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支干线工程(桂林—衡阳)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QHSE管理优化创新与实践
2022-10-18杨涛宁欢佟小强
杨涛 宁欢 佟小强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支干线项目部,广西 桂林 541002)
0 引言
广西支干线工程(桂林—衡阳)为国家管网新气管道公司负责管理的长输管道建设项目,是国家管网集团2019年组建后按照管网标准实施的第一个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管道全长463km,管径813mm,材质L485M,设计压力10MPa,共设站场3座、线路截断阀室23座。该长输管道途径湖南衡阳市衡南县、祁东县,永州市祁阳县、零陵区、东安县;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兴安县、灵川县、临桂区。该工程沿线水域大中型穿跨越29处(其中盾构隧道2处,悬索跨越2处,桁架跨越1处),山岭隧道1处,定向钻穿越山体1处,铁路穿越20处,高速穿越17处,国、省道穿越22处。沿线水网密布、山区丘陵地段坡陡沟深,地形地貌复杂,涉及河流定向钻、湘江盾构、隧道穿越、大开挖等多种穿跨越方式,施工工艺复杂,对现场QHSE风险管控要求高。
该项目总承包商涉及中石油、中石化等设计、施工、检测单位,各参建单位分别制定了自己的QHSE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差别,国家管网的QHSE管理体系与各参建承包商的体系衔接性差,有些规定之间甚至存在冲突,导致项目初期现场的QHSE管理运行成本高、实施效果差。本文针对广西支干线工程前期QHSE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旨在全面提升该项目的QHSE管理水平。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广西支干线工程(桂林—衡阳)实行“公司—广西支干线项目部—项目分部—监理—承包商”5级管理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1.2 工程特点及难点
图1 QHSE管理组织机构图
广西支干线工程(桂林—衡阳)管道建设项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点多。沿线湖南、广西境内气候条件复杂,雨季时间长,工程施工可用工期短。设计采用的穿跨越方式涵盖目前所有主流方式:定向钻穿越、悬索跨越、盾构隧道、钻爆隧道、顶管穿越和大开挖等。项目管理系统采用管网集团组织开发的PIM系统,系统尚处于开发试用期,项目开工建设前期较长时间内处于边开发边调试的状态,有关施工和质量数据的采集与上传、系统的使用等需要磨合。部分监理、无损检测和施工/EPC承包商第一次承担管网项目,部分项目部和承包商的管理人员对管网工程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及要求等的全面理解、掌握和执行存在适应期,需要加强理念宣讲和制度宣贯。工程难点可概括为4个方面:甲方项目部QHSE管理人员不足;参建承包商众多,施工标准不完全统一,协调管理难度大;有效施工工期紧张;参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2 项目QHSE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QHSE管理体系认识、落实不到位
2021年7月开工前,项目部结合国家管网和新气管道公司QHSE体系框架,制定了符合项目部实际的QHSE管理体系。2021年10月,项目部接受国家管网集团公司QHSE审核组的全面检查,结合问题及建议组织修订完善了项目部的QHSE管理体系。通过建立QHSE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长输管道建设在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管理水平,但QHSE管理体系在现场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彻底执行,未能与其他管理制度有效衔接,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1],主要表现在:各参建承包商领导决策层对QHSE管理理念认识不到位或重视程度不够,员工对Q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理解不清,实施过程中重文件记录的痕迹管理而轻现场实际应用、项目部QHSE制度与其他制度衔接性不足等。各项体系制度要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QHSE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未达到预期效果。
2.2 奖惩考核机制实施效果不佳
2021年7月工程开工后,项目部制定了《国家管网新气管道公司广西支干线项目部承包商QHSE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承包商考核的范围、考核周期、考核标准、各部门职责、考核管理流程等。但在现场实施过程中发现,在每月的现场检查和月度考核通报上,承包商对考核问题和结果都承诺认真整改,但各类“低老坏”(现场标准低、设备设施陈旧老化、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问题仍然重复出现,如机组临时用电配电箱配置不达标、气瓶安全附件缺失、吊带破损等问题屡查屡犯。虽然承包商加大了对现场机组的管理力度,业主项目部在两次月度通报中进行了违约处罚,但总体效果不佳。
2.3 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实际到位情况与HSE合同文件要求差距较大,现场多次检查中发现,承包商项目部和现场机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或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满足现场履职的要求。例如,许多标段承包商项目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仅有2~3人,与招标文件中7人以上的要求相差较大,很多现场安全员长输管道经验不足,对现场安全专业技术风险的识别能力较弱。同时,资料多、会议多、检查多的“三多状态”使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把较多精力用于应付资料会议和检查工作,而安全管理人员真正到现场一线巡检的时间不足,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2]。
2.4 安全技术交底,培训流于形式
各承包商项目部管理者能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长期、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往往根据上级的文件通知要求采取阶段性、短期的零散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效果缺乏系统性。一线机组操作者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流动性大,自觉接受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现场检查中发现,各承包商机组普遍存在每日安全交底中的风险识别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代签字、风险防控措施不全等问题。一线机组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较低,即使强制培训,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现场各类培训普遍流于形式,不能满足培训要求。
2.5 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有效落实,现场安全投入不足
