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跨河桥梁接长方案研究
2022-10-17刘立博
刘立博
(石家庄市交通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对河道管理的日益重视,很多河道进行了防洪整治规划,重新规划后的河道断面比既有河道断面宽,导致一些既有桥梁的桥头引道落在规划河道行洪断面内,行洪期间桥头引道存在被冲毁的安全隐患。同时,既有的桥头引道也阻碍了规划加宽后河道的正常行洪,因此,对既有跨河桥梁接长的要求越来越高。
1 工程概述
某国道跨河大桥现状为双幅桥梁,建于2010 年,桥长505m,跨径为20×25m,桥梁全宽25.5m。其中,每幅桥梁宽为净11.25+2×0.5m,两幅中间间隔1m。上部结构为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变连续小箱梁,梁高1.4m,下部结构为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径1.4m,桩径1.5m,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桥梁设计时既有河道宽约460m,桥梁长度505m 满足当时防洪评价的要求。2020 年根据该河道最新综合整治规划及防洪评价单位要求,桥梁长度应不小于1 100m,河道整治后需对原有桥梁接长。
本文以该桥梁接长工程为背景,提出了四种接长方案并进行对比,分析了各接长改造方案的优缺点。
2 接长方案
根据该河道规划要求,河道加宽后需在北侧桥台处对桥梁接长,接长后的桥梁长度不小于1 100m,接长段桥梁跨径采用与既有桥梁相同的跨径。
既有桥梁设计时未考虑后期接长,桥台处桩基承载力比桥墩处桩基承载力小,且桥台背墙处宽度为40cm,接长段桥梁上部结构梁端至盖梁边缘距离不满足桥梁抗震规范要求。因此,桥梁接长的关键在于对既有桥梁北侧桥台的改造。
2.1 改造方案一:增设一孔过渡跨
北侧增设1~5m过渡跨。原设计桥台桩基承载力只考虑了边跨上部荷载,桥台改造为桥墩后,若直接增设一孔25m跨径桥梁,桥台桩基础承载力肯定不够,故在北侧桥台以北增设的跨径越短越好,上部荷载越小越好,综合考虑新旧桩基距离、支座距梁端距离等,凿除原北侧桥台背墙,在北侧增设1~5m过渡跨,过渡跨北侧正常布孔。立面示意图见图1。
图1 改造方案一立面示意图(单位:cm)
本方案需对既有桥台盖梁进行改造,凿除既有桥台的耳墙及一部分背墙,将既有桥台的盖梁及背墙改造为“L”形桥墩盖梁,将新增的过渡跨现浇板放置于改造后的“L”形盖梁较高一侧,同时在改造背墙时植入抗震锚栓,对新增的过渡跨现浇板起到保护作用。
2.2 改造方案二:拆除最后一联上部结构,废掉既有桥台并新做桥墩
拆除最后一联上部结构,废掉既有桥台并新做桥墩。既有桥梁不能直接接长的关键在于既有桥台处桩基承载力不满足,因此将原桥台桩基废掉不用,桥台处重新钻孔布设桥墩桩基,同时由于上部结构最后一联为一整体,需将最后一联上部结构全部拆除新建。
根据现行的《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规范》(JTG 3363—2019)第6.2.6 条规定,摩擦型钻孔桩的中距不应小于桩径的2.5 倍,即钻孔桩中距大于2.5×1.5m=3.75m。既有桥梁每幅宽度为12.25m,桥台桩基间距6.6m,若在既有两桩基之间加设1根桩基,桩间距3.3m<3.75m,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同时既有桥台内侧两桩基间距6.65m,最多只能新增1 根桩基,且需将新增的桥墩盖梁作为整体式盖梁,整体式盖梁下部设置5根桥墩桩基。改造方案二立面示意图见图2。
图2 改造方案二立面示意图(单位:cm)
本改造方案适用范围有限,对既有桥台桩基间距较小的桥梁,中间新增桥墩后,桩基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间距,因此,本方案仅适用于既有桥梁宽度较宽的桥梁改造。且本方案需拆除既有桥梁最后一联,同时废掉既有桥台,改造成本较高,存在浪费。
2.3 改造方案三:北侧增设一段路基过渡段
