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运用创新体验式教学法探索
2022-10-17陈嘉嘉
陈嘉嘉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下,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引入创新体验式教学法的意义,探讨创新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指出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运用创新体验式教学法的策略主要是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重视体验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落实物质与技术保障,合理分配“讲授—体验—研讨”三个环节,推进“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的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体验式教学法;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0-0037-04
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意见》中提出其主要目标包括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显著增强。这两个目标的提出,是现代社会对既具有创新思维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迫切需求。基于以上背景,高职院校在必修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入创新体验式教学法,积极结合“双创”目标谋求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比较全面而精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还不太多。现有成果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以某个具体的传统文化产业为观测点,探究其在高校产教融合中的成效,如扬州玉雕、蜀绣、茶文化、家风家训、儒家文化等;另一类主要关注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爱民厚生、崇德尚善、博大包容、团结合作等优秀思想,探讨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动力、价值取向、商业道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极少有研究者从“双创”大背景出发,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这门通识课如何在实践中体验、在创新中传承,从而培养符合当代经济社会需要的既有创新素养又有文化担当的人才。本文探讨的“创新体验式”教学法直接关注课堂本身的教学改革,是对相关领域研究的有益补充。以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经常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虽然传授理论知识是教育的关键环节,但单纯借助空泛的理论教学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可能降低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枯燥单调,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而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增加创新体验,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对文化的感知更加亲近而深刻。传统文化与“双创”教育理念的结合,也能让传统文化的精粹与时俱进,展现出更灿烂的前景和更旺盛的生命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自豪感,形成文化自信。同时,按照地域贴近和心理貼近原则,基于“双创”背景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教学改革将更容易引入与地方特色文化相关的体验项目。教师在体验项目中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让学生享受亲自动手参与和创新创意探讨带来的快乐,能增强其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特别是一些地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引入,为地方文化的传播拓宽了新的途径,进一步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总的来说,“创新体验式”教学法的探索,能有效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兴趣,帮助大学生探索与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创新精神,丰富创新思想以及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1.理论与体验结合
在百度百科中搜索词条“实践”和“体验”,解释如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体验一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二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三指查核、考察。可见“实践”中包含有较完整的活动,人在实践中一定能产生体验,但“体验”却不一定都是实践,有些称不上活动的经历也是体验。体验到的东西使得人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并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创新体验式”教学法,在理论讲授之外,应结合具体章节融入各类体验项目,既有制作“重阳糕”“常德擂茶”等实践项目,也有欣赏旗袍、木雕等实物感知环节,还有“筷子搭建赵州桥”等游戏竞赛。因为这些项目并不都具有鲜明的活动性,因此用“体验”一词更为合适。
2.传承与创新结合
传承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创新、与时俱进,才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创新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体验激发学生主动传承文化的热情,并且安排了创新研讨,鼓励学生从多个层面发挥创新思维,进行头脑风暴。比如,在饮食文化章节设置了“制作重阳糕”体验项目,组织学生探讨了传统糕点在口味上如何创新,在品牌推广上如何运营等。
3.文化与产业结合
作为高校人文教育类课程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中不可或缺。“创新体验式”教学法中引入的体验项目本身带有文化性和产业性特征,其创新性更是产业发展最宝贵的要素。例如,在“制作重阳糕”体验项目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传统糕文化的商业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对传统糕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不少有创新性的建议,如研制咸味的重阳糕、加强产品的文创设计、开拓更广阔的线上渠道等。
4.操作简易,推广性强
关于如何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创业素养,各高校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实践,但并没有给出兼具实操性和可复制性的方案。虽然很多研究中也提到了从学生意识、教学模式、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但是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足够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良好的环境、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等情况下,难免显得空洞。有些方案也关注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关注点一般在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与校外创业企业合作等方面,缺乏对覆盖面更多的课堂本身教学改革的关注。
