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山近代领事馆建筑特点及相关问题探析

2022-10-19王湘越

文史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领事馆旧址烟台

◇ 王湘越 李 慧

烟台山领事馆区形成的缘由

烟台山位于烟台市芝罘区的北部,三面环海,一面连城,海拔42.5米,面积约45公顷。山上花繁树茂,景色宜人,一栋栋不同国别的领事馆建筑,掩映在绿丛花簇之中,形态各异,别具一格,如镶嵌在黄海之畔的一颗璀璨珍珠。

烟台山俯瞰图

烟台山灯塔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为防范倭寇从海上侵扰,及时传递警讯,在时称“北山”顶部建设“狼烟墩台”。遇有警情,烽火台昼则升烟,夜则燃火,接递通报,以资戒备。烟台山和烟台因此而得名。

清咸丰八年(1858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条约中确定登州(现烟台市蓬莱区)为通商口岸。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委派马礼逊前往山东登州筹办开埠事宜。马礼逊在先后考察了登州和烟台后,认为烟台“地处富庶、商贾云集、港口水深,水陆交通枢纽,登州口岸不及烟台,遂改辟烟台为通商口岸”。1861年英国首先在烟台山上设立领事馆。随后,法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丹麦、西班牙相继在烟台山上设立了领事馆或代理领事,挪威、瑞典、荷兰、比利时、朝鲜、芬兰、意大利、奥地利则在烟台山下的海岸街及附近设立了领事馆或代理领事。其中英国在烟台的势力最大,占地最多。据《烟台房地产志》载,英国有领事馆、官邸及辅助用房7处,占地50523平方米。

烟台山除建有领事馆外,还有由英国人把持的东海关税务司在烟台山的西南部占有大片土地,建有发讯台、发射架、官邸、职员宿舍等建筑。另外,2002年在进行烟台山维修保护工程时,发现多件赫德总税务司的界石。赫德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自清同治二年(1863年)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起,至1911年去世,任职达48年之久。赫德总税务司界石的发现,说明在烟台山上可能有赫德的地产或房产。

至19世纪90年代初,烟台山上汇集了领事馆、官邸及辅助建筑等众多洋建筑,形成了以烟台山为中心的领事馆区,环绕烟台山的道路也称为“领事署路”。烟台山已成为不是租界的“租界地”。

赫德总税务司界石

领事署路的路牌

外国领事馆之所以选择建立在烟台山上,不仅是因为烟台山的风景秀丽,更是因为烟台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区位优势。一是烟台山西侧为烟台古代的天然良港,南北海上运输的交通要道,早在开埠前就因繁荣的港口贸易形成了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商业区,这也是马礼逊未经清朝政府同意,擅自由登州改辟烟台为通商口岸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国领事馆选择烟台山作为办公区,非常有利于对开放口岸的管理和控制。二是烟台山下的滨海沿岸,地势平坦,有很大的发展建设空间。在开埠后的几十年间,外国的官员、传教士、商人等纷纷在这里以购买和“永租”土地的方式,建立洋行、教堂、银行、医院、学校、邮电、别墅等建筑,市区迅速扩展,在奇山所以北的港口至东炮台之间,形成了以烟台山为中心的新城区。

总之,烟台山优美的自然环境,紧临港口的区位优势,成为外国建立领事馆的争先抢占之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领事馆办公、居住的领事核心区。现存这些不同国家的近代领事馆建筑,见证了烟台开埠后半个多世纪里遭受外国经济掠夺、丧权辱国的历史,是研究中国近代史、近代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2006年、2018年,以烟台山近代领事馆旧址为主体的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分别被公布和入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

烟台山上领事馆建筑分布图

近代领事馆建筑的特点

烟台山上至今较完整保留着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丹麦等国家的领事馆旧址。这些风格多样、造型美观的近代外国领事馆建筑,汇集了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特色,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同时,又体现出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的建筑风格。

