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GE 模型的最优碳税水平及碳税政策效应分析
2022-10-18卢晓芸
卢晓芸 雷 雪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 401147)
一、研究背景
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目前大部分情况下,能源价格未能完整反映碳排放的社会成本。随着气候变化逐渐呈现全球性和紧迫性,碳税政策作为一种碳定价工具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21年5月,全球有35 项碳税政策正在实施。其中部分国家或地区将其作为独立税种(如日本),部分国家将其融入能源税或消费税税目中(如英国)。在税率设定方面,各国税率跨度较大,从1美元/吨到137 美元/吨不等,其中欧洲国家税率普遍较高。
目前我国虽暂未制定碳税政策,但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更好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碳税等碳减排政策逐渐吸引了各方学者的关注。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开征碳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逐渐高端化,大量高碳产业外移至发展中国家,由于边际减排成本随着碳排放量的减少而递增,因此,在碳排放总量更高的发展中国家,碳税实施效果将更加显著。另外,我国开征碳税具有独特优势。我国对市场主体具有很强的管理约束能力,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税收征管体系,其中包括资源税相关法律法规,对碳税开征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研究碳税对经济及碳减排效果的影响,对我国未来合理制定碳税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二、文献综述
在碳税相关理论研究方面,李叶华(2018)总结了国外部分国家碳税实施的机制,认为碳税是一个收入重新分配的过程,在碳税征收中对于实际的碳减排程度的测量,以及财政如何有效使用碳税收入均是值得考虑的问题。胡艺等(2020)通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比碳税及碳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果,认为碳税在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效果更佳,可作为其优先选择的碳减排措施。许文(2021)认为,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30·60”目标下征收碳税具有重要意义,但应权衡碳减排目标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做好税收收入的分配和财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陈旭东等(2022)通过对比部分国家的碳税实施方法,发现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分阶段制定税率、以碳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等方式实施碳税政策,认为我国应根据国情分阶段实施碳税政策,并合理安排碳税收入以弥补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于维生和张志远(2013)从博弈的视角研究了我国碳税制定的可行性,认为碳税政策会对我国社会福利造成负面冲击,应采取差异化的税率模式且征税水平不宜过高。
在碳税的影响方面,Meng(2012)通过构建基于澳大利亚基础数据的社会核算矩阵,采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以下简称CGE 模型),分析发现碳税对资源部门尤其是对褐煤部门具有较大的不良影响。Cristian 和Mirko(2020)通过CGE 模型设定了5~131 美元/吨二氧化碳的碳税,并就其对智利农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只适用于农业的碳税会降低农业生产竞争力,碳减排效果不高。Liu 等(2018)通过构建五模块的CGE 模型研究了碳税对加拿大某省的影响,发现碳税通过影响消费降低GDP,且清洁煤和石油技术将对碳减排产生重要影响。张希良等(2022)通过自上而下的能源经济CGE 模型,建立较为完整的生产与消费关系,定量评价了我国能源经济转型路径下碳减排措施的效果,肯定了包含碳税在内的碳定价机制对于低碳技术和能源转型的重要作用。肖谦等(2020)通过细分电力部门并建立嵌套式的生产函数,依据不同碳税税率设定多种场景,分析了碳税对经济及电力部门的影响。翁智雄等(2021)设定四种水平的碳税,表明征收有差异化的碳税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且对各行业产出的影响差异明显,但有助于碳减排,应在“十四五”期间研究开征碳税。