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铅山县为例

2022-10-18李玉玲

商展经济 2022年19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旅游业旅游

李玉玲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403)

1 引言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富民强的基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依据当地的特色与资源,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寻求地方特色和市场需求的统一,突出重点,让资源特色经济引领县域经济整体发展。乡村旅游是以当地乡村资源和风俗文化为基础所产生的一种生态休闲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方式。近年来,为响应国家战略部署,铅山县政府根据当地的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坚持“以城市旅游为核心、以重点景区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基础”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用独特思路引领全县旅游发展,不断补齐各个旅游区域的短板,激发全县旅游产业活力,致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域乡村旅游格局。铅山县打造了“河口古镇—葛仙山—武夷山—石塘—鹅湖书院”旅游环线,串联带动乡镇乡村旅游点,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一镇一景、错位互补”的全域化旅游发展格局。地方特色乡村旅游成为铅山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 案例概况

2.1 铅山县简介

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县城所在地河口镇,是江西省四大名镇之一。铅山县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现居人口约50万,全县一共有18个乡镇,其中包含两个少数民族乡。铅山县的地名由来据《今县释名》记载:“有铅山,在县西,产铅铜及青绿,唐有铅山场,南唐因置县。”铅山县自明清时期以来,商业发达,各路商贾纷纷来此进行商业竞逐。铅山县一直都是历史文化名镇,曾被评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和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家县。

2.2 铅山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铅山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成功创建葛仙山、鹅湖书院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5A级、2个4A级、13个3A级乡村旅游点,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录,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旅游收入逐年增加。乡村旅游已成为铅山县新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1%、3.2%;2020年全县一共迎来国内外游客811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6.0%,旅游综合收入达70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7.1%;2021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499.78万人次,增长了40.7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984亿元,增长16.28%。

2.3 铅山县乡村旅游业发展优势分析

2.3.1 政府政策扶持

铅山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方案,如老城区及信江河两岸的改造规划,河口明清古街和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等,铅山县全域旅游的发展规划体系不断完善。铅山县全域旅游的初期发展格局是以城市旅游为重点、旅游景区为支撑、乡村旅游为辅助。铅山县致力于将旅游业打造成当地战略性重要支柱产业,努力建设全国旅游强县。为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铅山县政府每年安排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一亿元;投放资金200万元,通过发放5万张面额为40元的旅游消费卡(券)等方式组织开展促进旅游消费活动。2021年,铅山县政府为有效克服新冠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文旅消费,向社会限时发放了2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引导带动全县文旅消费;县政府支持全县4A级景区制定相关门票优惠和团队返利政策,支持景区通过举办推介会、文化旅游节、媒体投放、上饶旅游App和线下活动等多种营销形式活跃文旅市场。

2.3.2 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

铅山县拥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有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的鹅湖书院,有江西四大古镇之一的河口镇,有千年道教名山葛仙山,有文人雅士辛弃疾、蒋士铨,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石塘镇等。铅山县依托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抓住乡土文化淳朴、生态环境优美、是江西首个世界双遗产地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稼轩乡岩前村以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寓居在此十二年为契机,大力打造辛弃疾文化和研学游,打造以田园为主的景点,于2019年成功入选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铅山县正在挖掘一些特色文化资源,如茶文化、纸文化、词文化与铜文化等,讲好费宏、辛弃疾等人的文化故事;深入挖掘太源、天柱山、篁碧等“清凉资源”、民俗资源,推出避暑度假和畲族民俗体验等一系列旅游体验产品;因地制宜打造仙山岭、虹桥上、叫岩等独特乡村旅游景点。

2.3.3 旅游交通条件便利

铅山县自古有“八省通衢”的美称,交通条件便利。县城至上武高速互通连接线、上饶经济开发区至铅山县城快速通道、河口至永平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车让铅山县实现了10分钟上高速,30分钟到三清山机场,40分钟到达上饶高铁站的交通区位优势。铅山县城西汽车站和8个高标准的农村客运站,让乡镇通车率达100%;投资建设的公路已通车至各个乡村旅游景点,如鹅湖书院大道、石塘至柏畈、车盘至北武夷等旅游公路已建成通车;永平至葛仙山、鹅湖书院景区的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县城至葛仙村度假区的旅游公路也已通车,等等。一条条通车的城乡公路,打开了铅山县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大门。

3 乡村旅游对铅山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3.1 乡村旅游业助力铅山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由表1可以得知,2018—2021年铅山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18—2020年,铅山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更慢,2019年、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6%、5.74%,2021年前三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67%;2019年、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74%、8.10%,2021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2.16%。这些数据变化说明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速。2018—2020年铅山县城乡收入比不断缩小,由2018年的2.04:1缩小至2019年的2.01:1,2020年的城乡收入比甚至缩小到了1.97:1,这说明铅山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下降、城乡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表1 2018—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的一半,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铅山县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旅游景点建设工程项目如葛仙村二期、武夷山康养项目、明清古街保护性开发等带动了城乡居民就业,为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如建设千亩有机蔬菜基地、发展田园观光旅游、蔬菜科普基地等若干特色产业,实现农旅结合,为居民收入增加提供了新动能。全县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有利因素。

