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效果

2022-10-19朱磊尹海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6期
关键词:颅骨修补术脑组织

朱磊 尹海斌

颅脑外伤是临床上的常见急症,主要是因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在头部导致脑组织局灶性损害或广泛性损害,患者的病情复杂且病情进展快,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2]。目前手术是治疗颅脑外伤的首选方法,通过手术治疗可及时解除颅内高压,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手术治疗颅脑外伤需要将部分颅骨切除,这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颅骨缺损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3-4]。因此,对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需要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进行颅骨修补术治疗,但目前临床上对于行颅骨修补术的最佳时间尚未明确。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提出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是指在患者患病后的3个月内完成颅骨修补手术。为进一步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用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共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的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并与晚期颅骨修补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外科手术治疗后出现颅骨缺损,经影像学检查证实;(2)均为单侧额颞顶部;(3)均具备行颅骨修补术的治疗指征。排除标准:(1)同时患其他严重疾病;(2)认知障碍或无法正常沟通交流;(3)合并精神异常,患有精神疾病;(4)临床资料不完善,手术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治疗。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5~68岁,平均(45.62±2.3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0例,钝器所伤7例,摔伤6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4~66岁,平均(45.58±2.2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1例,钝器所伤6例,摔伤6例,其他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手术在患病后3个月内完成。手术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全麻,根据外伤情况做手术切口,将头皮切开,翻开皮肌瓣,充分暴露伤处骨缘,根据骨窗情况对钛网进行适当剪裁,剪裁成适宜尺寸与患者骨缘密室贴合,并固定受损边缘位置。术后正常引流,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照组行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在患病3个月后进行手术,具体手术操作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预后 于术后1周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对两组预后进行判定:术后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计5分(优);术后有轻度残疾,计4分(良);术后无法正常生活,存在重度残疾,计3分(重残);术后呈植物生存,计2分(植物生存)[5]。预后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3.2 生存质量 于术后1周采用Karnofsky评分(KPS)评估两组术后生存质量,得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6]。

1.3.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周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量表评分范围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7]。

1.3.4 并发症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皮下积液、切口感染、局部血肿。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预后优良率更高(P<0.05),见表 1。

表1 两组预后比较[例(%)]

2.2 生存质量

观察组术后1周KPS评分为(83.26±4.18)分,对照组为(70.41±4.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87,P=0.000)。

2.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术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NIHS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2周 t值 P值观察组(n=25) 9.56±2.34 5.61±1.05 7.700 0.000对照组(n=25) 9.41±2.78 7.44±1.22 3.244 0.002 t值 0.206 5.685 P值 0.837 0.000

2.4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同时也是较为严重的创伤性疾病,表现为脑震荡、反应综合征、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等,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跌倒、摔伤、撞伤等。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颅脑外伤的常用手术方法,通过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的脑疝和颅内高压症状,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但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性,会影响患者的脑功能恢复,增加了颅骨缺损的发生风险[8-10]。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的多数患者会因颅骨缺损导致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但大气压力经颅骨缺损部位会直接作用在脑组织,对脑组织形成压迫,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头痛、耳鸣、癫痫、易激惹等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响预后。因此,对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要对其实施颅骨修补手术治疗。通过修补缺损的颅骨,能保障颅骨的完整性,从而确保颅内压稳定,颅骨对脑组织的保护性作用突出,这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11]。

但目前临床上对于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手术时机尚且存在争议,以往临床上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多在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后的3~6个月再对患者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但从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上来看,及早对患者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积极意义,如果患者的病程延长,缺损部位的假膜和头皮之间发生粘连的风险就越高,术中损伤的发生风险也随之提高,增加了术后局部瘢痕不愈合的风险。并且,随着颅骨缺损时间的延长,脑组织的局部压力会增加,造成血流量下降,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因此,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提出对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是在患者患病后的3个月内完成手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其预后优良率更高,术后发生重残和植物生存的风险相对较低。并且,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显著改善,NIHSS评分从术前的(9.56±2.34)分降低至术后2周的(5.61±1.05)分,并且与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患者的(7.44±1.22)分相比相对较低。说明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此外,经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其生存质量更佳,患者术后1周KPS评分可达(83.26±4.18)分。并且,经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仅为8.0%。该结果说明,在术后1~3个月内开展早期的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既保证了治疗的有效性,又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这主要是因为术后3个月是颅脑外伤患者恢复的关键期,通过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手术进行治疗能在短时间内将皮肤瘢痕对脑组织产生的压迫性解除,充分发挥出颅骨应有的保护性作用,且患者体位变化也会影响脑组织的血流变化,在短时间内改善脑表面的血流灌注,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预后[12]。而于术后3个月后再对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手术,会导致患者的脑部长时间缺乏有效保护,随着时间的延长,颅内的结构和血液供应能力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延长,如果患者的神经功能长时间无法恢复至正常或好转速度慢,则会导致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影响预后。

总而言之,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是治疗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更有效方法,此种手术方式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积极意义,故具备临床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颅骨修补术脑组织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细致化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宫内缺氧时程对胎鼠脑组织STAT3表达的影响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高原习服黄牛脑组织不同部位SLC25A6 mRNA绝对定量分析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