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础加固技术分析
2022-10-18黄伟雄
黄伟雄
(厦门市杏林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361000)
0 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交通问题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并成为社会发展的纽带。而市政工程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项目,能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因此也成为施工单位重点研究的课题。但受外部多方因素的影响,市政工程的主体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尤其是地基等软基础结构,近些年安全事故频发,已经开始影响群众的日常生活,故而施工单位开始基于实际情况开展软基础加固技术,进一步提升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并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数据,促使管理体制完成优化,以应对更复杂的施工任务。
1 影响软基础加固效果的因素
1.1 地基状况
地基状况对软基础加固技术的影响极为深远,不仅地基建造质量和标准性会对市政道路工程造成影响,周围的土体结构和地质状况也会受到影响,施工人员要学会如何降低地基因素的干扰,并选用合适的方法,加固软基础结构(见图1),发挥技术的实用价值,这便需要工作人员能了解地基状况的具体影响,详细情况如下:首先,土质情况。经专业人员调研后,土质通常会分为黏性土和砂性土,当土质黏性过大时,施工过程中即使细微的数值变化也会对地基造成深远影响,一般情况下会选用常规的压实法,因为其本身对地基结构的调整程度较小,并且压实过程中,各项工艺会对当前土体结构进行压实,这便促使土壤密度等指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大部分情况下其均能起到一定的加固效果,配合后续工艺,可显著降低施工难度。若土质经过调查后为砂性土,这意味着其土体结构不会形成过多的空洞,但当土体结构发生改变时,其整体会相互填补,一旦进行土方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就会尤为明显,使用常规的施工手段,地基状况会频繁变化,这对后续市政工程施工的影响极为深远。其次,地基结构。地基项目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建设质量会决定上层建筑的施工高度和稳定性,若地基建设过于脆弱,轻则会出现不必要的隐患问题,带来多余的资费,重则会导致上层建筑塌方,故而施工人员必须在对软土层调查完毕后,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应用基础表层处理技术提升地基强度。
图1 软基础施工现场示意图
1.2 道路性质
道路性质同样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内容,大致可分为路面等级、结构用途和所处环境等。其根据上述指标的变化需对施工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但各部门职工需注意任何方案的调整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并且每一项方案的变更还需要完善的数据集群以作支撑,并且数据的收集需严格按照特定流程,不能凭借主观臆断或工作经验进行估算,尤其需避免因职工个体差异所产生的工作误差,唯有建立完善的工作体制,根据道路性质进行细致调整,才能保障施工质量。其具体分支内容如下:首先,道路等级。道路等级的划分标准极为多样,除常规的路面材料种类外,还可根据实际用途等进行分类。当路面的用途相对单一时,施工团队对路面质量的要求较少,此时便可以先使用普通的材料进行路面铺设;当地基稳定性达到预期其土地不再沉降时,便可更换更高质量的路面材料,如此可确保路面建成后主体结构更加稳定,且成本可显著降低。但如果路面等级较高,便无法使用上述方案,反之工作人员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先制定完善的软基础施工方案,找出提升路面平整度的方法,发挥地形优势,提升结构稳定性。其次,周边环境。路堤建设的位置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若无法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当局部结构被破坏时,工作人员需选用可调节性更强的内容,例如:换填法、压重法,但上述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不稳固的情况,此时设计方案不科学或深层黏土沉降等情况便容易引发一系列联动性隐患,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1.3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的影响特别多样,除常规的地形地貌等客观条件以外,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现场频繁变化的客观指标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故而相关人员需要针对以下几点做出深入优化,如此才能确保市政工程软基础加固施工质量,具体情况如下:首先,地形地貌情况。市政工程软基础加固技术本就是在原有的地基结构上进行调整,提升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故而无可避免地会涉及很多土方挖掘工作,但这些工作都会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若现场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在执行施工前必须先进行完善的现场勘察,确保情况稳定后,再开展后续工艺。其次,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各地区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隐患问题,其中自然灾害情况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因为其具有极强的不可控性,还会导致周边的天气指标频繁变化,可能在自然灾害出现的同时改变生态环境而引发很多连带性事故,再加之其危害性较强,故而相关人员若未能及时管控就很有可能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甚至导致施工现场出现人员伤亡。例如,常见的地震和泥石流灾害,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在出现时周围的土壤环境会出现变化,或含水量增加,或出现裂缝等,此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地基结构非常容易受到影响,若相关人员并没有针对性地做出应急方案,后续就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 常见的市政工程软基础加固技术
2.1 强夯加固技术