李毅等(2021)基于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通过将碳税模块加入标准CGE 模型中,模拟了碳税税率在10 元、30 元、50 元时我国碳排放、能源消耗等的变化情况,认为短期内碳税的开征难以实现碳减排及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在实施碳税时需辅以一定经济政策。郭正权等(2018)通过在CGE 模型中建立六层级的生产函数,采用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等数据,分析了碳减排目标下碳税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认为碳税政策能够有效抑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加。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碳税政策尚处探索阶段,部分学者结合国外碳定价经验对我国开征碳税进行了一定思考,认为在制定碳税政策时需采取合适的税率,明确税收征管方式;部分学者基于我国实际数据,采用CGE 模型分析了碳税对我国宏观经济及碳排放等的影响。但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从碳排放的范围来看,仅考虑了高耗能部门或其他生产部门,未将居民的碳排放纳入考虑;从资金流向来看,仅考虑了国内政府、企业与居民三者之间的转移支付,未考虑国外部分;从碳税计算来看,仅采用统一的碳税税率,未细化至煤炭及石油制定差异化税率;从数据看,目前大部分研究均基于2017年以前的投入产出表,且仅分析了碳税带来的影响,未讨论合适的碳税水平。因此,本文在设计碳税CGE 模型时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如采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8年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在政策模拟过程中设置了不同税率水平,讨论了较为合适的碳税税率,以期为我国碳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三、模型的选择与构建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采用CGE 模型进行政策变化的模拟分析。CGE模型主要用于描述供需与市场关系,通过设计一组涵盖生产者、消费者、政府及国外部门等组成体系的方程,在一定均衡约束条件下进行求解。因此,使用CGE 模型分析碳税,能够将其放置于宏观经济环境中考虑,较为全面地分析不同碳税税率下各经济主体及市场的变化情况及规律,从而为我国开征碳税提供一定参考。故本文在标准CGE模型中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部分,构建碳税CGE 模型,共包括生产、贸易、居民、企业、政府、市场均衡、社会福利、碳排放等八个部分。
(一)模型设计
1.生产部分。在生产部分,按照标准CGE 模型的逻辑,各要素之间具有替代性,且各要素之间替代弹性可能不同,因此,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嵌套生产函数用以描述生产行为。形式上主要采用CES(常数替代弹性)函数,包括生产数量、对应的约束条件及价格关系三部分。根据本文涉及的能源、劳动、资本、其他中间产品投入等要素,建立的生产函数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能源、资本投入与劳动要素的总合成,第二层是能源投入与资本要素的合成,第三层是能源之间的合成情况。因此,在各层次中,均有:
另外,对于中间产品的投入,有:
2.贸易部分。商品的供需在国内外市场上主要分为在国内生产并用于国内销售的商品、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三部分。在模型设定上,对于国内的产量主要使用CET函数来描述,其形式与CES函数相同,区别在于弹性系数不同;而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遵循Armington 假定,即进口商品与国内产品具有不完全替代关系。
对于国内生产的产品,主要分配于国内销售以及出口,同时还需考虑汇率影响,从而得出:
其中, q、p分别为国内生产总量及价格,q、p为国内生产并用于国内销售的产品数量及价格,q、p为国内生产并用于出口的产品数量及价格, p为国际出口价,EXR 为汇率。
对于国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主要由国内生产并用于国内销售的部分和进口部分来满足,同时还需考虑汇率和进口税的影响,从而得出:
3.居民部分。对于居民而言,其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收入、消费和储蓄三个方面。收入主要来源于居民自身的劳动所得、资本性收入,除此之外还包括居民从政府、企业、国外等其他部门获得的转移支付。居民消费主要根据其税后收入和居民消费倾向来计算。居民储蓄为居民税后收入扣除居民消费。从而得出:
其中,h为居民收入,h为居民劳动力收入占比,q为劳动力禀赋,w为劳动力价格,h为居民资本收入占比, q为资本禀赋, w为资本价格,gov为政府对居民转移支付的比例, gov为政府收入,ent为企业对居民转移支付的比例,ent为企业收入,row为国外对居民的转移支付。h为居民消费,t为居民的所得税税率,h为居民对商品的消费倾向。h为居民储蓄,h为居民对某商品的消费。
