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技术整合过程量化研究
——基于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数字经济的分析
2022-10-17聂增民夏洪年王振源
聂增民,夏洪年,王振源,付 玉
(1.郑州城建职业学院 a.基础教学部,b.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工程系,郑州 451263;2.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经济技术委员会,河南 洛阳 471023)
就施工项目管理而言,“生产线革命”就意味着施工项目生产组织模式的变革,如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以及现场作业执行中的技术整合活动。施工项目技术整合活动有助于推进项目实现成功管理。这也是新时代项目管理前沿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石油化工工程施工项目为例,展开对施工项目技术整合管理的研究,目的在于遵循数字化发展规律,坚持统筹谋划,通过技术整合活动促进施工项目降本增效,系统推进项目管理增值水平的提升。
一、施工项目技术整合及理论回顾
近年来,随着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尤其是管理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被注入新的内涵,也呈现出诸如集成化、技术化、多元化和自动化的新趋势。尤其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项目整合管理日渐形成了多学科、跨领域的新模式。实践中,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工程建设企业项目管理,主要涉及智慧项目管理、数字项目管理、电子项目管理等三个层面。其中“智慧项目管理”强调把“项目数据”变得有价值,让项目业务系统不但有“预警”,而且有“反馈”。在这里,“预警”意味着项目各子系统工作或业务机制的生成,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然而,如何开展施工项目技术整合活动,充分释放企业“生产线革命”的红利,还需要打开项目微观管理的“黑箱”,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企业技术创新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深化。1993年,纳尔逊基于技术变革的存在及其演进特点,出版著作《国家创新系统:一个比较分析》,论证了知识生产和创新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我国学者也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对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倪东生等提出必须从建立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入手改革现有的经济、科技、教育、金融体制,推动技术创新工作[1];汪涛、吴贵生认为,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化进程,极大提高了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国家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宏观检测能力和水平[2];叶一娇、吕逸婧等将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划分为资源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和协调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同时将企业技术创新划分为产品和服务创新、工艺和服务流程创新[3]。事实上,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项目管理实践中能够采用的工程技术方案越来越多。为此,哈佛商学院Marco Iansiti教授于1993年提出技术整合(Technology Integrate)概念,认为在半导体、计算机等技术复杂行业中,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不是那些创造了高新技术的公司,而是那些最善于选择和应用这些技术的公司”[5]。因为成功的企业在新技术从研究平台转入开发平台的过程中,采用“‘系统中心’的理念和‘整合小组’的方法”[6],推进了企业所选择的技术方案与其实际的内外部环境匹配,便于实现产品的可制造性。这种通过组织过程把既有的资源、工具和技术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技术整合的过程。余志良、张平等人认为,技术整合就是“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过程中,根据项目的要求和自身的技术基础以及其他资源条件,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企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7]。陈岩、王蕾从组织的角度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技术整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适合企业技术整合要求的组织模式及其中的人员配备问题[8]。本质上,大数据技术致力于对庞大的、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强调实时交互式的查询效率和分析能力。在这个意义上,石油工程建设企业需要遵循数字化发展规律,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施工项目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技术整合活动,以有效提升企业数字经济质量,推动新时代企业数字文明建设。因此,新时代施工企业技术整合就是企业为了完成项目特定任务而对内外部资源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整合,是企业基于大数据背景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形式,也是推进项目成功管理的关键。
一般而言,创新过程包含了对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工艺或服务机会的探索和利用[9],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而且具有路径依赖性,即协调和整合专业化的知识,并在不确定情景中学习和实践。张贵、孔月辉等人基于社会关系理论,从结构洞位置、嵌入方式、强弱关系对企业创新网络机理进行了解释,认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网络联系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能力[10]。董睿、张海涛认为,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形成更大规模的集成创新,产学研合作逐渐演进为共建实体[11]。项目整合管理包括为识别、定义、组合、统一和协调各项目管理过程组的各种过程和活动而展开的过程和活动,是项目各专业或组织间集成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强调把握施工项目技术与经济结合的规律,重点探讨施工项目整合管理关键要素及关系,尤其是施工项目组织过程的资源聚集与实施过程的组合变换及团队主体性创新创造。在这个意义上,施工项目技术整合就是项目组织通过对生产技术要素主动的优化和选择性搭配,使其以最合理的形式结合成符合技术经济及管理规律的有机统一体,从而提升项目降本增效能力,降低项目经营管理风险。
