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县设施农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2-10-18杜艳娣
杜艳娣
(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
“菜篮子”工程是贴近民生的大事,关系到千家万户。近年来,朝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工作,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推动朝阳县设施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工作重心由建设向管理转变,经过对全县28个乡镇(场、街)保护地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朝阳县设施农业生产提出几点建议。
1 朝阳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近几年的强力推进,朝阳县保护地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农村抗旱避灾、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为县域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其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1 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已成规模
朝阳县全面实施结构优化、外向牵动、科教兴县三大战略,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出新增百万亩设施农业目标,从此开辟了朝阳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新纪元。2012年1月,朝阳县被列为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县之一。
截至2021年底,全县28个乡镇(场、街)新建保护地小区171个、温室12416栋,占地面积5.54万亩,数量之多、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均开创了朝阳县保护地建设史上的先河。
1.2 形成了区域化的生产布局
在设施农业建设中,朝阳县按着建设具有特色的蔬菜基地的思路,立足本地资源,坚持成片开发,规模经营,积极打造区域内高标准产业带。通过给予大体量小区更高的赋分和更优惠的政策,催生出众多的百亩、千亩、万亩的规模小区,如波罗赤镇现代园区、南双庙乡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等。为扩大对外蔬菜的输出,增强商品优势,按照布局基地化的要求,蔬菜生产已逐步形成一地一品、一村一品。如波罗赤镇、乌兰河硕乡、木头城子镇、贾家店农场、七道岭乡的番茄产区;大庙镇、王营子乡、六家子镇的食用菌产区;二十家子、松岭门、南双庙、台子、贾家店的甜瓜等区域优势品种;台子镇、木头城子的豆角产区,成为了规模化的蔬菜生产基地。
1.3 质量效益实现同步提升
几年来,由于坚持采用高举架、大跨度、厚墙体、半地下、钢筋骨架的优型日光温室标准建设温室,为温室创造高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1年底,朝阳县设施农业面积1.43万亩,产量16.67万吨,产值6.2亿元,与2020年相比,同比增长5.57%。如贾家店北德小区谢成的温室,棚长100米,生产面积1亩,一年两茬,7月5日定值越夏番茄,产值2.2万元;11月10日定植越冬番茄,产值4.2万元,合计亩产值6.4万元。
1.4 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技术培训得以强化。县政府成立了技术培训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一只素质过硬的培训队伍,对全县棚户进行系统培训,对基础薄弱乡村和新区进行重点培训。二是“120”技术服务网络得以完善。将棚户手机并入移动“农信通”农技信息平台,由农业中心不定期发送生产急需技术及气象信息和进行电话咨询。三是外地先进经验得以学习借鉴。朝阳县连续多年组织技术人员和典型棚户到凌源、喀左、北票、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从而推动了朝阳县保护地生产水平不断提档升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1.5 产业化要素已经具备
在市场建设方面,朝阳县在腰而营子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又规划建设南双亩、木头城子、二十家子、波罗赤、杨树湾等5个蔬菜批发市场。在专业合作社方面,全县依法登记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共有52个,统一组织销售蔬菜总量达75975吨。其中,朝阳县华诚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315户,温室500多栋,基地分布在羊山、六家子、杨树湾3个乡镇。全社年产蔬菜8000吨,其中40%蔬菜进入兴隆大家庭、商业城等超市销售,其余销往内蒙古、吉林等地。波罗赤瑞发展有限公司和大庙富民食用菌合作社能够统一定购种苗、购送农资、提供技术、销售产品。在育苗中心建设方面,全县已建育苗中心7处,总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建设辽沈IV型日常温室147栋,设计培育蔬菜种苗1.4亿株、食用菌菌种5000万袋。
2 保护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朝阳县保护地产业虽然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随着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周边地区设施农业的不断拓展,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建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乡镇重建设、轻管理,对大规模建设后接续出现的管理问题,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得不充分,缺乏相应经验,工作重心还没有真正转移到抓管理、抓绩效、抓服务上来。
2.2 产出效益亟待提高
经过多年发展,我县保护地产出效益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若能在资金投入、技术应用、设施配套、产品销售等环节进一步加大力度,保护地产出效益提升的空间将会更大。
2.3 技术服务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是由于现有的110名农业技术人员半数没学过蔬菜种植专业,加之他们的管理权在乡镇,其主要精力多是从事乡镇中心工作,所以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保护地技术指导工作。二是由于缺少激励机制,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农技人浮于事、工作不深入现象严重。三是虽然2011年全县聘用了32名蔬菜专职技术人员,但是多数乡镇只有一名,根本无法满足棚户对技术的需求。四是蔬菜专职技术人员工资低、无编制,所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五是由于缺少试验示范推广专项经费,保护地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难于开展。
2.4 产业化要素还不够完备
