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患者心理变化“四部曲”

2022-10-18陆桂芳

健康博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少华四部曲负性

□文/陆桂芳

对死亡的恐惧、对未来的迷茫、对疾病的担忧……这些情绪往往能在肿瘤患者身上找到,正是这些负性情绪,加剧了疾病的进程。曾有媒体报道,一位预计至少能活上三个月的肿瘤患者,因担心自己一睡不醒而整晚无眠,结果不到一个月就离世了。

其实,在癌症的治疗上药物和心态同等重要。如何减轻或消除肿瘤患者的恐惧、抑郁、焦虑等情绪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胡少华主任医师支招心理调适实用技巧。

情绪影响躯体症状

15岁的小佳(化名)是个成绩优异的初中生,因患有白血病,先后接受了两次骨髓移植。第一次骨髓移植后,出现了排异反应。等到第二次骨髓移植结束,小佳出现了奇怪的症状。

“她总觉得躺在床上,能听到床下有人在挖洞的声音。”胡少华说,长时间的激素治疗,让昔日可爱纯净的小姑娘容颜突变,皮肤损伤,多处出现大块色素沉着,后来又出现了肺部感染。再加上挥之不去的“挖洞声”,小佳的情绪非常低落。

通过会诊,胡少华认为,小佳是重度抑郁伴有精神症状,怀疑排异反应的同时影响到了中枢神经系统,才出现了精神症状。

常会看到类似的例子,肿瘤患者因疾病的一系列反应而产生抑郁等精神症状。可见,疾病会影响到心理情绪的状态。“心身合一”,很多疾病都受心理影响,长期的负性情绪会引起躯体疾病。

以疼痛为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是人体的四个生命体征,疼痛作为人的第五个生命体征,却很少被提及。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心理状况的维持,最主要是减轻疾病的痛苦,如躯体疼痛。

“其实在国外,非常重视疼痛的护理评估,所有病人送进医院都要先评估疼痛程度。”胡少华介绍,有个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从1~10分逐步递增,可以用来评估自己的疼痛程度。国际上有诸多疼痛的治疗指南,先是一级的非甾体镇痛药,加强到杜冷丁等弱成瘾性镇痛药,再到更有“威力”的吗啡、阿片类的镇痛药。

要知道,情绪对疼痛还有放大作用,特别是负性情绪,心情的好坏对躯体的症状有不同的感知。

胡少华举例说,按照上面提及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正常情况下是2分的疼痛,在抑郁的情况下,感觉起来像是4~5分程度的疼痛。

反过来说,情绪的改善对疼痛也有很大的好处。“临床上,有很多疼痛的病人用镇痛药效果不好,反而用抗抑郁药更好,这就说明该病人的疼痛跟精神因素更有关系,而不是因神经末梢的冲动导致的疼痛感觉异常。”

肿瘤患者心理变化的四个阶段

从“被诊断为癌症”的起点,到“生存与死亡”的生命分岔路口,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一个“四部曲”。

首先是“否认期”。当一个人被诊断为癌症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都是否认,就是不相信自己会得这个病,同时,情绪会出现很大的波动,恐惧、愤怒等情绪大爆发,甚至迁怒于身边的人。

短短的几天,病人就会接受现实,进入了“接受期”,接受自己罹患癌症的现状。与此同时,也就踏入了“求索期”,病人的意志活动增强,会通过互联网、书籍等多渠道,费尽心思地了解疾病和寻求治疗,并且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不同的治疗阶段,求索期的心理状况不一样。”胡少华表示,有些病人会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过分关注病情预后、放化疗带来的副反应等问题。

胡少华介绍,求索期病人出现抑郁情绪,有几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完全由心理应激刺激所导致的。肿瘤患者原本的生活节奏、方式、内容被搅得一团糟,出现了更为明显的“三无”症状。即认为没有人可以在病症上予以帮助的“无助”、对前途的“无望”以及对自身能力“无用”的评价。“抑郁情绪会带来更多的负性认知,看待任何事物都是灰色的,对未来充满迷茫和绝望。”

还有一种抑郁是疾病导致的,称为“副癌综合征”。恶性肿瘤分泌的神经递质会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在转移瘤、内转移、脑水肿,在老年病人中更为明显。

此外,病人可能本身就患有抑郁症,一旦又患有癌症,也就出现了“共病”现象,会加重抑郁,两种疾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胡少华表示,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浙江省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重型抑郁症的发生率已超过4%,轻型抑郁症的发生率接近4%,两者相加接近8%。