技术与知识的关联性,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技术整合与知识整合的关联性。施工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制定一个基于技术整合的解决知识一致性的计划方案,并在项目执行期间达成团队成员一致性的共享和理解;同时每个成员又能基于业务价值而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推进项目管理实现增值与成功。本文认为,施工项目技术整合概念包含了施工项目作业导向论、施工技术管理创新驱动论和施工项目主体协同论等。在施工项目技术整合活动过程中,组织整合影响施工项目技术整合效应,过程整合决定工程项目整合管理能力,信息整合是实现项目管理增值的关键手段,文化整合往往决定项目管理的成败。
二、施工项目技术整合实证分析
随着现代工程项目施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工程项目管理呈现出综合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一是工程规模大、工期紧,技术含量高,管理难度大;二是具有多重作业、多元集合、多级传递、多维管理和多种状态属性[12]。就建设程序而言,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成主要经过立项、设计、实施和终结等几个阶段。然而,不同参与者对同一工程项目的称呼常常会有所不同,如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监理项目等。本文以施工项目成本费用管理为切入点,研究施工项目技术整合过程及要素关系问题,旨在打开施工项目技术整合管理的“黑箱”,阐明施工生产要素优化和“组合变换”理论,为新时代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一)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技术整合过程量化研究
本文以石油化工工程施工项目为例,通过对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国内施工项目成本费用管理情况调查,尤其是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获取其管理情况、生产经营运行情况,以及相关事实和数据资料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量化研究,克服了以往引用性和思辨性局限,开启了基于施工项目实践的实证性研究,搭起了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与成本费用管理“一体化”的桥梁,丰富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
1.施工项目技术整合费用调查与统计。本文以石油化工工程施工项目为例,对使用项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规费、企业管理费等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按照各项实际费用占总成本费用的百分比记取。其中14项变量指标,实际收集40份问卷,获取有效记录35条(见表1),具备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条件。
表1 施工项目技术整合费用调查与统计表
2.施工项目技术整合统计数据的适应性分析。基于大数据背景的过程集成可以决定施工项目技术整合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一方面表现为“项目数据”持续的系统化的沉淀;另一方面,企业或项目门户平台最终从信息门户、应用门户发展到服务门户,并进一步升华为企业数字经济、数字文明建设。对工程项目管理而言,就是分析企业项目管理各子系统在机制上的数字鸿沟,致力于让沉默的数据说话,让会说话的数据变得有价值,让有价值的数据发挥项目管理的提质增效功能。为此,施工项目技术整合强调从组织上发挥设计、采办、制造、施工整合(一体化)优势。譬如基于组织整合,通过过程整合搭建起项目成本费用管理与施工作业过程管理的“桥梁”,抑或通过对任务资源、团队作业、项目环境的整合,提升项目降本增效能力。为此,本文选择变量“人工费、机械费、文明环境费、二次搬运费、工具使用费、场地清理费用、规费、利润”,通过运行SPSS23,分析“人工费、机械费、文明环境费、二次搬运费、工具使用费、场地清理费用、规费、利润”等数据。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一般而言,KMO大于0.6即可进行主成分分析,施工项目技术整合统计数据KMO为0.751,故可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3.施工项目技术整合变量相关性矩阵。从表3可知,人工费变量与二次搬运费、场地清理费、利润等变量有相关性,即通过施工项目作业活动技术整合可以减少二次搬运费、场地清理费等,从而降低人工费用,并基于预算约束而相对增加利润总额。同样,机械费用变量与二次搬运费、工具使用费、场地清理费、利润等变量有相关性,即通过施工项目作业活动技术整合可以减少二次搬运费、场地清理费以及工具使用费等,从而降低机械费用,并基于预算约束而相对增加利润总额。文明环境费用与二次搬运费、工具使用费,尤其是场地清理费、利润等变量有相关性,即通过施工项目作业活动技术整合可以减少二次搬运费、场地清理费以及工具使用费等,并基于预算约束而相对增加利润总额。
表3 相关性矩阵
4.施工项目技术整合统计数据公因子提取的分析。如表4所示。除人工费变量为93.4%,利润变量为94.3%以外,其他变量指标因子提取都超过95%。
5.施工项目技术整合变量总方差解释。如表5所示,第一、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之和达84.65%,二者累积贡献率为84.65%;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5.93%。由于施工项目属于复杂管理系统,故主成分以外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影响项目成本费用发生以及综合绩效水平。
表4 公因子方差
表5 总方差解释
6.施工项目技术整合主成分分析碎石图。理论上可以考虑从项目组织整合绩效、过程整合绩效与信息整合绩效、文化整合绩效等方面给予解释。施工项目技术整合主成分分析碎石图如图1所示。
7.施工项目技术整合变量因子荷载矩阵。施工项目技术整合变量因子荷载矩阵如表6所示。
图1 施工项目技术整合主成分分析碎石图
表6 主成分因子荷载矩阵
8.施工项目技术整合变量主成分矩阵。由于SPSS23软件默认选项输出的结果,表6主成分矩阵表示的是因子荷载矩阵,需要经过调整后才能得到用原始变量表示的主成分表达式,即对表6主成分矩阵j列的每个元素分别除以第i个特征根λi的平方根,得到施工项目技术整合主成分分析的第i个主成分的系数,如表7所示。
表7 主成分系数矩阵
