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再出发 延边党建展新颜
2022-10-19
■本刊记者 滕 飞
“青山绿水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金秋十月,延边大地丰收在望。随着《红太阳照边疆》优美的旋律响起,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的村民对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与他们亲切交谈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2015年7月16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边,他走进博物馆,参观延边州成就展和朝鲜族民俗展;他走进水田,拿着分蘖的秧苗了解水稻长势,叮嘱村民要打出粮食品牌;在村部听延边歌曲《红太阳照边疆》,称赞朝鲜族群众舞蹈跳得好;盘坐在村民炕头上,他指出要加强新农村建设,来个“厕所革命”……时隔七年,记者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再次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时值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大庆,全州上下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海洋。
七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延边州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是对外开发开放的桥头堡,是守边固防的第一线。全州干部群众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延边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延边贡献积极力量。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延边时指出:“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这是党和国家战胜贫穷落后的再次宣言,也是给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又一真情承诺。
来到海兰江畔的朝鲜族村庄光东村,放眼望去,一片祥和宁静。远望,还是那个海兰江畔依山傍水的静谧村庄。但走进去,太多的变化已让光东村换了模样。七年间,光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大米打出了品牌,闯出了名气,产品远销海内外,乡村民俗旅游方兴未艾,在通向幸福的道路上,乡亲们越走越自信……
扛起政治责任,推动乡村振兴。延边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5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30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近年来,延边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持续推动干部资源、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向乡村汇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延边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延边州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指导基层党组织以高质量党建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开展“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全州1051个行政村都达到二星以上,推动乡村党组织创先争优、晋位升级。深化村党组织“六联共建”活动,在全州组建93个“中心村”党委,推动897个村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积极争取中央扶持资金1.25亿元,重点支持255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和联建共建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推荐100个行政村作为2022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省级示范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下沉工作力量,充实一线队伍。州级领导带头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示范带动各级干部落实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协调96个中省直部门、105个州直部门、268个县(市)直部门,共选派1103名驻村干部,实现391个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重点边境村等实行“全覆盖”包保帮扶,“延边州创新党建引领驻村工作”被国务院考核评估组评为2021年度典型经验做法,中央办公厅发文全国推广。
集聚人才资源,强化智力支撑。全州大力开展“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计划”,持续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创新实施“千名大学生进千村行动”,以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为重点,利用5年时间实现全州行政村大学生“全覆盖”。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建设,在全州66个乡镇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孵化中心,建立村级乡村振兴人才孵化站,将人才孵化与发展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力量统筹推进。实施农科生“订单式”培养和“基层学历提升计划”,利用政策倾斜优势,从源头上留住本乡本土大学生,积极推荐优秀本土人才赴省内高校开展学历教育。
以高质量党建强化红色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为延边人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党员干部党史党性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延边州作为革命老区,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深厚的红色底蕴,“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正是对这片革命热土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延边州坚持把丰富红色资源与党员干部党史党性教育有机结合,着力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
以做好保护开发为基础,建好传承红色基因阵地。延边州深入挖掘整理、组织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建立红色革命遗址数据库,对遗址遗迹逐个做好修缮保护方案。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按照“突出重点、有序开发”原则,建立党史党性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延边州共有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警示教育场所1533处,有47处被中宣部、省委等各级党委授予爱国主义(党史)教育基地,建立27个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建强红色教育师资力量。延边州将党史党性教学任务写入党校教研人员岗位职责,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整合州内大专院校、党史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等专家资源,柔性引进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构建“党校教师+外聘专家”的多元化师资智库。在基层先进典型、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才中选树高素质宣讲员,采取“茶余饭后讲”“广场庭院讲”等形式,让党史教育“冒热气”“接地气”。
以打造精品课程为抓手,突出红色教育鲜明主题。延边州深入了解不同层级党员干部需求,依托州内红色资源开发党性教育系列课程,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课程。以延吉太兴村东满特委成立地、汪清红日村党性教育基地等为重点,推行“重走抗联路”体验教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屯开展“五同”教育,在身体力行中强化宗旨意识。在用好中国干部网络学院等精品课程基础上,借助微信、抖音等平台,在各党性教育基地设置直播点,直播宣传或录制微视频,扩大红色资源知名度。
