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2-10-19弘文

党史文苑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现代化文明

□弘文

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就历史地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命题。这一重要命题凝练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致力于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豪迈宣示。

制度之维: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一部人类史,本质上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史。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始终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时代文明等级的基本标识。针对资本主义的对内掠夺和对外侵略的野蛮行径,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文明中的野蛮”概念,将其视为“文明世界的根本缺陷”。恩格斯用“旧文明”概指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整个资产阶级文明,而用“新文明”指代共产主义文明,这将是“能给所有人以幸福的文明”。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面向未来的、为了最广大人民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前进方向和人类美好追求的先进文明形态,不仅宣告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图谋彻底破产,同时为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增添了新内涵,为多元一体的人类文明演进提供广阔天地,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

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二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文明蒙尘、人民蒙辱、国家蒙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使人们对于“中国奇迹”背后的诸多动因产生了强烈探究意愿,殊不知,治乱比对之下,彰显的是“中国之制”的优越性,折射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在于马克思主义行。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深刻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能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深度交织中开拓前行,根本还是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

先进政党的政治引领。“中国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拥有超9000多万名党员、紧密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长期执政,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有没有一个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是决定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根本性因素。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大优势。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包括现代化建设在内的一系列伟大社会变革的成功,无不是取决于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败了、解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执政党背离人民,也会损害现代化成果”。

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立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在资本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也把“人民”抬到很高的位置,可是阶级利益的羁绊使得这一口号只能悬置于半空而始终无法落地,突出表现就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些人类共同价值,无一不在被严峻拷问,甚至已经走向反面。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从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到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再到一系列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内政外交国防再到治党治国治军,从日常社会保障到脱贫攻坚再到抗击疫情等,“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等已经不仅是一种崇高的观念,更是化为一整套科学完备、协同高效的制度体系以及坚定自觉的行动。确立了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导向,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必然会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创造财富的一切源泉必将得到充分涌流,而发展的成果又将在制度的保障下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独立自主的立身之道。“中国形成了适合我国实际、符合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一系列伟大胜利的制胜法宝。走自己的路,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对内不掠夺、对外不扩张,把发展的基点始终放在依靠自身力量上等等,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精髓,体现了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精神。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丛林法则盛行的当今世界,落后国家和民族要想谋求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首要和根本的都在于取得民族独立,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从一开始就掌握了自己命运的历史主动权。新发展阶段,出于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预见,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将使得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一步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正是因为始终恪守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中国才逐渐赢得了世界普遍的关注,而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则昭示着人类文明前行的方向。

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毛泽东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郑重地把“胸怀天下”明确为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科学社会主义从诞生到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凯歌行进到进入低谷,从来都是与“世界历史”相伴随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说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是与世界、与人类深刻互动的结果,是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进步事业的重要一环。从联合世界上一切正义的人们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等法西斯,到新中国成立不久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而到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中国共产党弘扬“协和万邦”“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秉承无产阶级首先解放全人类的基本原则,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审视自身,把自身的命运与世界和人类整体命运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天下情怀,与源自基督教教义的所谓“普世主义”有原则区别,它是一种承认多样化、尊重自主性,同时又深刻反映国家相处乃至文明演进之道的共生共存共赢哲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模式之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

如果说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角度上加以审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社会主义”为指向的,是相对于“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而言的,那么,从“现代化”的维度上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无疑是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及其拓展上的,是相对于西式现代化模式而言的。

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正是在致力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特有的自强不息精神,从器物到观念进而到制度,逐渐探索走出了一条深植国情而又反映时代特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球两制”的世界上,归根结底只有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道路、两种前途可以选择,不存在所谓“第三条道路”。如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催生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其本质区别在于文明形态上的不同。诸多区别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这个“现代化”是由哪一个阶级力量主导的。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程,自始至终都是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向前推进的,对于一个时期内干扰和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及以种种理由否定改革开放基本国策、试图回到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去的“左”的倾向,执政党都给予了及时而有效的回应。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既根本不同于以资本主义为内核的西式现代化模式,也与一切僵化保守的思想观念格格不入,它在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内核、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向、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完全新型的现代化范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了5点,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要在我国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政策举措、工作部署中得到体现,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努力。”按照十四五规划的战略部署,即使只是到2035年,中国如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各项目标,那么一个拥有十数亿级人口规模的、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的超大经济体将史无前例地步入中等发达国家序列,由此将创造一个更大的“中国奇迹”。届时,中国的经济总量有可能历史性地超过美国。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成就还将体现在消除了两极分化、摒弃了物质主义的消费方式、达成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解、实现了不同文明不同国家间的共赢。这些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基本维度和特征是西式现代化所不具备的,它在本质上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从古至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仅是地域性的,更是世界性的,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剧烈。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任人欺辱、几近亡国灭种的悲惨境地绝地反击,历经坎坷与苦难,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实现了从被开除球籍的边缘到赶上时代进而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本身就是最大的“中国奇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有史以来真正全面超越西式现代化范式的崭新方案,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对于相对落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西式现代化范式走向破产之际,其感召力和影响力自然是强烈而深远的。