(二)技术整合过程量化研究发现
施工项目执行中的技术整合是“施工项目技术整合主体施工项目技术整合的客体施工项目技术整合实践”的一体化过程。基于大数据背景的企业项目管理,需要通过项目管理各子系统“一体化”创新性地构建融合性门户平台,即通过对项目业务公告、应用服务以及相关信息的集成,为项目各级管理者、项目团队成员及各参与方等各个角色提供统一的服务,并做到上行下达、工作流、业务流顺畅高效运行,以便于通过技术创新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项目技术整合过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施工项目技术整合过程模型
本文基于调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工具,探讨了施工项目技术整合过程,具体包括项目组织整合、过程整合与信息整合、文化整合等问题。施工项目组织整合(流程)决定施工项目“干系人”过程整合能力,结合表7主成分系数可知,组织整合与二次搬运作业、工具使用情况、场地清理等联系紧密,故解释为“第一主成分”;而过程整合与人工消耗、机械台班使用以及文明环境管理等联系紧密,故解释为“第二主成分”。由于项目信息整合是实现项目管理增值的关键手段,通过调度作业影响项目机械台班使用、工器具使用,故解释为“第三主成分”;而项目“干系人”文化整合往往决定管理的成败,涉及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沟通交流等,故解释为“第四主成分”。
近年来,国民经济系统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企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事实上,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正在进一步倒逼企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对项目组织整合而言,组织结构、管理运行机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施工项目技术整合效应。在施工管理意义上,项目管理流程决定工程项目整合管理能力,而过程整合决定施工项目技术整合管理能力。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信息集成化水平越来越高。换言之,项目“干系人”组织整合,既包括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组织关系(界面)的集成,也指涉项目参与方内部及干系人之间组织关系(界面)的整合。为此,现代工程项目管理表征为“信息交换、文档管理、协同运作”。除此之外,“干系人”文化整合往往决定项目管理的成败。
三、施工项目技术整合风险管理问题讨论
在实践上,施工项目技术整合风险管理面临两种情况,一是项目风险超出可接收的水平,二是项目风险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对于第一种情况,一般采取回避态度,如政治风险等;也可以考虑转移、分散风险手段,如某些经济风险,就需要谨慎对待,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应全力监视已识别的风险,通过有效控制项目成功。按照风险链理论,“某一风险元导致风险事件发生,可能诱发另一风险元造成风险事件发生的现象”[13],因此,在施工项目技术整合过程中,需要对各具体风险进行严格检查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规避。
1.选好项目经理及团队成员,提高技术整合风险管理效率。在施工项目技术整合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关注决策人风险态度,强化项目团队风险管理的意识。因为工程项目组织整合包括“组织关系、组织能力、组织结构和共同价值4个关键架构”[14],故需要增强对技术整合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和加大风险管理的力度,不断提高技术整合专业化水平,强化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探索风险转移和控制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项目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保证监控体系有效运行。施工项目技术整合活动是实施项目计划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对存在于项目中的各种技术方案和作业任务界面进行管理。由于客观条件及有关因素的变动和主观预测能力的局限,一个技术方案或投资项目的实施结果(投资效果和经济效果等)不一定符合人们原来所作的某种确定的预测和估计,这种现象称为技术方案或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为此,需要强调全过程管理,即“对过程内或过程之间包含的若干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15]。
3.运用技术经济及管理的方法,提升技术整合风险管理绩效。1992年,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内部控制研究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该委员会于2004年9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内部控制是实现风险管理的手段”[16]。事实上,工程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强调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改造客观世界。为此,工程项目管理需要突出解决好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问题,不断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动态能力是“企业感知机会、整合资源、重构竞争力的一种组织能力”[17]。施工项目技术整合风险尽管难以把握,但运用系统的理论和分析技术提升团队成员动态风险管理能力,施工项目技术整合风险才能得以很好地应对,并实现正偏离而获得赢利。
四、结语
研究表明,施工项目执行中的技术整合活动,既要面向项目的施工任务,又要发挥项目各参与方积极合作的能力,尤其要通过对生产技术要素主动的优化和选择性搭配,使相互间以最合理的形式结合成符合技术经济及管理规律的匹配的有机统一体,从而提升项目降本增效能力。近年来,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基于大数据管理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机制,通过总结提炼、集成创新,尤其是整合归纳、总结和提炼多年来工程项目管理具体步骤、方法,譬如组织出版《项目管理手册》,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致力于覆盖项目管理全系统、全过程管控,旨在让有价值的数据持续发光发热。换言之,就是开启了“数智”时代企业转型与工程项目管理新实践。然而,系统的“输入”包含了可控输入和不可控输入(干扰),如何实现企业项目各子系统的有效集成与融合,开启企业“数智”时代的企业项目管理现代化,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