由于方案二需废掉既有桥梁的北侧桥台及最后一联上部结构,改造成本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桥台北侧增设一段6~8m路基过渡段,路基过渡段北侧再新建桥梁,即新旧桥梁分开,两桥台可共用一个桥头搭板。改造方案三立面示意图见图3。
图3 改造方案三立面示意图
为保证行洪期间过渡段路基不被冲毁,对该段路基可采取加强措施,如在上游设置圆弧形防冲刷挡墙或铅丝石笼等,下游也需设置相应防冲刷措施。
本方案在河道内设置一段过渡路基,路基本身存在被冲毁的风险,设计时需加强抗冲设计,同时河道内设置的路基存在一定程度的阻水,防洪评价单位需要模拟建模,并评价其是否满足河道管理部门的要求。过渡路基上、下游可设置重力式挡墙或铅丝石笼。
本方案适用于河道较为平缓、水流速度不大的河段,不适用于山区河道纵坡较大、水流速度较大的河段。
2.4 改造方案四(北侧增设双悬臂梁过渡段)
在新旧桥梁之间设置一双悬臂梁过渡段。在既有桥梁北侧增设一双悬臂梁过渡段,即可减少对既有桥台的改造工程量,尽可能减少既有桥台处新增荷载,也可满足既有桥台桩基与新建桩基之间的距离要求。
对既有桥台的背墙进行简单改造,原搭板处改造为一小跨径现浇板,现浇板北侧搭在新建的双悬臂梁上,另一侧与之对称。
本方案对河道行洪影响小,对既有桥台的改造也较少,既有桥梁上部结构均可利用。但建成后有3孔跨径与其他孔跨径不同,视觉上不美观;悬臂梁与短跨现浇板之间的接缝距伸缩缝较近,短距离内存在4 道缝,行车不舒适;同时由于悬臂梁结构存在一定缺陷,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
3 方案对比
本文主要在河道行洪、后期运营安全性、施工便利性、投资估算、工期长短等方面对以上四种方案进行对比。
3.1 施工方案对比
3.1.1 方案一(增设一孔过渡跨)
优点:(1)仅需拆除既有桥台耳墙,对背墙进行简单改造,将既有桥台盖梁改造为L 形桥墩盖梁即可;(2)改造后运营期间对河道行洪影响很小;(3)既有桥梁上部结构可完全利用。
缺点:(1)改造前需验算既有桥台桩基承载力是否能满足新增1孔过渡跨后的荷载;(2)需对既有桥台盖梁进行改造,使上部结构梁端至墩、台盖梁边缘距离a满足《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中式(11.2.1)[2]的规定,但实际改造中很难满足。
式(1)中:a为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上部结构梁端至墩、台盖梁边缘距离(cm);L为一联上部结构总长度(m);H为支撑一联上部结构桥墩的平均高度(m),桥台的高度取值为0;Lk为一联上部结构的最大单孔跨径(m)。
3.1.2 方案二(拆除最后一联上部结构,废掉既有桥台并新做桥墩)
优点:(1)新做过渡墩桩基承载力可按正常设计;(2)全桥统一跨径设置,无须过渡跨,建成后统一美观。
缺点:(1)需废掉既有桥梁最后一联上部结构及一侧桥台,改造成本高;⑵既有桥台废掉后新做桥墩桩基距离原桥台桩基较近,桩间距很难满足规范中对桩间距的要求;(3)由于左右两幅桥台桩基间距较小,两幅内侧桩基间仅能增设1根,导致此处无法按分幅设计,改造后此处为整体式桥墩盖梁,与其他桥墩处分幅设计体系不同。
3.1.3 方案三(北侧增设一段路基过渡段)
优点:(1)无须改造既有桥台的耳背墙、盖梁等结构,上部机构可全部利用;(2)对既有桥台桩基无影响。
缺点:(1)两桥之间修建过渡段路基,河道阻水,需由防洪评价单位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并征得河道管理部门的同意;(2)过渡段路基外侧需修建挡墙,对于水流速度较大的河段,行洪期间过渡段路基有被冲毁的风险。
3.1.4 方案四(北侧增设双悬臂梁过渡段)
优点:(1)过渡跨处可正常布设桥孔,对河道行洪影响小;(2)仅需对既有桥台的耳背墙进行简单改造即可,改造工程量小;(3)过渡段可与其他新建部分同时施工,工期短;(4)悬臂梁桥一般为静定结构,结构内力不受地基变形的影响,对基础要求较低;(5)悬臂梁桥与简支梁相比,墩上均只需设置一个支座,减小了桥墩尺寸,节省了基础工程量。
