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凤凰菖蒲塘:果业兴村 生活越过越甜蜜
2022-10-18民生周刊严碧华
□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湖南省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曾经是个典型的干旱贫困村,因为土地干旱不适合种水稻,当地有村民试种水果成功后,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了种植水果,但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开拓不足,抗风险能力差。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菖蒲塘村视察,提出“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指示,为菖蒲塘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9年来,菖蒲塘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懈奋斗,依靠科技,开拓市场,走出了一条水果立村、农旅融合、产业兴村的脱贫奔小康之道和乡村振兴之路。
菖蒲塘村第一书记唐金生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全村产业发展面积从2013年的1750亩发展到今天的8000亩;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121元上升到2021年的28538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75万元。
试种水果成功了
8月下旬,记者走进菖蒲塘村时,当地正经历高温干旱,走在田间地头,炙热难受,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
勤劳的村民,正忙着采摘、打包销售猕猴桃,同时,想方设法抽水灌溉,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菖蒲塘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安全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相对来说水果比水稻耐旱得多,但今年干旱严重,影响也大。
坐在记者面前的王安全,尽管已年过古稀,但精神矍铄,家里还种了几亩水果。“主要是做试验。”说这话时,王安全爽朗地笑了,饱经风霜的脸上爬满了皱纹。
2021年2月25日,王安全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彼时,菖蒲塘村山多、水缺、路烂,村民仅靠种植水稻、玉米维持生计。因为水库主渠道不经过村里,种水稻完全是靠天吃饭。
全村90%房屋为土砖房或石头房,10%为茅草房,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
“有女莫嫁菖蒲塘,家里只有烂箩筐。”便是当时贫穷景象的真实写照。
穷则思变。1951年出生的王安全,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包产到户。和周边很多村庄一样,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但因为田少且缺水,收成极差,家里粮食不够吃,青黄不接是常有的事。
“必须变,必须改。”只有初中文化的王安全,当过村里的广播员,学过兽医和种植,在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一直都在探索村子的发展。过了而立之年后,他的这种想法更加强烈。
相较于对水要求高、只能在水田种植的水稻,果树是耐旱作物,可以在山地种植,适合菖蒲塘。
菖蒲塘村村民采摘猕猴桃。
但稳妥起见,王安全认为还是应该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即前期以见效快的短期作物收入养长期作物。
设想很好,但祖祖辈辈都靠种水稻和玉米为生,响应者寥寥,就连王安全的父亲也反对。
为了给大家做示范,王安全把自家的稻田变成试种场,先种植短期经济作物,当时主要是西瓜、扫把草和葫芦。
“之所以选择这些短期作物,是因为心里没底,万一效益不好,来年还可以改回去种水稻。”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决定时,王安全坦言,自己其实很忐忑。因为,失败了不仅意味着饭都可能吃不上,而且刚刚开始点燃的脱贫致富火苗也可能被浇灭。
在王安全的悉心呵护下,小范围试种成功了,这给了王安全很大鼓舞,也为他后来大胆探索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石。
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王安全爱学习,家里还订阅了水果种植方面的报刊。
万事开头难。试种成功后,王安全一发不可收,在报刊上看到外地有好的水果,不管多远,哪怕要跋山涉水、千里奔波,他也要去看看,想方设法弄些种苗回来。
1985年,王安全带领村民走出湘西,从浙江宁海引进宫川蜜橘。
