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新理念下的邮电高校专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与实践
——以北京邮电大学高新课程“现代邮政英语”为例

2022-10-18王丽丽刘丽娜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邮政学习者融合

王丽丽,刘丽娜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082)

2018 年6 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次年10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 号),提出面向全国高校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以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1]。

邮电高校作为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理工类高等院校,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我国现代邮政、信息通信的进程和未来。邮电高校在信息与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现代邮政与物流等学科上拥有先天优势,具有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特色突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专业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天然使命。如何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专门用途英语的复合型、国际型一流人才,是我国邮电高校在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时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新课程与专门用途英语

(一)北京邮电大学高新课程

2019 年1 月,北京邮电大学印发《北京邮电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校发〔2019〕1 号),就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做出安排,提出以建设高新课程为突破口推动高水平课程建设,推进实施课程建设规划,以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高新课程体系,即体系突出高在原理、新在应用,注重理工融合、科教融合,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推动课程更新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计划至2022 年认定500 门左右高新课程[2]。北京邮电大学高新课程针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和教师团队提出了6 项一级、17 项二级考核指标。

(二)邮电高校专门用途英语

北京邮电大学在肩负“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家国情怀的高新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根据一流本科建设要求,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工带理、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孕育交叉专业,推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改革,培养工程人才。重点建设50 门左右学科交叉类高新课程,强调跨学科视野,融合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注重学习者复合型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合专业知识讲解、语言能力培养和实际技能训练为一体的专门用途英语具有较强的符合性和适应性。

罗宾逊、韩礼德、麦金托什、斯特雷文斯、达德利·埃文斯、圣约翰,以及哈钦生和沃特斯等诸多学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Specific Purposes,ESP)不是一个独立于英语之外的专门语言,其是现代英语在不同领域的功能变体;ESP 是一种秉持多元化教学理念的教学途径,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学活动着重解决学习者学习知识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根据1997 年Jordan 提出的两分法,可将专门用途英语划分为职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EOP)和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其中学术用途英语可再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for GeneralAcademic Purposes,EGAP)和专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ESAP)[3]12[4]。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也提出,ESP 课程应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学术交流及从事工作的能力;以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建设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大课程群;分为基础、提高、发展3 个级别,发展级别的ESP 对应Jordan两分法中的ESAP。

二、需求和学情分析

(一)邮电高校ESP 需求

由于ESP 学科属性、语类属性和社会属性产生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能恰当地应对英语作为经济、科技、政治等领域的国际通用语的挑战,ESP 课程教学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性发展[5]。但相对国外以学习为中心、以语域理论为支撑,已形成本体课程的ESP 教学而言,我国ESP 教学相对落后,特别是在部分理工高校,ESP 被认为是理工专业课程的附属或双语教学,存在教学大纲缺失、课程设计不尽合理、师资力量投入薄弱、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根据对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邮电高校450 名本科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学生对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不是十分满意(勉强满意48.10%、不满意13.00%),认为内容多与高中英语重叠,缺乏ESP 课程设置(均值2.01);学生对邮电ESP 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均值3.99),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对个人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希望学校可以增开ESP 课程(均值3.98),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均值3.90)。在田野调查中,对于目前邮电高校已开设ESP 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认为在目前英语学习中有所涉及,但零散不成体系,未有效提高学生相关专业的英语水平。针对ESP 课程的调查统计如表1 所示[6]。

表1 邮电高校ESP 课程调查统计表

(二)“现代邮政英语”课程需求

以现代邮政为代表的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先导性产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邮政带动我国整个物流业进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而2019 年至今的全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防疫、生产、生活物资的庞大配送需求,让物流的作用前所未有地凸显。“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电子商务和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催生了以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网络化、国际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高效、便捷、安全的智慧物流系统,对物流人才产生强烈需求,以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为代表的我国邮电高校均全力建设现代邮政学院及现代邮政相关专业。但目前该行业的人才队伍规模、结构、素质与智慧物流、国际物流的创新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尚有差距,特别是精通国际物流业务、掌握ESP 的国际型人才依然缺乏。

