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研究
2022-10-18胡丽亚
□文/胡丽亚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十四五”规划要求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本文以政府资金视角对中国社会保障支出额加以划分,并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利用有关统计资料,对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将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与GDP 的比例作为社会保障水平指数进行衡量,对社会保障支出总量加以划分,然后运用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式,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在总体上稳定提高,已由不适度慢慢向适度转变。
前言
(一)研究背景。“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对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进行完善,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对社会保障的“保障适度”的基本原则。保障适度的意思就是说社会保障水平要恰到好处,这个保障水平不能高、也不能低。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国民经济、社会以及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随着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也日益提升,不过在实际领域,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管理不完善的问题,而中国社会保障适度发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利用文献调查和实证研究,对中国近10 年以来的社会保障水平加以衡量,从而对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做出评估,测定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否符合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保障的保障适度的要求。
(三)文献综述
1、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丰富的文献研究。穆怀中教授根据人口构成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总结出了中国社会保障负担系数模型和中国劳动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分配系数模型,从而给出了中国社会保障水平评定模式。此后研究者主要遵循穆教授所提供的中国社会保障水平评定模式。学者周明和张鑫武等在中国社会保障水平评定模式的基础上,在评价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时,通过多种指标对其加以综合衡量与评估。苗艳梅教授提出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指标应该分为:社会保障对社会问题的覆盖程度、社会保障对社会成员的涵盖程度和社会保障转移与给付水平,并从这三种指标出发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加以综合分析。张庆霖和郭嘉仪通过中国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水平和中国社会保障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两个指标,对中国1978~2010 年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衡量,并分别从中国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与物价比较、与国际比较三种视角,对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作出了评估。
一些学者对社会保障适度的概念作了相关阐述。高利平认为社会保障水平在客观上是存在一个“适度”的区域的,具体来说,就是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或者社会保障水平过低,都会对社会保障体制及其本身机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衡量并界定社会保障水平,对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形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刘亚纬则认为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是指社会保障费用水平要在能保证城乡居民基本生存水平和劳动积极性的基础上,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王元月提出从相对概念上讲,社会保障水平就是指相应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费用的多少。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是指社会保障支付水平在保证公民基本生存和劳动积极性的基础上,可以合理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王林林认为适度性社会保障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并指出从宏观上讲,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标准主要是: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有利于经济发展;既使得社会公平发展,又注重调动社会积极性因素;既可以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又能调动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与自觉性;等等。穆怀中从“生活平等”和“劳动公平”两个维度视角,深入研究社会保障体制构建的“保证合理”规范问题,指出了生活平等是“保证适当”下限标准,劳动公平是“保证适当”的限制指标。
还有不少专家及学者在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效果。陈元刚教授指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保障项目的完善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的标准;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决定着农村社会保障的范围。杨翠迎和何文炯利用实证研究的成果系统分析了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适应性关联关系,并利用构建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系数的模型阐述了政府控制下城市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提高和推进了农村城市社会保障体制建立步伐的观点。
2、文献评述。通过对前人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学者对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指标、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社会效应、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进行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实证研究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十年以来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衡量与评估,对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进行研究。首先以政府资金的视角对中国社会保障支出额加以划分,结合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利用中国2007~2019 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及有关统计资料,将我国社会保障支付总量占GDP 的比例作为衡量指标,以此来衡量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首先对中国社会保障支付总量加以划分,然后运用水平测定模式,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加以分析,并按照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上下线测定模式和中国社会保障条例所规定的水平上下线值,对“适度”区间加以简要测定和解析,得出相关结论。
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文献加以梳理与总结,以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理论性指导作用。(2)定量分析法。本文搜集了大量的统计资料,梳理2007 年至2019 年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通过定量研究方式,就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来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状况是什么样的,从而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做出系统的分析与评估。
(五)数据来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
一、社会保障水平相关概念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涵义。一般来说,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在某个时间里一个国家或区域内所有社会成员获得社会保障的水平程度,它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政府为其公众利益所提供的社会保障程度与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含义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进行解读。在微观层面上,社会保障水平就是指社会成员获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水平。如果我们从财政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水平也就是社会保障费用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率。在宏观层面上,社会保障水平就是指我们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总量占我们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它体现的是一国或区域内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社会保障总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这一指数可以精确地体现一国或区域经济实力的大致情况,并且在作全球或区域对比时有着很大的可比性,于是学术界普遍使用这一指数。
(二)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涵义。一切物质都是质和量的相对统一,社会保障水平也不是特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保障水平又是一个质和量相对统一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保障水平的实质就是指社会保障水平要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保证公众的基本生存权利,也要激发公众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那么,从本质属性上剖析,就是体现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社会保障所具有的份额大小。
反映事物质和量对立而统一的概念是“度”,所以度就是指规定事情具有自身性质的限制。社会保障水平的“度”是指维持社会保障水平质的量的界限和幅度,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多大程度内同时保证公众的基本生存和鼓励公众积极劳务,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地、持久地蓬勃发展。如果社会保障水平的“度”超出了这种界限,那么将会对公众的劳动积极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以至于会影响社会保障水平。
对社会保障发展水平适度性的具体衡量准则,是指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必须要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各个方面的能力相适应。但不是说社会保障的水平越高,对我们来说就是越有利的。简单解释一下,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主要是取决于国家的收入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增长。进一步说,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那么,这样的社会保障水平即使很高,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总地来说,我们所致力于研究和倡导的应当是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
二、社会保障水平现状分析
(一)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目前的衡量指标体系主要是用社会保障支付金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反映,实际上是用财政支出来进行测定。
1、社会保障总水平。用社会保障支付金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反映,这种指标在总体上反映了国民经济资源中用于社会保障支付的比重,公式如下:
2、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来描述社会保障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公式如下:
