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2-10-19缪小波
文/缪小波
青年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未来和希望,现阶段青年体育教师大多文化基础好、学历层次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教育教学的认知也有独到的见解。如何调动青年体育教师的内在动力,抓牢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黄金”五年,激发他们对专业提升的渴望,是学校、体育教研组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借鉴笔者及教研组多年的团队建设实践,梳理出四点提升策略,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专业发展是每一位教师立足的根本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过硬的体育专业知识,还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即所谓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体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对合作、创新、担当等品质的培养,具有多重教育意义。随着国家“双减”政策、“核心素养”等的提出,体育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将更巨大。如果缺乏内在发展动力,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会逐渐消磨殆尽。当体育教师进入新岗位时,一定会对自身的教师身份怀有美好憧憬,再加上体育人身上具备的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势必会对个人专业发展方面有所追求。但这种激情和目标渐渐地会被时间、人物、事情消磨或影响,时间一久,就会错过个人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成为一个“教书匠”。所以,建立系统的专业发展策略对于青年体育教师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专业能力夯实了,才能建立自信收获尊重,教师的使命感和价值才真正得以体现。
(二)教师专业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往往伟大崇高,他们往往会以教师为榜样,并不自觉地模仿其行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证明,专业知识扎实且有爱心的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无声的身教比有声的言传更为有效,学生的这种向师性推动着体育人必须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因为对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形成体育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前提和保障。
(三)教师专业发展是体育教研团队的生命线
体育教研组是学校落实体育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地。然而,纵观大部分体育教研组的工作,更多的体现在研究教材、教法和致力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对体育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往往关注不够;同时,教研团队的教师对教研任务的被动敷衍、得过且过的倾向,妨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教研组的团队协作机制,发挥名优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正向的“鲶鱼效应”,有利于促进青年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自我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体育教研团队的共同发展。
二、提升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认同身份,规范教学日常
体育教师的首要身份是一名教师,面对的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唯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才能给学生以榜样和方向,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义务和职责。笔者认为,教师应具备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有了认同感,有了内驱力,才会打内心认真对待教育教学工作,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备好课、上好课。“体育”专业是体育教师的专属身份,体育教师自身专业要够硬、够实,将备好课、上好课、做好课后反思、器材管理等规范化、日常化,将“学、练、用”落实到每一堂课中,让学生在学会技术动作的同时,运用到比赛和游戏中,为终身体育意识打下扎实基础,在“育体、育人”的专业道路上担当使命。
(二)树立目标,营造合作环境
目前宁波市江北区体育教师的各项业务竞赛主要有基本功大赛、优质课、教坛新秀以及论文案例等评比活动,结合市、区级的各项评比活动,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青年体育教师个人五年专业发展和体育教研团队专业发展计划。个人专业发展方面:三年内个人在区优质课、基本功或论文案例评比中,至少一项获得区二等奖以上;五年内获评区教坛新秀。教研组发展方面:参评区市级别的优秀教研组、申报区级以上教研课题等,不仅要求个人发展,团队也要共同发展。因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榜样人物的引领,更需要同事的协作。在体育教研团队成立合作性的“师徒群体”,不拘泥于一对一、手把手的施教和指导,而应是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思想互相碰撞,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目标的树立,个人和团队都有了努力的动力,不仅对青年教师个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团队的中青年教师也起到了自律和共同进步的作用,因为要做好引领作用,做好群体的“师父”,首先还得自身过硬。
(三)全面提升,实现自我发展
现阶段大多数青年体育教师文化基础好、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强,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同时对教材内容有独特的见解,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需要团队搭建系统的专业提升策略,在完成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和业余训练的前提下,加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定期开展公开课,举行每周一次的模拟上课活动以及不定期的竞赛活动,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和个人业务能力。
1.提升理论储备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理论往往是体育教师的薄弱项,积少成多是有效办法之一。首先,每位青年体育教师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理论知识。其次,中青年体育教师收集历年来市级、区级的各项业务竞赛中理论试卷的题目,每日给青年教师布置一道题目。再其次,青年教师自行答题。最后,中青年教师对当天布置的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以真正消化理论知识点。通过每日一题的做法,日复一日累积,理论知识势必会扎实许多。中青年体育教师的参与,既是引领,又是自我提升,让青年体育教师和中青年体育教师双方受益。
2.实行公开课制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需坚守的底线。为保证公开课质量,促进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的提升,需制定青年体育教师公开课制度。首先,开学伊始,制定学校的学年体育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延伸性。其次,根据学年教学计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有了整体计划作前提,体育教学工作就能按照计划一一实施。其次,根据学期教学计划,提前落实本学期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方案,原则上每人一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开展公开课的青年教师需提供课时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以帮助青年体育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教法。再其次,公开课后集中所有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在评课环节,青年教师要积极听取中青年教师的想法,同时也要把握接收的分寸,建议取其适合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最后,就是“回炉”课,要结合评课教师的建议再次优化课堂进行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周常”模拟上课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频繁地开展公开课并不现实,而模拟上课是最简易的演练方式,它基本能演绎课堂全过程,也最能体现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将青年体育教师模拟上课“周常化”,通过每周一次的模拟上课,周周累计过后,实现教材内容的全覆盖。具体操作方式为:每周二下午,公布模拟上课题目,青年体育教师自行备课,周三下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根据抽签决定模拟上课名单,如果时间充裕,可全员进行模拟上课,然后进行点评总结,在保持热度的前提下再消化吸收,能切实有效地帮助青年体育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掌握。
4.加强对外交流
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博采众长;集体的智慧无限,外出学习至关重要。除定期参加区域联合教研活动、师训培训外,还应积极利用对外交流资源,向区外乃至市外其他体育教研组、市名优教师团队学习,如九城联盟活动、特带徒活动等。外出学习途径很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和方式方法也多样,不仅包括上课,还包括模拟上课、说课、基本功理论和实践的切磋、交流和分享。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内力结合外力,学习、实践、总结,构建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途径,促进青年体育教师的课堂驾驭和把握能力,扩宽教育教学思路,在个人专业发展上不断地实践并快速提升。
(四)兼顾科研,促进全面发展
科研能力往往是体育教师的弱项,撰写纯理论类的文章、课题更是难于“登天”。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更容易入手的方向还是针对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文章。具体做法是,每学年对青年体育教师提出要求:至少上交一篇论文或案例外,每学期还得上交15篇教学反思。从教学反思开始积累,通过教学反思稿的记录,会让青年体育教师有所思考,渐渐地会有想知道或想深入研究的论文和课题方向,这种从实践中提取的题材往往容易着手,且会让作者有切实可行的观点。同时,研究方向也可以从日常教育教学以及业余训练等中来提取,既总结归纳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又能为下阶段的教育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提升的空间,实现专业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校、教研组、教师自身要抓住前五年教师专业发展关键期,从认同体育教师身份开始,营造合作共进环境,将每日一题、公开课、回炉课、模拟上课、外出交流、论文课题日常化、周常化、月常化,从推着“走”到自己“走”到放手“走”,从被动到自觉,推动整个体育教研组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真正践行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体强国,以体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