“创新体验式”教学法直接在课堂中嵌入体验项目,不需要太过完整的实践活动,也不需要专业的实践导师和专门的实践场地,操作简易,减轻了学校的经费投入负担,因此也更容易推行。除此之外,体验项目涉及的物质材料和技术,在当前网络资源极其丰富的条件下也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技术方面如重阳糕制作、常德擂茶制作,实物方面如木雕、刺绣、汉服等,这些资源都能在同一课程的教师间共享和利用,并且教师们也能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共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宽自己的创新视野。
1.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创新体验式”教学法压缩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的部分,增加了体验和研讨环节,课堂互动更多,学生参与感更强,学生的主体身份更加顯著。教师则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只当知识的传授者,而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能成功运营一个立体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能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和创新思维的引导者。例如,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之“糕文化”教学案例中,教师先以“吃货小讨论”的互动交流方式来导入,激发学生对饮食文化的兴趣。导入问题的设置要接近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知识面,最好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心理,这样,他们才能踊跃发言,提高课堂的参与度。随后,教师通过“文化需要了解———诗图共赏,走进传统糕文化”“文化需要体验———课堂实践,制作重阳糕”“文化需要传承———创新的是形式,坚守的是精神”三个环节层层推进。受条件制约,体验环节很难让每个学生亲自参与,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体验度,在学生操作员上台制作重阳糕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部分学生解说、部分同学观察记录等。在蒸制重阳糕的15分钟内,教师还可安排问答环节,与学生探讨重阳糕背后的文化意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很好的主导能力。
2.重视体验项目的选择和设计
“创新体验式”教学环节将围绕着某个具体的文化体验项目立体展开,它是连接教与学、继承与创新的媒介,其选择和策划非常重要,既关系着课堂效果,也关系着学生的文化知识体系和创新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茶文化章节,教师可选择“常德擂茶文化”体验项目,安排“擂茶制作”环节。该项目操作简单,20分钟的时间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一门烹茶技能,更让他们深深懂得了茶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品行修养和人生态度,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情感体验。接下来,教师引入了现实运营中的擂茶产业的相关介绍,从而引出“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结合,在创新中传承”的话题,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提升创业兴趣。在该体验项目中,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对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不少有创新性的建议,如适合夏季的甜味冰镇水果擂茶、加强产品的文创设计、开拓更广阔的线上渠道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落实物质与技术保障
体验项目需要物质和技术保障,如重阳糕制作,需要糯米粉、蜜红豆等原材料,需要蒸锅等器具,还需要成熟的制作技术。还有一些鉴赏类和游戏类的体验项目也需要物质支持,如教师在服饰文化课堂上带来了一件上海老裁缝制作的传统旗袍,学生们在近距离观赏触摸中,对旗袍的工艺有了直观感受,纷纷惊叹于中国服饰的典雅秀美,敬服于中国工匠的精湛技术和敬业精神。在建筑文化体验环节,教师引入了“筷子搭桥”的竞赛游戏,学生们用搜集来的筷子或者树枝,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搭建技术,成功搭起了一座座小型的赵州桥,从体验中感受了中国建筑的智慧和美感。这些体验感悟,如果脱离了物质和技术支持,仅仅从书本和图片视频中感知,是难以深刻的。因此,落实物质与技术保障是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也证实是有效可行的。
4.合理分配“讲授—体验—研讨”三个环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实施“创新体验式”教学法,教师要合理分配“讲授—体验—研讨”三个环节。理论讲授时间的压缩不代表知识内容的消减,背景知识可以通过课外预习、作业等形式补充,有些理论知识也可以融入体验与研讨两个环节。体验项目时间根据不同文化主题可灵活处理,它是联系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媒介。在体验激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豪等积极情感的推动下,再安排创新研讨环节,能获得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响应,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推进“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的融合
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把握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理念,使青少年成长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本。但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经验获取和情感激发,是很难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鉴于此,教师在传统文化课程中探索“创新体验式”教学法,在“讲授—体验—研讨”三个环节的开展中推进“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的融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真正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体验中的技能获取能让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体验过程同时也是经验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体验环节需要学生调动更多的感官,会聚起更多的情感记忆和正能量,继而产生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强烈认同以及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真正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科学性和制度优越性。教师只有做到了“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的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把握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知行合一,承担起文化复兴的时代使命。