其中:RGDP 为经济增长速度;RSSL 是指社会保障水平(支出)的自然增长率,而CSS 则用于衡量社会保障水平是否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当CSS<0 时,说明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上升态势和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处在相反方向;当CSS=0 时,则说明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在原来基础上并不会进一步发展;当0<CSS<1 时,表示社会保障水平未来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为正向变化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虽然社会保障水平是提高的,但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小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速度的,处在基本适宜状况;当CSS=1 时,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一致上升,处在良好适宜状况;当CSS>1 时,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小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速度的,如果这一态势持续下去的话,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所以是不提倡和不可取的。
(二)社会保障水平现状分析
1、社会保障总体支出模型
(1)确定社会保障水平统计指标口径。在2007 年之前,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补助、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卫生预算经费、离退休经费;2007 年以后,社会保障的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两大类。基于便于统计和易得性原则,笔者将社会保障各个部分的支出加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保障总支出,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四大支出之和作为社会保障支出。因为社会保险的主要缴纳责任主体是投保者单位和个人,所以社会保险支出用社会保障基金支出来代表。而另外三种缴纳责任主体则主要是政府部门,所以我们就可以将社会救助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社会优抚支出的总和用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来代表。
(2)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水平测度。测量数据为我国2007~2019 年的社会保障支出,依据以上统计口径,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得出我国2007~2019 年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具体数据见表 1 和图 1。(表1、图 1)
通过表1 中数据可以看出,2007~2019 年,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由 7,887.8 亿元增长到 75,346.6 亿元,总体涨幅约 9.55 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由7,437.12 亿元增长到46,377.14 亿元,总体涨幅6.24 倍;社会保障支出由15,324.92 亿元增长到121,723.74 亿元,总体涨幅约7.99 倍,年均增长率为18.85%。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从2007 年的270,092.3 亿元增长到2019 年的990,865.1 亿元,总体涨幅约为3.67倍,年均增长率为11.44%,社保支出增速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图1 可以看出,2007~2019 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总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07 年的5.67%上升到2019 年的12.08%,由此可以得出,全国社会保障水平在不断大幅度地提高。
(3)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测定。根据表1 可以计算得出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见表2、图2。(表2、图2)
图2 2007~2019 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发展系数
表1 2007~2019 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一览表(单位:亿元)
从表2 可得,2008~2019 年,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都是大于1 的,这就说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我们可以看到,2008~2019 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分 别 是 1.49、2.47、1.16、1.36、1.86、1.73、1.96、2.60、2.00、1.56、1.41 和1.31,这是由于次级房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导致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下滑,同时由于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着刚性,在经济危机的时期内不可能减少,而国家又在多方面努力降低了企业的负债水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
表2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表
2、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用人均GDP 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程度来表示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间的相关性。根据2007~2019 年的人均GDP 和社会保障支出总体水平相关数据,运用Stata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 中可得到社保总体水平、社保总体水平与GDP 和人均GDP 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990,由于关联程度高,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的结论,这说明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表3)
表3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一览表
三、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一)适度保障水平测定模型介绍。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穆怀中教授归纳出了社会保障负担系数模型和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系数模型,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保障水平评估模型以及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定模型:
在公式(2)中,S 表示社会保障水平;Sa 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W表示工资收入总额;G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Q 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H 表示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公式(3)中,0.75 表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重系数;Z 表示失业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比重;J 表示工伤保险支出和生育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 表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减补助支出用于“五险”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政策性补贴支出、新农村合作医疗支出、农村养老保险支出、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之和占所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我们根据上述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定模型可以推导出全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上下线测度公式,公式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上”为适度上线,“下”为适度下线。按照国际经验、保障法规和我国已采取的社会保障政策,失业保障支出比重系数“Z”一般选取的值在1%~1.5%左右,在这里我们选择下限 1%和上限1.5%比较合适;工伤生育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比重系数“J”一般选取的值在0.016%~1.5%,在这里我们一般选取下限0.016%和上限1.5%比较合适;社会福利和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比重系数“M”一般选取的值在1%~1.5%,在这里我们一般选的下限1%和上限1.5%比较合适。然后,我们再借助不同时期的老年人口比重,就可以得到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区间。
(二)2007~2019 年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首先我们把老年人口比重等有关参数代入到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公式中,然后加以计算,我们就可以得到表4 的结果。由表4 可知,在2007~2019 年期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上限值分布于9%~13%之间,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下限值分布于7%~11%之间。由图1 我们可知,2007~2014 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始终处于不适度的态势。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不断上升,因此不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保障需求。但是,从2014 年之后,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一直处于适度的态势,通过图3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围绕着适度区域波动起伏,并且向适度区域回落的。(表4、图3)
图1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趋势图
图3 全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趋势图
表4 2007~2019 年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表
(三)结果分析。首先我们依据穆怀中教授提出的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可以看出,2007~2014 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在量上处于支出越来越多的状态,在质上处于不适度的状态,但是自2014 年之后,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在质上处于适度的状态。其次我们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在2007 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5.67%,到了2019 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是12.08%,也就是说,2007~2019 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了接近7 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也由最初的不适度慢慢地向适度进行转变。
综上所述,近十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在量上越来越多,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呈现越来越大的态势,从2007 年至2019 年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体现了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率均居于全球前列,为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强大的社会物质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长速度减缓。近十年,我国社会保障的支出越来越多,如果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那势必会造成国家强大的财政压力。要保证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就要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增长作出相应调整,使其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生活。但是从质上来看,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已经由不适度慢慢走向适度,围绕在适度范围起伏,并向适度范围内回落。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始终是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程度的关键因素,所以总体来说,要在维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同时,使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