动因之维:民族复兴的文明向度

从动因上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共同指向都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系统的有机体,有其特定的文明向度,也即通过实现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同时使得代表其哲学思想、精神标识、文化基因、价值取向、心理纽带等的文明形态再放异彩。新时代中华文明的重塑与新生,不仅是成就民族复兴千秋伟业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连绵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文明史的角度看,按照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观点,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一共形成了26个文明,其中16个文明已经死亡了,如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等。有一类文明经久不衰,文明的载体也始终如一,这类文明虽然古老,却充满适应和变化能力,在应对挑战之际反而会激发内在活力,实现自我更新,这就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有着辉煌历史,是人类文明演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保罗·肯尼迪认为,“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的更发达、更先进”。近代以来,随着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崛起,受制于“西方中心论”,人们想当然地以为现代科学技术是属于西方的,其实历史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恩格斯指出,“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从阿拉伯人那里同火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的”。“四大发明”只是中国古代对于世界文明贡献的一个缩影,新时代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将从制度、观点和器物等诸多层面给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表面上看是它强大的适应和更新能力,实质上在于它务实理性的人文特性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与二元对立的宗教世界观相比,中华文明的哲学宇宙观是一元论的,体现在世界观上就是不信神、不怕鬼,而是相信事在人为,在日常生活中则是注重当下、积极入世的态度,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则是内敛隐忍与坚韧不拔,对待他人则是以诚相待、反躬自省,在国与国相处上则是奉行王道而非霸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以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中华文明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助推民族复兴伟业顺利实现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价值保证。

像中华民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根本上在于伟大民族精神的维系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危机,深层次上正是精神文化的危机,而新时代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也必然是以精神文化的振兴与成熟为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绝非是向传统的简单回归,更不是孤芳自赏的关门主义,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实践要求,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价值准则,以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为指针,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赋予中华文明以崭新的时代风貌与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秉持实践第一、辩证分析、综合创新的态度。“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等等。总之就是,“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正如古代中华文明已经历史地成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复兴着的中华文明,事实上已经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回应和破解“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曾几何时,鉴于资本主义西方世界的日渐没落,世界上的有识之士纷纷把目光投向东方、投向依然蒙尘的中华文明。哲学家罗素说,“现在那些自称‘文明’的国度,滥用封锁、毒气、炸药、潜水艇和黑人军队,很可能在未来几百年里互相残杀,从世界舞台上消失,而只剩下那些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人能自由地追求符合人道的目标,而不是追求白种民族都迷恋的战争、掠夺和毁灭”。汤因比认为,世界统一是必然的大势,而只有中国有大一统文化,能实现各个民族和谐共处,能调和各地之间矛盾,避免战争,中国文化的高远世界观和天下主义是真正的人类文明,是未来世界需要的,中国值得西方学习和借鉴的文化很多。人类的未来在东方,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对于这些伟大哲人的伟大预言,当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周年庆典的思想家让·保罗·萨特《我对新中国的观感》一文可以说是一个恰当的回答,他在文中写道,“你们走向社会主义,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为了建立一种更人道和更公正的社会制度而努力”“你们也许会说:这在到处都是一样。不错,是这样的。但是,在任何其他地方,社会主义化的客观必要性也没有这样的鲜明显著”。而最能代表社会主义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这一必然趋势的,还是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可以作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纵深拓展,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以复兴了和正在复兴着的中华文明为载体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引领世界。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现代化文明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文明演绎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漫说文明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