3.2 乡村旅游业促进居民就业创业

近几年,铅山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是以城市旅游为重点、以重点景区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辅助。铅山县以全新思路引领全县旅游发展,逐渐补齐各个旅游区域的短板、激发全县旅游产业活力,致力于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全域乡村旅游格局。2021年前三季度,全县共迎来全国各地游客684.63万人次,同比增长24.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19%。铅山县乡村旅游发展渐入佳境,带动居民就业创业,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部分外出务工居民选择返乡就业,在外务工人员逐渐减少。2018年铅山县总体就业人数277548人,比同期增长1.4%。2018年铅山县城镇就业人员新增加50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5978人,比去年新增了3654人。2019年城镇就业人数比2018年增加6.89%,城镇就业人数上升。2021年前三季度铅山县本地非农务工人数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4.34%,本地非农自营增加6.25%,城乡居民就业更加稳定。

3.3 乡村旅游业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河红茶是最早出口西方的中国茶,其原产地是铅山县河口镇。明清时期,河红茶曾是明清茶名片上最耀眼的金斑银线,“河口茶市通天下,河红帮茶师遍中国”,说的就是河口茶市的兴盛景象。河红茶曾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但是近几十年来,河红茶被市场遗忘了。河口古镇是万里茶道的起点,被誉为“万里茶道第一镇”,为振兴河红茶产业,铅山县将乡村旅游业与河红茶产业相结合,着力打造“河红”品牌。

近年来,铅山县每年举办一次河红茶文化旅游节,选址武夷山镇,谋求“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结合”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武夷山镇是河红茶的主要产区,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构建了优质茶叶种植区、茶旅休闲观光区、集散中心服务区、茶树园观赏区的“四区”空间旅游产业格局。每年的河红茶文旅节是茶事盛会,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购物,增强了河红茶的知名度,推动了河红茶的发展,使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打开了全国更多的市场。

除了武夷山镇的茶旅融合发展之外,葛仙村度假区有一座道教名山葛仙山,山顶上有一片茶园,每年春季采茶之际,葛仙村度假区的工作人员都会制作美味可口的道茶,用来给游客品尝和购买。葛仙村度假区从2020年5月对外试营业开始,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催生了超高人气,成为江西文旅产业的新地标。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葛仙村试营业首月的游客量就达8万人次;2020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葛仙村8天共接待游客量超10万人次;2021年春节十天游客量超22万人次。这些数字超过了江西省大部分国家4A级甚至5A级旅游景区的游客量。我国茶文化与道教有着深远的历史联系,葛仙山是古代道教名山,加上葛仙村度假区强大的客流量,我们可以深入挖掘道茶文化,与河口镇的旅游业有机融合发展,提高茶旅产业的协同合作,实现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业扎根于农村,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让农产品省略了流通运输环节,直接面向消费者,及时解决了铅山县一些地区农产品购销不畅的难题。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铅山县的农产品进行了推广,增加了销量和销售渠道,如铅山县的红芽芋,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优点,与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打开了全国更大的市场。

3.4 乡村旅游业改善农村经济环境

铅山县岩前村属边远山区,是“十三五”省定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自从岩前村定下创建乡村旅游5A级项目后,在江西省旅游集团的帮扶下,一共投入了约2000万元资金打造岩前特色旅游。岩前村拆除了危房,修缮了村史馆,建设了排水设施,安装了路灯,修建了一条柏油马路,连通了岩前和外界,家家户户门前都新修了水泥路,现在全村全部覆盖无线Wi-Fi。岩前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贫困村”的帽子也被岩前村的人民抛在昨天、抛到身后。

乡村旅游业让原本贫困的岩前村改头换面,农村的环境和设施不仅得到了改善,而且村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岩前村通过与江西省旅游集团旗下子公司铅山县稼轩乡岩前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合作,流转山林土地种植有机茶叶,村委会从中收取山林流转费用每亩300元,2017年流转245亩,获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3680元;2018年流转200亩,获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2018年新修建一个蕊云山庄,承包给村民经营,村委会从中收取每个游客5元的管理费用,2018年蕊云山庄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达10万元;同时租用外出务工人员房屋改造升级民宿100间,村委会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乡村旅游让岩前村的村民摆脱了贫困,富裕了起来,同时也促进了铅山县乡村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发挥乡村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提升乡村旅游边际效益,乡村旅游具有强大的融合性,乡村旅游与第一产业结合,撬动第二、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条延伸,一二三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从而提升了整个县域的经济实力。

本文通过分析铅山县乡村旅游业对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及产业融合发展等拉动经济发展的表现进行研究,得知乡村旅游业确实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正在快速发展,各地区应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关注,以便加快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旅游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