4.企业部分。对于企业而言,收入包括其资本性收入及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投资包括固定资本形成额与存货投资;储蓄为企业税后收入扣除企业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从而得出:
ent为企业收入,ent为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gov为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比例。 inv 为企业投资,inv为投资占国内商品的比例,sto为存货占国内商品的比例。ent为企业储蓄,t为企业的所得税率,ent为企业对居民的转移支付比例。
5.政府部分。政府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政府收入、支出及储蓄三个方面。其中,政府的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包括生产过程产生的税收、居民及企业的所得税、关税、碳税等,以及政府来自国外的收入;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的消费支出、对居民及企业的转移支付,以及流向国外的部分;政府储蓄为政府收入减去支出。从而得出:
其中, gov为政府收入, gov为生产环节的税收, gov为居民的个人所得税, gov为企业所得税,gov为进口关税,gov为碳税,row为政府从国外取得的收入。 gov为政府支出, gov为政府对某商品支出的比例, gov为政府对国外的支出比例。gov为政府储蓄。
政府的各项税收主要基于税率及不含税金额计算。对于碳税,由于煤炭及石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差别,因此,本文基于有差别的碳税税率假设,分别计算二者碳税税率,故碳税表达为煤炭及石油各自碳税之和:
6.市场均衡部分。在标准CGE 模型中,使用了市场均衡的假设,即在一般均衡条件下,商品和要素在价格、数量上都具有内生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市场出清的状态。因此,本文在市场均衡部分主要考虑商品市场的均衡、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的均衡、国外收支平衡以及投资储蓄等资本市场的均衡。由于居民和政府的收支及储蓄关系已经在前文有所表示,本部分不再单列居民及政府的收支平衡。
一是商品市场均衡,主要指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相等,其中需求包括中间产品的消耗、居民对产品的需求、政府对产品的消费、企业投资及存货,具体表达如下:
煤炭、石油等单项商品的市场均衡表达与此相同。
二是要素市场均衡,包括劳动力市场及资本市场。要素需求与其总供给相同,从而得出:
其中,q为劳动力需求,q为资本需求。
三是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外储蓄等于进口、政府对国外的转移支付、国外的资本收入之和,减去出口、国外对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及国外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其中,row为国外资本收入份额。
四是投资储蓄均衡,即总投资与总储蓄相等。由于该项等式中未出现新变量,而CGE 模型要求变量与等式数量相同,因此,通常新增一个虚变量w,令其初始值为0来验证投资储蓄的平衡情况。则有:
inv=h+ent+gov+row×EXR+w
7.GDP 及社会福利部分。从理论上看,目前GDP的三种核算方法的结果误差通常不大,根据研究内容及数据可得性,本文采用支出法,从最终使用方面来核算GDP,即实际GDP 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存货及净出口构成,从而得出:
居民效用主要采用政策实施前后的效用变化来衡量,即通过等价变动的方式量化居民效用,主要以初始价格为基础,用居民的消费情况来表示政策实施前后的效用水平,从而得出:
8.二氧化碳排放部分。从国际能源署公布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炭、石油及天然气。我国投入产出表显示,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的最终消费部门主要是各生产部门及居民,由于投入产出表未将石油及天然气分开填列,本文所称的石油部门包括了天然气部分,因此,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主要基于以上部门进行计算,从而得出:
其中,co、co分别为煤炭、石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h、h为居民对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σ、σ分别为煤炭、石油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二)SAM表的构建