从1861年至今,烟台山的总体环境和环山道路没有大的变化。环绕烟台山的道路有东西2条,统称领事署路。1934年改称东领事路和西领事路,分别起自烟台山下的海岸街和海关街,环绕烟台山东、西两侧而上,汇聚至烟台山灯塔处。1948年东、西领事路更名为烟台山东路和烟台山西路,沿用至今。

现存的外国领事馆建筑大部分坐落在半山腰上。英国领事馆位于烟台山东路的中部,美国领事馆位于烟台山东路与历新路的交界处,法国领事馆位于烟台山西路的西南部;日本领事馆位于烟台山西路的西北部;丹麦领事馆位于烟台山西路的北部。

(一)英国领事馆旧址(烟台山东路7-8号)

英国于1861年在烟台山设领事馆,现馆址建于1864年,位于烟台山的东部,是一座单层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L”形,建筑面积169平方米,是烟台山现存最早的领事馆建筑。

该建筑坐西面东,主入口朝向大海。屋面四坡顶覆板瓦,三角形木梁架结构。墙体采用灰砖清水砌筑,墙角磨砖对缝,接搓紧密,美观精湛。东面建有开放式外廊,廊柱采用小抹角的方形双木柱和青石方柱础,柱头由木枋连接,柱间装有木栏杆和斜方格木挂落。台明由不规则石块砌筑,设有防潮层和通风口。门上部为砖拱券过梁,对开双层木门。窗上部为砖平券过梁,矩形对开双层木窗,窗台有台板和多线条木口套装饰。室内铺设木地板,天花吊顶。主要房间设有采暖壁炉,方形烟道口凸出屋顶。由于建在坡地上,沿坡墙体采用不规则几何形状花岗岩砌筑。

英国领事馆旧址东南侧面

英国领事馆旧址东立面图

英国领事馆旧址在建筑风格上具有英国早期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特征。这种“外廊式”建筑是英国在印度和东南亚殖民统治时期,为适应炎热气候而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起到遮阳、通风、隔温的作用。外廊大多设置在建筑景观最好的方向,有单面廊、双面廊、内包廊、环廊等样式。

(二)美国领事馆旧址(烟台山历新路7号)

美国于1863年在烟台山设领事馆,先后在烟台山有三处馆址。前两处为租借英国领事馆附属建筑和商人房产,第三处为1896年自建馆。该建筑位于烟台山的东南部,是一座双层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建筑面积737平方米。由烟台德成营造厂建造。

该建筑坐西面东,屋面四坡顶覆板瓦,三角形木梁架结构,屋顶中央建有方形观景平台,西南侧屋面建有三角形露台。墙体由灰砖清水砌筑,四面均由白灰抹面,饰有几何装饰纹样。台明由规整花岗岩砌筑,设有较高的隔潮层和通风窗,可做储物间使用。南面一、二层建有宽敞的内廊。东面为主门,设有门楣,南面入口阶踏两侧有石狮一对,西、北面各有一处便门。窗户线条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宽敞高大的对开和三开窗,也有极具特色的尖拱形单开窗。门窗上部为石过梁。屋内天花吊顶多为曲线式装饰。设有两个楼梯间,中部为宽敞的单跑转折式楼梯通往二层,西北部为单跑转折式小楼梯通往屋顶平台。屋内铺设木地板,主要房间设有采暖壁炉,方形烟道口凸出屋顶。

美国领事馆旧址南侧面图

美国领事馆旧址南立面图

法国领事馆旧址西南侧面

美国领事馆的建筑风格不像欧洲的建筑风格是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而是将欧洲多种建筑特色融为一体。墙面青砖白灰相间构成不同的几何图案,屋顶建有精致的老虎窗和观景平台。建筑庄重典雅、布局对称,建造工艺考究,既有欧美新古典主义风格,又有折衷主义式特征。

(三)法国领事馆旧址(烟台山西路2号)

法国于1861年在烟台山设领事馆,先后在山上有两处馆址,一处位于今烟台山宾馆处(已拆),一处为1910年至1921年租用英国商人所建的西葛洋行,故又称西葛洋行旧址。该建筑为洋行的主体建筑,位于烟台山的西南部,是一座双层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建筑面积728平方米。