蜜橘挂果后,一亩地能赚2000多元,而当时一亩水稻的毛收入才700多元。两相对比,自然前者更有吸引力。
但村民对宫川蜜橘非常陌生,更不会种植。王安全和几个村民代表带头学种,渐渐摸出了门道。
尽管获得了丰收,但菖蒲塘村村民没有止步于此。
1988年引进湘西椪柑,1996年引进吉首大学科研成果“米良一号”猕猴桃,2002年引进福建平和琯溪蜜柚,2007年引进四川广元苍溪红心猕猴桃……
为防止单一品种带来市场风险,菖蒲塘村不断学习,不断进行品种改良,调整水果品种。“前后引进了12个品种的果树,挂果不理想的品种都被砍掉了。”王安全说。
经过多年多个品种的试种,村民们逐渐发现,猕猴桃比较适合在菖蒲塘村种植。
1992年,在专家的引荐下,村民丁清清从吉首大学率先引进“米良一号”猕猴桃种植。通过引种猕猴桃,丁清清尝到了甜头,很快就发展成了村里首个万元户。
于是,从1996年开始,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猕猴桃,正是从那时开始,村民们的口袋渐渐鼓起来。在王安全、丁清清的示范带动下,菖蒲塘村种植水果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村民靠种水果过上幸福生活。
当然,在种植方面,村民也吃过不少苦头,经历过一波三折。上世纪90年代,当凤凰县开始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随之而来的是猕猴桃“癌症”—溃疡病频发,给果农造成很大损失。
以丁清清为代表的“土专家”不断进行“土试验”,屡败屡战,1998年,成功选育出猕猴桃砧木抗溃疡病栽种方式,有效降低了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率,提高了抗病性。
在此期间,王安全从村里的种植技术员到村委会主任,再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越来越重要,责任也越来越大。
201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王安全有了新的担忧。以前周边县市种猕猴桃等水果的少,菖蒲塘村只要想办法种好就能实现丰产增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水果的越来越多,销路渐渐成为难题。
怎么才能让村民实现长期丰产又增收,王安全思来想去,不得门道。
习近平总书记到村里考察时看了柚子树,问产量多少,有没有大小年等。总书记问得很详细,王安全一一汇报。
听到总书记提出“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时,王安全茅塞顿开。此后,他反复琢磨,领悟到村里种植水果的瓶颈就是科技含量不高和市场开拓不足。
持续提升科技含量
找准了问题所在,自然是怎么想方设法解决。尽管地处武陵山腹地,但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湖南省农科院就派专家到村里指导。
在猕猴桃种植方面,10多年前,猕猴桃研究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王仁才,作为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定点联系菖蒲塘村。从讲台到田间地头,多年如一日,跟丁清清等一起潜心钻研,为村民释疑解惑,帮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猕猴桃种植技术难题。
怎么充分依靠科技?村里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外面的专家支持,另一方面着力培养本地的“土专家”。
村里充分发挥省州农科院、科协与凤凰县在水果品种特性研究、新品种选育及水果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2020年,湖南省农科院在菖蒲塘村建立专家工作站,重点定点开展种植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推动菖蒲塘村产业规模化、生态化、绿色化和有机化发展。2021年,村里又成立科技小院,依托湖南农大人才和技术资源,针对凤凰猕猴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为菖蒲塘村水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人才保障。
同时,菖蒲塘村先后投入科技扶贫资金300多万元,培养出一批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和营销能手等“土专家”。
目前,全村有省级科技示范户两户、州县级科技示范户268户。有中级农技师21人,初级农技师48人。
“土专家”丁清清是村里引种猕猴桃的第一人,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跟着发展猕猴桃产业。2021年,全村种植猕猴桃面积达到5000亩。由他选育的猕猴桃砧木嫁接苗已发展成一个支撑产业,2021年全村共繁育苗木540亩,年产值4000多万元。农户们通过种水果,育卖苗木,实现利润创收,生活越过越甜蜜。
积极开拓市场
利用科技手段,不仅提高了水果的产量,而且提升了品质。但因为信息不对称,水果市场瞬息万变,今天的香饽饽,明天就可能无人问津。