CGE 模型的原始数据来源于SAM 表(社会核算矩阵),SAM 表是一套涵盖生产、消费、收入支出、投资储蓄等较完整的数据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SAM 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投入产出表,由于我国投入产出表约每5年编制一次,最新数据为2018年的投入产出表,因此,本文在构建宏观SAM 表时主要参考2018年的投入产出表,其他数据还参考了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财政年鉴》等。在完成数据采集后,SAM 表要求数据行列之和相等,以达到市场均衡,因此,需要对SAM 表进行调平,调平后的宏观SAM 表见表1。另外,在微观层面,为更适用于碳税的研究,本文将宏观SAM 表中的活动及商品按照投入产出表的部门进行了细化,共划分了农业、煤炭、石油(含天然气)、采矿、轻工业、化工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11 个部门及商品,按照宏观SAM 表的编制原则编制了对应的微观SAM表。
表1:宏观SAM表(单位:亿元)
(三)参数校准
碳税CGE 模型中的大部分变量及参数可直接通过SAM 表或与模型相关的逻辑表达进行初始赋值,较特殊的是生产部分及贸易部分的规模参数γ、份额参数δ、替代弹性系数ρ 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部分的排放系数σ,其中规模参数、份额参数的标定取决于替代弹性系数,因此,需对替代弹性系数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单独赋值。目前国内对于CGE 模型的替代弹性系数研究较多,本文主要采用郭正权(2018)、贺菊煌等(2002)等的研究成果对生产及贸易部分的替代弹性系数赋值。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的标定,则主要通过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其消耗量的比例来确定,分别估算为24.31吨/万元及5.13吨/万元(见表2),利用碳排放系数,可以较为准确地衡量部门实际碳排放。
表2:主要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四、政策模拟分析
(一)情景设计
由于目前国外征收碳税主要是基于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即对每吨二氧化碳进行定价,因此,碳税税率t需根据二氧化碳的价格进行折算,即为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与每吨二氧化碳的价格的乘积。由于煤炭及石油的排放系数不同,因此,在确定碳税税率时按照有差别的税率进行设定,分别计算了在10元/吨—100元/吨的碳税水平下,煤炭及石油对应的碳税税率(见表3),并以此进行碳税政策的模拟分析。
表3:煤炭及石油碳税税率计算表
(二)最优税率计算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通过对十种税率水平的模拟发现,碳税对GDP 存在负面影响但影响有限,在高碳税税率下GDP 的损失也不超过0.853%,整体属于可承受水平(见图1)。在考虑未来经济增速的情况下,碳税政策实施前,第t年的GDP增速为当年实际GDP增速;碳税政策实施后,第t年的GDP增速将在当年实际GDP 增速中扣除碳税产生的负面影响,即[(1+g)×(1-r)]-1,具体如下:
图1:不同碳税水平下GDP变动情况
其中, g 为GDP 实际增速,r为实施碳税对当年GDP 造成的损失率, g为实施碳税后的GDP 增速。根据中科院预计,我国2022年实际GDP 增速为5.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22年经济工作定调“稳字当头”,为保持未来预期不低于5%的经济增长底线,碳税政策实施后的GDP 增速应大于等于5%,故实施碳税对GDP 造成的损失率r应小于等于0.47%,对应的碳税水平为50 元/吨二氧化碳,因此,在考虑未来GDP 增速情况下,最佳税率水平范围应控制在50 元/吨二氧化碳内,且中低水平的税率对GDP的影响更小。
税率提高并不会始终增加政府税收收入,根据拉弗曲线,当税率超过一定程度后,整体税收将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可通过拉弗曲线的抛物线顶点确定最佳税率。从模型中定义的政府收入来看,政府税收收入包括中间产品相关税收、居民和企业的所得税、进出口税及碳税,考虑到各项税收将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因此,对于政府税收可以得到:
其中, gov为政府税收, gov为某类税收收入,g为该类税收的增速,r为实施碳税政策后对该类税收产生的影响。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国民经济发展遵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因此,对于相关税收的增速g,分别采用“十三五”时期我国增值税和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关税增速的平均值;对于碳税对各项税收的影响r,通过对上述十种税率水平的模拟可知,碳税对各税种的影响分布在-0.3%~-4.8%之间。对于碳税收入本身,其增速采用近十年来我国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长率2.8%,在此基础上还需考虑碳税征收后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通过对上述十种税率水平模拟可知,碳税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分布在-5.2%~-36.6%之间不等。从计算结果看,在“十四五”时期稳中求进的发展总基调下,加入碳税这一影响因素后,政府整体税收会随碳税税率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符合拉弗曲线的定义,且当税率为30 元/吨二氧化碳时,整体收入呈现最大化(见图2),该水平的税率也符合前述GDP 增长的要求,因此,最佳初始税率设定为偏低水平的30 元/吨二氧化碳比较合适。后续将探讨最佳税率与其他税率水平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不同影响。