项目部及部分承包商认为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应由安全管理人员履职[3]。项目部及各级承包商制定发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走样,仅依赖严格的QHSE管理制度实施各项管理活动,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基层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自从组建国家管网集团后,大规模的长输管道建设项目造成各种施工资源紧张,且施工现场机组大部分是业务外包队伍,存在进场设备设施普遍陈旧、各种检验检测仪器超期使用、劳动防护条件欠佳等问题,安全投入普遍不足。
3 QHSE管理改进措施
3.1 持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的最新要求,统筹推进全员安全意识提升与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从严从实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和“三管三必须”直线责任,建立了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全链条落实的制度保障机制,修订发布了《国家管网新气管道公司广西支干线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支干线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并辅以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提高全体参建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
3.2 强化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治理
危险源辨识的重点是全面识别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与死角。基于此,项目部成立了风险辨识评价领导小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按危险程度分级管控,形成了“承包商—监理—项目部”三级风险识别评价的组织架构[4]。首先,各承包商组织各机组开展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形成现场各施工点的风险识别清单;其次,各项目分部联合监理开展相应标段的风险识别,进一步完善承包商上报的各施工点风险识别清单;最后,业主项目部组织相关专业骨干人员对危险性大的作业点开展全面排查,综合运用现场排查法、专家经验法、安全检查表法等多种形式,最终形成《广西支干线工程十项风险识别管控清单》和《2021年工程建设主要风险承包点》,并根据现场施工进展动态更新管理。
项目部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及时排查治理各类隐患,狠抓现场隐患整改工作,始终保证风险隐患处于受控状态。同时,从源头上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严格组织整改上级提出的405项质量安全问题和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隐患,认真分析查找问题根本原因、查漏补缺,完善HSE管理薄弱环节,广西支干线工程建设QHSE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3.3 有效开展全员QHSE体系及安全技术教育培训
按照新安全生产法“三管三必须”的原则修订项目部的岗位HSE职责,明确责任范围和责任内容,完善了QHSE管理体系。不断强化全要素、全过程管理,组织开展了QHSE管理体系审核和宣贯,Q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采取的是全面培训、自下而上、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强制推行的模式[5],采取体系审核、宣传培训、学习研讨、重点岗位试点、持续改进等措施,帮助员工树立体系管理思维,目前项目部的QHSE体系运行已进入正常化轨道。
针对项目现场如入场安全培训、岗位安全培训、安全交底、班前喊话等培训活动流于形式的突出问题,项目部以编制的“应知应会”手册为载体,重点提升员工风险识别能力、安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各参建承包商管理人员优化安全培训矩阵,编制符合实际且具有针对性的承包商、项目部两级QHSE培训计划,通过工程例会、现场交底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员工尤其是现场“一长三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同时,对承包商关键人员、特殊工种开展专项培训和能力验证,严把人员入场关。2021年项目部组织承包商开展了安全环保、水土保持、直接作业专项交底培训6次,培训人员数量达500余人次。
3.4 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针对现场长期、反复存在的“低老坏”问题,项目部从承包商存在的共性问题出发,狠抓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分别在湖南衡阳耒水定向钻和广西兴安XA106号桩选择两个试点,开展固定场所和线路现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并组织各承包商主要管理人员到现场观摩,提出符合广西支干线工程实际的标准化现场意见和建议。根据试点效果编制发布《广西支干线工程标准化现场施工方案》,形成统一的标准并全面推广。通过两处试点,树立标杆、以点带面,进一步减少了现场“低老坏”问题。目前,标准化现场实施方案在固定场所和线路施工点全面有序铺开。
3.5 创新QHSE监督方式,提升监管效果
项目部持续加强安全监督队伍能力建设,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责任,打造了一支“懂业务、精管理、讲原则、听指挥、敢碰硬、善协调”的安全管理队伍。在每月的承包商QHSE监督检查中,通过抽调项目部专业骨干、监理专业骨干,动态组成每月的质量安全检查小组,对全线开展全面的质量安全环保监督检查,并在月度工程例会上通报发现的典型问题和好的经验做法。项目部创新性采取的监督方式如下:
(1)有效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将各标段承包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监理的重要依据,及时清退专业素质差、责任心不强的监理人员。
(2)充分运用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依托项目智能化管道建设,提升QHSE管理可视化、信息化水平,实现了施工重要节点及时跟进、关键工序实时监督的良好效果。
(3)从项目部工程、安全部门抽调专业骨干分别在4个项目分部开展驻点督查,加强现场监管,实现了督导和帮扶的双重目的。
(4)借助管网监督中心、质量监督站和新气管道质量安全监督分中心的专业力量,在现场督查中分析问题深层次原因,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措施建议。
4 结语
针对广西支干线工程(桂林—衡阳)现场QHSE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项目实际,从QHSE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持续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优化现场监督检查模式、开展现场标准化建设试点等方面加强管理,QHSE管理实现了管理流程化、流程清单化、清单表单化。通过强化责任落实,使项目的QHSE各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在2021年国家管网工程部和国家管网QHSE体系审核小组的两次检查中:焊接一次合格率由开工前期的95.8%提升至目前的98.1%,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实现了“零缺陷、零伤害、零事故、零污染、零感染”的目标,完成了240km的焊接任务,超额完成集团公司年度焊接工作考核指标,圆满实现了项目部2021年各项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