强夯法是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加固技术,见图2。其具有成本低廉、人力物力损耗量较少等优势。一般针对土壤结构比较稳定,路面等级相对适中的市政工程进行使用。其主要的操作方法是利用土壤结构的物理特性并配备专业的仪器设备,以此增加土体结构的密度或去除内部的孔洞,从而提升自我承载能力,进而达到加固的效果。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也在现代工作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分化出很多不同的工作方式,强夯法技术也被细化为挤压法和置换法。详细来说,首先,挤压法也被业内人员称之为强夯挤压,其主要的施工方式是借助土地结构本身的可塑性,利用仪器设备在现有的软基础结构上施加压力,通过挤压土层的方法增加其密度,进而让其拥有更强的承载能力,这种工作方法极为简单、成本低廉,但适用范围较小,只有施工质量要求比较单一,且现场环境趋于稳定后才能使用,一旦内部存在多种地层,或路面性能要求比较多样时,该方法便不再适用。其次,置换法。置换法和挤压法唯一的不同在于其会在原有土壤结构的基础上,先进行表层土质替换,确保其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后再进行压力施加。作为强夯法的一项衍生技术,多用于现场经过调研后无法单纯使用挤压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其技术性适中,成本同样低廉。
图2 强夯加固技术示意图
2.2 换填加固技术
换填法也是技术含量适中且应用比较频繁的施工方法,详见图3,其之所以被各施工团队广泛应用,是因为开展难度较小,大部分情况下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细致勘察,明确土壤结构和其内部的岩石层分布情况以及土质种类,即可判定能否使用换填法。但其和强夯法有部分相似之处,这两种技术手段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强夯法只能在部分路面等级适中的工程中使用,而换填法只能在土壤结构相对简单且大多问题出现在土壤表层的施工项目中才能妥善应用,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图3 换填加固技术示意图
首先,工作人员需要派遣专业的工作团队携带仪器设备到施工现场进行综合检查,对其延伸层分布情况、土壤结构以及土质种类进行综合分析,并记录形成数据报表上传到主控部门的终端设备中。该过程需要保障流程足够规范,相关人员在测量数据时既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对指标进行估算,必须利用仪器设备到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以真实的数据集群为参考,但若必须用到平均数时,也需要尽可能收集更多的数据,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有关部门需要根据上传的信息以及现场查验结果制定施工方案,主要是对需要使用的物料和仪器设备进行挑选,衡量其性价比和实用性,综合考虑现场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判断仪器设备是否会出现故障问题,现场的自然灾害出现是否频繁,是否需要提前制定应急方案、调停方案。在做好前期准备后,便要开始规范地进行流程规划,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守。
最后,开展换填工作,工作人员会将物料运输到现场,经过一系列审核后,确保其质量完好,而后根据实际需求以及施工方案所给出的参数进行材料混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现场目标区域进行开挖,清除表层成分不合格或承载能力不足的杂质,填充复合型砂石料,并完成夯实,最终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2.3 排水加固技术
排水法相对而言技术含量较强,其能够对表层和深层次进行同时加固,但由于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故而施工人员通常不会同时进行两种方案,而是先进行勘察和数据分析,明确水源异常的位置,再针对性地制定施工方案。综上,这种工作模式可以看作市政工程等精密结构的常用方式,因为其本身就是一项对规范性和标准性要求极高的工程类型,若相关人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工作流程,调整施工参数,只会影响施工质量,带来不必要的资费,而完善的前期勘查和流程设计可以有效规避上述问题,具体的施工方法如下:
首先,当工作人员进行初步测定,发现水源含量过高的情况出现在表层时,便可以利用简单的外力挤压或将吸附物质和土地混合,等待一段时间后,将吸附物取出即可。
其次,当工作人员发现地表水位于地底深层时,便需要使用固结法进行排水,固结法的方式可分为外力和结构处理两种,外力处理和强夯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工作人员通过细致的参数测算与方案制定后,对目标区域进行压力施加,将土体内部的空洞压实,此时其内部残余的水分便会被排除。结构处理则相对复杂,相关人员需要先进行勘察,并通过添加其他砂石料或注入添加剂来起到提升土体紧密度的效果,或利用填充物弥补土壤结构内部的缝隙和孔洞,如此同样可以将水分排出,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也不易出现土地沉降的情况,如此可以显著提升市政工程的施工效果,保障安全性,减少施工难度和返工次数。
3 提升市政工程软基础加固施工效果的策略
3.1 招收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对于市政工程而言,其本身作用更加多样化,大多数都直接关乎民生,而软基础加固技术则是对其主体结构进行强化的重要手段,其执行效果会严重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若现场管控不严格或出现风险问题,影响则极为深远,故而现场管理力度必须增加,并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更加完善的施工方案,但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完善的职业素养,施工团队也需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基于此,首先,施工团队要面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面试机会,让更多专业型人才可以通过稳定有效的渠道被管理人员发现,并到现场进行试岗,待完成测试上岗之后,还要按照固定标准为其发放薪资,保障其基本权益,避免人员流动性过大。其次,人员招收时的要求需要更加完善,除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一定的实践经验,面对实际工作和突发状况时能做出良好应对,减少不必要的风险问题。
3.2 规范工作流程
无论是市政工程还是软基础加固技术,其均为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内容,故而相关人员需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进行调整,规避潜在的风险问题,进一步提升施工规范性。基于此,首先,施工团队需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施工方式,避免边缘化行为,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其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其次,需定期开展总结会议,建立典型,为职工树立榜样,激发起竞争心理,营造良性的工作氛围。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政道路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软基础的结构精密度也随之攀升,社会各界对其建设质量的关注度也大幅度增加,传统的施工方式开始显得捉襟见肘。对此,有关人员需积极主动地进行体系优化,基于技术优势提升建设质量,并实时记录数据以作参考,为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