图2:“十四五”时期不同碳税水平下政府税收情况
(三)影响分析
将每吨二氧化碳10元、50元、100元的碳税水平分别设定为低、中、高三档,加上30 元的最优初始税率,共分为四档税率水平。通过CGE 模型的模拟结果,可以探讨不同的碳税水平对我国经济及碳排放的影响。
1.不同碳税税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见表4)。随着碳税税率增加,我国GDP 损失虽呈现增加趋势但整体可控,在30 元/吨二氧化碳的碳税水平下我国GDP 损失为0.29%,虽然高于低税率水平下0.19 个百分点,但分别低于中等税率、高税率水平下0.18个百分点、0.57 个百分点,在可接受的损失内,且能够符合GDP5%的最低预期增速。开征碳税造成GDP 损失的原因在于,支出法下实际GDP 受消费、投资及净出口等影响,而提高碳税税率将拉动能源价格提升,从而增加购买成本,对消费端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国内能源价格的提升不利于产品出口,净出口受到一定限制,对GDP 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对企业而言,碳税通过增大企业生产成本、抑制消费、缩小企业资本性收入对其收入及投资均产生负面影响,在30 元/吨二氧化碳碳税水平下,企业收入和投资将分别减少0.26%。对于居民而言,由于企业收入的减少会传导至其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上,加之税收会减少居民劳动报酬和资本性收入,最佳税率水平下居民收入和消费将分别减少0.86%,低于中等税率和高税率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碳税作为税收具有预算收入的性质,因此,最佳碳税水平下,政府收入和消费将实现0.09%的增长,均高于低、中、高税率下的情形,且在高税率水平下,政府收入和消费将出现减少0.12%的情况。
表4:不同碳税水平下宏观经济变量变动情况(%)
2.不同碳税税率对能源消耗及部门产出的影响。从能源消耗情况看(见图3),征收碳税对高碳能源消耗产生较大影响,在30 元/吨二氧化碳税率水平下,能源消耗量可减少10.67%,其中,煤炭消耗量可减少16.8%,石油及天然气的消耗量可减少4.96%,这是由于征收碳税会提高能源价格,抑制各部门对能源的需求。从变化幅度来看,煤炭消耗量降幅明显高于石油及天然气,这是因为,煤炭作为碳含量较高的一种能源,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度较大,排放系数明显高于石油及天然气,碳税对煤炭价格的影响显著大于对石油及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最终导致各部门大幅减少煤炭消耗。在高税率水平下,煤炭消耗量将减少42.29%,石油及天然气消耗量将减少14.85%。能源消耗量的过度减少会对企业产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图3:不同碳税水平下能源消耗量变动情况
从部门产出来看(见表5),碳税主要通过拉高企业生产成本来影响供给,征收碳税对第一产业产出影响很小,最佳税率下几乎无影响,即便在高税率水平下也仅有0.1%的降幅。碳税对第三产业产出的影响也较为有限,最佳税率降幅为0.34%,高税率水平降幅为1.05%。而煤炭、石油(含天然气)、电力热力等能源行业产出则受碳税影响较大,最佳税率水平下负面影响均在5%以上;采矿业、化工业、其他制造业次之,负面影响在1%以上;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受碳税影响更小,负面影响均在0.8%以内。由于碳税对不同部门的产出影响具有差异,需关注重点纳税人的税收压力。
表5:不同碳税水平下各生产部门供给变动情况(%)
3.不同碳税税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见表6)。从碳减排整体成效看,征收30 元/吨二氧化碳的碳税能够减少约14.36%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较低税率水平高出9 个百分点。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18%的目标。假定以该目标为碳减排效果的衡量标准,需计算最佳税率水平下单位GDP 碳排放量的减少情况,分子分母需分别考虑碳税对碳排放总量和GDP 的影响,以及其年均增速。其中,对于碳税的影响,在最佳碳税税率水平下,能够减少14.36%的碳排放总量和减少0.29%的GDP;对于年均增速,假定不征收碳税时,碳排放增速为近十年来我国碳排放年均增长率2.8%,GDP增速为5%;则在最佳碳税税率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单位GDP 碳排放量将降低21.09%,高于“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单位GDP 碳排放降低18%的目标,能够有效实现减少碳排放量和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目的。