目前,抑郁处于高发的状态,有研究发现,抑郁是很多肿瘤的独立高危因素,比如女性乳腺癌,当一名女性有抑郁情绪,她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比常人高很多。胡少华回忆,四五年前曾接诊过一对夫妻,丈夫是个企业家,因肠癌不得不将企业的重担压在妻子肩上,夫妻俩常是睡不好觉,心情抑郁。半年后,丈夫因病去世,妻子的精神状况每况愈下,又来找他求诊。虽然当时症状有所好转,但没想到,过了大半年之后,妻子因乳腺癌也离世了。

最后一个是“知命期”,也就是临终病人,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大多数能够坦然面对。但处在这个时期的病人的心理状况也有所不同。有一部分病人虽然通过了积极的治疗,但仍没能康复,感到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会抑郁,对死亡充满恐惧。当然,也有一些病人,经过长期的思想准备后,心态变得淡定,肯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坦然面对离世了。

不同阶段的“守护”

“否认期是个很短暂的过程,病人大多没几天就能接受。”胡少华说,在这个阶段要充分关怀病人,无论是亲属好友,还是医护人员,要保障病人的知情权,也就是说,要告知病人疾病的轻重、治疗的成功率,给予病人支持和正能量,积极配合医生的专业治疗。同时,还要时刻提醒病人,心态和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同等重要。

对于病人出现的恐惧心理,可以通过药物进行快速的控制。但更重要的是,要告知病人更多积极抗癌、延长生命的案例,这对患者是一个很好的驱动力。“人与人之间往往有一个共同的体验欲,也就是‘共情’,告诉病人相似的经历,能最快地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他们知道不是一个人在面对疾病。”

在求索期切勿病急乱投医。“一定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治疗。”胡少华说,网络或是坊间总有各种包治癌症的偏方四处流传,对病人来说,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去尝试,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而这样的心理,也遂了部分不法分子的愿,盲目听信这些非正规的治疗手段,可能就走上了弯路,延误治疗,甚至于带来更多的副反应。

对于需要临终关怀的病人,怎么去面对死亡、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是“知命期”要做的。胡少华表示,在生活料理、语言沟通上要谨慎,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同时,通过事先对病人职业、经历等方面的了解,激发自身的感悟,让患者感到自己的人生是有尊严的有价值的。避免让患者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满脑子想到的全是痛苦和怨恨,尽量让其把心情放松下来。

“光疗”“音乐疗法”也可以试试

对于病情稳定的或是癌症治疗后进入休养康复期的病人,平时要多晒太阳,争取在天朗气清的好日子里,进行充分的户外活动,享受光照。“光照和人的情绪有关,适当的光照能愉悦心情,在抑郁治疗时就有一个方法叫做‘光疗’。”胡少华表示,还要适度运动,有研究认为,运动可以预防和改善抑郁症。运动不仅能使身体放松下来,还带有正性情绪,对抑郁恢复和预防抑郁都有很好的帮助。同时,还需加强营养,补充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上的支持有益于机体康复和情绪的恢复。

针对特例病人,比如很多晚期癌症病人性情大变,变得自私、偏执、易怒、暴躁,把身边的亲人当做“出气筒”。作为护理人员来说,要理解患者的正常情绪反应,除了个别比较严重的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尽量不要谈及疾病,而是可以聊生活、说趣闻等,尽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避免他们满脑子都是负性认知和内容。行动方便的话,户外活动、适当休闲都是必要的。

而对于沉默寡言的病人,生病后就刻意和他人保持距离,不愿讲话,不愿见人,且伴有抑郁症状。在合理使用抗抑郁药物时,还能结合“音乐疗法”。临床上有专门用于治疗抑郁症的音乐,多是一些放松、愉悦心境的,可供病人在康复过程中辅助治疗。

在心理治疗上,要以非专业人士和专业人士要有所区分。针对非专业人士,如家庭成员,要给予癌症病人以支持和鼓励,对他们而言,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亲人的陪伴。因此,要多花时间与病人交流。针对专业人士,当病人出现了临床上相关的精神心理症状,除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外,还要做认知治疗,改变病人的负性认知。总之,无论是癌症患者还是家属,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这样,对于疾病的康复、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都是大有好处的。

猜你喜欢

少华四部曲负性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漫画哲理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画与理
抓住特征 剖析本质
遗传概率计算题解法技巧“四部曲”
作文教学“四部曲”
二则
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