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教育研究

2022-10-19李金花邱丽玲

体育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体育

文/李金花 邱丽玲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每个发展阶段,各级各类学校教学都要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每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固然重要,但仅靠一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其作用的发挥也不是孤立的。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无论哪一门课程,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理念,因此,需要以各类课程为依托,深化和拓展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破解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对于体育课程而言,更具有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优势,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课程思政资源。

一、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教育的必要性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中较为特殊的一门课程,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它不仅能建立知性德育观,还能培养实践德育观,必须充分发挥好体育课程思政的作用。

(一)体育课程思政具有层次性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个阶段的思政元素不同,不能脱节,也不能脱离大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仅仅在大学体育课堂进行课程思政是远远不够的。对标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程设置的安排不难发现,小学和初中将进行“九年一体化”教育,并且在学校的授课课时比例将会达到10%~11%。体育课程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还有体育品德,这都是对体育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与实践。其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不是简单的戴帽子、贴标签,也不是简单狭隘的体育品德观。

体育课程是身体在场的教育活动,它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成为打破枷锁的无界的教育过程。体育课程思政应以素养教育和使命教育为目标,结合每个阶段学生的思政教育重点来进行。如小学主要是培养情感认知,体育课程思政应以启蒙教育为目标,可以通过参与体育游戏、活动和竞赛形成坚持守恒、拼搏进取、合作协同的直接经验;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体育课程思政应以思想教育为目标,可以在团体操类、球类等运动中渗透自我与他人的角色分工,利己与利他的战术选择,个人与团体的策略实施等;高中与大学可以接近,在于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责任意识,学生在东西方体育运动的习得过程中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体认一脉相承与多元融合的文化包容与自信,从而更加理性地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和平。应努力提高多元主体协同度,通过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学生的身体机能塑造、心理品格锤炼、道德情操修养教育一体化。

(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胸怀“两个大局”,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基本点。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善于在挑战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先导地位不可替代,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两个大局”以及世纪疫情下,下好教育优先发展的先手棋。

古往今来,人才是富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决定性战略资源。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的体育课程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体质健硕,也不能是培养只关心个人前途和荣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严肃地指出,我们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德育为先,注重全面发展,注重融合发展。

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体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课程思政使体育课程更有内涵和灵魂,它以“价值塑造”为要,解答人的活动取向、导向性的重大问题。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教育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个人成长成才,而要认识到他们的核心使命是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比如在体育篮球活动中,学生明白个体勤勉刻苦的投篮练习,只有在比赛场景中为队伍投中的得分才具有生动的意义,从而理解个人技术服务球队需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道理,以及个人成才与为人民服务的相辅相成关系。

二、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教育的发展困境

目前,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断彰显,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尚面临诸多困境。

(一)对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认识不足

对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认识不足主要源于对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目前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而言,体育课程思政有待提高。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渠”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即时思维”和自觉精神。甚至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将体育课程教好,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德育干部等的职责,与自己的课程无关,况且自己也并不擅长,在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方面存在畏难情绪。

其实,这里就存在着要认识并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问题。体育课看似是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竞赛规则等显性教育的载体,实际上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才”的实践观、“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方法论等隐性教育。对于体育课程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必须有深刻的认识,而这就需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等、靠、要”的现象比较明显,缺乏自我革新的精神,只做课程思政的“复印机”和“扫描仪”,而没有做好解读者和代言人。在体育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能力不足,质量不高,简单说教,打“思政补丁”。比如体育课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就简单粗暴地就价值观而谈价值观,忽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都生动地蕴含在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中。体育竞赛中国家队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竞赛视频,无一不在地体现着“爱国”“敬业”的精神;而体育竞赛中对规则的遵守和执行,恰恰就是“诚信”的绝佳案例;运动员在赛场内外表现出对裁判、对手、观众的尊重,也都彰显“友善”的形象。

事实上,体育课程思政不是外部强加的东西,而是扎根于体育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具有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需要体育教师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对学生加以引导。

(三)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缺少组织保障

就目前现状而言,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初见成效,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尚不健全完善。由此可见,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缺少顶层设计,没有建立相应的体育课程思政联盟,无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三、助力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教育的路径探讨

解决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新时代特点,对症下药。

(一)充分发挥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1.切实发挥教育管理者的顶层设计作用

落实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需要教育管理者有大视野,建立大格局,全方位参与并统筹规划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做好沟通保障,加强经费支持,完善评价监督体系等,从而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有力保障和方向指引。

2.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

课程思政不是口号,而是精准滴灌。我们不应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从事此方面工作教师的职责。体育课程思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体育课程思政并没有否定或削弱体育教学本身的价值,而是更加注重体育教育,更加要求把体育课程教授好,使其真正成为有价值的思想政治理论载体,发挥好其育人价值。在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3.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站位

广大体育教师要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注重言传身教,践行育人使命,把课程思政当作事业来研究,用心用力用情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在实处。体育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做好“经师”和“人师”。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1.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涵养,优化教学话语

体育课程思政要求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忌空泛也忌晦涩,忌生拉硬套和死板固定,要与课程相融,有味道,深入浅出地启发激励学生,真正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跟上时代发展脉搏,挖掘、提炼和整合课程思政元素。同时,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结合新课标教学理念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当然,挖掘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千篇一律,要慢慢琢磨,百花齐放。

2.要整合形成优秀教学团队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至关重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分散的,不能单打独斗,关起门来自己干。可以根据体育教师优势,打破封闭状态,整合形成优秀教学团队;结合体育教学要求,整体提升团队教学能力;针对学生学习需要,融合拓展多元师资力量。为此,还可以探索“1+1教学模式”,即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一名体育课教师,手牵手结对子,从而融合拓展师资力量。

3.要善于研究学生的特点

只要了解了对象,才能讲对道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与特殊性,不可“囫囵吞枣”“一刀切”。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应准确把握各阶段学生的特点与课标要求,使每个阶段的学生达到怎样的收获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教得好的基础上,达到所教授内容对学生发展有用。

(三)建立一体化教育组织平台

1.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教育平台

目前,在体育课程思政领域,大部分高校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模式,部分中小学亦正在尝试进行,另外其他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经验比较丰富,形式多样,并取得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打破学校体育的阶段限制、课程局限等,借鉴先进的经验做法,运用到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上来,纵向形成以体育人素养贯通学段进阶。当然,这种建设不是简单的经验复制,要取长补短,有专业特色与思路。其中,在一体化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大学应积极发挥好协调组织作用,并鼓励高校体育教师参与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同时,要做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衔接工作,做到课程思政循序渐进,避免重复。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化不断加强,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变革,体育教学领域数字化改革日益加强。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教育平台,建设虚拟教研室等,加强集体备课,将分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3.实现大中小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我们要以创新的姿态加强一体化典型教学案例的组织和研磨,探索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这里的教育资源并非仅仅局限于学校的体育资源,还包括学校的思政资源以及各学校所拥有的社会体育和社会思政资源。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库,搭建资源平台,实现大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稳步推进,周密细致打基础,整合资源保支撑,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