品,在老师的教导下一路走来,始终坚信做人为一,做事为二,要画好画首先要立德。在画中能看出作者的画品,显示画家厚重豁达的性格内涵和人格修养。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我一直遵循圆融、质朴、平淡的生活,乐于与山水为伴。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追求最本真,最初的状态。在山石的塑造中,讲究方中欲圆,圆中欲方,就像一个人的人格、人品一样,要求内敛不张扬,张扬就野了,就像什么样的心境对应什么样的形象,山水的形象是无休无止的,当你是什么样的心境,它就表现出相应的状态。特别在画到动情之处,手不能自已,内心的冲动带着手而流转,时而笔走龙蛇,时而细笔慢皴,在意境的深处寻求笔尖的快感,尊崇“以淡寓浓、以简寓繁、以轻寓重”的创作理念,不求繁芜,不重尺幅。追求一种古朴、本真、精致的意韵。

在纸质绘画上探索了很长时间,后来开始在陶瓷载体上尝试进行创作,陶瓷作为一种新的材料,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要求自己不仅能够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同时需要掌握陶瓷材质的特性,从纸质绘画到陶瓷材料的转化经过了多次尝试,一开始出现了颜色变浅甚至烧没了的现象,后来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基本掌握了陶瓷材质的特性和烧成的规律。我得创作开始在陶瓷器型和装饰上下功夫,在陶瓷上寻找新的语言,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历练。

在陶瓷上进行绘画创作,一开始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创作山水瓷绘之时,我时常直抒胸臆,没有起稿,有时想到哪就画到哪,一气呵成,刚刚好,正是这样的心境让我平和,没有过多的杂念。创作之时,时常回想起爬过的那座山,在登顶之时的感受,那时的氛围和空气的味道,仿佛又回到了那刻。画面的氛围正是反映了当时的心境。中国书画注重功夫,熬出来的功夫。宜乎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齐白石早年临摹金农的画作,惟妙惟肖;为了画好昆虫、鱼虾,他长时间地观察写生。我始终记住恩师的教诲,不忘记基本功的练习,在取法于中庸、中正、圆通的孔儒文脉,不忘记修读经典文书。修心于简淡平和,即静虚空灵的理想境界中。时常反省自己,在做事做人方面的差错,不断修正自身。自觉地去净化灵魂,以达到人格的过滤,潜移默化中,回归于万物之本。

在日积月累修读中,我学会了与自己内心对话,在创作中领悟心境的含义。生活中的真、善、美是我表达的主要内容,画品如人品,创作即心境。陆游在《学书》一诗中说得好:“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眼光和气度,不计较一时一事,而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自甘寂寞。“画得好啊,画得妙,一定要坚持啊”父亲的话语又在我耳边响起。

猜你喜欢

人品本真山水
《山水间》
爱在一湖山水间
本真
山水之间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一处山水一首诗
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本真
诗品出于人品
吃饭见人品
测你的人品还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