全县6个蔬菜批发市场只有腰而营子、木头城子这两个能够使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新建的7家育苗中心只有波罗赤镇的欣旺甜瓜合作社能繁育种苗,其他6处育苗中心都因设备不配套不能正常育苗;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数量过少过弱,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5 产品质量安全还没保障
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机制还未健全,存在着市场监管松散、生产监管处于盲区、产品质量不能追溯等问题,使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3 保护地建后管理的建议
根据保护地已经成为朝阳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这一实际,针对朝阳县保护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以完善和改进。
3.1 要进一步增强对保护地建后管理的认识
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保护地蔬菜是实行“菜篮子工程”重要内容之一,是广大菜农致富奔小康的一个支柱产业。要打造区域内高标准蔬菜产业带,就应高度重视保护地建设管理的问题,尤其是乡镇主管农业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做到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统一,切实把今后农业工作重心转移到保护地建后管理上来。特别是当前,应将保护地管理工作常态化。要成立常设机构,要有专门组织和领导负责处理随时出现的各种管理问题。
3.2 要摸清底数,分类建档
朝阳县保护地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既有温室,也有冷棚;既有普通温室,也有“四位一体”高标准温室;既有生产的,也有闲置的。这就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棚施策,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管理。为今后能更好地开展保护地建后管理工作,建议县政府有关部门查清全县保护地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以便把握和指导。核查内容应包括温室和冷棚的栋数、棚主、坐落、长度、占地面积,是否闲置及贷款偿还情况等,并为每栋温室建立一份单独档案。此项工作可先由各乡镇自查,而后农业部门随机抽查验收,通过验收的要在县农业局建立档案。
3.3 要建立科学的效益考评机制
确保保护地产业长盛不衰的关键是实现高效益。为调动乡镇抓管理效益的积极性,县政府应建立起效益考评和奖惩机制,明确县对乡镇、乡镇对村与棚户的奖惩办法。鉴于效益考评存在复杂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繁琐,目前可以产量考评代替效益考评,待蔬菜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追溯制度健全后再改为效益考评。此项工作可由农业部门和考绩办协同进行。首先要制定各品种的产量标准及奖惩办法,其次要对各乡镇的保护地进行产量评估,最后按产量确定奖惩。保护地效益奖惩的力度应不小于建设奖惩力度。估产可由乡镇自报保护地纯面积、品种、定植时间。农业部门组织专家估产时应按不同作物定植时间,以县农业局建立的保护地档案为基础,对各乡镇采取随机抽查的办法进行。估产办法可参照大田作物估产办法。
3.4 要强化试验示范推广
一是抓好农技人员培训。为激励乡镇农技人员投身保护地技术推广工作的热情,要加强对农技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后考试合格的可从事保护地技术指导工作,工资比照原工资提高。未通过考试的技术人员,不可从事保护地技术指导,直至下次考试合格为止。二是做好大棚户培训和技术指导。要围绕“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这一核心加强培训,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创新创业为重点,大力培育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鼓励农村在外务工年轻人返乡创业,引导他们参与到我县蔬菜产业建设中来。农业主管部门要对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制定培训和指导棚户的工作目标,使培训和指导工作与其工资挂钩。经抽查验收后,确定每个农业技术人员的奖惩结果。验收可结合棚户对培训和指导的评价进行。三是聘用保护地技术专家。专家可从县域内外有经验的棚户或农技骨干中选拔。县农业局供试各类型的蔬菜专家职位,专家既可自荐也可由所在单位或乡镇推荐,农业局经考试考核后录入县蔬菜专家库,最后由乡镇和专家实行双向选择。被聘用的专家要与用人单位签定责任状。农民专家应具备3年以上生产经验、所经营的温室亩产值要超过6万元以上;技术干部要具备农学或蔬菜专业高级技术职称、5年以上保护地技术指导经验的资格。技术干部被聘后应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原工资等待遇保留不变。四是建好示范棚。要在重点乡镇抓好示范棚建设,由乡镇保护地技术员直接经营,县农业中心提供技术方案并监管实施。示范棚应主要做好品种更新、秸秆反应堆、节水微灌、病虫害综合防治、优质高效化肥和农药使用、标准化生产、保温技术推广等示范,要逐步建成每个乡镇有1个示范区,每个小区有2个示范棚的示范体系。
3.5 要加强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蔬菜批发市场建设。蔬菜市场的供应和价格,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搞好“菜篮子”应搞好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应尽快完成柳城镇腰而营子、木头城子、南双庙市场的配套建设,启动二十家子、波罗赤、杨树湾市场建设,以此发挥市场对周边蔬菜产业的牵动作用。二是完善育苗中心建设。要尽快完成全县新建的7处育苗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并限期投产,逾期不能投产的,要依法收回国家投资,并追究其相关责任。三是创新经营机制。发展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建立经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入经纪人队伍,定期对经纪人进行培训和评比表彰。鼓励农超对接,开辟网络销售、期货销售等新的销售形式。发展电子商务,开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直接把经过检测的安全优质无公害蔬菜打入大中城市连锁店、超市和配送中心。四是重质量抓安全。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投入品和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适时推广温室蔬菜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
3.6 要加快恢复闲置棚步伐
一是侧重在闲置棚多的小区安排示范棚,以示范棚的科学管理和高效益带动闲置棚的恢复。二是增加恢复闲置棚的年度项目考核赋分,调动乡镇恢复闲置棚的积极性。三是在查清闲置棚基数的基础上,制定旧棚恢复规划,视县财力情况确定奖补政策。四是加强闲置棚依法收贷工作。对闲置3年以上的温室,棚户无意愿恢复的,要实行转产或复耕,并配合银信部门加大清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