从边际减排效果来看,最佳税率水平下边际减排率效果较好,为0.47%,而中、高税率水平下边际减排率较低,分别为0.44%、0.37%。从各部门角度看,碳税对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削减程度不同,但所有生产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有所降低,这也表明征收碳税的减排效应能够落实到各个生产部门。其中,碳税对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等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相对较低,对煤炭、化工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建筑业的排放影响较大。对煤炭依赖度越大的生产部门会呈现越大的减排幅度,表明碳税对高耗能产业的减排效果更为显著。
表6:不同碳税水平下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动情况(%)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将碳税及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加入标准CGE模型中,构建了涵盖生产、贸易、居民、企业、政府、市场均衡、GDP及社会福利、二氧化碳排放等部分的碳税CGE 模型。通过GAMS 程序软件进行求解,研究了最佳初始税率水平及不同程度的税率对我国宏观经济、能源消耗、各部门产出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造成的影响。具体结论及建议如下:
第一,虽然碳税对GDP 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但总体负面影响不超过0.85%,为保持我国未来GDP增速不低于5%,碳税税率不应高于50 元/吨二氧化碳。在“十四五”期间稳中求进的发展前提下,考虑到经济增长情况如各项税收收入增速、碳排放增速等,以及碳税对各项税收收入的影响,我国政府收入总体会随碳税水平的增加而呈现倒U形,符合拉弗曲线的定义,因此,确定最佳税率水平为30元/吨二氧化碳。
第二,碳税会抑制居民及企业的收入和消费,且税率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值得注意的是,碳税作为税收具有预算收入的性质,最佳碳税水平下,政府收入和消费将实现0.09%的增长,均高于其他税率水平。因此,建议合理安排碳税资金,减少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如将一定比例的税收资金用于社会保障类公共支出领域,有效提高碳税资金使用效率,或是在开征碳税的同时适当降低个人所得税,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第三,从能源消耗及部门产出来看,碳税对排放系数越高的能源作用越明显,最佳税率水平下可减少能源消耗约10.67%。同时,最佳税率水平下,碳税对能源行业产出的负面影响较大,对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产出的负面影响极小。因此,建议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对重点高耗能行业精准调控,配合我国碳排放交易等措施,逐步实现减排体系全覆盖,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同时,减小碳税实施压力和对产能的负面冲击,将纳税人每年实际减排成效作为税收减免条件,或是用其在碳交易市场获取的碳信用来冲减碳税义务,减小征收阻力。
第四,从碳减排效果来看,最佳税率水平下碳税能够减少约14.36%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考虑碳税对碳排放量和GDP 的双重影响及相关增速后,最佳税率水平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单位GDP 碳排放量将降低21.09%,能够符合碳减排要求;碳税对高耗能产业的碳减排效果更为显著。建议进一步强化碳税减排成果转化,合理安排碳税资金,主要用于推广低碳技术、清洁技术及开发新能源等绿色发展方面,实现碳税减排效果最大化。同时,在开征碳税后,严格碳税执行力度,建立相对完善的处罚机制,细化纳税人对相关排放数据的责任,确保碳税落到实处。
①边际减排成本是指每多减排一单位二氧化碳所需付出的成本,理论上讲,随着碳排放量增加,边际减排成本会逐渐减少,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趋势。
②市场出清是指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在出清的市场上,没有定量配给、资源闲置,也没有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
③SAM 表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宏观SAM 表是对经济活动的宏观描述,没有对生产部门及商品类别进行详细区分,而微观SAM 表提供了较为详细的部门机构。宏观SAM表的构建是微观SAM表的编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