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3D-FSE-CUBE序列诊断踝关节软骨损伤观察*

2022-10-18殷书泰梁凯轶陈芙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符合率踝关节软骨

殷书泰 梁凯轶 陈芙蓉 张 铭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上海市卫健委智慧影像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800)

踝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合力中枢,是临床易发生损伤的常见部位,踝关节软骨损伤就是其中一种,多发生于进行无防护的较高强度运动的人群中,一般是由于剧烈运动导致踝关节过度跖屈、背伸、内外翻,进而出现剧烈疼痛、活动障碍限、关节轻度肿胀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并发踝关节游离体,给患者生活带来巨大影响[1-2]。因此早期诊断对于踝关节软骨损伤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诊断方法,能通过磁体系统、谱仪系统和电子计算机图像重建系统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扫描,如三维快速自旋回波CUBE(3D-FSE-CUBE)序列、二维序列等[3-4],由于其具有高分辨率、成像清晰、无创等特点,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诊断中[5],但据相关数据表明常规二维序列具有较大的层厚和层间距,其在诊断踝关节软骨缺损时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需要借助关节镜检查才能确诊;而3D-FSE-CUBE是目前新起的三维MRI扫描序列,能够直接观察踝关节复杂解剖结构,具有薄层、无间隔等特点[6-7],但临床上3D-FSE-CUBE对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文献及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为探究磁共振3D-FSE-CUBE序列在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我院对96例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接受的96例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15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5.64±5.03)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骨科中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标准[8];有明确外伤史,且均完成3D-FSE-CUBE序列与常规二维序列扫描;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因病理原因导致的软骨损伤;恶性肿瘤;合并其他关节软骨损伤;有踝关节骨折史;临床资料缺失或中途失访者。

1.2 检查方法

1.2.1 常规二维序列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关节自然摆放,脚踝呈放松体位,采用联影uMR780 3.0磁共振仪进行MR成像及8通道关节表面线图对患者进行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二维序列参数设置如下:重复时间TR为2100ms,回波时间TE为32ms,层厚为3~5mm,矩阵为256 mm×256mm,视野为180mm,回波链数为6,带宽为170 kHZ,激励次数为1.2,序列总扫描时间为7min26s。

1.2.2 3D-FSE-CUBE序列扫描 操作同二维序列扫描,参数设置为:重复时间TR为1400 ms,回波时间TE为230ms,层厚为0.76mm,矩阵为256mm×256mm,视野为180mm,回波链数为100,带宽为420kHZ,激励次数为2,序列扫描时间为5min19s。

1.2.3 图像处理 扫描完成后将原始图像进行横断位、冠状位的多平面重建,将图像数据传送至uMR s-150工作站计算两种序列诊断软骨损伤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

1.3 观察内容及标准整理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关节镜为金标准根据病灶位置大小等形态学数据分为踝关节不稳(n=54例)与距骨软骨损伤(n=42例),比较两组序列扫描在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探讨其诊断价值;由2名医师根据边缘清晰度、模糊程度、运动伪影等方面评估两种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

关节镜标准[9]:踝关节不稳表现为冠状位上多位于距骨内侧,以关节软骨瓣状损伤或软骨下骨暴露为主;距骨软骨损伤表现为T2加权像上线性高信号影,伴有明显骨髓水肿影,且病灶多发生于距骨内侧肩部中间或稍偏后及外侧肩部。

图像质量标准[10]:图像质量差,边缘不清晰,严重模糊,有大量运动伪影,记1分;图像质量一般,边缘不清晰,较模糊,有明显运动伪影,记2分;图像质量良好,边缘略清晰,较模糊,有少量运动伪影,记3分;图像质量优质,边缘清晰,无运动伪影,记4分,最终结果以平均值为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收集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序列扫描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比较3D-FSE-CUBE序列在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二维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5、3.923,P<0.05),见表1。

表1 两种序列扫描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比较[n(%)]

2.2 两种序列扫描图像质量比较3D-FSE-CUBE序列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二维序列(P<0.05),见表2。

表2 两种序列扫描图像质量比较(分)

2.3 3D-FSE-CUBE序列图像表现踝关节软骨损伤图像中可见边缘毛躁,内部信号分布不均,软骨厚度不一,骨质信号异常,且伴有明显关节腔积液,见图1~图3。

图1 患者,女59岁,图中可见关节面软骨边缘毛操,内部信号分布不均,伴有明显的关节腔积液:图2 患者男,33岁,图中可见软骨边缘毛躁,软骨厚度不一,关节腔内可见积液:图3 患者男,28岁,软骨边缘毛操,内信号不均,可见关节腔积液,局部骨髓水肿。

3 讨 论

踝关节软骨损伤作为创伤性骨关节炎中的一种,一般是由于外部作用力导致踝关节创伤,使患者出现关节活动度降低、水肿疼痛等症状,针对该类患者若不及时进行正常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加重患者疼痛,加速软骨损伤,严重时还可并发骨赘形成、滑膜炎、腱鞘炎等并发症,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压力[11],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因此尽早进行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重中之重,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骨扫描、X线、CT、磁共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关节镜等,但由于踝关节结构复杂,关节面多,韧带数目多,使得X线及CT不能直观地显示隐匿部位的韧带损伤,导致临床可能会低估其损伤程度,导致患者发展慢性骨关节痛[12]。MRI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用于临床,其作为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更能精确的显示出人体任意断面的解剖结构,如脊髓、脑干、后颅窝等,具有高分辨率、无骨性伪影、无放射性等优势,目前已广泛用于各种病变诊断中。

据相关研究显示MRI能清晰显示踝关节骨结构、关节面软骨、韧带等部位,其中3D-FSE-CUBE作为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3D及并行成像技术,能通过各向同性三维信息以宽回波链采集病理信息,目前已广泛用于骨关节、脊柱、血管成像疾病诊断中[13-14],但其在踝关节软骨损伤的文献较少。为此,本研究将其用于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经结果发现3D-FSE-CUBE序列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二维序列,且图像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二维序列,表明磁共振3D-FSE-CUBE序列用于踝关节软骨损伤中,其诊断价值更高,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软骨损伤深度及踝关节韧带形态,还能直接判断韧带损伤情况及严重程度,相较于常规二维序列来说,图像质量也更清晰,分析原因可能是磁共振3D-FSE-CUBE序列具有高分辨率、各向同性、无间隔容积成像、回波链采集等特点,能一次性采集多个回波,从而获得无间隔的连续薄层图像,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模糊效应,获得较高的信噪比;此外,常规MRI扫描层厚大多为3~5mm,加上踝关节韧带较细小,可能会导致图像出现部分容积效应,使正常关节软骨出现损伤的假象,进而引起漏诊及误诊;而3D-FSE-CUBE序列层厚薄,能进行多方位薄层重建,全面显示踝关节韧带起止点、形态、走形等情况,不仅能避免了常规二维序列的缺点,还能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符合率。但由于3D-FSE-CUBE序列扫描时间较长,会导致患者顺应性下降,出现运动伪影,影响图像质量[15-16],因此在进行3D-FSE-CUBE序列扫描前可提前告知患者相关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取得患者配合。

综上所述,3D-FSE-CUBE序列能清晰显示踝关节软骨损伤形态学改变,其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较高,图像质量更清晰,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可作为踝关节软骨损伤早期诊治的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符合率踝关节软骨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SOX9在SD大鼠胚胎发育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崴脚可不是小事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