该建筑坐东面西,外凸式主入口朝向港口。屋面四坡顶覆板瓦,西侧建有两坡顶阁楼,三角形木梁架结构。墙体采用灰砖清水砌筑。西面建有宽敞的内廊。台明由不规则石块砌筑,设有隔潮层和通风孔。西面为拱券双层门窗,其余三面为平券矩形双层门窗,门窗均包有多线条木口套装饰。一层的四个方向均有出入口,以大房间为主,设有主次双木楼梯,其中主楼梯为单跑直梯式,次楼梯为三跑转折式。铺设木地板,设有采暖壁炉,方形烟道口凸出屋顶。

法国领事馆旧址在建筑风格上突出了欧洲建筑的庄重典雅特点,建筑布局左右对称,空间面积大,长而宽的双楼梯,西立面拱券门窗及两坡顶阁楼,具有19世纪新文艺复兴建筑特征。

法国领事馆旧址西立面图

(四)日本领事馆旧址(烟台山西路4号)

日本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在烟台山设领事馆,设馆后长期租赁烟台山上别国住宅作为临时办公场所。1901年在烟台山的西北部,建造了一座欧式双层砖木结构建筑作为领事馆。现馆址为1938年由大连日本三田组在原址重新修建的,是一座四层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建筑面积1368平方米。

该建筑坐北面南,整体建筑依山势呈阶梯形自西向东分为四层,在二、三、四层顶部设有户外观景平台。墙体为砖混浇筑,外墙面采用土黄色的竖纹陶砖装饰贴面。因地势原因,东侧为办公出入口直通二层,南侧一层为工作人员出入口。矩形门窗,线条简洁。室内局部采用了砼柱梁的框架结构,建有大空间活动室。室内的东部、中部建有两座砖混楼梯,楼梯之间的走廊设有门,通过门的分割形成了两处相对独立的内外办公区域。室内铺有木地板,采用锅炉供热取暖。

日本领事馆旧址南侧面

日本领事馆旧址南立面图

日本领事馆旧址在建筑结构上,采用了钢材、混凝土等新结构材料和构造方式。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几何体组合形式,简约坚固,有别于同期欧美国家的外廊式、新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建筑等形式,是烟台最早出现的砖混建筑形态,具有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特征。

(五)丹麦领事馆旧址(烟台山西路15号)

丹麦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在烟台山设领事馆,现馆址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位于烟台山的北部,是一座双层石混结构建筑,平面呈方形,建筑面积342平方米。

该建筑坐西面东,屋顶为观景平台,平台四周砌筑石垛,垛间施直棂式木栏杆。墙体采用毛鼓石砌筑,墙体顶部有圈梁,圈梁之上为现浇钢砼屋面板。东面的北侧建有外廊,现已封堵。正门东向,一层顶部南侧为斜坡顶,北侧为露天小阳台,在西南角和东北角各有出入口一处。门窗上部为石过梁或石平券,窗户为矩形,大小不一。一层外室为水泥地面,内室为木地板,大厅设有木楼梯通往二层。室内采用壁炉取暖,烟道口设于屋顶的石垛中。建筑东侧建有庭院,庭院北侧有石垛围护,院内有按原比例复制的丹麦美人鱼雕塑。

丹麦领事馆旧址在建筑风格上与采用砖木结构的欧式建筑相比,独具风格。在厚重的毛鼓石墙体中,间辟门窗,形成类似“洞口”的窗户样貌。建筑整体规整庄重、简朴明快,具有欧洲古堡建筑的风格。

从上述领事馆建筑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建筑具有不同的风格。英国领事馆为亚洲殖民地早期“外廊式”风格,美国领事馆既有欧美古典式又具折衷主义式风格,法国领事馆为新文艺复兴风格,日本领事馆为西方现代主义风格,丹麦领事馆为欧洲古堡式风格。这些不同风格的领事馆建筑不是简单的异域建筑移建,而是在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上融合了本地材料和建造工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改良。

