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视域下学风建设体系构建研究

2022-10-17周筱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风学业大学生

张 晶,周筱淋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 学生处;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

截至2020年9月,全国高等教育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3285.3万,比2010年在校生数增加1053.6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0年的26.5%提升到54.4%,比上一年提高2.8个百分点。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步入高度教育普及化阶段。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学业质量的问题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而凸显,全国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监测报告《2017学生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未按时毕业学生达55.3万,约8.4万人未取得学位,每年因学业问题导致学生退学、延期毕业、降级、学业警示比例也在不断扩大[1]。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良好的学风,是学校办学质量、育人时效性、社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体现,因此,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必须要抓好、抓实、抓出效果。本研究通过分析当今高校学风建设出现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实质,提出增强学风建设工作制度的具体做法。

1 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突出问题

经对部分高校调查问卷和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研究分析,当前高校学风状况良好,主流思想是学习积极、上进,呈现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大学生精神面貌,但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研究者通过前期文献资料研究及对教师、学生关于辽宁某高校学风建设现状的深度访谈,发现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一)学习兴趣低、目的性不强、缺乏学习动机。一些学生的学习目标较为低下,受社会环境影响认为读书无用论或仅仅求学历文凭,功利目的性思想严重,学习态度模糊茫然[2]。同学LY在访谈中提到:没有学习兴趣,目标模糊,不知道以后能做什么,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强。同学ZXJ:对学习没兴趣,上课睡觉,懒惰,爱玩手机,学习效率低。

(二)考风考纪较差。部分学生在平时课程中不认真,且诚信意识淡薄,考试前想走捷径,准备不充分,利用高科技比如手机作弊,严重者利用QQ、微信群作弊,忽视学校的考试纪律,最终后悔一生。

(三)学习习惯、方法不得当。部分学生初高中阶段,处于在家长监管、老师监督的模式下度过,并没有形成个人系统性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这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模式并没有适应和因环境而改变,仍采取以往学习模式,存在学业得过且过的思想,往往考前抱佛脚,这就导致了挂科、学业警示、甚至降级等问题。同学LXR:不喜欢学习,中学阶段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控力差,比较懒惰;进入大学,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

(四)手机游戏成瘾严重。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脱离父母的约束和监管,放飞自我,沉迷手机游戏,该类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下,导致出现学业问题。学生FQY:自己比较懒,控制不住自己,经常和同寝室的人一起打游戏,久而久之成绩就越来越差;专业满意度较低,对本专业不是很感兴趣;有一定的学涯目标;对学习有焦虑、紧张情绪。

(五)个别教师责任感不强。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文件中特别指出:“要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但部分教师存在主观思想上责任感不强,课程上照本宣科,应付了事,教学方法单一,存在对课堂上学生思想动向漠不关心、对学生缺少教学管理、督促等问题。同时基于教师职称评选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导致一些老师轻视教学、教书育人工作。

表1 高校学风影响因素深度访谈分析图表

2 对高校学风问题的成因探索分析

2.1 外界环境影响

21世纪处于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手机游戏、网络游戏极大诱惑当代00后大学生,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绊脚石;不同的家庭背景的学生,其受教育程度不同,家长对学生学业关注度不同,造成进入大学后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责任感低,对课堂纪律不管不问、放任自由;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和体制改革,高校图书馆、宿舍、多媒体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跟不上当下时代育人工作的要求;因此,导致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和突发事件。

2.2 学生个人原因

升入大学后,有些学生由于对未来个人目标和职业发展没有正确规划而出现学习动力低进一步导致学业问题;有些学生对学校、专业的满意度低,理想的大学与实际情况不相匹配;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对学习氛围、寝室等生活环境不适应导致出现适应性障碍;有些同学收周围环境影响,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后,发现周围同学都非常优秀,进而出现自卑心理,自我效能感低;个别同学进入大学后,学习方法与大学的学习环境不相匹配导致学业问题。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和前景

201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后,相关研究学者基于此文件深入学习探索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相关问题、创新创业策略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同时,积极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进一步加强高校优良学风校风、提升学生毕业率学位获取率、社会和谐稳定有促进作用。

3.1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目前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者主要是基于目标培养、课程建设、内涵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国内研究者对大学生创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创新创业概念、内容、影响条件等方面。对于创新创业的定义,有研究学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开创性精神,是一种素质教育[3]。彭刚在《创业教育学》一书中将创业意识定义为:“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信仰和创业世界观等心理因素[4]。对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提出“三位一体,三创融合”和“工科+创新+创业”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很多高校也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博创杯大赛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3.2 创新创业研究的相关问题和策略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工作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问题。例如:研究理念单一、课程缺乏系统性、师资力量薄弱、依托平台单一、研究方法老旧等,针对以上问题,相关研究者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涉及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形成以高等教育研究为主体、多学科渗透的研究模式。通过研究文献统计和知识图谱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将在“创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和“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胜任力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5]。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业和高校创新工作支持力度。2016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明确了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即“双一流”建设[3]。在提出“双一流”建设高校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首要任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即学校的学风建设情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良好的学风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反之以学风建设为着眼点能够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准。由此,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学风建设中是需要当下研究者的重难点,探索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机制建设至关重要。

4 创新创业教育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策略

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多依靠大一晚自习、大二英语四六级、大三大四抓考研就业等常规方面来加强,效果不显著,学生的参与度也低,与当今社会层面所需要的人才匹配度不适应,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指引和发展有深远的意义。以此提升并完善学风建设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创业水准。

4.1 国家、高校政策导向性支持

近些年来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先后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先后对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提出具体要求。通过以上文件,能够进一步提升对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对学业的积极性。高校针对国家、省教育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做具体性学业和创新创业工作的做法,以提升本学校学业质量。

4.2 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教育教学改革,调动学习积极性

包括下述举措:(1)设置创业基础教育课,通过定期教育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认识,提升学习的兴趣。(2)学校积极引导和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项目,选拔优秀教师和学生参加省级以上项目,让学生充实课余生活,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业概念。例如:“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蓝桥杯竞赛等项目。(3)积极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挖掘并拓宽关于创新创业项目渠道,倡导产学研培养模式。(4)聘请优秀校友、校外创业人才作为兼职导师,开展相关经验报告会,从而提升学生对创业创新的认知以及学业的积极性。

4.3 以创新实践学院、教务处等部门搭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学校多职能部门高效合作才能实现。以辽宁某高校为例,组织开展“大学生雄鹰杯”创新创业项目。通过该平台,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个人兴趣等开展项目指导、技术支持、资金支持。比如:校园一体化智能APP项目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高校多部门协助搭建人才平台,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切实成为构建良好学风的重要手段。

4.4 入学教育中,宣传创新创业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业观念

以“为了学生发展”为理念,开展新生入学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专题报告会、研讨会、优秀校友经验分享会、实地参观等开展做好创新创业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学生对于大学学业的重要性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业观念。

4.5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和“学业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相当数量的高校没有配备专业化创业指导和学业导师,这将对学生的学业和创新能力提升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学校要建立健全高素质、年轻化、负责任的教师配备制度来选拔指导教师,并对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学生指导能力定期进行考核[6]。此外,高度院校还要定期对创业指导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培训,让这些教师时刻走在创新教育的前沿,并将其创新知识教授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

最后,培养优秀的合格人才需要良好的培养机制和策略。通过出台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健全导师制队伍建设、搭建创新创业队伍建设、做好在入学教育中宣传工作等相关措施,以形成学风工作的力量保障。

猜你喜欢

学风学业大学生
艰苦的学业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35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