缺点:(1)悬臂梁桥虽然在力学性能上优于简支梁桥,可适用于更大跨径的桥梁方案,但由于悬臂梁的某些区段同时存在正、负弯矩,无论采用何种主梁截面形式,其构造较为复杂;(2)跨径增大以后,梁体重量快速增加,不宜采用装配式施工,往往要在费用昂贵、速度缓慢的支架上现浇;(3)钢筋混凝土悬臂梁因支点负弯矩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在梁顶产生裂缝,虽有桥面防水措施,但仍由于支点为单点简支,施工时必须采用临时固结措施;(4)由于结构构造和施工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无论是钢筋混凝土悬臂梁还是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在实际桥梁工程中较少采用。
3.2 施工工期对比
方案一仅需简单改造既有桥台耳背墙及盖梁即可,施工用时较少;方案二需拆除既有桥梁最后一联上部结构,且需废掉既有桥台,用时最多;方案三直接进行接长即可,接长段施工期间可同时修筑过渡段路基,总工期最短;方案四双悬臂梁桥对既有桥台的改造较少,但上部结构需现浇,所需工期比方案一长,但比方案二短。
四个接长改造方案施工工期对比:方案三<方案一<方案四<方案二。
3.3 投资估算对比
方案一仅需简单改造既有桥台耳背墙及盖梁,过渡段之间跨径较小,改造成本低;方案二需拆除既有桥梁最后一联上部结构,且需废掉既有桥台,在既有桥台处增设5 根桥墩桩基,同时将盖梁作为整体式盖梁,所需费用最多;方案三在过渡段内设置路基和挡墙,所需费用介于方案一和方案二之间;方案四对既有桥台改造较少,所需费用少,但双悬臂结构需要现浇,所需费用比方案一高,与方案三接近。
四个接长改造方案投资估算对比:方案一<方案四<方案三<方案二。
3.4 综合评价
本文所述四种改造方案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方案一:仅需拆除既有桥台耳墙,对背墙进行简单改造,施工工期短,投资少,既有结构利用率高,适用于工期紧张,投资有限制的项目。
方案二:对既有桥台进行了彻底改造,改造后的桥墩桩基长度按新做设计,结构安全方面有保证,但是需拆除既有桥梁最后一联,存在浪费,投资费用较高,且既有桥台处桥墩盖梁需做成整体式。本方案建成后桥梁跨径均为25m,对河道的阻水最小,适用于投资和工期均较富裕,防洪评价中对该段河道要求较高的项目。
方案三:无需改造既有桥台的耳背墙、盖梁等结构,上部结构可全部利用;且接长段施工期间可同时修筑过渡段路基,总工期最短;但该方案在河道内设置过渡段路基,对河道的阻水较大。本方案适用于总投资适中,工期要求短,河道平缓,水流速度较小,对河道阻水要求不高的项目。
方案四:对河道行洪影响小,对既有桥台的改造也较少,施工时可与其他部分同期实施,所需工期短,适用于河道行洪要求高,改造投资受限,道路等级不高的项目。但由于悬臂梁结构力学上存在一些缺陷,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因此设计时应对悬臂梁细部进行认真计算,多方案比选,慎重选择。
设计时可根据投资估算、工期、河道部门要求、桥型应用范围、后期运营养护成本等多方面进行比选,选择合适的方案。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见,本文所述四种既有桥梁接长改造方案在河道行洪、投资估算、施工便利性、工期长短等方面各有优缺点,具体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接长改造方案。
4.2 建议
(1)既有跨河桥梁接长方案应尽可能减少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符合河道规划,保证行洪期间桥梁运营安全。
(2)既有跨河桥梁接长改造方案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河道行洪、投资估算、施工便利、工期、后期运行养护等多方面因素,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接长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