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17邢倩文

医疗装备 2022年18期
关键词:呼吸机通气吸气

邢倩文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通常发病较急,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肺通气功能障碍,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当前,临床常采取机械通气的方式对AECOPD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其肺通气情况;但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可对患者膈肌功能造成影响,导致其吸气肌耐力降低,甚至引起呼吸肌废用性萎缩或肺功能下降,诱发呼吸机依赖,增加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呼吸训练可增强胸廓活动,AECOPD患者早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对预防呼吸肌废用性萎缩具有重要的作用[3]。呼吸训练器是用于训练呼吸肌功能的辅助器具,可帮助患者开展渐进性呼吸肌训练。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呼吸训练器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3~78岁,平均(65.72±4.65)岁;病程2~15年,平均(8.93±1.19)年。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54~78岁,平均(65.68±4.62)岁;病程2~16年,平均(8.95±1.1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4]中AECOPD相关诊断标准;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合并肺癌、传染性疾病、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肌功能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撤掉呼吸机后,指导患者开始进行训练,具体如下。(1)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取坐位,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用鼻吸气,并在吸气时尽量抬起腹部,然后用口呼气,同时在呼气时内收腹部,保持呼吸比为1∶2,9次/min。(2)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缓慢呼气后用鼻吸气,然后将嘴巴嘟成鱼嘴状,用力呼气,并在呼气时用手轻压腹部,促进气体呼出,保持呼吸比为1︰2,9次/min。训练时间为10~15 min/次,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渐进式呼吸肌训练,即经过治疗,待患者病情缓解后,指导其应用呼吸训练器(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TB-93100型)进行训练:训练前,评估患者情况,吸净其人工气道的分泌物;训练时,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在通气状态下使用T型接头连接呼吸训练器与呼吸回路,护理人员以手托训练器,指导患者平稳呼吸后进行缓慢吸气,至吸气流速指示活塞升至最佳刻度时,保持1 s吸气不变,随后用力呼气至腹部凹陷,保持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训练时间为10~15 min/次,3次/d,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及心率变化,根据患者自身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加深吸气量,最终达到或超过参考值,如有异常立即暂停训练。

两组均持续训练1周。

1.3 观察指标

(1)肺功能: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济南欧莱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SA100型)检测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吸气峰流速(peak inspiratory flow,PIF)。(2)预后情况:统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性拔管及呼吸循环不稳定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肺功能

干预前,两组FVC、FEV1、PI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两组FVC、FEV1、PIF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预后情况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事件

观察组中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发生呼吸循环不稳定,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2/31);对照组中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例发生呼吸循环不稳定,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5.81%(8/3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FVC、FEV1及PIF比较

表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AECOPD患者通常伴有呼吸肌功能异常、肺功能较低及机体氧合功能较差等问题[5-6],通过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机体氧合功能,但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可使患者呼吸肌制动,导致其出现呼吸肌功能减退、呼吸机依赖等现象,从而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增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

以往临床通常在患者病情稳定、撤机后指导其开展呼吸训练,以增强患者呼吸肌力,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7]。但常规训练的内容较为单一,且受患者个体认知的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训练不依从或训练步骤不正确的情况,从而影响训练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周后,观察组FVC、FEV1、PI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渐进式呼吸肌训练在AECOPD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经分析,其原因在于,针对AECOPD患者,借助呼吸训练器开展渐进式呼吸肌训练,患者依据呼吸训练器的气体流速测

猜你喜欢

呼吸机通气吸气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如果你很生气
十大武学秘籍教学速成
没事多练壮腰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