以高质量党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延边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重要课题,探索建立“平战结合、一键转换”工作机制,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制胜力量,为打赢全州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平时构建防控责任体系,战时包保领导迅速转换为“战场指挥”。延边州制定《全州组织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分区分类明确属地责任和相应管控措施。逐级建立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将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各级领导班子考核和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
平时推动党员干部下沉,战时服务力量迅速转换为“作战小队”。延边州建立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2022年3月疫情发生后,4.6万名党员干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在抗疫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742个。从各县(市)直部门和街道(乡镇)班子成员中选派153名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从州直部门和部分县(市)择优选派150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集中隔离点负责人,精兵强将迅速向防疫主战场集结。
平时织紧织密防控网络,战时治理单元迅速转换为“战斗单元”。延边州充分发挥州、县两级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作用,全面推行“五长制”,配备街长、路(巷)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4万余人,形成上下协同、全面覆盖的治理网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战时4781个城乡网格迅速从治理单元转为“战斗单元”。
平时注重一线识人察人,战时抗疫战场迅速转换为“实绩考场”。延边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考察了解干部的探头延伸到疫情防控主战场,在全省率先建立疫情防控跟踪纪实档案,明确7个方面、26类纪实材料清单,为疫情一线考准考实干部提供有效参考。
以高质量党建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延边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的“动力引擎”,以“基层建设年”为契机,全面落实《关于提升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效能的若干措施》,在抓实责任、建强队伍、优化服务上持续用力,不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健全体制机制,种好基层治理“责任田”。延边州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城乡基层治理各层级各环节,州、县两级党委全部成立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在组织部门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及5个专项工作组,构建上下贯通、统一有力、齐抓共管的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领导体制。按照“4+3”模式调整街道内设机构,结合实际梳理街道职责35项,建立行政执法事项清单162项,同时取消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任务,切实厘清权责边界,强化治理职能。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按照“全覆盖、不交叉”的原则,构建“县(市)党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一纵到底的五级组织体系,着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谁来抓”“抓不实”等难题。
激发内生动力,建强基层治理“生力军”。延边州着力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加大“社工岗”人员招聘力度,1715名“社工岗”全部落实“五险一金”待遇。畅通基层工作者晋升“双通道”,在公务员招录和事业编工作人员招聘中,均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定向招录(聘)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建立“双三长”制,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组建社区兼职“三长”队伍,选派1528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兼任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与日常“三长”共同参与治理服务,为“三长”人员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全面推行服务积分制管理,通过颁发证书、开展评选等方式加强优秀“三长”荣誉激励。启动实施基层治理专干招聘工作,成立工作专班,会同编制、人社部门核清编制,加大招聘力度,为每个城市社区招聘3名、每个村招聘1名事业编制治理专干。2022年,拟招聘700名,计划2年内完成1585名的招聘总任务,充实基层治理骨干力量。
强化惠民服务,提升各族群众“满意度”。延边州建强用好服务阵地,建立8个综合性枢纽型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一格一站”或“多格一站”打造500个网格党群服务站,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15分钟党建服务圈”。组建205个城市基层党建联盟,推动1317个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积极投身基层治理,8万余名党员群众参与联盟活动,共解决难题实事2269件,有效把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一线集结。打造33个“红心物业”示范项目,构建起“社区党组织领导、驻区联盟单位参与、物业服务企业协助”的“治理联盟”模式。深入推进抓党建促民族团结,围绕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以“六共七进在一起”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机关、企业、社区、村屯、学校、军警营、宗教活动场所,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格局。
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兴边富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习近平总书记在延边视察时描绘的蓝图、指明的方向,已在延边大地落地成型。延边州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筑牢边境一线战斗堡垒,持续推动干部、人才、资源向边境一线倾斜,确保边防巩固、边境安全、边疆繁荣、边民幸福。
强化思想建设,筑牢边境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根基。延边州抓实党内集中教育,坚持把党内教育延伸到边境一线,落实到每一个党支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新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开设“新时代大讲堂”,大力推进网上学习教育、掌上组织生活等“互联网+党建”模式,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线”、流动“不掉队”。
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壮大边境村党组织工作力量。延边州建强“头雁”队伍,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突出抓好边境村返乡创业工作,吸引255名返乡创业人员进入边境村“两委”班子,有效缓解边境村空心化、老龄化、贫困化和党组织后继乏人等问题。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探索试行农村发展党员包保责任人制度,在原有2名入党介绍人基础上,由乡镇党委委员或党员副乡(镇)长与发展对象结成对子,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严把质量关。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建立边境管理支队主官挂任州、县公安局和乡镇班子副职的三级联动组织体系,增强边境防卫管控能力。创新实施边境村人才支持计划,州、县两级各拿出98个事业编制引进大学生,充实边境一线工作力量。
强化服务建设,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延边州凝聚服务合力,协调61个省直部门、31个州直部门、73个县直部门,选派84名驻村第一书记、176名驻村工作队队员、32名定点帮扶联络员充实一线工作力量,实现边境村包保帮扶“全覆盖”。优化服务平台,指导县(市)如期完成驻村干部党委换届,强化联系服务、监督管理、教育培训功能作用,督促驻村干部履职尽责。强化正向激励,择优推荐边境村“两委”干部参选“两代表一委员”,在各类评先选优工作中向边境一线基层组织和党员倾斜。
党旗高扬,引领方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延边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斗志昂扬,不断汇聚起坚不可摧、势不可挡的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