此前,就有地方面临这样的问题。引种的椪柑销售价格不及人工和运输成本,丰收的果实挂满枝头,自然脱落,结果都烂在了地里。第二年,村民一气之下砍掉了柑橘树,改种其他,但好景不长,几年之后又面临类似困局。
市场的重要性,菖蒲塘村村民刻骨铭心,更何况好酒还怕巷子深。
近年来,菖蒲塘一方面利用多年积累的传统渠道销售,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借力互联网扩宽销路。
村里成立了电子商务中心,大力培育电商从业者,让农民变网红,把农民变主播,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和销售本村及周边水果、苗木等农特产品。
2010年毕业的85后大学生、村干部向黎黎,自愿放弃大城市就业机会,选择回乡创业。
在她的带动下,菖蒲塘村有50多人发展电商,他们不仅在电商平台上销售自家的水果、苗木,还大量收购本村及周边村镇、县市农户的水果、苗木,年创收800多万元,既拓宽了本村水果、苗木销路,又带动了周边村镇、县市的水果、苗木产业发展。
积极拓展市场的同时,村里想方设法打造农产品品牌,充分利用资源延伸产业链。一方面,菖蒲塘村成立了猕猴桃水果专业合作社,对全村猕猴桃进行提质,按照绿色、优质、高效进行规范管理,提高水果品质;另一方面,跟周生堂公司合作,把猕猴桃、柚子加工成蜂蜜柚子膏和猕猴桃果脯。
在周生堂公司,设置了专门的展台摆放公司深加工的产品。公司董事长周祖辉告诉记者,对水果进行深加工,既解决果农销路,又提高产品附加值。
“每年柚子长到拳头大的时候果农都会疏果,以往都把次果丢掉,现在工厂可利用柚子次果生产蜂蜜柚子膏,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为农民增收创收600万以上。把猕猴桃加工成猕猴桃果脯、猕猴桃罐头,价值涨了5倍以上,年产值3000多万元。”周祖辉说。
周祖辉另一个身份是菖蒲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深知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对村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目前,菖蒲塘村优质水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工厂保底收购加工,村民种植没了后顾之忧。
产业融合发展
村里的知名度提高后,再加上有个飞水谷景区,不少人慕名前来参观、旅游。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的同时,菖蒲塘村计划开发旅游资源,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一行走进飞水谷,只见谷中危崖夹峙,树木繁茂。虽因干旱水少,但能明显看到地势险要,落差大。在峡谷瀑布前,亦能明显感觉到凉意。
当地人提供的一段视频显示:丰水时,飞水谷里高低层叠错落有致的沉积岩与澄澈透亮的一泓清流,因为落差不同,形成了10多个风格迥异的瀑布,或湍急,或平缓,或恢宏。
菖蒲塘村距离凤凰古城仅7公里,到铜仁凤凰机场也仅20公里。因为交通便利,近年来,前来打卡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游客增多的同时,也拓展了村里的水果及其他农产品销路。唐金生表示,村里正在开发红色餐厅,建设国家级优质种苗科研繁育中心,计划打造一条连通新村部、菖蒲塘红色线路、生态水果基地、飞水谷景区、红色餐厅、优质种苗科研繁育中心的参观考察精品线路,建设四季果园,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峡谷民宿。
“菖蒲塘村有比较扎实的第一产业基础,第二、第三产业也具有一定优势。现有产业面积8000亩,飞水谷景区属于菖蒲塘村,峡谷风光更是大有文章可做,周生堂公司也达到一定规模,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发展潜力。”唐金生说。
唐金生告诉记者,为实现产业融合,菖蒲塘村以美丽湘西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村庄植树造景、产业成景行动,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和绿化美化,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环线,推进百家精品庭院建设和村组道路、边角旮旯美化建设,全力营造“山清水秀、天蓝气清”的宜居环境。
此外,以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平台,引进更多服务类、水果加工类、电商销售类、民族工艺品类等各类企业来菖蒲塘投资办厂,带动当地水果加工,推动产供销一体化,农民就业创业。同时,依托凤凰古城、境内飞水谷景区等旅游资源和菖蒲塘红色资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把菖蒲塘村打造成为新时代红色地标和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唐金生的描绘中,三产融合的菖蒲塘村更进一步,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画卷已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