丹麦领事馆旧址东侧面

丹麦领事馆旧址东立面图

烟台山外国领事馆建筑,作为外国侵略中国的主要载体,在建筑规模和风格上的区别,体现的不仅是建造时间的先后,更是当时国家势力的象征。如英国不但建馆时间早,还长期把持烟台东海关税务司公署大权,掌控着整个山东对外经济贸易关税,是当时势力最强盛的国家。

原东海关总监察长官邸旧址(现冰心纪念馆)

对烟台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以烟台山为中心的外国领事馆区的形成,加快了烟台城区的扩展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烟台开埠前的城区,主要是以明代设立的“奇山守御千户所”与天后宫为中心形成的城区,烟台山及以东的滨海沿岸一带,还尚未形成人口密集的城区。随着烟台开埠与烟台山为中心领事馆区的逐渐形成,外国的洋行、银行、医院、学校、邮局、教堂、别墅以及民族工商业、民居等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城区迅速地扩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形成了以朝阳街、广仁路、大马路为中心街道的新城区。

新城区的大体范围东至东炮台,西至胜利路,南至北马路与二马路一带,北至海岸,中间以解放路(原为东河)为界,又可分为东、西2个区域。新城区的建筑布局虽然还看不出有统一的规划,可能处在自然发展的状态,但从建筑的使用功能上却能体现出当时的一些主要街道的特点。如外国领事馆多集中建在烟台山与山下的海岸街及附近,朝阳街及东西两侧的太平街、海关街和北侧的海岸街则为当时中外洋行、银行、海关、医院、药房、邮局、饭店、客栈、影院、俱乐部等公共商贸及娱乐建筑分布区,而外国侨民住宅别墅、学校多选择建在解放路至东炮台的滨海沿岸一带。

新城区的建筑风格与奇山所老城区传统北方合院民居的建筑风格不同,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建筑风格可分为西式、中西合璧式与中式三类。其中西式与中西合璧式建筑成为新城区的主流形式。西式建筑形式多为外国的领事馆、洋行、银行、医院、学校、教堂、别墅等建筑,烟台的商人、官僚也竞相仿造西式建筑,一些富家民居也部分采用西式建筑或装饰。新城区的西式建筑包括西方古典式、折衷主义式和殖民地外廊式等多种建筑形式。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式,除上文中提到的各国领事馆不同建筑风格外,还有德国的盎斯洋行、英国的汇丰银行、东海关官邸等建筑为早期殖民地风格的“券廊式”,日本的岩城商行、美国的士美洋行等建筑为西方古典式风格,华人开办的生明电灯公司、大陆饭店等建筑为折衷主义式风格。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数量最多,多为华人建筑。较为典型的建筑有东海关税务司公署、顺泰商行、信丰公司、天祥益客栈、南洋大药房、福顺德银号、大罗天饭庄、金城电影院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在建筑形式上,无论是西式建筑,还是中西合璧式建筑,虽然从主体建筑风格上可归为同一类建筑形式,但每座建筑的构筑往往还是有着差别的,常常是在一幢建筑上混用不同形式的构筑,或英国的坡顶,或法国文艺复兴的壁柱,或意大利巴洛克式的雕饰……形成别具一格的近代城市建筑风貌。以西式、中西合璧式为主体的近代城市建筑风貌的形成,又体现出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和发展,其价值和内涵值得今后深入发掘和研究。

烟台山上的近代外国领事馆建筑,承载着烟台近代城市和社会发展的记忆,是研究烟台城市和社会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保护、利用好这些近代领事馆建筑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任务。在烟台山已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市党性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深入发掘研究其文化内涵,丰富展陈内容,提高展陈水平,利用好每一处领事馆建筑,把烟台山领事馆建筑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国内一流的博物馆群,发挥其更大的社会效益。

德式楼

教堂

抗日烈士纪念碑

猜你喜欢

领事馆旧址烟台
油画
2021《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一季度作品展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四季度作品展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