(三)学习者需求导向和学情分析

“现代邮政英语”课程设计应以需求为导向,具体体现在目标需求导向和学习需求导向两个方面,其中目标需求导向重点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目的、语言水平、未来职业场景和对学习者心理影响等,学习需求导向重点分析学习者未来职业场景中应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3]87[7],这两个导向确定了后续课程的设计参数。

课程教学对象为邮政工程、物流工程、邮政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其学情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学情分析表

三、总体设计

高新课程以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注重提升课程高阶性、突出课程创新性、增加课程挑战度为总体目标,力求达到学习者解决未来职场中国际场景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要求。

(一)课程设计模式

结合现阶段大学英语教育现状,课程设计采用大卫·纽南的“课程设计、设计执行和设计评估”三阶段设计方法,采用以教授者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双主设计模式”,该设计模式以“站在学习者角度、以学习为中心”为理念,在不同的阶段教授者和学习者以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具体如表3 所示。“双主设计模式”各阶段设计流程如图1 所示[8]70-72。

图1 “双主设计模式”流程图

表3 “双主设计模式”角色和职责表

(二)“现代邮政英语”高新课程特征响应设计

在“双主设计模式”下,“现代邮政英语”课程重点强化发展阶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3 个维度5 个领域的设计,以响应高新课程特征要求。

1.注重教育阶段融合,满足多级学习需求

“现代邮政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选修课程,学习者跨越多年级,分处英语综合技能发展阶段或职业专门技能发展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习者成长特征,将两阶段进行融合,即以GE(General Education,通识课程)为基础开展学术英语教育,在培养学习者语言综合技能的同时,提升学习者的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生存能力。

2.注重学用阶段融合,实现学职平滑过渡

“现代邮政英语”课程以实现学习者教育阶段和行业阶段有机衔接,以学习者语言学习与学术研究、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为目的,培养学习者独立学习和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将英语语言知识与行业知识合二为一,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未来工作关联,使学习者熟悉国外现代邮政发展,拓展国际视野,掌握涉外技能。

3.注重学科专业融合,打造复合知识体系

“现代邮政英语”课程依托外国语言学、邮政工程、邮政管理等多专业、多学科,在课程设计上注重GE、EGAP、ESAP、现代信息技术、智慧物流等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使学习者在拥有较为深入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上,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增强学习者适应技术发展需要的能力和潜质。

4.注重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潜质

“现代邮政英语”课程以现代邮政技术为学术背景,以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GE 和EGAP教学为教学基础,以现代邮政学院办学优势为依托,借助现代邮政学院和人文学院教师在学术前沿科学研究的优势,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创新相结合,实现课程教学与科研实践的无缝衔接。

5.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提供多维教学平台

“现代邮政英语”课程线上建设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中的现代邮政英语教学资源,包括以课程各知识点为单元的开放式课件,以及为课程建设提供的丰富教学素材。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的重点是建设网络课程所需的教学材料,使用的主要载体是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北京邮电大学“爱课堂”);网络课程包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和答疑、测试等教学环节。

四、主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设计

“现代邮政英语”课程力求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要求,反映现代邮政学科专业先进成果,课程内容设计较多地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如表4 所示[8]3[9-10]。

表4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二)内容重点设计

作为一门学科交叉类课程,“现代邮政英语”课程内容设计主要有如下重点考虑。

1.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课程认真落实思政建设要求,每单元优先将邮政时事新闻融入导入板块,课间休息播放邮政短视频,课后布置包括国内邮政先进事迹、国际邮政科技进展等的英文素材作业,在网络平台上共享邮政题材影视材料,全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融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2.知识系统化和专业化

课程内容包括邮政历史、万国邮联、普遍服务、邮局、邮递员、客户服务、集邮、速递、现代物流、邮政技术和设备、邮政金融保险、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题材,涉及邮政工程、物流工程、邮政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使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全面。

3.学科的基础性与时效性相结合

最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知识要素构成专业学科的基础,但是邮政学科专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同时具备基础性和时效性,将传统基础理论、概念、原理,以及现代科技的新理念、新探索等都纳入教学,做到基础、传统、发展和新潮的有机结合。

