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勋”的光芒照亮人生坐标

2022-10-17李勤余

时代邮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李延年张富清于敏

文 李勤余

电视剧《功勋》讲述的是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李延年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奋战,于敏和孙家栋在科学领域的永不言弃,袁隆平为解决祖国人民温饱问题的不懈奋斗,张富清扎根基层的无私奉献……功勋人物的精神品质是崇高伟大的,他们的人生故事值得所有人了解和学习。但一句“向他们学习”,还不足以概括观众们的心理。

电视剧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

祖国的强大,让今天的我们无须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让我们不再感受到粮食短缺的艰难,也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但新的时代,依然会有新的挑战。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我们都享受着“平凡生活”带来的幸福和安稳,那么,当那个“关键时刻”来临之时,我们能不能经受住时代的考验,从平凡变得“不平凡”?这正是《功勋》为广大年轻人带来的思考题。

答案,其实就在剧中。七连的小战士安东被当成“逃兵”抓回来,让连长和其他战士大怒。但李延年向大家讲起了安东的悲惨身世,说出了他“出逃”的真正原因:想回家乡保护青梅竹马的二妞。李延年问安东也问大家:“如果我们在这里不能打败侵略者,谁能为我们保卫家乡?”

老郝也问于敏,做了这一行,没有名没有利,连做什么都不能告诉家里人,为什么要来?于敏回答,国家没有氢弹,就要被人家欺负,“这事情,总要有人来做”。

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要完成的任务,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使命。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位置,也就找到了自己该走的路、该做的事。就像张富清的人生故事所展示的,“为祖国奉献青春”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哪里的老百姓需要你,你就该去哪里。

事实早已证明,无论在什么时代,中国的年轻人从来是靠得住、信得过的。在1998年的抗洪前线,无数年轻战士勇往直前,组成了“血肉长城”;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90后医护人员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主力军。就像我们在电视剧《功勋》里看到的,那些功勋人物当年也都是风华正茂、活力四射的年轻人。

年轻观众们喜欢《功勋》,因为他们可以借助这部电视剧来找寻自己在时代的位置。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

猜你喜欢

李延年张富清于敏
张富清:初心不渝,老兵本色
Yu Min: Father of China’s Hydrogen Bomb于敏
隐姓埋名的于敏
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祖国
张富清:深藏功名 初心不改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旧皮箱里的秘密——张富清老爷爷的故事
若你碰到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