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述评
2022-10-19高军龙杨杰
□高军 龙杨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等内容作出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明确了价值认知、提供了理论内涵、廓清了路径遵循。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掀起了学界开展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热潮。学界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开展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历史起点,至今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学界丰硕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
一、回顾: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关于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的研究。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即共产主义信仰,二者具有相通性。如王玲玲认为,“共产主义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概念的使用上,二者是通用的。也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视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奉。如蓝蔚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这种理论的高度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牵引自己的行动和实践。还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定义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度信服,更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执着。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特征的研究。刘建军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崇高性、健全性等特征。姚梦雪、季羽琴认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功能的研究。刘新楠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中枢调节作用,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奋发图强能起到精神动力的作用,具有指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系统知识体系的作用。李钟麟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人生定向功能、精神动力功能等。
2.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有人持“过时论”“无用论”的观点。鉴于此,针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很有必要阐释清楚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信仰教育的价值意义。苏丹从实现中国梦、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三个方面阐析了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战略意义。弭宇航从培养承担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进行了战略层面的价值审视。关于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价值意义的研究,有学者从大学生自身发展角度阐析了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时代意义。如夏益娴分别从新时代大学生奋斗合力、学习动力、思想定力三个方面较为深入地阐析了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时代意义;种永恒则认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价值意义具有多元性,分别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根本指导地位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三个方面较为深入地阐析了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战略意义。
3.。针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苏丹从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缺乏更明确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不够、在信仰选择问题上有功利性趋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梳理;白亚平认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目标信仰多元化、人格信仰削弱化、理论信仰冷漠化、道路信仰非乐观化。学界关于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的研究。韩思琪从各种社会思潮充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教育内容和方式滞后导致教育实效性欠佳、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参差不齐难以形成教育示范、网络环境复杂难辨影响大学生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四个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李云聪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论证,在肯定积极方面的同时,并指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在教育内容上存在政治性与学理性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在教育形式上存在不够灵活多样的问题、在教育协同上存在大学与中学衔接不够的问题,进而从国际国内环境、时代感、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阐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此外,种永恒从高校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不到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更清晰的认知、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认同度不够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现实境况进行了审视。
4.。关于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研究。武文豪从”提升信仰教育的主动性”“激发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能动性”“增强高校教师提升理论学养、道德修养和业务素养的自觉性”“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彻底性”“厚植教育环境的文化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寻;卢成观认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加强制度层面保障”“依托高校思政课堂,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利用高校校园环境,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意识,加强自我教育服务”;张晨静、祖帅从学校、政府两个层面相应提出了营造良好的信仰教育环境、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等优化信仰教育的科学路径;闫晓君从学校、社会、家庭、大学生自身四个维度指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发挥社会教育环境的引领作用、发挥家庭信仰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作用;此外,夏益娴从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理论根基、搭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实践平台、扩大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参与阵容、营造全媒体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困局的破解之道;卜艳萍则认为,推动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创新发展,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二、反思: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回顾学界针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历程,容易发现迄今为止学界针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为促进学界关于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新一轮的创新研究提供了学术资源;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从理论研究层面为推动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研支撑。但现有的研究中依然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分析和梳理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从研究深度看,浅层化的研究居多,而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深入性研究相对匮乏,研究力作更是凤毛麟角;从研究广度上看,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或培育的价值意义、现状、路径等方面,针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特征、理论渊源等学理阐释方面的研究甚少;其二,研究方法局限单一。现有研究方法局限于理论到理论的推演,鲜有学者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开展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相关研究,基于实证或量化分析推导结论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三、展望: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未来走向
首先,要强化系统研究。针对学界关于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碎片化、浅层化和片面化的问题,学界一方面要强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基本理论问题方面的研究,并使之成为下一阶段关于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理论生长点,以尽可能厚植研究深度;另一方面,还要立足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多视角多学科开展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以拓宽研究广度。其次,要着力创新研究。学界要着力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强化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证研究,突破理论到理论推演的困境,努力实现实证研究法上的创新突破,以增加实证或量化分析推导结论的研究成果的产出。最后,要加强比较研究。一方面,要加大党的十八大前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纵向比较研究的力度,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逻辑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责任品质培育、大学生成才观教育等横向比较研究,深入挖掘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