4.内容按梯度设计,逐次过渡提升

课程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内容由一般行业常识到基础学科知识,再到专业知识,逐次递进、阶级提升,以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5.有针对性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包括简介、客户服务、包裹、仓储、运输及分发、采购、国际物流、供应链、信息管理等的现代物流是课程的重点、难点,课程在课时分配上应予以保障。

(三)教学样例

1.学时安排

包括课堂(共2 课时)、课间休息和课后阅读。

(1)课堂教学第一部分:1 课时,ReadingI Such a Simple Idea—The Story of the Postage Stamp,包括Lead in、Audiovisual、Reading I 等。(2)课间休息。播放两个思想政治教育视频,包括“《东方时空》聚焦世邮展”“《科技创新》纪念邮票”。(3)课堂教学第二部分:1 课时,Reading ⅡThe Philatelist’s Passion,包括Reading Ⅱ、Extended Practice、PartⅤProfessional Skills、Part ⅥGet to Know the Post、Part ⅦDo It Yourself 等。(4)课后阅读,包括快递企业TNT 介绍、“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PRC commemorative stamps”、邮政题材电影《鸿雁》赏析等。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描述“邮票”“集邮”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会一些词根为动词的派生词构词方法,学会一些重要的句型结构、短语,掌握一些区分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的方法。(2)教学难点:学会以学术英语的思维去充分了解邮票的发展历史,学会以学术英语角度掌握集邮业务的相关知识。

3.教学内容

采用单元教学设置方法,单元包括导入(PartⅠLead in)、视听(Part ⅡAudio-visual)、阅读(Part ⅢReading)、拓展练习(Part ⅣExtended Practice)、职业技能(PartⅤProfessional Skills)、邮政文化(Part ⅥGet to Know the Post)、单元总结(Part ⅦDo It Yourself)等板块。

(1)PartⅠLead in: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出讨论话题,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习者对单元主题进行初步了解,该板块既是整个单元内容的导入,又作为听说训练的热身。本单元通过《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特别邮票(Antiepidemic Stamps)图片新闻导入,引导学习者对本单元Postage Stamp 和Philately 主题进行了解。

(2)Part ⅡAudio-visual:通过视听材料训练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包括泛听和精听,顺序上泛听在先、精听在后,以训练学习者正确的听力理解策略,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先理解材料大意,再精听单词。设置“Why Stamps were Invented”和“Stamps—An American Journey”两个视频,在训练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的同时,将邮票起源和邮票内涵等知识进行输入。

(3)Part ⅢReading:包括ReadingISuch a Simple Idea—The Storyofthe Postage Stamp 和ReadingⅡThe Philatelist’s Passion,设计为1 课时阅读材料及相关练习题,阅读材料设计课前阅读题,同时还设计课后练习。其中课前阅读题主要从语篇角度进行设计,内容包括篇章填空、段落大意等题型,以训练学习者对语篇的把握;课后练习主要训练学习者对重点词汇和结构的掌握,练习中的句子绝大部分围绕邮政行业英语进行。

(4)Part ⅣExtendedPractice: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生动有趣的练习,进一步拓展学习者对相关单元邮政词汇、术语的学习,同时开阔学习者的眼界,加深学习者对单元主题的了解。包括“The following are the names of philatelic products.”和“Please put each of them in the proper positions below its picture.”两组任务。

(5)Part ⅤProfessional Skills:该板块包括邮政行业办理国际业务、处理国际邮件等所必备的现代邮政相关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将学习者置于较为真实的行业环境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业英语技能训练,培养他们处理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有“The following are short dialogues taking place in the post office.”等三组任务。

(6)Part ⅥGet to Know the Post:主要介绍黑便士邮票(Penny Black)邮政行业相关文化常识,在提高学习者英语语言水平、邮政英语水平的同时,提升和加强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企业文化内涵。

(7)Part ⅦDo It Yourself:通过学习者自己对所学单元邮政术语的回顾和总结,掌握邮政术语中英文表达形式,同时锻炼总结和归纳能力。设计有“Find the English equivalents of the followingChinesefromthisunit.”一组任务。当有富余课堂时间时,教师带领学习者阅读“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PRC commemorative stamps to be issued on October 1”,同时开展包含爱国思想、彰显主权的邮政香港纪念邮品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教学方法