2021年9月~2022年1月,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对所有大一学子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并对其中部分班级采用了“创新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一学期结束后,教师对16个班级的大一学子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反馈回来的问卷693份。问卷设置了客观选择性问题10道,分别是:(1)你是否喜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你是否认为中国文化复兴是一件必然的事情?(3)你是否觉得青年人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4)这种传承是否需要创新?(5)你觉得本学期传统文化课程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你的创新思维?(6)你是否有将来自己创业的想法?(7)你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结合是否有较好的商业前景?(8)你是否觉得将来从事与弘扬传统文化有关的产业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如果有,这种感觉是产生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之前还是之后?(9)你喜欢本学期传统文化课中的体验环节吗(比如制作重阳糕、品尝擂茶、观赏木雕、欣赏旗袍、筷子搭桥等)?(10)你希望体验环节在一学期的课程教学时间中占到百分之多少?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在课堂中融入“体验式”环节表示喜欢,其中5 5.3%的人表示非常喜欢,42.2%的人表示比较喜欢,只有2.5%的人表示不喜欢或没有感觉。2021年9月~2022年1月,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人文类通识课程的教师们尝试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设置了20%的“创新体验式”环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希望增加体验环节在课堂中的比重,其中51%的同学希望其占比为30%~40%,20%的同学希望其占比为50%~60%。从调查结果中还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喜爱的,也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持这种态度的学生在受调查者中占99%。
绝大多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充满信心,95.4%的同学认为中国实现文化复兴是一件必然的事情,94.7%的同学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结合有较好的商业前景,98.4%的同学表示将来从事与弘扬传统文化有关的产业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值得关注的是,他们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表示这种感觉是产生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之后,这充分证明融入“创新体验式”教学环节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上效果显著。
创新体验式教学法的初衷便是从“双创”大背景出发,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这门通识课如何在实践中体验、在创新中传承,从而培养符合当代经济社会需要的既有创新素养又有文化担当的人才。调查结果显示,该教学探索有效增强了大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和兴趣,提升了创新创业意识。95%的学生表示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95.3%的同学表示一学期的传统文化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87.3%的同学表示有将来创业的想法。可见,“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引入体验项目,并由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更丰富的选择,也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为了更加明确地了解创新体验式教学法在提升学生的文化兴趣、文化自信、文化自豪、文化责任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本次调查还设置了若干主观题。从反馈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凡是加入了体验环节和创新研讨的文化主题,都给学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如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大部分学生表示在当时的情境下会产生文化自豪感,少部分学生表示在兴趣的促使下会在课后主动查阅资料来了解更多的知识。如有的同学反馈:“建筑文化课堂上参与了‘九根筷子搭桥’体验活动,让自己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来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还有的同学反馈:“当老师让我触碰那件旗袍的时候,它的精致优美让我难以忘怀,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在课后我还去网上了解了一下旗袍的相关资料……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J].中国德育,2014(0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3]任翔.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 2019(01).
[4]杰永旎.体验式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J].重庆师范大学,2015.
[5]毛玲.传统文化体验式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J].中国文艺家,2018(05).
[6]陈芬.传统文化课程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Jiajia
(Hunan Golf and Tourism College, Hunan Province, Changde 4159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sina tide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roducing innovativ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curriculu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trategy of using innovativ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urriculu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experience projects, implement material and technical guarantees, and reasonably allocate the three link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discussion",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experience and emotion".
Key words: highervocationalcolleges;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nnovativeexperientialteachingmethod;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