(一)设计原则

教学方法革新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核心,“现代邮政英语”课程以强调真实性为教学方法设计原则,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培养学习者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尊重和继承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探究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以学习者素质和能力发展为出发点,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课程内容有用、有效、有趣,受学习者欢迎,满足学习者需求。

(二)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包括教师讲授、分组讨论、课外活动等,注重发挥邮电高校的信息化优势和学习者专业长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基于北京邮电大学自主开发的“爱课堂”网络辅助教学,吸引学习者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地融入大量互联网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影视资源。教学中注重教与学有机结合,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尊重学习者已学的邮政工程、物流工程专业知识,做好与已学专业课的对接;尊重学习者成长特征,注重对学习者的任务型练习,让学习者结合在学专业课程所教授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使学习者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用已知去解决未知。

(三)教学方法

采用“双主设计模式”的课程以任务型驱动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法,教学中以设定任务为主线,递进式地开展教学:首先设定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ESAP专业知识;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使学习者掌握ESAP 知识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过程中须注意对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过程评价。

“现代邮政英语”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在实操中采用单元教学,每个单元都包括导入、视听、阅读、拓展练习、职业技能、邮政文化、单元总结等板块[8]6-7,如图2 所示。

图2 板块内容、方法和目标图

六、评价方式及教学团队建设

在评价方式设计上,“现代邮政英语”课程结合教学方法,围绕理解、整合、评述、利用信息的学术素养和技能素质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习者在使用中发展现代邮政英语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基于上述原则,课程秉承动态评价和以评促学的评价理念,合理处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尤其关注学习者语言的动态发展过程。评价完成后,让学习者根据各种方式提出的意见进行思考及自我修改和调整,真正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落实到具体方式上,课程评价包括教授者评价、学习者互评、学习者自评,覆盖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具体如表5 所示。

表5 课程评价表

教授者角色是ESP 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3]90,在现阶段ESAP 课程教学中,教授者角色的定位应以信息提供者或输入者(information provider/input)为主、顾问或助手(teacher as a facilitator/consultant)为辅。在ESAP 课程教学中,教授者应适应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强化《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对教师发展要求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培育。

(一)建立团队运行机制

针对“现代邮政英语”课程的学术英语属性和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特点,教学团队将以学习者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开展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设计,将应试转化为应用,提高学习者ESAP 学习能力、策略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探索“双师”教育模式

结合现代邮政行业特点,“现代邮政英语”课程探索实施“双师模式”,主要由人文学院专任教师、现代邮政英语学院及来自国际物流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构成,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作为校企合作平台,并以此模式为基础设计、开发和实施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三)打造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团队结合北京邮电大学高新课程要求优化教学评估体系,强调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特别是针对学术英语多媒体课堂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制定可实施的评估细则,力求评估全面、客观、科学和准确。

(四)优化教师教学环境

课程教学设计适用于学术英语教学和自主学习的语言实验室,以邮电高校完善的网络课程和网上学习辅导资源为基础,创建多元的教学环境,为教授者和学习者构建立体化的网络学术英语教学环境,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能力。

课程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满足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需求,邮电高校应增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特别是与专业直接相关的专用学术英语课程。专用学术英语课程宜采用以教授者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双主设计模式”;在高新课程特征响应设计上,应注重教育阶段融合、学用阶段融合、学科专业融合、科技教学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可采用以任务型驱动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法,注意发挥邮电高校的信息化优势和学习者专业长处,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多元化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北京邮电大学开设的高新课程“现代邮政英语”结合我国邮电高校英语教学实际,以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为理念,以科教融合、理工融合、工文渗透、专业交叉为原则,在专门用途英语本土化应用和实证性研究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但现阶段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国外系统完善的ESP 教学仍然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邮电高校应进行更加完善的专门用途英语本体理论及其实证研究,在本体教学课程理论、需求分析和测试、语料库、教学策略、课程设计、篇章分析等领域也有诸多工作要做。

猜你喜欢

邮政学习者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融合》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阳高京杏 邮政极速鲜专供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浅议邮政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